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天成没有说话,苏天然低下头。
  “我考虑,重新搬回来。”
  苏天成大为吃惊,想不到苏化文会做出来这样的决定,这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府邸,自己辛辛苦苦的,才建好的,如今苏化文想着一下子拿走吗,虽然是自己的父亲,但这样做,谁都不舒服的。
  “雷文彤的府邸,府衙也准备卖了,我打算,将这个府邸买过来,到那个府邸去居住,这里依旧是你的府邸,雷家的一千顷土地,我买过来,至于太原府的土地和宅子,留给苏天浩,只不过甘薯的种子,你要负责提供的,种植甘薯的技术,也需要佃户手把手的教授。”
  苏天成点点头,这样的安排,他没有意见。
  “你马上就要到太原府去参加乡试,这段时间,我留在这里,至于说太原府的事情,等到乡试结束之后,我就着手开始办理,这几天,我已经和不少的人接触过了,下定了决心,过几rì,我和府衙的人接触一下,说说购买府邸和土地的事宜。”
  “父亲这样安排,孩儿没有什么意见的。”
  “嗯,还有一件事情,天然学业不jīng,我考虑过了,就留在身边,跟着管理家业,他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学习,从明rì开始,我要求他到佃户中间去,详细了解田地里面的情况,佃户都听你的,还要你说说啊。”
  苏天成皱了皱眉,没有马上说话。
  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xìng难移,要是苏天然留在府邸里面,和丫鬟又有了什么绯闻,可不是好事情,如果不能够管理好府邸,还谈什么其他的事情。
  “父亲这样安排,孩儿本不应该说什么的,可还是有一些担心,需要问问二哥。”
  苏天然红着脸,抬起头,看着苏天成。
  “弟弟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了。”
  “二哥,我的要求不高,两件事情,第一,府邸里面的下人,我一律是平等看待的,包括诸多的佃户,你若是时时刻刻端着架子,随意欺凌他们,恐怕我不会答应,也不想你暂时留在府邸,第二,希望你能够管住自己。”
  苏天成都感觉不好说了,毕竟苏化文在这里。
  想不到苏化文开口了。
  “天然,你的那些毛病,我也是知道的,府邸里面的丫鬟不少,你要是敢动歪心思了,我打断你的腿,这些丫鬟,都是跟随坤元的,你要弄清楚。”
  “父亲如此说了,孩儿没有什么意见了,不过,府里的人员,不要调整,这次孩儿到太原府城参加乡试,带着苏俊、苏二童和王大治等人前去,苏平阳依旧是管家,负责府里的所有事情,有些时候,府里的事情,我都必须要听叔叔的,这方面,希望父亲考虑一下。”
  “这没有问题,苏平阳很不错啊,我已经观察好几天了,府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特别是收购甘薯和玉蜀黍的事宜,办的很好,他和佃户的关系很融洽,我还计划着,让天然跟着学习一下的。”
  两天之后,平阳府城出现了一个烤甘薯店。
  生意非常的好,烤甘薯的香味,传的远远的,经过jīng心挑选的甘薯,又大又甜,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购买,这东西不仅仅是香甜可口,而且能够吃饱肚子。
  这家甘薯店,老板是苏家的佃户牛二。
  背后的老板是苏天成。
  苏天成已经想过了,必须在平阳府推广甘薯的种植,饥荒之年,这东西能够救活无数人,甘薯的产量,远远大于稻谷和小麦,而且种植的技术,相对来说简单一些,经过这一次的实验,他已经发现,甘薯适合在平阳府周围种植,既然这样,在县里也是可以的。
  推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人们品尝味道。
  虽然说苏家佃户种植甘薯,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毕竟是有限的,知道的人就是那么多,依靠这个办法,一定能够大面积推广的。


'正文 第六十一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见'

