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平阳和苏二童已经招呼众人起来了。
  “有四件事情,大家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马上开始播种冬小麦,我已经带来了种子,按照每户需要的种子数量,发放下去,大家要抓住季节,不能够耽误了农时,第二件事情,开挖沟渠,五百顷的田地,沟渠要全部畅通,同时开挖三个堰塘蓄水,这个工作量很大,但一定要做好,第三件事情,掘井取水,若是没有水,冬小麦不可能有什么收成,年内一定要掘出来五口水井,第四件事情,各家要收集稻草和秸秆,剁碎之后收好,到时候有用处的。”
  大家没有说话,除了收集稻草和秸秆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其实是为自己做的事情。
  “开挖沟渠和堰塘,包括掘井,里长和甲首都要统计各家的工作时rì,明年冬小麦收购之后,苏府要拿出来银两,大家做事情了,就要拿到报酬。”
  苏天成之所以亲自来,并非是想着佃户感谢他,主要还是落实这些事情,如果是苏平阳和里长、甲首来安排这样的事情,力度不一定是很大的,自己来安排,情况肯定是不一样了。他的思想,和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着一些不同的,通过和苏平阳的对话,他已经体会到了。
  苏平阳认为,他做的这些事情,是对佃户最大的恩惠了,佃户一定是感激不尽的,至于说需要做的几件事情,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谁都是尽心尽力做的,包括修水渠、挖堰塘和掘水井。可苏平阳不这么认为。
  修建沟渠和堰塘,应该是苏府做的事情,绝非是要求佃户做的,这掘水井的事情,还可以和佃户的生活挨边,所以说,要求佃户做这些事情,苏府是必须要出银子的,再说了,连续两年的收成都不好,作为主人家,是需要考虑到佃户的具体困难的,这是基本的人xìng问题,苏府不考虑到这些问题,一味的索取,最终会失去一切的。
  苏家在平阳府城,暂时只有三百五十户的佃户,今后慢慢发展了,佃户会越来越多的,这管理佃户,和管理国家是一个道理,苏府的佃户富裕起来了,水涨船高,苏府自然更加的富裕,相反,无节制的盘剥,竭泽而渔,佃户无法生存了,主人家自然也得不到什么财富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苏天成的出发点就是不一样的。
  既然父亲和大太太已经离开了平阳府城,那么,这里就是自己发家的大本营了,一切都要依靠着自己、下人和三百多佃户来创造,包括财富。
  将yù取之,必先与之。
  这是基本的道理,佃户有了自身的财产,生活慢慢富裕了,才会想尽办法来保护财产的,一旦这些利益遭受了损害,他们会拼尽全力来保护的,不要说什么农民起义军,就是官兵来了,他们也敢拿起锄头拼命。
  如果能够有如此良xìng的发展,一切才会慢慢走入正轨,今后更多的事情,才好一步一步开展下去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苏天成有着无与伦比的认识上的优势,他相信,通过自身短时间的观察,结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很快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说,今天到这里来,亲自给佃户安排这些事情,在他看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苏天成安排完毕之后,苏平阳继续补充了。
  三十个里长和甲首,被赋予了任务,还包括牛二。
  牛二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少爷在牛二的家里,说出来的那些话,正在一步步兑现,可以说,牛二是见证人,苏平阳本能的感觉到,平阳府城的苏府,尽管老爷和夫人都走了,但在少爷的带领下,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牛二再一次成为了佃户中间的红人了,少爷都记得他的名字,真的是不简单啊。


'正文 第二十章 雪中送炭'

