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咸鱼夫妻在逃荒-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点读书天赋的孩子有免费的书念,磨坊也免费使用,租子收的六成,平时里还能在袁家打打短工,上次的满月酒,还不收他们的礼金,三个村子的人整整吃了一天的流水席。
  再也没有听说过比袁府更好的东家了,三个村庄的人都发自内心的感慨。
  “什么?袁府要招工?还请的是大力勤快爱干净的媳妇子?”妇人们七嘴八舌,正在打听。
  “是的,李管家来我家说的,一个村招10名媳妇子,说是等那个面坊修完就上工,做什么面条子。”
  村长家的大儿媳妇何氏,正得意洋洋的给大伙宣传,她家肯定有一个名额的,三个妯娌里面,舍她其谁?
  “为啥不要男人哩?咱们力气更大啊!”有汉子表示不服,还歧视哟。
  “人家说是要手巧的,需要擀面条啥的,你个大男人,哪里会厨房的活计?”婆子们马上攻击,这来抢饭碗了么?
  简直就是太合她们的心意了:“就是,就是,咱哪个婆姨不是做面的好手,男人在灶房事情上不管用!”
  “这可太好了哟,能上工挣钱,看我婆婆还天天骂我不?”
  “你这话说得太早了,人家李管家说的,要干净的,做活利索的媳妇子,三丫她娘,你看你家那几个闺女埋汰的哟,人家能看上你?”
  “谁说看不上,哼,我回去就给她们洗干净,你们给我等着。。。。”有利可图,不就洗洗涮涮嘛,她又不是不会!
  《舌尖上的中国》可不是白看的,翠花笔记本电脑里面都还存着这些纪录片的视频,尤其是陕西张爷爷家的空心挂面。
  那个村儿都给拍火了,成了天下第一挂面村,翠花可网购了不少,至今空间里面还有几大箱。
  原料就是水、面、盐,从揉醒、压延、拉延、挂抻、晾晒有12道工序,道道精制又严谨。
  她已经看着视频,研究了很久,最近袁府已经吃了好多顿面条了,实验了一个多月,才做出了味道还原百分之七十的挂面来。
  这应该和麦子的种类,还有研磨的细度有关,不过就这挂面,大伙都觉得已经很美味了。
  碗底放了辣椒油、蚝油、葱花调味,加一筷子的白菜丝,干捞一碗细挂面,淋上满口酥香的脆哨,简直可以过大年。
  脆哨可是贵省的名小吃,能把肥肉熬出焦香酥脆的口感,没有人不爱这一口!
  范先生都可以吃完一大碗,排骨面、鸡汤面、酸菜鱼面、偶尔来个牛肉面,怎么可能吃得腻?
  人家范先生不但会吃,还有很多的创意:“这面条子为啥只能煮着吃哩?还可以试下炒着吃,蒸着吃嘛,或者油炸看看,加些肉丝,菜杆杆,把辣椒油给我放进去,这不又可以多吃几种味道啦!”
  翠花能怎么办?只能做呗,况且,炒面啥的,她会的花样可比老头子说的多多了,不展示一下实力,都不知道谁才是厨房扛把子了!
  就这么一个挂面,给袁家人做出花样来,加上汤汤水水的不断,秋膘早就贴满全家了。
  以前还看着干瘦干瘦的范老头,老了老了,还发福了,脸上都胖了几圈,形容起来,就是胖若两人!
  袁府从自己家佃农里招了30个媳妇子,又在非佃农的村民里招了30个,管事一名。
  给所有做工的媳妇子,统一的着装,包括帽子和围裙,还一人发了两身,可以换洗。
  最重要的是:
  1、要求所有人头发要盘起来,戴上帽子,把发丝紧紧的压在里面。
  2、手上指甲每天都要检查,随时都要求要洗手
  用的是东家配置的专用皂块,为了这个卫生问题,翠花逼着黑娃把肥皂给造了出来,目前没有在市面上流通,主要给挂面作坊和家里人使用。
  袁夫人的口头禅:做食物的,首先就是干净,其次再是手艺,一次不讲卫生,马上开除。
  500文一月的工钱,没有一个媳妇子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每天出门前,都要检查自己好几遍,她们才不会给旁人挤下自己的机会。
  一组五人负责一道工序,份量、时辰都有严格的要求,买了很多的沙漏给她们使用。
  媳妇子们从来没想到,做个面条子要求这般高,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在组员做出来的工序里反复检查,东家说的可是责任连带制,要是组员没干好活儿,要扣她们的工钱的。
  组长的工钱每个月要多一百文,大梨村村长家的大儿媳妇何氏,在经过考核后,成为了挂面坊总管,五个小组长归她直管,总管的工钱一月一两银。
  何氏一跃成为家里收入最高的人,家庭地位嗖嗖上升,把几个妯娌都眼红得不行,这个收入,就是在县城很多当家男人也挣不来啊,况且还在家门口上班。
  看着走路带风的大嫂,无不发酸,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人呢?咱也不比她差点啥呀?
