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音+世有桃花+美人何处-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愚蠢贪婪卑鄙自大的官员们,他们的家里一定也不少规劝他们的人,可是,贤妻们的规劝又起了多少实际效果?他们的眼睛早不看妻子苍老脸,他们的心记挂着即将到来的巨额贿赂,他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回味着与情人昨夜的销魂,欲望又再次升起。
李香君的规劝之所以起了作用,时机很重要。他们是新婚燕尔,侯方域新人在怀,新鲜兴头,自然你说什么都好,发发脾气也感觉可爱。何况李香君的规劝又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若是两人感情淡时,发生这样的事,侯方域听不听李香君的,真要打个问号。





◎《汉宫秋》(1)

《汉宫秋》:“虽然青冢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她,抱著琵琶凝伫。慢拈复轻拢,切切如私语。
抬头望,是汉宫月。她在掖庭和永巷之间辗转。那皇帝不曾想起她,他有那么多选择。理所当然,将她遗忘。
她那时只得他一个指望,所以夜夜思他,想他,盼他。
再看时,天上月不似汉家月,她已离开汉宫多年。身后时光流转。男人苍老了容颜,她这一生,总是辗转难安,不单,在男人之间辗转,更,在民族之间辗转。
直到,茫茫月色里生出了青草。直到,红颜没入了青冢。她阖目,将纷扰抛在身后,知道不必再属于谁。
万千哀婉俱化静水,少女在香溪畔,仰起明净的脸。
那笑容让汉家青史失色。
——题记
不管他怎么想,她将与他的故事定格在雁门关以内。她想起。他凝望的目光,决绝而凄厉,灼伤她的背,生生要将她劈成两半。一半留在汉地,一半随着远来的番使远去胡地。
一半留下来与他相伴,一半去替他安定边陲。如此的话,皆大欢喜。只可惜,她能一身两嫁,却不能一身二用。
太迟了,就算有欲说还休的事,今日亦要做个干净了断。
她踏上了玉关道,义无反顾地奔向天涯。天涯之外的天涯是她的归宿,而汉宫。那曾经禁锢她的地方被抛在身后,狠狠地——抛在身后。
谁说她一定要是踟蹰,失意的?她的心中充满了向往。梦幻的地向往使她的眼神更坚定,更甜蜜,更温柔。
群山簇拥着她,护卫着她前行。远处青草深深的广袤天地,清空白云在召唤她。
逃离深宫才知道江山无限,内心重获滋润,饱满充实。
她要嫁与的男人,称雄大漠。他的心胸才智远胜那蜗居深宫忝居皇位的男人。她是欢喜多于悲戚的。草原上牛羊如星星闪烁,风雪酷烈亦缠绵。纵有困难亦不惧怕。她的族人豪迈,坚毅,真诚,坦率,不似汉人喜耍心机。昆仑一样坚挺巍峨的脊梁,可以共同面对一切艰险。
生命有那么多选择,何必把赌注全押在一个男人的身上?
她有南方女子清明的内心和坚实的自我,细腻的果断,从未介意世人对她的看法,是赞许还是误解。一切,都比不上自由重要。也许人们要到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真正理解。而她,深知此生就要将自己放飞。
她所虑深远,所行豁达。人们又为她的果断折服,一位元朝的才子日夜呼唤着她。她进入他的梦中。在他的想象中,重新活了一遍。
那个梦凄迷复杂,被层层剥开时,才惊觉深不可测,充满了阴郁和不可抗拒的悲剧。历史的恍惚感此刻鲜明无比。书生恍惚觉得自己自己就是梦中的男子汉元帝,与梦中的女子——昭君有着深切亲近的交会。
他流着眼泪醒来,由于耿耿难忘梦中细节,挑灯写下《汉宫秋》。
出身在湖北秭归的王嫱,本是山野间无拘无束的女子,一道选妃的诏令,将她带入汉宫,成为大汉皇帝无数候选的宫人之一。
她的美貌令人倾倒。所有见到她的人都目眩神迷,即使是太监也难以自持。人们几乎一致认定她作为掖庭待诏不过是短暂客居,以她的美貌,只要皇帝看见她,就必定会难舍难分。一步登天对她而言易如反掌,只是时间问题。
人们对她客气有礼。连她自己亦难免有这样的期盼和自诩。这时候,影响昭君命运的第一个男人——毛延寿出现了。他提出要黄金作为交易,王昭君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面无四两肉的男人,拒绝了。






