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咸鱼夫妻在逃荒-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王府大厨,按照菜谱指引,做出了一顿蚝油大餐后,小世子以往很不喜欢吃的青菜,这餐都多吃了点,王妃高兴得直点头。
  跟随蜀王回信而来的,还有蜀王妃的一众亲信,其中就有翠花的熟人大丫环青鸢。
  她是王妃任命的蚝油坊总负责人,同时而来的还有一百名健壮仆妇,这是几辈子都在高家做活的世仆。
  有了知府大人的协助,选址修建翠花只给了些许建议,她主要是教这些仆妇熬油。
  从选蚝,开蚝,到清洗和熬制过程,配料标准和时辰全部量化,反复练习,足足一个月这帮人才出师。
  与此同时,宁江府周边村落迎来了征兵启示。
  与鲁王的征兵不同的是,蜀王是征高质量兵,对兵丁的年龄、身高、体力都做了要求。
  最特别的是,如果选中,可以给兵丁家属提供一份工作。
  没有媳妇的兵丁,可以将机会留给自己指定家人(亲眷)。这份作坊工作,月钱500文起,要求年轻能干,勤快爱干净!
  宁江这个地界怎么都能赚点钱财抵兵役,不是强征的话,大家伙都能钱抵就钱抵。这次征兵一出来,众人议论纷纷,这鲁地换成蜀王后,花样还挺多呢!
  但是,一个媳妇子,一个月最少能赚500文,吸引力还是挺大的,而且现在南边都给蜀王统一了,也没啥大规模的仗要打不是?
  仅府城与周边,短短十天,报名者数万!
  这刚修的蚝油作坊,不够用啊!那接着修呗!可以有一坊、二坊呀!
  廖知府都笑得合不拢嘴了,精挑细选了一万人,个个年龄正当,体力充沛。还给这一万人的家属解决了工作问题,给蜀王刷了一大波赞。
  生蚝的大批量收购,还有蚝油坛子的定制,又给周围的渔民和工匠们带来不菲的收入,真是一举数得!
  连蚝油的销路都给做了规划,第一批蚝油生产出来后,由廖知府牵头,举办了一次宁江府美食节。专门给蚝油做了一个专柜,现场烹饪。三天的美食节还没结束,蚝油坊的订单已经暴涨,接单接得手软。
  打铁趁热,这一百个世仆,根据蜀王妃给的线路图,沿着海岸线奔去,赚钱要趁早,规模要搞大,技术要抓牢!
  袁大妹见青鸢半句没和翠花谈利润分配,不忿的问出来,翠花道:“我的大姐哟,现在是谈钱的时候嘛,都还没赚钱怎么谈分钱,而且王妃这样的人物,能贪你这点钱?”
  蜀王妃:等我去了京城,我要给翠花一个大奖励!


第五十一章 天花
  北境,年前小战不断,年后鞑靼更是没有下线。今年草原的雪灾很严重,牛羊十不存一,开春后,又有倒春寒,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了。
  邻居囤粮我囤枪,必要时候,邻居就是我粮仓啊!
  战争从点到面,一发不可收拾。仲春后还给北境来了一波投毒,让一群带着天花的志愿平民,潜入了大夏,这群人过境后,专往人多的地方流蹿。青楼、酒楼、还在驻军家属区晃荡。
  大面积的天花在蚕月爆发,人传人,家属传染驻军。不等鞑靼前来,边境的数县都有人感染上了天花。
  连徐家数位子孙都中招了,边境驻军大多没有家属,青楼可是小子们最爱的去处。
  徐尚书接到嫡子的密信,铁青着脸,找来数位御医探讨,天花的治疗方法。
  小皇帝也跟着太皇太后打转,这可是天花,哪怕扛过了,也是满脸麻子啊。这个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闻者色变。
  京城的四十万大军加强了防御,边境城市被大量封锁,消息也被隐瞒得密不透风,除了天家和太医院。
  太医院已经有一半的太医被太皇太后打包去了北境,那可是她娘家的根基。北境边防很长,徐家位于最边境最前沿的路段。
  在得知大夏徐家军感染天花后,草原游牧的,除了鞑靼还有众多少数民族,个个都活跃了起来。
  趁你病,要你命!