  到平阳府担任知府,翁同章遇见的事情不少了,特别是去年陕西流寇的侵扰,令他坐立不安,潞州卫和宁山卫的军士都过来了,帮忙剿匪,总督杨鹤大人要求,平阳府提供大部分的军需,这下弄得他更加的苦恼。
  好不容易将这些流寇赶出了平阳,可平阳府库房也空了。
  近一年时间以来,翁同章捉襟见肘,甚至难以支付吏员的俸禄了。
  关键时刻,驻守在大同府的山西行都府,派出军队,抄了雷文彤的府邸,临走的时候,留下了十万两白银,府邸和田地,也归府衙所有了,这是一笔救命钱。
  隐隐的,翁同章也猜测到,雷文彤遭此横祸,是不是与苏天成有着一些关系,但这件事情,是上面直接办理的,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更不要说知晓证据了,就连雷文彤的府邸里面,究竟查抄出来多少的金银,他都是一无所知的。
  眼见着事情慢慢的平息,府衙有银子了,八月份和九月份,处理耕地,可以再次得到一笔银子,至少在他的任期之内,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这个时候,苏家佃户种植的玉蜀黍和甘薯,获得巨大丰收的消息传来了。
  翁同章不是很相信,甘薯是什么东西,他不是很清楚,甚至没有听说过,至于说玉蜀黍,产量是很低的,几乎无人愿意种植的,但苏家的佃户,种植的玉蜀黍,亩产达到了两石多,甘薯更是亩产十石了,这样的产量,他根本就没有见过。
  府城新开了一家烤甘薯店,翁同章也品尝了烤甘薯,味道真的很好,糯糯的,甜甜的,吃下不到两个烤甘薯,肚子也不饿了。
  苏家佃户种植了四千五百亩玉蜀黍,三千亩的甘薯,这样算下来,收成是惊人的。
  平阳府城的居民,以及附近的农户,都开始高度关注甘薯了,就连一些偏僻地方的农户,也在传着甘薯,认为这东西是上好的粮食。
  苏家至今没有大规模贩卖甘薯,听说苏天成收购了绝大部分的甘薯,看来这苏天成的心很大,明年可能还要大规模的种植,联想到苏天成准备买下一千顷土地的行为,翁同章觉得,这个苏天成,真的是不简单。
  他不得不再次注意苏天成了。
  苏天成再次到府衙,驾轻就熟了。
  其实明朝的衙门,从县里到州衙、府衙,到布政使衙门,到紫禁城,整体的构造区别都不是很大,熟悉故宫就可以知道其他衙门的情况,只不过下面的衙门,规模小很多的。
  这一次,苏天成直接到了三堂。
  大堂是翁同章审案、办公的地方,二堂是翁同章休憩和思索的地方,三堂就是内堂了,是翁同章的起居之处,接待上级官员,或者是商议重大的事宜,也在这里的。
  苏天成能够到三堂,说明翁同章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学生苏天成拜见知府大人。”
  “呵呵,坤元,到了这里,就不要客气了,坐下说话,可不要说什么站着了,你不是第一次到府衙来了。”
  苏天成没有客气,规规矩矩坐在了旁边。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眼见着你要参加乡试了,准备的情况怎么样啊。”
  “回禀恩师,学生一直都是在温习功课的,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嗯,老夫是相信你的,你说到的不要死读书,老夫是真正的相信了,看看你做出来的事情,真的是不错啊,这一次的乡试,你一定能够为平阳府争光的。”
  “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的厚望,努力考好。”
  “对了,老夫已经给布政使司的提学大人去信了,你是老夫的得意门生,就不需要参加郡试了,直接参加乡试,昨rì老夫收到了提学大人的回信,此事已经办妥了。”
  苏天成连忙站起来了,拱手给翁同章行礼。
  “学生感谢恩师的提携关照。”
  虽然说表面上,苏天成是感激涕零的,其实内心是有些打鼓的,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翁同章既然这样做了,自己肯定是要出血的,说不定和这甘薯就是有关的。
  “呵呵,坤元不必这样,你根本就不需要参加郡试的。”
  等到苏天成再次的坐下之后,翁同章转移了话题。