◎《汉宫秋》(2)

你来决定我的命运,凭什么!
人们的赞誉和爱护给了她过于强大的信心。从小,虽然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惊于她的美貌和乖巧,父母还是竭尽所能给了她爱护。
一路行来。她的美貌给予她极大的方便。当毛延寿的眼睛只盯着黄金,不理会她的美时,两个各有坚持的人便杠上了。
要钱。没有。
想美,没门。
王昭君抱定主意,我就是长这样,天下第一美女不必你美化。
她没有想到,毛延寿最大的本事不是美化一个人,而是丑化一个人。
没有毛延寿的锦上添花,汉元帝忽略了她,甚至有些讨厌她,毛延寿说她面有恶痣,亲近会招致灾祸。元帝就信了。
我至始至终不能谅解元帝的轻率,即使他后来表现地追悔莫及。他不去求证一下,致使自己和美人失之交臂数年之久。昭君幽居冷宫怎么能仅仅怪毛延寿呢?毛延寿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人,元帝才是!她真正应该厌弃的人是皇帝。
想元帝对待美人尚且如此,对待国事的态度又能谨慎到哪里去呢?以元帝之轻信人言,毛延寿一介画工横行宫禁也是必然。
皇帝命她退居永巷。
王昭君抱着琵琶转身走入了冷宫。
很讽刺!她不是输给女人,而是败在一个画工手里。她恨他,竟然如此不公地对待她,埋没她的青春;她也有强烈的挫败感,美貌竟然不敌黄金。
反抗的代价如此沉重。力量却是如此微不足道,她将自己撞向现实,却几乎连一点回声也未激起就粉身碎骨了。
月色笼罩着她清冷的身影,幽怨的琵琶声才响起,就被吞噬在庞大的宫殿里。它们甚至没有能力越过一道宫墙。
日日夜夜思念,反反复复煎熬中,她思前想后未尝不恨元帝,这个高高在上、素未谋面、轻率的男人,轻易就信了画工的话,你也不细查求证一下。
或者,对你而言,我的存在是如此微不足道。
也许他有太多的选择,可是对一个失去人身自由的少女来说,你是我唯一的选择。你选我入宫就等于娶我为妻,你有顾惜我的义务,怎么能对我不理不睬。她对元帝以及整个汉宫的失望由此萌发——进而成为她日后毅然离开汉宫的因由。
在数千年后,端详整个事件,存在于时间的尘埃之外。我们的观察势必要多一份全面,从容和冷静。否则滔滔的讲述将只会成为词汇堆砌的表演,毫无意义。
毛延寿诚然全无品性可言。可王昭君自己也有失策地方。贿赂之事,在宫里显然是个潜规则,瞒上不瞒下,大家心照不宣。
突然冒出来一个昭君,只有她不予遵守,她觉得自己可以例外。
也许是因为家贫,拿不出毛延寿要的百两黄金(百两肯定是戏曲的夸张,这个数目太大,不要说一介贫民,寻常大臣都拿不出,毛延寿脑子进水也不会要这么多);也许是拒绝被勒索,以昭君的性格,她拒绝的是贿赂这件事,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她一开始心比天高,却不料命比纸薄。性格刚烈,再加上对自己容貌的自负,渐变成宁折不弯的高洁。
可是,任何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虽然不一定合法。毛延寿作为一个宫廷画师,敢于草菅人的相貌,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定有他这样做的底气。说不定,正是出于广大秀女和后妃需要。
应该这么想,毛延寿耽误了王昭君,却未必没有惠及其他人。这世上出落成王昭君那样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即使是选入皇宫的,也未必就美到如何如何。毛延寿这样的画师国手无疑是这些仅具有中人之姿,又力求出人头地的女孩子们际遇和救星。他收下黄金,就将她们画得美一些,让她们有机会出现在皇帝面前,凭自己的魅力去吸引皇帝。
对于那些已经晋升为妃嫔的女孩来说,她们要固宠,要竭力留住皇帝的心,自然不希望源源不断冒出太多对手。毛延寿将新晋的秀女画得虽然美,真人却不能令皇帝留恋,不能受宠。如此既满足了皇帝猎奇的心理,又不会形成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毛延寿的行为暗合了女主子们的心思。这是为什么大家都讨厌毛延寿的勒索,毛延寿又能在汉宫横行的原因。
从皇帝长期如此信任毛延寿的情况来看,他的本职工作干的还不错,画出的美女还都比较符合皇帝的口味。
一点黄金,换一个机会,我觉得很合理。问题是,王昭君觉得不合理。说白了——她既想得到,又不想妥协。
对于一种已经趋于稳定的制度,在不具备反抗能力时,要贸然反抗,必定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勇于反抗,固然是具备了相当地勇敢,但无疑也相当的不明智。
王昭君的性格缺乏迂回,这是她受到挫折的原因。即使她当时给了毛延寿贿赂,顺时应势,也未必就低贱了她的人格。很多时候,顺服是大势所趋,它不代表缺乏道德,懂得转圜是个人随机应变充满韧性的表现。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她完全可以忍耐,等见到皇帝之后再痛陈弊端,回头收拾毛延寿。这样,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会改变后来人的命运。
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你凭什么以为你是例外?
人生,是由无数偶然形成的必然。王昭君做错了一个决定,虽不至于满盘皆输,但已足以改变日后事态原有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毛延寿,出塞的可能另有其人。如果不是王昭君出塞,匈汉两族的和平能不能维持百年之久也在未知之间。
毛延寿虽然贪功好利,鼠目寸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信念的人,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只爱金钱,余者皆不入眼。连倾国倾城的美也动摇不了他。
这何尝不是一种强大的信念?







