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格外的劝酒。
  吃饭之后,朱审烜邀请诸位到督师府的食堂去看看。
  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杨嗣昌等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以前在皇宫里面办公的时候,御膳房会提供一些生活,那是皇上的恩赐,一般人都享受不到的,至于说下面的各级衙门,生活都是自行负责的,官吏需要从家里带去米饭。
  来到所谓的食堂之后,杨嗣昌等人大开眼界,原来督师府衙门的官吏,都是在这个所谓食堂的地方吃饭的,菜肴摆放很是整齐,每个菜肴都用木盆装好了,里面有勺子,官吏愿意吃什么菜,用勺子盛就是了,菜肴不多,也就是六个,还有一大盆的汤。
  杨嗣昌等人去看的时候,正好是督师府衙门官吏吃饭的时间,众多的官吏盛饭盛菜的时候,非常的自然,还有人专门登记,上下级官员之间,在这里没有什么区别。
  朱审烜笑着对众人说了。
  “诸位大人,苏大人和我也时常在这里吃饭的。”
  杨嗣昌看的两眼放光,不断的点头。
  “好好,这等的办法很好啊,衣食住行乃是最大的问题,如此解决了食的问题,正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如何想出来的啊。”
  “这是苏大人想出来的办法,登州、莱州和青州的诸多官府,一律都是采用这等的办法,官吏需要交纳一定的银两,这消耗的费用,其实在俸禄里面就扣除了,不过官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投入了一些银两,算起来都不是很多的。”
  要说杨嗣昌接受这些东西,速度快一些,徐尔一就不同了,甚至走过去,拿起了筷子,品尝木盆里面的菜肴,他想着看看,这等的做法,究竟是不是专门糊弄他们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口服心服(2)'

  (感谢特苏仑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谢了。)
  尽管说目标很是明确,但苏天成并不着急,没有马上和杨嗣昌、徐尔一等人摊牌,吃饭之后,朱审烜带着杨嗣昌等人到食堂去看了看,苏天成没有跟着去,这等食堂的举措,在他看来不过是小事情,想要真正的影响到杨嗣昌等人,还是要从大处着眼。
  参观食堂之后,苏天成和朱审烜两人,陪着众人到登州府城、蓬莱城以及码头、兵工厂和造船厂去看看,这些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不管是谁,看见了这里面的场景,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这也是苏天成的主要目的,至于说村镇的情况,杨嗣昌等人以及体验过了,这些情况苏天成和朱审烜都是知晓的。
  登州府城的情形,杨嗣昌等人已经知晓了一些,但看到的都是表面的,这一次苏天成和朱审烜带着他们,看到的是内部的情形,譬如说登州的总商会,大型的作坊,规模宏大的商铺,以及汉人、满人、蒙古人、洋夷、黑奴在一起做事情的场景等等,看过了这些情况之后,众人来到了城郊,看看水利设施的修建情况,这些水利设施,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所有的投资都是官府出银子,有了这些水利设施,不管遭遇旱灾还是水灾,基本都能够保证粮食的丰收。
  这是最为核心的情况,不管怎么样的吹嘘,粮食生产和商贸交易是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说自身必须要有,不能够完全依靠贸易来满足需求。
  看到这些情况,杨嗣昌和徐尔一都没有说话。鹿善继脸上带着惬意的笑容。
  接下来到了蓬莱城。
  新建的蓬莱城,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建设,商贸区和营房分开了,互不干扰,蓬莱城内商贸的繁华,寺庙的兴旺。大大出乎了杨嗣昌等人的预料,他们早就知道,蓬莱城作为大明水师所在的地方,应该是管制严格的,想不到这里的寺庙非常兴旺,百姓出入蓬莱城,根本就没有受到什么限制,只是不能够进入到营房所在的区域。
  想想京城两大营的驻地,戒备森严。老百姓根本不敢靠近,和这里比较起来,区别太大了,看到了这样的情形,杨嗣昌等人总算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江宁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于军队来说,纪律就是生命啊。
