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援而来的怨军只有六个营,两万多人,一路兼程而来,疲惫不堪,而虎烈、黑山诸军连番恶战,损失惨重,将士们更是精疲力尽,尤其可怕的是,蒺藜山方向的战斗还在继续,还在阻截金人,这时候李虎还要再次两线作战,还要和耶律淳决战,完全是疯狂之举。

“我需要你的支持,鼎力支持。”李虎躬身恳求。

罗青汉望着他,两眼渐渐露出凛例杀气,此时此刻,义军已深陷绝境,只有背水一战,方有一线生机,一直以来,义军缺少的就是这种无畏的勇气,就是这种永不放弃的坚韧,“好,再打一仗。”

第十九章 神灵佑护

再打一仗?

各军军帅,帅府主要官员,目瞪口呆。

屋子里的气氛突然变得非常压抑,非常沉重,除了急促的呼吸声,再也听不到任何声息,一片死寂。

此刻金军援兵已到,正在猛攻蒺藜山,而辽军援兵就在百里之外,十万大军,正铺天盖地杀来,这时义军唯一的选择就是撤离,已经成功突围了,当然有多快跑多快,实在不行就丢掉百姓和辎重,保住军队,谁料到,李虎不但不撤,竟然还要和辽军打一仗,这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李虎有骄人的战绩,有王者威望,现在恐怕有人按捺不住,要拍案而起了。

李虎目视柴云,“你把当前的形势说一说。”

柴云站了起来,心里还在极度震骇当中。他虽然建议李虎把成州让给金人,但那只是为了挑起辽金两军的厮杀,给义军撤离争取时间而已,攻击辽军的念头他想都没想过。李虎就是一个赌徒,每到危急时刻,李虎的赌徒本性就暴露无疑。过去没本钱,空手套白狼,现在有本钱了,李虎更加肆无忌惮,想怎么赌就怎么赌,根本不顾眼前的形势,也不顾义军的实际情况,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柴云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为了能让军帅们阻止李虎的疯狂,柴云还故意把形势说得很严重。

辽国皇帝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之策。而东征之议只是宫帐权力斗争地一次妥协,随着义军在蒺藜山取得胜利,突围南下。辽宫帐的国策会再度发生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内,辽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义军。

此次义军南下,终极目标是在幽燕打下一块地盘,然后背靠大宋,攻城略地,据幽燕之地,图王霸之业。辽人当然清楚义军南下地后果。所以他们会竭尽全力予以剿杀。

就当前形势来说,义军当务之急是南下黑山,到黑山有两道阻碍,一是大灵河的宜州,二是小灵河的锦州。只要突破了锦州,义军就能在黑山站住脚,然后以黑山为根基,向南攻幽燕,向北击中京,向东则威胁东京。出海则可与大宋相联。

现今董仲孙正率军沿大灵河东进,攻杀黔州、宜州。从奚王萧干的东路部署中可以看到,黔州和宜州的军队都被调到了蒺藜山防线,那是两座空城,不出意外的话,董帅可以轻松拿下。

“诸位请看锦州。”

柴云手指地图,详细分析了地形,“辽军只要在锦州部署重兵,把义军挡在小灵河北岸,义军随即陷入绝境。被彻底包围。”

“现在驻防锦州的军队有五万,这支军队以辽兴军为主,统帅是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

“这支军队是为了辽军东征,从南京道的平州出发。经榆关到达锦州地。蒺藜山大战的消息传到宫帐后,东征之议肯定废止,这支军队正好可以拿来围剿义军了。”

军帅们一听锦州有五万辽军,无不骇然色变。如此说来,南下黑山,必陷死地。

李虎站了起来,“所以说,要破此死地。必须在成州打一仗。击败耶律淳。”

这话有道理,正确。把耶律淳打败了,辽军就无法前后夹击义军了,但关键问题是,你打得过耶律淳吗?耶律淳的十万大军里,有宫帐军,有燕云民兵,有中京道的侍卫亲军,有奚军,有诸蕃比如敌烈、阻卜、乌古等蕃军,都是辽军精锐之师,实力太强了。

怨军人数虽多,但实力并不强,它的组建主要是解决辽东饥民问题,其实就是一支民兵,属于准军事,预备役军队,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俸薪待遇,和侍卫亲军都有天壤之别。

至于突围南下的义军,已经伤亡惨重,虽然临时用俘虏补充了,但那纯粹就是凑人数,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一仗,义军没有打的实力,根本没办法打。

李虎当然也清楚,但不打也得打,你要是不打,南下就是走进死地,迟早败亡,苟延残喘而已,没什么意义。你只有在这里打一仗,才能争取到一线生机。这就是赌博,赌赢了,南下就锦州一个障碍,总能想出办法来,赌输了,结果和不打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打?为什么不赌一次?为什么要白白放弃最后一个机会?

