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8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人管皇帝叫“圣人”,现在帝后共同临朝掌政,人们就把他们合称“二圣”。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高宗封禅泰山。由于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高宗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之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武则天走上前台垂帘听政,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认可了武后参政议政的合法xìng。对武则天而言,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使大臣无法再和皇帝谋划对她不利的行为。
    试想,面对帘子后面虎视眈眈的武皇后,谁还敢再对皇帝说“皇后专权,不如废之”呢!
    第二个好处是让武后对朝政的参与不再局限于皇帝生病的时候,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都进一步增长。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
    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zhōng yāng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执政者。
    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武则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于是为了避讳,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可见武则天这时的**有多大!不仅仅是这样,武则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历史书一般把它叫做建言十二事。
    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
    第二方面:笼络百官。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
    第三方面:提高母权。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
    第四方面:取悦皇帝。第一,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第二,提倡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提倡节俭。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历史上的武则天做这个天后,做的是心安理得,可是武京娘却因为这个称呼变得战战兢兢,如果没有天草四郎的那番话,勾起了她的野心的话,或许武京娘依然会追逐权利,但是却也生不出那样的野望,自然也就不会将局势变成现在这样不可控制。
    原本武京娘是可以稳稳当当的在李承乾驾崩之后,以辅助幼主的名义,成为这个帝国的实际主宰的,至少也可以临朝称制。
    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由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所开辟。
    芈八子楚公族出身,是秦孝公的儿媳妇、秦惠文王的后妃、秦昭王的母亲、秦始皇的玄祖母。
    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无后,由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即史书上说的“宣太后自治”,是中国后世历朝历代后妃掌权执政的鼻祖。
    宣太后对于秦国主要有两大贡献:其一,使得秦国政局较为稳定,国力大大增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二,宣太后以利国利家利己利民为原则找情人,她的放。荡促成她和义渠王数十年的苟且关系,直至最终杀情夫夺地盘。
    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她身为女xìng的一切优势,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千军万马也达不到的目的,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到现在都还有学者坚信,秦始皇的兵马俑其实不是给秦始皇陪葬的,而是给这位秦宣太后的。
    中国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xìng统治者代理皇帝,就称为“临朝称制”。
    按传统儒学和大男子主义观点,身为女xìng的后妃只能待在内宫中,而不能上外朝,即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后妃要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当然就要“临朝”,即“当朝处理国政”之意。
    临朝称制一词在正史中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而班固在《后汉书…皇后本纪》:“惟秦芈太后始摄政事”,故宣太后芈八子是首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所谓的”称制”,应该不只是行使皇帝权力之意。虽然女主临朝、亲裁政事,但在发布命令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义,用制书的形式颁行天下。这么做的用意有两点,第一: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剥夺其在位的事实。所以太后只能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职权,而不能取代他而迳自下达命令。第二:为避免将来皇帝成年亲政后,太后会以懿旨干预政务。所以太后只能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以杜绝将来产生皇权二元化的流弊。
    女主”临朝”,却以幼帝名义”称制”的原则,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若是皇后代夫行政,也只是皇帝本身的特许与纵容。不管皇后的权力有多大,其身份也不过是皇帝的助手或秘书,不能算是取代皇帝执政,所以诏书仍算是皇帝本人意志的体现。因此,皇后即使”临朝”,也不能算是”称制”。
    但即使是临朝承制,对武京娘来说也可以满足了,到时候,她儿子李弘的皇帝之位已经稳固,自然不会再出现什么问题了。
    可就是因为天草四郎的那番话,武京娘的野心瞬间被无限的放大,大到了让她都感觉恐惧的地步,现在那番野心被现实狠狠的打击了。
    原本武京娘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控制之内,无论是天草四郎,还是武家兄弟都只是她棋盘上的棋子罢了,可是现在清醒了之后,武京娘才发现,原来局势早就已经不受控制,而天草四郎和武三思等人又各怀心思,完全跳出了她的这盘棋。