  何氏:心里可真没点逼数,你们识字么?你们能管好这一作坊的人么?她可是秀才的女儿,还做了这些年的长媳,族里那年祭祖和宴席不是她在张罗的?


第七十九章 赚钱的妇人腰杆直
  一开始,挂面被拉断的有一小半,这是个力道掌握过程的活儿,不过,这也不会被浪费的,可以用来给员工发福利。
  最开始几组是轮流作业,然后再反复调整,找出最合适程序的人,才能固定下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抻面的呢。
  给大伙磨合了半个月,才算是能顺利拉出挂面来,何管事都急得嘴角起泡了,这成天看着损耗的面条子,她都替东家心痛啊。
  还没等第一批最成功的挂面干透,袁大妹就发动了。丁甲因为前妻难产而亡,对生娃心里很是不安,早早就请了大夫和三个稳婆在家候着。
  一发动就让人来请翠花这个弟妹去坐镇,看着在产房外转圈圈的丁甲,翠花也很能理解。
  她能做的就是,给袁大妹煮了一碗空间水熬出的鸡汤挂面,等她吃完后,守在旁边给她打气。
  有了翠花这个生了两对双胞胎的弟妹陪伴,袁大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安心了不少。
  可能是袁大妹这两年身体被调理得很好,也很听得进建议,怀孕后也没有憨吃憨长。
  小猴子没有太折腾他娘,三个时辰就生了下来,才四斤多,活泼着呢,拍着人家的屁屁,哭声响亮得很。
  听着母子平安,丁甲这个硬汉都红了眼,他好怕他媳妇儿有个三长两短。
  嗯,能多个儿子,也还不错,家里买了一个婆子和一个小丫头,他已经有能力让大妹过上好日子了。
  得知又多了一个弟弟,二头叹气:“咱家全是小子啊,没有一个妹妹呢,娘,要不等弟弟们长大一点,你再生一个吧,我也想要妹妹了。”
  被他娘一顿胖揍,还生?她才不要当猪呢,都四个儿子了好吗?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丁豆豆生下来个头不大,但是人家喝奶很猛,他娘的奶水都不够他一人喝的。
  性子还急,经常把自己喝呛,大舅妈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宝贝,都给庄子里养了几头奶牛,专门给他煮奶喝。
  袁大妹自己不想请奶娘,她觉得自己儿子必须得和自己亲,没听说那些大户人家,奶嬷嬷可容易拿捏小主子了,宁愿让丁豆豆喝牛奶和自己的,也不想假手他人。
  食量很大的豆豆对牛奶也不抗拒,喝得劲劲儿的,几天功夫就胖了起来,跟发面团子似的。
  快三个月的双胞胎,每天都很乐意出去看看这个小表弟,出过一趟门,每天都要哼唧。
  大头和二头现在给弟弟们换尿片都很熟练了,人家还会用温水给弟弟洗屁屁,耐心得很。
  四头表情不多,很喜欢啃自己的手手,五头爱笑,你只要逗他,他就能给你笑眯眼,手脚都是一截一截的,莲藕般。
  这两个双胞胎一开始是因为头上的漩被区分,后来越长越不一样,性格差距又大,反正两个哥哥一人分配一个,让他们相亲相爱去。
  当挂面干透后,翠花给自己亲朋好友送了不少,尤其是她娘家老娘,张氏觉得挂面太省事了,放些白菜肉丝啥的,汤汤水水一锅熟,方便又好吃。
  听说翠花打算在镇上租个铺子卖挂面,她觉得这生意有得做,谁会不喜欢这么方便的面条呢?店铺就租在胡家皮货店的隔壁,胡老爹还能帮衬看顾。
  装面条的包装,都用的是竹筒,竹子这个玩意生长很快,周围的村里家家都不老少,卖给袁家又能赚上一笔。
  之前用来给自家编箩筐,簸箕用的竹子,都跟着涨价了,而且还不用自己加工,在家里就能卖掉,人家袁府自己来砍,自己搬运!