  北境其他边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袭击,北境已经四处开花了。
  虽然一直也在关注北边,但是边境的信息反馈实在太慢,加上高密的信息封锁,蜀王只得到了,北境少数民族同时进攻大夏信息。
  他可是迟早要过江的人,也一样为此焦虑!不过,打仗真是费银子,还是要抓紧时间搞钱,练兵。
  这个征兵附带的解决家属工作问题简直太好用了,沿海这么开上数十坊,简直不敢想啊,这能征来多少人哟!
  不管蜀王暗搓搓怎么算账,翠花在美食节结束后,总算功成身退了。从生产到销售,包括产品的创新思路,都一一交予了青鸢,青鸢给她吃定心丸。
  王妃是想看所有蚝油坊利润后再给她算钱,翠花大方表示,不急,等蚝油赚上一年再说。
  不知不觉也在宁江府停留了两月,连两头都能熟练的用宁江话和本地人交流了。
  他们的启蒙书籍终于念完了,开始了四书五经,想着离开此地去到京城还得数月,翠花真想给这几个小子聘请一位住家老师。
  在这里最有读书人人脉,且最熟的人,不外乎就是廖知府了,求上门,询问,是否有适合的人介绍。
  廖知府这才知道,原来人家袁夫人,最终是要去京城发展,人家袁夫人还信心满满的说:“蜀王迟早要过江去,我家逃荒出来的亲朋故友都去京城了!”
  廖知府:我可没看出来,你这有半点逃荒人的模样!
  虽然在心里吐槽,但是廖知府还是得办事不是。人家帮了自家这么大的忙,这么点小事总不好推脱,让翠花稍等些天,他这就给家里人写信,让老家推荐合适的人来。
  这宁江府豪门世家一堆,也不清楚是谁的势力呀,还是知根知底的靠谱,况且,现在袁千总可是举足轻重的人,可不能给别人拉拢去了。
  翠花没想到,自家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人家知府大人想得老远去了。
  蜀王短短时间内又收到小舅来信:这个媳妇子,怎么要求这么低啊?还只要求孩子能读能写,明其意即可,不要求科举!怎么就不科举了,爹娘是人才,儿子还能差吗?能者多劳不是?
  被蜀王鄙视的翠花,没料到,就因为对儿子们的住家老师要求太低,惹了蜀王不快,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位名师。
  华阳范家,也是蜀地的豪门世家,不过这个世家很识时务,在蜀王入蜀地后,分寸拿捏很到位,家里人才众多,早早来到蜀王府排队,任其选用。
  对于这种有眼力见,且也真有实干,在当地名声口碑俱佳的世家,他还是很喜欢的。
  蜀王想推荐的这位范先生,今年五十有二,文采斐然,且言之有物,是大夏朝某届的状元。
  但是,此人没有入仕,回了蜀地最大的书院岩北书院,一年教书数月,喜欢游山玩水,还是有名的好吃嘴。
  当蜀王相邀,并把学生及家庭情况给他做了介绍,范先生兴趣盎然,这么小就有这么多游历经历的学生,家长居然最擅长的是膳食。
  这个很可以有,至于要求住家且要远行,这有什么难度?咱孤家寡人一个,挥挥衣袖,说走咱就走。不到一个月,就出现在了翠花面前。
  听到廖知府滔滔不绝介绍范先生的背景,翠花数次张嘴,啊?这!给孩子打基础,不用这么厉害的老师吧?人家不会嫌弃咱儿子蠢笨?
  真的不是翠花自黑,自己家俩崽,真不是那种读书的料,什么举一反三,过目不忘,可别想了,书得读好些遍,才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翠花嗫嚅着,与范先生交代自己家两崽的底细:“先生,真的,他们不是那种读书很有灵气的娃,我觉得世事练达可能更适合他们!”
  范先生捋了捋胡须:“嗯,你这媳妇子还算有自知之明,而且活得明白,世事练达皆文章,多少读书人都读傻了,行,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交给我!真是的,哪有这么嫌弃自己儿子的娘!”
  被晚上一顿海鲜大餐俘获草心的范先生:太划算了,这手艺,一辈子也不能吃腻啊!我还能能活多少年?
  这几个学生先教着,两个女娃娃一起,这批学完,还要鼓励他们多生几个小的出来,接着教!
  翠花自己文化低,很是尊重高知,既然先生不嫌弃自己家孩子笨,连女孩子都愿意教,那还有什么说的?想尽办法都得让先生留下来,安心教孩子呀!好吃是多好的爱好啊!
