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入侵捷克,毕竟没发生多少战斗。而这次入侵波兰,波兰军队可是殊死抵抗的。各**队也因此再一次大饱眼福,领略了“闪击战”的风采。在他们的记忆中,除了三年前的明军渡江战役,再没有一支军队把这种战术用的那么漂亮。

与此同时,明方和苏方的秘密谈判还在有模有样的进行,明方狮子大开口,不但不同意让出中亚占领区,反而跟苏联要整个勘察加半岛,而且明方的要求是:从外兴安岭到勘察加半岛必须接壤,因此两地之间必须划出一条“沿海走廊”来。也就是从海岸线向西200公里的陆地,苏联要统统割给明国。

此外,明方还提出,苏联必须承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就是自由俄罗斯,还必须割让出一部分土地给自由俄罗斯,作为它的国土。至于割让哪里、割让多少,这个是苏联跟自由俄罗斯之间的事情,大明不掺和,你们自己去谈。但是在三国签署条约之前,明军将不会背弃盟友(自由俄罗斯),单方面从中亚撤军。

莫洛托夫简直要背过气去。明国不但不退还中亚的占领区,还张嘴就要整个勘察加半岛,而且还要额外划出一条差不多2000公里长、200公里宽的“走廊”给明国,而且还是沿海地区。)这样一来,土地面积的损失姑且不论,苏联在远东等于就没有出海口了。剩下的就是一小段北极圈内的海岸线了,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封状态,而且终年云雾缭绕,毫无通航价值。——这些还没完,还要跟什么“自由俄罗斯”去谈判,还要割地那个白俄反动政权……

不过好歹明方总算提出了一个东西,总算不至于不跟你谈。只要能谈,那就有希望。莫洛托夫准备开始讨价还价,把要价往下压。而明方似乎也显得很有诚意,并不是一点不许还价,虽然要价很高,但是随着莫洛托夫的压价,双方也就像普通的友好邻国那样,你来我往、讨价还价起来。这样一来,让莫洛托夫心中踏实了不少。

就这么讨价还价了一个星期左右,双方谈得差不多了。明方承认,大明的主要利益还是在远东,因此愿意放弃中亚的一部分要求,换得远东的实惠。因此,愿意让出哈萨克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和土库曼斯坦东部,归还苏联。但是两个山地小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明军不会换给苏联。因为这两个小国正好扼守天山西段和帕米尔高原,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南疆的西大门,事关明国的边疆安全。但是明国也不会将这两个小国并入版图,而是帮助其独立建国,成为明苏在这一地区的缓冲国。

莫洛托夫请示了斯大林,斯大林表示原则上同意。因为这两个小国确实面积狭小、国土多山,价值不大,作为代价可以舍弃。

作为明国在中亚让步的交换,苏联完全满足明国在远东的领土要求,即割让整个勘察加半岛、以及从外兴安岭到勘察加半岛的沿海走廊给明国,同时承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对于苏联来说,这次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出血了。从沙俄帝国直到苏联,“俄罗斯”这个国家一直是扩张的,从没有把到手的土地吐出来的记录。现在为了摆脱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为了保住欧洲部分,斯大林可谓是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了。好在付出了这一切代价之后,总算是能够调转红军精锐主力到欧洲,防御希特勒的进攻了。只要希特勒打不进来,苏联政权就不至于崩溃,斯大林本人的权柄也能够保住。斯大林自己是个反复无常、毫无信义的人,但他对明国的信誉却很有信心。他知道,明国还是个很守信用的国家。谈判桌上无论怎样穷极勒索都是另一回事,但是一旦签下条约,明国肯定会百分百遵守,绝不会向德国那样,说撕毁就撕毁。

……

和明国方面大致达成了共识,而这时候也已经到了5月下旬,德军在波兰境内调兵遣将,磨刀霍霍。一向沉着的斯大林这时候也坐不住了,一天几封电报询问,催促莫洛托夫赶紧和明国缔结和约。外交老手莫洛托夫也是焦头烂额,天天催着明方代表签条约,说那些细枝末节先搁下,回头双方再详细签订补充条款也可,苏方不让明方吃亏就是。而明方却是非常沉得住气,坚持把很多细节问题一一确定,写进条约,把莫洛托夫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好容易,明方最终确定了。就在莫洛托夫以为终于可以签约的时候,明方代表突然想起来似的,说道:对了,你们还得跟自由俄罗斯方面谈呢。等你们也谈妥了,我们一块儿签。