  赶往码头的时候。苏天成骑马,想着照顾杨嗣昌和徐尔一等人。建议他们乘坐马车,但杨嗣昌等人拒绝了,他们不想享受什么特殊的待遇,在督师府两天的日子里面,他们算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就算是苏天成。在这里也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走路一样风风火火,外出照样骑马,只不过身边的护卫是形影不离。
  行进的过程之中,杨嗣昌等人惊奇的发现。自从他们进入到青州之后,道路条件就特别的好,绝少看见坑坑洼洼的情况,而且走了这么多的地方,到处基本都是一样,这肯定是官府进行了整修的,要不然道路的情况没有那么好。
  来到威海卫码头之后,看到的情形令杨嗣昌等人忍不住了。
  威海卫码头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座城池了,整齐划一的商铺,鳞次栉比的房屋,宽阔敞亮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忙于交易的商贾,以及来来往往运送货物的马车等等,这些都冲击着众人的视觉。
  虽然还没有看造船厂和兵工厂,可杨嗣昌已经忍不住了,开口询问苏天成了,为什么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能够发展如此的神速。
  苏天成的回答很有意思,列出来了两点,很是简单,第一点是官府要清楚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官吏手里的权力是用来做什么的,第二点是官吏牢记百姓的衣食住行,让治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受苦,一切的作为都按照这个要求来。只要做到了这两点,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出现的。
  苏天成的回答,令杨嗣昌、徐尔一和鹿善继感慨万千,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可京城里面的那些官吏,还有大明各地的官吏,就是不能够明白,很多的官员,辛辛苦苦读书,科举考试中举之后,进入了朝廷为官,首先想到的是光宗耀祖,想到的是鲤鱼跳龙门,很少有人想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甘薯的基本要求,偏偏这等的情形,在苏天成治下的登州、莱州和青州做到了。
  要说这些地方的老百姓不富裕,那才是奇怪的事情了。
  离开威海卫码头,接着来到了造船厂。
  长途的奔波,应该说是有些辛苦的,但众人的情绪都非常的好,杨嗣昌是曾经的内阁首辅,所看见的情形,令他的内心燃气了熊熊的希望,就按照这样的发展,后金鞑子想要进入中原,那是痴人说梦,只不过大明各地都能够这样,那才是真正的希望。
  造船厂的情况,是另外的情形了。
  造船厂的外面,非常的热闹,一样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样是各种各样的交易,但进入到造船厂之后,看到的是宁静的场景。
  好几个核心的区域,众人都没有进去看,因为这是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外行不能够指导内行,技术上的事情,有专人负责,不懂就不要去插手和作指示了。
  看见海边硕大的商船,杨嗣昌等人异常的感慨,这些商船造出来,就等于是银子啊,看看威海卫码头繁忙的交易,看看市舶司的官吏,忙的手脚不沾地,就可以知道,海运是多么的繁忙,这里面有着多大的利润,这些造出来的商船,恐怕早就被购买下来了。
  兵工厂的情况不一样了。
  这里整体的都比较安静,外围是生活区,有专门的军士负责警卫,寻常人等不能够靠近这里,能够进入到这里的商铺,都是经过了严格审核的,数量上也进行了控制,距离兵工厂最近的集镇,也在五里地之外了。
  越是靠近兵工厂,守备也是森严,来到兵工厂门外的时候,就连杨嗣昌等人,都感觉到了肃穆,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兵工厂里面的戒备已经不是杨嗣昌等人关注的重点,他们关心的是,作为蓟辽督师,作为这一块地方的最高领导人,兵工厂、造船厂完全是在苏天成的统领之下,但有一些地方,苏天成也是不能够随便进去的,譬如说军工厂里面的配药车间等等。
  杨嗣昌终于理解了苏天成所说的那句话,外行不能够领导内行。
  而且杨嗣昌影响更加深刻的是,苏天成是说到做到的,并非是嘴上说说,自身却不遵守这些规矩,可以想象,作为最高领导人的苏天成,都是按照规矩来办事情的,就更不要说下面的其他官吏了。
  制度的推行,首要的是自我约束,这一点苏天成做的很好。
  在测试区,杨嗣昌等人专门看了经过改进之后的弗朗机炮,其实这种弗朗机炮,已经接近于几百年之后的机枪了,可以连续发射,要知道这种弗朗机炮,可以成为奇兵和步卒的梦寐,在战场上可以大量的杀伤对手。