  苏天成的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明年是不是遭遇到饥荒,苏家的佃户是不是能够彻底告别饥寒交迫的rì子,主要就是在于能不能顺利运回甘薯种子了。如果不能够运回来甘薯种子,佃户依旧要播种chūn小麦,这小麦的产量太低了,穿越之前,苏天成是出生在南方的,当地几乎没有人种植小麦,故而不是很熟悉小麦的种植技术,就是参加工作后的好多年,重点也是了解大米、玉米的种植,这小麦的亩产量,还比不上大米,几百年之后都是那样的,更不要说现在了,加上山西的气候,比不上南方的,导致粮食产量更低。
  “听说苏府庶出的小公子,给佃户送粮食和食盐了。。。”
  “我都看见了,是真的,还不止这些呢,连种子都送了。。。”
  “苏府的小公子,好像是生员吧,是不是书读多了,失心疯啊。。。”
  “哼,我看不是失心疯,是脑袋真的有毛病了,苏府的老爷和夫人到太原府城去了,这个小公子扬眉吐气了,不知道做什么事情了。。。”
  苏天成给佃户分发麦面、粗盐和种子的消息,在府城内传开了,各种议论都出现了,褒贬不一,大部分都是说苏天成脑袋有毛病了,怎么做出来这等傻事,连续几年的收成都不好,大户人家,谁不是想着多存一些粮食,这小子倒好,给佃户分发粮食了。
  说好的也有,佃户遭灾了,没有粮食,活不下去,苏府小公子菩萨心肠。
  平阳府城的大户有些恼火,苏天成这样做,岂不是打他们的脸面吗,不过苏家小公子是读书人,不管怎么说,都是生员,再说了,苏家的生意,基本都搬到太原府城去了,若是这些大户,和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生员对着干,舆论的影响,他们也是顶不住的。
  当然,已经有人,专门给苏化文带信了,言下之意,苏府的小公子,这是在乱搞。
  所有的议论,苏天成都是知道的,他根本不在乎,这些大户,鼠目寸光,极度的自私,真正到了灾荒年间,他们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了。
  苏俊马上就要出发了,这才是苏天成重点考虑的事情,两天时间以来,他仿佛思量,500多石的甘薯种子,足足十万斤,就算是运输到山西平阳府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如果用马车拉,西南马能够拉800斤到1000斤,需要一百多辆马车,这个时代,可不会有人用蒙古马来拉种子的。最好是用牛车,能够拉到1500斤以上,六十多辆牛车就可以了,速度虽然慢很多,可不是很显眼。
  不管怎么说,这么多的牛车,都需要有人护卫的,这就好比是一个手里拿着金元宝的小孩子,在大街上走路一样,身边没有大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最终抢去金元宝的。
  苏天成很苦恼,可他没有办法,谁叫自己重生在了明朝,谁叫甘薯万利年间才传到中国来啊,平阳府城是不可能有甘薯种子的,不要说平阳府城,北方都还没有甘薯种子。
  危险的确存在的,苏天成想的越多,越感觉到去采购甘薯种子,是万分冒险的事情。
  回到平阳府城十来天了,苏天成没有出门,除开到郊外去了两次,一直都是呆在府里,甚至没有心思到大街上去转一转,他需要逐步适应目前的生活,更需要考虑今后该怎么做。
  苏平阳急匆匆的进来了。
  “少爷,外面有人自称是老乞丐,说是和少爷有一面之缘的。”
  苏天成迅速的站起来了,苏二童也睁大了眼睛。
  “叔叔,快请老伯进来,不,我亲自到门口去迎接,二童,吩咐厨房,准备几个好菜,特别是准备两坛好酒。”
  苏平阳很奇怪,府外的老人,穿的破破烂烂,看上去就是乞丐的打扮,这样的人到府门口了,按照以前的规矩,是给碗饭就打发了,想不到少爷亲自出去迎接了。
  苏天成走出府门,看见老人站在外面,仰着头,看着天上,穿的破破烂烂的,不过这次身上没有什么味道。但总是一副乞丐的打扮。
  周围有些人指指点点的,估计是认为,这个乞丐,怎么到苏府门前讨饭,还如此的嚣张。
  “晚辈恭迎老伯。”
  苏天成快步走到老人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行李,不要说周围的人,就是苏平阳,都是大惊失sè,公子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对着乞丐行礼啊。
  “哈哈,苏公子,老乞丐来讨饭吃了。”
  “老伯说笑了,晚辈一直都盼望,再次见到老伯的。”
  “大庭广众之下,公子给老乞丐行礼,岂不是辱没了脸面啊。”
