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咸鱼夫妻在逃荒-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瞧瞧这个!”
  两人揭开了用布罩起来的一尊,约莫九寸高的释迦牟尼佛佛像。
  小心翼翼的把佛像,摆上了台面。
  此如来宝相,看得出是一根木雕制。
  佛陀呈立像,头饰螺发,肉髻高凸,正面饰有髻珠,面相方圆端正。
  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花苞,俯视着芸芸众生。
  嘴角上翘,面含笑意,神态慈祥柔和。
  释迦牟尼佛,悲悯众生的气度,扑面而来。
  神韵有了,细节也相当到位。
  佛主的指甲,身上的槽衣,线条层次生动,非常逼真。
  “嗯,如此醇正、柔和、持久的香气,当是极品老檀木了。”
  黄尚书还没细看雕像,就欣喜于雕像的材质,给出了高分好评。
  “尚书大人,您的鼻子是这个!”
  听崔大匠这么一说,大伙儿仔细的感受着,由这尊佛相带来的香气。
  黑娃:他怎么觉得这是一种比较淡的奶香味哩?这种味道就如同牛奶一样,非常滑、柔、稠,还有一种甜味。
  “比起绿宝石群岛的檀香木,天竺这儿的老山檀颜色偏黄,油质饱满,其散发的香味更为恒久。”
  “不都一样是木材么?老山檀老山檀,就树龄更老一些呗。绿宝石岛上咱们可是随意砍的,还要在天竺花银钱买不成?”
  “总兵大人,顶级的老山檀,是指树龄在六十年以上的老树。在砍伐之后,还要经过至少二三十年以上安放。绿宝石岛上的土著们,哪里会懂得老山檀的保存之道?”
  崔大匠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滔滔不绝,恨不得一股脑把老山檀的十八般妙处一一道来。
  “嗯,老檀木香,有提神醒脑、舒缓情绪、改善睡眠等诸多的养生功效。”上官太医慢吞吞,这些时日和大食帝国的医生们切磋得入了迷。
  他的外伤医术又精进了不少,崔大匠想立功,他也就顺水推舟给个人情了。
  况且天竺的老檀木确实品质不错,他都忍不住买了许多。
  “刀工了得,神韵俱佳!”黑娃也觉得此等工艺品,哪怕木质普通都值得收藏,能带。
  “伯爷,好眼力!这尊如来佛的雕刻大师,还是寺庙高僧呢!除了佛像,他们还有佛珠、大象摆件这些。”
  崔大匠你这如此卖力安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给自家带货呢!
  “高僧?天竺人不都改信大食教了么?”
  今日的高总兵是个杠精,明明可以白拿,变成要花银子买,不得劲。
  “还是有虔诚的佛教徒的,天竺本地人最常使用的檀香,大多也都是寺庙制出来的。”
  “焚香用的檀香,咱们大夏朝的贵族和文人都喜欢呐!上官太医都说了,静心凝神好用着呢!”
  黄尚书不忍打击崔大匠的积极性,力图证明檀香的价值,值得一买。
  “宫廷刺绣不是还有一些么?丝绸如此受欢迎,绣品市场还能丝绸差?老山檀雕刻的这些工艺品,咱们挑品质最好的买!将军,咱们先用天竺的老山檀在大夏打开市场啊。”
  黑娃也表明了立场,如今天竺老檀木还没炒出天价来,寺庙高僧们的手艺确实不错。
  带回大夏,还不知道身价要如何飙升呢!
  高怀瑜恍然大悟:“有市场好啊,有市场妙啊!爷下回要去绿宝石岛砍上一千棵,六十年以上的老檀木回大夏!”
  众人:总兵大人,倒不必如此,您这做惯了无本买卖,这习惯啥时候能改啊?
  经历了这番讨论,采购名贵物品的清单里,又增加了不少老山檀制品。
  除了经济价值最大化,天竺的棉花,才是黑娃此行的重要目标之一。
  天竺,后世被认为是棉花种植的鼻祖。
  数千年的棉花种植经验,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天竺棉花的高品质。
  纤维平顺、长度较长、短绒率低、强力较高。
  盛产绫罗锦缎的东方文明古国,丝织品是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首选。
  可普通百姓只能穿麻布、葛布衣,棉布还未在大夏朝出现呢。
  棉花如今在大夏朝还是个稀缺物品,仅在大西北有少量种植。
  而从西北运到内地,那就是萝卜盘成肉价了。
  就蜀地老家的棉花价格,动辄就是半两银子一斤。
  关键还不是随时都能买到,你说气人不气人!