  老袁头带着徒弟帮着翠花做活儿,打磨光滑的竹筒里,被塞满干面条,用油纸封上两端,可以保存一年,运输起来也很方便,塞得满满当当很紧实,轻易不会折断。
  京郊最大的花果镇上,一个商铺前支起来两口大锅,一锅是高汤,一锅是开水。
  一个打扮得很精神的小伙子,站在门口吆喝:“父老乡亲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嘞,我家东家免费请大伙吃面条子咯!”
  “这位婶子,要不要来一碗,免费的嘞,大白面做的面条哟,爽滑劲道,不要钱!”
  一听不要钱,铺子前马上围拢了一堆人,还有伙计出来给大伙组织秩序,排队。
  一人一小碗,大骨头清汤面,吃的就是个原味。
  “再来一碗啊,刚才吃得太快了,都没尝出个啥味!”几口下肚后,第一个排队的大婶端着空碗又去排队了,汤得喝得精光。
  “这面条子不错啊,爽滑劲道,我也要再来一碗!”白吃的东西最香。
  这一上午的工夫,煮了两百多斤挂面,骨头汤都加了几轮,第一天,没有挂面卖。
  足足请大伙吃了三天的免费汤面,这家挂面铺才开始上货,不到一上午就被抢光了。
  100文一竹筒的挂面,面条有一斤重,竹筒不大,但是长度够,这价钱真心不算便宜,都可以买几斤肉了,可大伙不就图个新鲜嘛,味道还挺好的。
  二头这个耳报神,有点好吃的就会给他的好友炫耀,还问太子:“方便不方便送您些挂面呀?我给您说哟,可好吃了,但是我娘说,不能轻易给您送吃的,怕不安全!”
  贴心的朋友,让皇后娘娘派来了自己的心腹嬷嬷,拉了一马车的挂面回宫。
  持续了十天,挂面的热潮才减弱了几分,很多人家买来吃了好后,还给自己亲朋好友送礼。细密的竹筐,一筐可以装50只竹筒,大户人家都以筐为单位购买。
  最出风头的还是秋闱前,秋闱的举子们发现了这个便捷的食物,自家奴仆买了回来,大男子们自己试验了一下,这,这做饭不难啊!
  在考场里面拿开水一煮,放点咸肉和菜叶子,比啃干馒头大饼可好吃太多了,买!
  借着秋闱,这种方便携带,保存时间又长的挂面马上被大范围推广开来了,文人们还用了很多诗词给挂面送赞歌。
  一时间,挂面坊的生产跟不上销量,打铁要趁热,翠花只能扩大规模,三个村子的媳妇子都乐开了花,谁家要有两个在挂面坊做工的儿媳妇不被高看一眼?
  村里连最邋遢的人家现在都爱干净了,婆媳关系也缓和了很多,婆婆们乐得在家带娃做饭。
  比儿子赚钱还多的儿媳妇,你能给她脸色看?你怕不是要上天哦!不挣钱的儿子都是棒槌!
  让儿媳妇在家洗衣做饭奶孩子?老婆子又不是七老八十,这活都干一辈子了,还能干不下来?
  又招了四十人,基本把这三个村子的得力媳妇子都招来了,何氏也是个官迷,每天精力旺盛得很,在面坊里面不停的穿梭,老远就能听见她吆喝。
  “我说大桃她娘,你没吃饱饭啊,面要揉透才中,你要没力气,换人来啊!”
  “赵三家的,你悠着点,抻面的力度要拿捏好,抻断了扣你工钱,你可给我悠着点。”
  “王大娘,这地面要每天擦三遍,一遍都不能少啊,进口的东西,要干净!”
  听得翠花连连点头,这个何氏不错,眼睛也利,谁行谁不行,她都能看出来,心眼还正,村长家挑长媳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除了基本工钱,每个月工坊里还有奖励,干活干得好的,能得到额外的奖金。
  大梨村的朱家,朱家男人早在五年前就得了急病去了,朱寡妇带着她婆婆和三个孩子过活,日子过得磕磕巴巴。
  朱寡妇有把子力气,灶上的活儿做得很好,以往村里有人家办酒席,她都能去掌勺,不过她男人去世后,大家也不好请个寡妇去做喜酒不是,她家日子就更难了。
  这次的挂面坊做工,她在第一批人里就被选中,每天埋头苦干,抻面抻得最好,这个月除了五百文的工钱,奖金也得了五百文,这比过去给人帮厨稳当多了。
  一家子吃着她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