  “晚辈一直都记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刻不敢忘记。”
  “哈哈,说得好,看来老乞丐今rì来对了,公子大气啊。”
  老人哈哈大笑,径直走入府门,苏天成恭恭敬敬的跟在后面。
  “唉,不要说啊,这苏家小公子,确实有些意思啊,对待乞丐,都能够这么尊重啊,我看这个乞丐不简单啊。”
  “我也想起来了,苏家小公子,给佃户粮食粗盐和种子,看来这苏家小公子,还真的是有悲天悯人之心啊。”
  “奇怪啊,以前我时常见到这苏公子的,见人就脸红,说不出来话,表现也是畏畏缩缩的,刚才看见,大为惊奇啊,苏公子气质完全不同了。”
  “唉,还不是因为他在府里的那些事情啊。。。”
  “嘘,不要说了,人家的家事,我们可不要随便的议论。”
  苏天成请老人直接到了厢房。
  苏二童早在厢房外面等候了,看见了老人,马上就泡茶了。
  偌大的苏府,因为下人不多,显得很是安静。
  “苏公子,老乞丐听说,你给苏家的佃户,发了粮食、粗盐和种子了,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吗,这是为何啊,老乞丐很是好奇啊,想着来问一问的。”
  老人没有客气,进入厢房,直接坐下了,开口说话的时候,脸上随着是带着笑容,但眼睛里面,根本看不见一丝的笑意。
  “确有此事,苏府一共是三百五十户佃户,此次晚辈分发了三百五十石麦面,七百斤粗盐,至于冬小麦的种子,按照各户的需求发放的。不仅如此,chūn节之前,晚辈还要发放粮食、jīng盐和肉食的,一直到维持到明年的五月,冬小麦收割之后。”
  “哦,你能够说说为什么吗?”
  “晚辈觉得,佃户既然来到苏府种田,自然需要吃饱穿暖,晚辈与佃户俱为一体,若是他们都不能够吃饱穿暖,以至于卖儿卖女,甚至活活饿死,不仅苏府的颜面不好看,也是为官府增加了负担的,知道此事的人,议论苏府不仁义不地道,不知道此事的人,说官府不体恤百姓,晚辈绝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呵呵,想的是不错的,不过这两年,山西一直都遭遇灾害,各处都是有困难的,你就没有想到,老是这样的救助下去,今后怎么办,其他的大户人家,会怎么看你,怎么议论啊。”
  “晚辈做自己的事情,不在乎他人的议论,这些rì子,已经有人议论了,那种只要钱不要命的做法,晚辈不敢苟同,就算是你富得流油,可你家的佃户,卖儿卖女,活活饿死,这绝非仁义之举,必将遭到天谴,当然了,晚辈也是需要想到一些办法的,总是这样的救助下去,晚辈也没有那样的能力的。”
  “哦,老乞丐也感觉到奇怪啊,就是想看看,苏公子是不是有着什么好的办法,所谓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啊。”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周密安排'

  (恳请得到读者大大支持,拜谢了。)
  老人的来历,苏天成一直是心存疑惑的,老人不说,他是绝对不会问的。老人的表现,一直都是很神秘的,似乎知道他的事情,包括自己杀死军士的事情,老人曾经问到了,说出来“大丈夫立于世,自当嫉恶如仇,匡扶正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话语,而且,自己在马市遭遇到危险的时候,老人出面了,之前的那些作为,仿佛就是在考验自己的。
  苏府的佃户,得到了种子、粮食和粗盐,这个时候,老人再次的出现了,这绝对不是巧合,里面一定是有原因的。
  “老伯说的是,晚辈确实有考虑。。。”
  苏天成没有隐瞒,将自身的想法,悉数都说出来了,反正这些事情,自己就是不说,今后也会发生的,老人若是有心,迟早也是知道。
  苏天成说话的过程中,老人一直没有开口,听的非常仔细。
  “有气魄啊,老乞丐有两件事情,不是很明白,想请公子指点一下。”
  “老伯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晚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呵呵,不尽然啊,这第一个问题,苏公子足不出户,一直都是在府里读书的,十七岁就是生员,这可不简单啊,怎么就知道了玉蜀黍,还有甘薯啊,据老乞丐知道,这甘薯还没有在北方推广,就说那玉蜀黍,产量一直都不行的,公子为什么放弃种植chūn小麦,改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