这话也有道理,也正确,反正都是死路一条,当然要绝地反击了,难道我要束手就擒,伸出脑袋给你砍啦?

独孤风第一个跳了出来,这位铁匠跛着一条腿,手里拄着一个棍子,扯着嗓子就叫,“打,坚决打,耶律淳那个狗娘养的杂碎打过什么胜仗?当年他带着军队去打高永昌,结果被渤海人打败了。后来罗帅造反,他带着军队追杀,半道碰到金军,又被打败了。再后来在蒺藜山,就在这里,又和金军打,又打败了,丢了七个州。就这种腌货,还能打得过我们虎王?”

接着他两眼一瞪,望着董小丑和郭药师,怒声质问,“你们是不是顾念旧情,不愿意和耶律淳作战?”

这话说得……董小丑笑而不语,郭药师更是一个内敛的人,脸上连表情都没有。

“铁匠……”罗青汉急忙摇手,示意独孤风不要叫了。怨军毕竟是耶律淳组建地,这些年又颇受耶律淳的照顾。两军对阵,将帅们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事关义军存亡,百姓生死,所以……”罗青汉环视众人,一字一句,坚决有力,“遵从总帅军令,打。”取最好的结果。李虎不想浪费时间,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请大家商讨,然后拟制攻击之策,详细部署。

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金军放进来。

金军距离成州一百多里,辽军距离成州也是一百多里。义军把金军引到同昌城,把辽军也引到同昌城,让两军打起来,然后佯做撤离,逃之夭夭。等到两军打得两败俱伤之际,预先埋伏的义军乘机突袭辽军,将其予以重创,迫使耶律淳撤回兴中府。

这个计策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这些不确定的地方在实施的时候可能导致失败,继而会直接危及到义军存亡和百姓安危。

如果放在过去,这里早炸锅了,但这次很奇怪,军帅们很安静,只听不说。

怨军董小丑和郭药师对此计存有很多异议,但看到军帅们都凝神细听,甚至连罗青汉都一言不发,他们初来乍到,当然更不好做出头鸟了。现在对李虎的计策说三道四,指手划脚,有张狂之嫌。怨军凭什么张狂?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没有,没有张狂什么?还是低调一些为好啊。

董小丑和郭药师害怕遭到其它军帅地攻击,只好忍耐,等机会再说。

李虎说完了。因为听说辽军就在一百里外,义军陷入极度困境,想撤都撤不掉,李虎无奈之下,这才突然决定要打,所以思虑不周,一边说一边整理思路,难免有些混乱,说完后他还低头想了一会儿。军帅们以为他还有话说,都耐心等着。

“诸位有什么意见?”李虎抬头看看众人,笑眯眯地说道,“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抓紧时间。此乃非常时刻,不要有任何顾忌,畅所欲言。”

言?言什么言?打仗嘛,定计策是一回事,临战攻击又是另外一回事,若想达到攻击目的,上至统帅,下至运送粮草的民夫,甚至包括天气、地形等等,无一不是决定胜负的致命要素。最近几个月一系列地战斗都是如此,每战皆险,但李虎连战连胜,所以一帮将帅们虽然心里犯嘀咕,忐忑不安,但对李虎有信心,或者说是在危急时对神灵的一种本能依赖。李虎当然不是神,大家都是刀头舔血的人,对神的崇拜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然而李虎的战绩不能用运气来解释,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神灵佑护。李虎不是神,但有神灵佑护,这足够了,足够大家信任李虎,对他信心十足。