这下把莫洛托夫急得差点昏过去。他想尽快先实现中亚停战,回头再慢慢跟白俄方面谈判,但是明方坚持不同意。于是没奈何,莫洛托夫又在明方安排下,跟自由俄罗斯的代表匆匆会晤。

自由俄罗斯的代表的头一个条件,就是:苏联要将叶尼塞河以东的土地全部割让出来,作为自由俄罗斯的国土。

莫洛托夫眼前一黑,当时几乎栽倒。

苏联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部分,由乌拉尔山分界。其中乌拉尔山以东的部分有三条大河,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三条河都是南北走向,注入北冰洋。其中叶尼塞河居中,把俄罗斯一分两半。现在自由俄罗斯提出的割让叶尼塞河以东的领土,那等于是苏联将近一半的领土就没了。

这简直比明国黑多了。合着之前跟明方谈的大半个月,白谈了。莫洛托夫感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他知道,自己被明国给耍了。原来,明国根本就没打算跟苏联谈判,这多半个月只是为了稳住苏联,给苏联以和平的希望,为希特勒争取时间……前面明国代表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了半个月,在勘察加半岛问题上一副斤斤计较的样子。等到好不容易谈妥了,又指示“自由俄罗斯“来个狮子大开口,一下把苏联要去一半……

莫洛托夫现在想的,已经不再是谈判问题了。他知道明国要的是弄死苏联,自己亲自割肉。他现在担心的,使自己能不能回到苏联的问题。他估计。明国既然已经摊牌了,那完全可以把自己扣下来了。

令他意外的是,明国方面并没有为难他,而是依旧安排了一架飞机,把莫洛托夫送回了苏联。

莫洛托夫在飞机上突然想明白了:明国现在把自己送回苏联,最多是让苏联“代为保管”一下。在明国眼里,苏联已然是一具尸体了,他一个莫洛托夫又算什么!

……

飞机即将降落莫斯科机场的时候,莫洛托夫看到了惊骇的一幕——莫斯科城市上空升起了密密麻麻的防空气球。等他走下飞机的时候,一个苏联军官马上匆匆走过来,神色深沉地告诉他:10个小时以前,德军已经突破了苏波边境,好多机场和城市已经遭受了空袭,斯大林同志请莫洛托夫同志一下飞机就去见他。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网”

35皇甫奇新作:大周皇族

第九卷 终局 第59集 两面夹击

5月29日,德军携大破捷克、波兰之势,挥师东进,攻入苏联境内,捎带手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全世界都为之一震,各国舆论对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的抨击也不那么厉害了,反而都带着一种期待,好些媒体都在为德军鼓劲儿的样子。本来英法等国还有不少议员在坚持制裁德国的,现在也都偃旗息鼓了。

和原来预料的一样,当今世界,不管再坏的国家,只要一跟苏联为敌,立马先笼罩上了一层正义的光环。如果说之前的西班牙内战极左和极右厮杀、西方大国还是消极中立的话,那么现在在苏联大地上,仍然是极左(纳粹)和极右(布尔什维克)厮杀,西方大国却都或多或少地站在了德国这边。不为别的,苏联已经做了太多人神共愤的兽行:大饥荒、大清洗、大屠杀……而这方面纳粹的记录比它清白多了,无非是烧烧书、管制管制新闻、迫害迫害异议人士而已。而且人家德国老百姓丰衣足食,过的是什么日子。跟苏联比,这时候的纳粹德国简直就像个可爱的天使。

和真实历史不同的是,这时候的苏联事先早就预料到德军要进攻了。只不过在中亚被明军死死拖住,无法抽身迎战。即便这样,斯大林仍然在之前的半个月内,陆续从中亚抽调了一大半的精锐苏军,调往欧洲西线。这么做有什么后果斯大林很清楚,但现在他顾不得了。欧洲那边是脑袋,中亚是屁股。就算屁股被人切掉一半都死不了,可脑袋有一点毛病就完了。