  在兵工厂参观期间,苏天成没有介绍任何的情况,陪同参观的兵工厂的负责人也没有说情况,就让杨嗣昌等人自己看,兵工厂里面,洋夷特别多,数量了汉人,这也是杨嗣昌和徐尔一吃惊的地方,要知道这等绝密的情况,让洋夷来重点负责,那是需要勇气的,偏偏苏天成就能够做到。
  在京城的时候,杨嗣昌和徐尔一等人,也接触过一些洋夷,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洋夷特别的较真,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些时候对官场上的话语,还不能够马上明白,基本都是直来直去的,兵工厂用这些洋夷,可谓是人尽其才了。
  参观的时间,足足一个星期。
  在这段时间之内,杨嗣昌、徐尔一和鹿善继很少说话,其实他们也在思考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苏天成的这等做法,是不是会得到推广,若是换做北直隶,恐怕没有什么希望的,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廷里面的那么多官吏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下面的官吏和百姓做到。
  回到登州之后,苏天成带着他们参观最后一个项目,到寻常的百姓家里去看看,而且这一次需要看什么地方,是杨嗣昌等人自行决定的,出发的时候,苏天成等人根本不知道是去什么地方。
  在老百姓的家里,杨嗣昌等人看见了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粮仓里面的粮食是足够的,家里人穿的衣服也不止一件,普遍都存有一些白银或者是铜钱,人口集中的村镇,基本都设立了济农仓,官府统一管理,更加令杨嗣昌等人惊奇的是,县衙统一设立了救济院,生活贫困的百姓,老无所依的鳏寡,都可以进入到救济院。
  杨嗣昌等人明白,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发展,得益于威海卫码头,但官府能够想到这些事情,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这非常不简单了。
  铁一般的事实说明,苏天成治下的登州等地,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典范的作用。(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口服心服(3)'

  苏天成做出来的这一切安排,是煞费苦心的,他很清楚,依靠着大明整个开海禁带来的收入,维持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是绰绰有余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放心大胆做的,有银子了,还有什么为难的,而且苏天成所奉行的,有高薪养廉的味道,大明各级的官吏,收入太低了,要是奉公守法,根本就不能够过上风风光光的日子,有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官吏,恐怕还要操心忧愁吃穿的问题,你要求官员饿着肚子去做事情,那恐怕有些问题,人家就要想方设法的贪污**了。
  至于说今后有可能统领这个的大明王朝,依靠什么来维持,或者说依靠什么让大明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是下一步的事情,苏天成不遗余力的发展水师,早就有所准备了。
  登州等地的情形,肯定会让杨嗣昌等人目瞪口呆的,看见如此繁华的景象,曾经身为内阁首辅的杨嗣昌,肯定是有着太多感慨的,徐尔一和鹿善继等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当然,凭着这些,还不一定能够让杨嗣昌等人转变认识,心甘情愿的跟着他苏天成做事情,人家几十年的受教育过程,积累了太多的认识,想要转变过来,需要时间。
  督师府厢房,苏天成、朱审烜、杨嗣昌、徐尔一和鹿善继五个人在里面。
  厢房里面的气氛有一些凝重,或许明白这次交谈的重要性,杨嗣昌等人都很是严肃的,既然在这里交谈,有很多的事情,不需要藏着掖着了。朝廷里面的情况,大家伙都是清楚的,继续拐弯抹角没有必要了。
  首先开口的不是杨嗣昌,而是徐尔一。
  “苏大人,这些日子,看到了各处的情景。我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杨大人和鹿大人也是深有体会的,朝廷里面存在的事情,我不想多说,我能够说的是,就算是我们这些老骨头,也远远比不上苏大人的能力,若是苏大人能够成为朝廷的内阁首辅,相信是另外的一种局面了。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