  反观天竺,棉花种得好,带动了手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纺织业。
  天竺优秀的织匠能用棉花,生产出精良的棉织品。
  除了娴熟的纺纱和织布工艺,天竺的匠人还能以靛蓝,茜草,姜黄,红花等植物为原料,经特别的配方处理,制成天然染料。
  用这些染料,染出的棉布,色泽亮丽饱满,且不褪色。
  拥有这些手艺的天竺匠人,黑娃都想带一些回大夏呢,他把这些想法与黄尚书和高怀瑜说了。
  “买做棉布的匠人?”这是为何?咱们除了商品还做人口买卖啦?
  “对,买织匠!”忠勤伯语气里透着十分的欢愉,比船匠们安利老山檀还兴奋。
  “可这些棉布,看着还不如咱们的丝绸精细啊?”黄尚书和高怀瑜都不解,绫罗绸缎都穿不过来,棉布还能有这好?
  “两位啊,你们可知在大夏一斤棉花多少银子?”
  别以为他们感受不出来,忠勤伯多多少少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调侃味道。
  “不知,这和买人又有什么关系?”
  “在我们蜀地,一斤棉花半两银,冬日,家贫买不起皮草的人家,照样也买不起棉花。
  若是这些棉花能在大夏被大量种植,用三两百文就能做一身棉衣,百姓们咬咬牙还是能用得起的。
  而用这些棉花织出来的棉布,价格肯定比丝绸便宜,穿起来比麻布和葛布舒服,还能不被喜欢?这才是百姓们需要的价美物廉之物啊!”
  从调侃到郑重的介绍棉花的优势,黄尚书他们想到了忠勤伯,头一回提起马铃薯的模样,岂能不重视?
  “买!伯爷说得有理!您的远见,老夫佩服!棉布咱们也买上一些,价格真这般便宜?”
  黄尚书迫不及待想见识一下棉布了,比麻布和葛布柔软,比丝绸结实耐用。哪怕价格贵一些都无妨!
  “不错,伯爷,您说买几人,咱就买几人!我这就去安排,看看咱们的货船还能装多少人的重量,宁可少装点老山檀,也要把工匠们带上啊!”
  他虽然没有忠勤伯的远见,但是,这一听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必须得支持才行。
  “买奴隶找谁去?”黄尚书关心这个关键问题。
  “嘿嘿,大食商人在天竺可专门有做奴隶买卖的,咱们要给费萨尔的朋友们带点生意去啊!”
  被他们惦记的费萨尔,正在和常年驻扎在天竺的大食商人们聚会。
  准备把他们要带去大夏朝的商品名录,做些调整。
  看着大夏船商们对香料的采购架势,他们还是少带些香料,多带些宝石和其他吧。
  费萨尔已经知道大夏来的狠人忠勤伯,不但学了胡椒的种植技术,还带回去了不少胡椒种子。
  他们能在大夏朝做的这味香料生意,可没几年日子咯。
  消息他也没有隐瞒,聚会的时候,和帝国商人们做了分享。
  “哎!费萨尔,你说大夏与天竺通商后,对我们大食商人是好还是坏啊?”
  家中胡椒种植园,有三千个奴隶的大农场主,发出了感慨!
  大夏朝的船商们这回采购的胡椒,都是从鞑靼贵族哪儿采购的,他们没分得上一杯羹。
  “当然是好事啊!我们最忠诚的买家在欧洲,是欧洲人!打通了大夏与天竺的商路后,我们的商品只会越来越丰富,咱们两百多年也未把胡椒卖去东方过!”
  费萨尔的生意重心不在胡椒上,他最看好的还是丝绸和茶叶。
  “东方大夏的胡椒市场不比欧洲小!”家里胡椒都要堆成山了,多了就愁卖!
  “朋友,别担心,黑胡椒在欧洲永远不愁卖不出去!羊毛出在羊身上,欧洲人会将路费加倍奉还的。”
  “大夏朝的胡椒价格也不低的,三十两银一斤哟!”