就算这样,那些在中亚屡吃败仗、士气低落的“精锐苏军”仍然不是德军的对手。不仅士气,而且从装备水平到官兵素质,再到将领的指挥艺术,统统不在一个档次上。原来苏军最有水平的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已经被斯大林自己杀掉了。现在苏军剩下的将领就只有一个朱可夫还算可以,其他就再没什么数得上的人了。而德军那边可谓是将星云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在明清战争中提前成为名将)、隆德施泰特、约德尔、凯特尔、莫德尔、保卢斯、博克、勒布、凯瑟林、司徒登特……

德军投入的总兵力比正规历史上的少,为120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进攻目标为列宁格勒。在正规历史中,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的时候,苏联就捎带手把这波罗的海三国吞并了。但是在这个时空,苏联在中亚深陷泥潭,并没敢在欧洲扩张,因此这波罗的海三国现在还是独立的,现在当在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路上,被“顺路”拿下了。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白俄罗斯,进攻目标为莫斯科。这是最主要的一路,也是预计抵抗最为激烈的一路。南方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乌克兰,进攻目标为基辅。这也是战线最短、预计受到抵抗最为微弱的一路。在欧洲的几个加盟国中,苏联在乌克兰的统治最不稳固,当地乌克兰人跟俄罗斯人离心离德,特别是几年前的乌克兰大饥荒,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当地百姓却几乎全倒在饥荒之中。起义和暴乱此起彼伏,苏联在乌克兰已经人心丧尽了。

德军在三个方向都是长驱直入,机械化部队集中突破,天上斯图卡轰炸机成群扑下,空地一体作战。在中亚被明军打得失魂落魄的“苏军精锐”,刚到了西线就“找到了熟悉的感觉”,看到德军的战法和风格跟明军如出一辙,不由得把恐惧也转移过来了。苏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劣势,在三个进攻方向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溃败。

德军进攻的最顺的就是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大地上行进的德军,一路都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狂热的欢迎,当地百姓几乎是箪食壶浆,夹道相迎,而很多乌克兰人组成的苏军,直接整师整师的投降德军,然后掉转枪口、反戈一击,连德军制服都来不及换,直接戴上“卐”字臂章,领着德军向东“解放”自己的家乡去了。

……

作为德军进军的响应,明军也在中亚展开了新的猛烈攻势。已经长时间不怎么参战的正牌明军,现在又大规模参加进攻了。乘坐坦克汽车的正牌明军在前面主攻,在两翼和后面,是更多骑着大马挥舞着战刀的新明军,他们主要是当地人组成的。

现在的进攻顺得多了,前方的残余苏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往往象征性的抵抗两下,立刻溃逃。明军在重逢的时候,感觉受到的炮击也弱得多了。明军的飞机也都能很轻易地去的制空权了。明军的装甲部队也不太碰得到对手了。——因为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都被调到欧洲去抵挡德军了。现在明军面对的几乎是一群老弱病残,就像砍瓜切菜一样。

但是明军的战线毕竟已经太长了。攻势进行到第六天,明军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很快就纷纷停了下来。燃料供应不上,弹药供应不上,零件供应不上。好在对面的苏军已经只顾得上防守了,根本不敢展开反攻。要是在以前,这种时候明军就该吃败仗了,就会被对方一路追着败退回来。拉锯战就是这么打的。但现在对面苏军的力量实在太弱了,根本无力反攻。经常能看到明军几十辆、上百辆坦克横七竖八停在大草原上等待补给,官兵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牌、吃饭,心安理得、充满安全感。天上一架苏军飞机也没有。

与此同时,在欧洲战场的德军也是接连势如破竹,以每天60…80公里的速度推进,中央集团军群先头部队距离莫斯科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而这时候才开战一周而已。南京决策层觉得这样不行了,德军进攻得太快了,战事一边倒。这样没几天,莫斯科就要迁都了。这和大明希望的“两败俱伤”的结果差得太远。

正好现在在中亚战场上,明军机械化部队补给跟不上,明军统帅部决定,就以这个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