一帮军帅都不说话,张高儿和铁匠甚至闭上眼睛,抓紧时间打盹了。

董小丑忍不住了。怨军是自己带出来的,怨军兄弟是信任自己才一起造反的,不能拿兄弟们的性命当儿戏啊,所以他犹豫再三,说话了。

第二十章 利益至上

李虎此策最致命的地方就是金军在拿下蒺藜山后,是否会一泄而下。

蒺藜山到成州这段路地形不好,金军又与义军结下深仇,如果没有摸清成州状况,金军断然不会冒失进攻。

金军不到成州,义军就不能撤,就会和耶律淳形成决战之态,稍有失误就会陷入辽金两军的夹击,那时义军不是挖陷阱算计别人了,而是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了。

另外,耶律淳的选择很重要。

耶律淳到了成州一看,他就明白了,这是义军的脱身之计,和金人抢成州,等于中计,那么他接下来怎么办?

很明显,耶律淳要从大局考虑。现在蒺藜山丢了,萧干败了,辽国皇帝和宫帐首要之务是打义军,不会再东征了,若要东征,必先灭义军。耶律淳没有选择,他只有放弃成州,乘着义军仓惶南撤之际,给予致命一击,消灭义军,然后再打成州,再向辽国皇帝进言东征。

耶律淳咬住义军不放,拼死拼活要打,你这计就没用,反而正中他的下怀,他正愁找不到义军主力决战了,你正好送上门,他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董小丑说的句句在理,李虎也无言反驳,一直静静地听着。等到董小丑说完了,李虎问:“董帅,有何妙计?”

董小丑也不客气。当即提出自己地建议。

这一仗他也不想打,但正如李虎所说,不打义军就完蛋了。打还有一线生机,那只要打。怎么打?他在定计制策方面有天赋,脑袋转几下就来了,当然,这是纸上谈兵,能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这一仗要打,就要以决战姿态来打。

耶律淳和完颜宗望不是山里的土匪,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同昌城而浴血厮杀。他们绝不会做这种蠢事。尤其女真人,打仗向来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他们只求歼敌。只要杀光了你地兵,你的土地和城池自然就是他的,这就是女真人的致胜之道,所以,要想击败耶律淳,那就必须决战。

“总帅的生存策略是联金攻辽,联辽遏金,今日正是联金攻辽的最佳时机。”董小丑语调平静。“总帅,若能与完颜宗望联手,此仗当有五分胜算。”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就连李虎都怒目而视。幸好这是军帅议事,屋里没有黑山军的将领,否则现在肯定有人要拨刀相向了。

没人拨刀但有人骂。独孤风张嘴就吼,“直娘贼,你他娘的到底是汉人还是蕃狗?你有没有人性啦?金狗杀了我们一万多兄弟,罗帅地儿子罗中原也阵亡了。我们和金狗有血海深仇啊,你竟然让我们与金狗联手,和金狗称兄道弟,你个狗娘养的东西想死啊?”

董小丑和郭药师霍然心惊。齐齐望向罗青汉。在座的军帅中,就他俩人不知道这件事。

董小丑一脸歉意,向罗青汉深施一礼,刚想说两句道歉安慰的话,却见罗青汉用力一挥手,打断了他,“事关义军存亡,请董帅继续……”罗青汉心里悲痛。强自忍着。不愿再提丧子之事。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仇怨。只有永远的利益。”董小丑说道,“总帅既然能提出联金攻辽,联辽遏金之策,为何在关系到义军存亡时刻,还执着于这些仇怨?将来义军有地盘了,发展了,壮大了,再谈报仇也不迟嘛,为什么非要在这个关键时刻丢失取胜之道?”

董小丑又望向了独孤风,“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独孤帅难道不理解?”

“我理解不了。”独孤风怒声叫道,“我是个粗人,我没有你那么有学问,我宁愿战死,也绝不和仇人称兄道弟。”

董小丑哑然,无语。

李虎想起了老爹。这话最早是听老爹说的,在听了春秋战国的故事后,自己对这句话的印象尤其深刻,所以才在龙化的时候,想出这么个生存之策。

这话说在嘴里,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很难。那时候自己是个摆设,怎么扯都行,现在有实力了,有责任了,有斗争了,在历经一场场生死血战后,自己地想法、心理和心态都变了,再说这句话,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沉甸甸的,有痛有苦,有恨有泪,不想违背良心,做出对不起兄弟的事,但处在自己这个位置,以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来说,又不得不违背良心去做事。

李虎随即又想起了无颜。这话无颜也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