  “那你们怎么不说,东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欧洲也能卖上天价呢?朋友,不要太贪心,欧洲贵族老爷们口袋里的金币,够我们赚上很多年了。”
  “真主庇佑你,费萨尔!希望你这次去大夏朝,能给我们带回更多价格低廉的丝绸和瓷器。”
  “对啊,对啊,青花瓷实在是太美丽了,我的朋友,很遗憾这次我们不能同性,我们在天竺等你平安归来。”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竺奴隶
  要说起买人,天竺的奴隶市场,大食商人“功不可没”。
  他们把非洲东部的班图土著们,不但运到欧洲各地做奴隶,运来天竺做奴隶的也不少。
  光德里一个城市上了规模的奴隶所就有八个,零碎的不计其数。
  除了那些从海外贩卖而来的黑人奴隶,天竺本土的奴隶也不少。
  占比最多的是战后的俘虏,德里历任苏丹以统一全天竺为己任,年年大战小战不断。
  其次是天竺下层的首陀罗,和不可接触者。
  有的是为了摆脱种性压迫,开始信仰大食教,并“自愿”成为了贵族们的奴隶。
  还有一部分是无力偿还债务者,不得已卖身为奴,一卖就是拖儿带女,全家齐齐做奴隶。
  因为大食教宣扬的是:人人平等,规定了主人必须善待奴隶。
  总体而言,这些天竺的底层人民,成为鞑靼皇室和贵族们的奴隶后,生活要比以往好上了许多。
  而德里苏丹和贵族们通常还会,赋予一些出色的奴隶,一定的权利和地位。
  做了奴隶后,他们大多人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奴隶在天竺又分为:官属和私奴。
  官属奴隶,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为苏丹本人和其亲属,还有贵族们服务的。
  私奴,不仅仅只有王朝贵族们,能够使用和买卖。
  天竺本土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甚至是商人们都有权利购买和使用。
  首陀罗,在所有奴隶里面,这个种姓的奴隶占比最多。
  女奴隶,大多是伺候主子用餐、在灶房里面做饭的。
  男奴隶,一部分在种植庄园劳作,一部分就是各种手工业匠人了。
  还有一些特殊的女奴,她们是男主人的专属物品。没有任何作为人的权力,可随意被男主人打骂,甚至是随意赠送他人。
  有些厉害的大户人家,奴隶的拥有量,是能过万的。
  最让人意外的是,普通奴隶的价格十分低廉。
  一个成年的男性奴隶,也不过是一头产奶的水牛价格(折算成大夏银大约是十二两左右),女奴和孩童只会是更低。
  在一间大食商人们,常驻的客栈里,黄尚书和忠勤伯正让秦柯几人,帮着做翻译。
  “朋友,能否麻烦帮忙引荐下,贵国在天竺的奴隶买卖商人呢?”
  “当然没问题,我的朋友们,我们帝国商人在德里拥有三个最大的奴隶所。无论是种植园的壮劳力,还是美丽的女奴,要多少有多少!”
  “你的商人朋友买卖做得真不错,我们想买一些种植棉花、纺纱以及有织匠手艺的奴隶,不知能买到多少个?”
  “好说,好说,我马上带你们去我朋友的奴隶所。”
  费萨尔对大夏官员的看法,变了又变,这些人,可真是有远见啊!
  他很积极的帮忙引荐了,他们大食帝国在天竺最大的人口贩子。
  胖得跟球一样的大胡子帝国商人,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在听明白他们的诉求后,脸上的笑容退去,哭丧着脸,表示了他的为难。
  “朋友们,实不相瞒,天竺的织匠可是很抢手的,这里贵族老爷们都喜欢,整个德里所有的奴隶所,有这样手艺的奴隶也不多呢!”
  “呵呵,没有现成的,也可以从其他贵族老爷手里买一些回来嘛。”
  “这样的话,那这些奴隶的价格,可就不是如今这般了。”
  大管家黄尚书马上问明了织匠如今的市场价,换成大夏银五十两一人。
  与忠勤伯眼神对视:再贵也得买!
  “只要这些奴隶的手艺不错,价格嘛,倒是好商量,我们带的青花瓷瓷器还剩下最后几套了呢。”
  瓷器的诱惑不可谓不大,大食商人手段多呀。
  哪怕贵族老爷们不肯割爱,他们也能变着花样把这些手艺人奴隶给折腾出来。
  崔大匠已经帮忙计算过了,他们如今载人的海船,还能塞一千人左右,这也就是他们能买的奴隶人数。
  “除了价格好商量,奴隶人数我们最多能买1200人,只有手艺娴熟,年龄可以放宽至45岁!”
  这已经是三人商议后,给出的最后结果了。
  愁眉苦脸的大胡子商人,接了这个大订单,顿时喜笑颜开。
  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