  “坤元啊,苏家种植的甘薯,确实是不错啊,老夫都品尝过了,想当初,种植的时候,不少人都是笑话的,老夫也知道这些事情,如今收获了,大家都眼红了,想不到有这等的丰收,可惜的是,就是你家种植了甘薯,要是诸多的农户,都能够种植甘薯,想着平阳府的灾荒,也能够减轻不少的。”
  苏天成头上冒出了冷汗,心想你翁同章的胃口也太大了,这平阳府的农户,都种植甘薯,将苏家全部的甘薯拿去,都是不够的。
  不过他也明白,翁同章也就是这样说说,说不定有哪一家的士绅大户,或者是好几家找到了翁同章,提出来了要求,明年也要种植甘薯的。
  “恩师一心为民,学生铭记在心,学生决定捐献给府衙两千石甘薯。”
  翁同章有些没有控制住,竟然站起来了。
  他本来想着,自己这样说了,苏天成能够捐献五百石左右的甘薯,就算是非常不错了,想不到开口就是两千石,甘薯在平阳府,暂时是无价的,也就是说,卖到一两银子也不稀奇,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购买,但苏家的佃户,坚决不外卖,这也说明了,苏天成先前做的那些事情,是得到了佃户高度崇敬的,已经让所有佃户,死心塌地了。
  两千石的甘薯,可以做不少事情了。
  关键还不在于这两千石甘薯,核心是苏天成的态度,这小子聪明灵活,出手大方,的确是可造之材。
  “好,好,坤元有这等的想法,老夫真的是很欣慰啊。老夫也是要提醒你啊,乡试在即,你要出发了,可不要耽误了。”
  “学生准备后rì就出发的,明rì安排府里的下人,将两千石甘薯送来。”
  “这不行,怎么能够叫你送来啊,明rì一大早,老夫安排户房的司吏和典吏,专门来做这件事情,对了,就要刘大华负责这件事情。”
  两千石甘薯,按照价格计算,顶多是一千两银子左右,能够得到翁同章如此的重视,苏天成还是很高兴的,他捐献两千石的甘薯,还有其他的目的,父亲苏化文购买雷家府邸和土地的时候,翁同章岂能不照顾啊,只要随意说几句话,多的银子都可以赚回来的。
  回到府里之后,看见正在等待的苏化文和苏天然,他说出来了捐献甘薯的事情,苏天然倒是没有什么感觉,苏化文脸上显露出来了肉疼,两千石的甘薯啊。
  不过,苏天成随后说出来购买雷家府邸和土地的事情,可以适时的找到知府大人之后,苏化文恍然大悟,笑的很是开心,说苏天成这样做很好。
  接下来的事情,不需要苏天成cāo心了,自然有苏化文安排,他找到了苏平阳,专门商议了,搬运两千石的甘薯,虽然说知府大人说了,会派人来运送的,但这样的事情,苏府还是要自觉一些,主动的运送过去,反正距离也不远。
  苏天成已经在做出行的准备了,郡试在七月三十rì举行,他不需要参加,直接参见八月初九开始的乡试,就可以了,本来是打算七月二十rì出发的,现在可以推迟几天了。
  不过他的决定,遭到了苏化文的反对,苏化文认为,乡试是大事情,必须要早点到太原府城,以防出现意外,好多的生员,包括监生,已经赶到太原府城了,苏天浩早就回到了太原府城,认真做准备了。
  苏俊、苏二童以及王大治,跟随苏天成到太原府去,护院由马华彪负责,护院的人数已经增加不少,但苏天成还是有些不满意,尚不到三百人。
  农民起义军在陕西的泽州聚集,二十万人马,声势浩大,震动了朝廷,三边总督杨鹤,因为坚持招抚的政策,导致出现这样的局面,遭遇了弹劾,被朝廷免去了职务,投入了大狱,延绥巡抚洪承畴接任三边总督,着手对流寇的剿灭。
  洪承畴的政策完全不同,坚持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方针,就是身为杨鹤的手下,也是坚持自身的观点,在崇祯三年的时候,杀掉了好几万的投降的流寇,如今,朝廷启用洪承畴,开始全力剿灭流寇。
  其实苏天成是赞成洪承畴这样的做法的,不管洪承畴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是什么样的评价,至少在这件事情上面,是有着一定的远见的。
  当然了,这些事情,距离还是有些遥远了,苏天成感觉到庆幸,农民起义军在泽州聚集,平阳府幸免了,这是天大的好事情,苏天成能够有时间,快速的组织起来一支护院队伍,他相信,有了钱财和粮食,不要多长的时间,就能够组织起来一支强悍的护院队伍,这支队伍,今后将跟随他建立不世的功勋。


'正文 第六十二章 神秘队伍(1)'

  马上要到太原府,去参加乡试了,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