  几天后,佛跳墙安排了出来,范先生喝了一口都被香迷糊了。这么重量级的糖衣炮弹,就是榆木他得给教出人样来。
  况且,他重点和两崽聊了几天,发现,人家哪有那么蠢笨,明明就是很聪明的孩子,尤其是小的这个,人情练达得很!他太有信心了,一定要给蜀王培养几个人才出来。
  来前,族长堂兄可是找他谈话了,眼下拥有半壁江山的蜀王,他们全族可是早早就下注了的,未来可期!
  两头:我娘说,只要能读会写就行,先生,你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小草和囡囡:女娃娃也需要读书认字?我们不是只需要学女红吗?


第五十二章 小孩们的日记本
  范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在了解他的两个学生的过程中,有幸见到了他们所谓的日记本。
  这是据说他们娘提出的要求:读书认字要落到实处,既然我们逃荒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和见了这么多的人,还走了这么远的路,总要记录下来吧?等以后去了京城,还可以整理出来,出个游记呢!
  两头对娘亲的说法没有意见,反正,不会的字先空着,等会写了再填上就是。
  有趣的是,他们的日记本,格式一致,基本以,时间,地理,人文,风俗,物价,教育,酒楼特色等组成。大头的日记比较偏向于经济,二头的日记在人和食物上描述最多。
  同样的一天,同样的经历,角度侧重点不同,看起来都很是有童趣,而,民生物价的,他们还会做统计表格,每处的粮价差异,一目了然。
  范先生以前在书院主要教的是秀才,还有些举子,皆为科举应试而来,所说策论也会考验学子门对时势问题的见解,但是大多还是以方法论为主,而这么聚焦在各地人口,粮价这等细节的,还是这么小孩子的,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他的学生最小也是十六七,两头这般年纪,这般接地气,他真要好好想想怎么教,这么好的苗子,不能白瞎了啊。
  最后,人家还给蜀王去信,附带上了两头的日记本,对两个学生高度赞扬,从小阅历丰富,比同龄在学堂读书的孩子接地气,未来可期。
  而且,他发现人家孩子还有最大一个优点:脸皮太厚了!不管多丢脸的问题,就没他们不好意思问的。干了蠢事,人家也不会害羞啥的,人家说:“我们还是孩子呢,不会就不会,有啥子不好意思的!”
  听听,多好的苗子!现在他在学识教导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在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心。可不能让他们娘给拖后腿了!
  蜀王收到唠叨了一堆废话的信件,还看到了两个孩子的日记本。从一开始,斗大的字迹,到后来的勉强工整和均匀,内容充满童趣。觉得独乐不过瘾,还带着王妃与世子共赏。
  世子端端正正的坐着,看着日记,眉毛扬起数次,仔细看的话,嘴角上扬的弧度也很明显。
  蜀王妃夸人就很直接:“人家翠花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妇,能把孩子教的这么好,可见是个有真本事的!”
  蜀王世子:这一家人都是人才,敲重点,要搞好关系呀!
  不久后,范先生就接到族里“侄孙”的来信,听闻堂伯收了两位很优秀的学生,想要和他们交盆友,笔友要不要交一下呀?
  看着这“侄孙”的称呼,范先生都忍不住抽了自己一个嘴巴,让你得瑟!
  于是,两头莫名多了一个先生族亲侄孙的笔友。这位笔友对他们的游记很有兴趣,一个劲的恳求他们多写一些给他这个可怜巴巴,没有出过成都府的小伙伴看看,长长见识。
  那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先生的亲戚,还那么喜欢我们!必须分享啊!恨不得把一日三餐吃的什么菜都写一遍。
  于是,很快,蜀王世子就知道了宁江府有一个很知名的特色小吃:童子尿炖蛋!二头很详细的给他介绍了,怎样取尿,炖多长时间,鸡蛋的口感也做了描述,还和普通鸡蛋做了下对比。
  看得世子咂咂嘴,这谁要敢让他吃这个蛋,他指定让他回去吃屎!太恶心了!这地的特产怎么这样的怪异!
  等后续看到“活珠子”这个小吃的描述,他差点就吐了!这个可恶的家伙,绝对是故意的,不但从颜色到形状,还有爆浆这样的虎狼之词描述,他以后都不敢直视鸡蛋了!这个地方的人,怎么在鸡蛋上做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