    这让武京娘在失望之余,不禁又开始审视起了自己最近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她突然意识到,她似乎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失去了很多。
    姐姐武媚娘变得和她形同陌路,姐夫杜睿更是和她势同水火,就连和李承乾的关系都不像当初那么亲近了。
    而且因为武京娘的野心,害得李承乾居然都要英年早逝了,虽然天草四郎不承认,但是武京娘也能察觉到,定然是有人在李承乾所用的药物之中,加了毒,不然的话,就算往rì里李承乾的身体再怎么不好,也不可能正值壮年,就落得这步田地。
    武京娘幡然醒悟的总算要比她的姐姐早,历史上的武则天通过酷吏政治,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但当她年老之后,首先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她就变得左右为难。
    建立周王朝之后,他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大臣有了功劳也赐给武姓,而不是李姓。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把自己的故乡文水县改为武兴县,从这些来看,武则天是想把皇位传给武姓的侄子。这促使他的侄子武承嗣等人公开地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
    在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即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而正式的皇储李旦却被冷落到了一边,非常尴尬。武则天的行动无疑是对侄子们的公开鼓励。
    但是,武则天的意愿最终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激烈反对,这让武则天矛盾至极。如果把侄子立为皇储,虽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权,但以后的即位人绝对不会把她供奉到祖庙里去的,因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这在封建社会等于是外人了。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储,将来继承皇位,他可以顺利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统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儿孙们时代的供奉。但是,这样又要回到他已经打破的旧传统中去。
    武则天的矛盾最后还是聪明的狄仁杰给他解开了。
    已经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大鹦鹉的两个翅膀折断了。爱卿看是什么征兆啊?”
    狄仁杰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对武则天说:“陛下姓武,那鹦鹉便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两位爱子,两个翅膀就会重新好起来的。”
    同时,宰相吉顼也在努力。他对武则天当时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说,你们俩因为受武则天的宠爱,蔑视群臣,被众大臣们嫉恨,如果要保住xìng命,现在只有为立储君出力,rì后还能够将功赎罪。你们要利用自己接近武则天的有利条件,劝说她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张氏兄弟听了吉顼的话,对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起了关键作用。
    到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秘密接回了京城洛阳,当时的太子李旦聪明地请求退出,让母亲立哥哥为太子。这让武承嗣极为气恼,因为他的继承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久武承嗣便气闷而死。
    为了避免在自己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武则天还处心积虑地把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到了明堂,然后祭告天地,立下了铁券,把铁券收藏在史馆,以为佐证。从此以后,到武则天去世,终于有了较长的一段安定的rì子。
    公元704年年末,武则天病倒在床上,几个月也不召见宰相,只有张氏兄弟俩侍奉左右,左右朝政大事,这使大臣们六神无主。宰相张柬之经过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发动了兵变,把张氏兄弟杀死,迫使病中的武则天让位,由中宗复位,重建唐朝。
    武则天不情愿地离开了他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宫殿,搬到了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中宗给她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但没有了帝位的武则天心情很坏,jīng神的支柱没有了,本来就年老的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在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虚岁的武则天死于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时她异常清醒,立下了遗嘱,包括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只许为她立碑,不许立传,这就上武则天无字碑的来历。还有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属。其他被酷吏迫害的人早在他被迫下台前已经赦免。706年的正月,武则天的灵柩运回了长安,和高宗合葬在乾陵。
    武则天死后,她的谥号变过几次,但儿孙们的尊敬态度没有变。睿宗第二次即位后,改称为“天后”,后来又先后改为“大圣天后”,尊为“天后皇帝”,改为“圣后”。唐玄宗即位后,改为“则天皇后”,比较客观。到了749年,最后把武则天的谥号定为“则天顺圣皇后”。
    千古以来,她是最伟大的一个女人!为了这伟大,她欺君、她乱。伦,为了这伟大,她成为连禽兽都不如的母亲。
    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她终于低下了她的头。使她屈服的,是她与之抗争终生的、那个男人们编造了很久的观念,男权社会的观念。
    于是,为了得到后世的纪念,为了在后人供奉祖先的灵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她取消了武周、恢复了李唐。男人们的心该彻底放下了吗?不,在这之后,还有着对她的千古谩骂。
    于是,她留给后辈儿孙和世人的是一块无字的碑。
    千古以来,这是最不幸、最悲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