◎《雷峰塔》

《雷峰塔》:“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云恨未平。”
雨什么时候开始下,
空气清冷。
西湖水静静地流,
雷峰塔的余晖,
何时照上了断桥。
人间最俊美的少年,
擎着伞,经过桥上。
温柔多情的蛇妖,眼波轻扬,拂过他的脸庞。
她设下情网捕获他,未料真正被捕获那个,是她。
——题记
(一)
三月西湖,风光,这样好。怎么,忽然,一阵大雨。
可否容我坐低,避雨。就在这湖心亭,近揽这三潭印月,遥对孤山,远眺雷峰,那断桥呢,也隔着两堤烟柳,模糊望见。
不知什么缘故。西湖的雨总使我心悲,这个古老的故事,我总是不能忘怀。心事水波浩渺,人事纷沓而来,忽而远去,像飞不远的鹤,长久地困于这阴柔山水之间了。
你问我在看什么,我在看雷峰,雷峰塔不在了。你以为我要说的故事是《白蛇传》?是的,却不尽是,我现在要说的是《雷峰塔》。
这故事开头便与你熟知的版本有差异:白蛇窃食了王母蟠桃,在峨眉山修炼千年,她没有被一个小牧童所救,下凡不是为了报恩,而是凡心偶炽,要下凡觅度有缘人同修。而许宣,原是如来驾前托钵侍者,如来知他和白蛇有宿缘,又怕他久堕凡尘迷失本性,遂派法海下凡监视,待他们了却宿缘之后,收服白蛇。
他们的故事,从开始就笼罩着夭折的阴影。
对此。不单是许宣,连白蛇也懵然不知。她只知道某天醒来,她那澄定已久的心,没来由地一动:“偶因花落点铢衣,忽忆尘凡春色好,出岫休迟。”心念一动,下凡的念头就挥之不去了。
她的义兄黑风仙苦劝她:“那凡夫俗子,只晓得贪恋荣华富贵,怎肯随你入山修真?你一入红尘,只怕有去无回,那时悔之晚矣!三思三思。”
黑风仙言之有理,奈何白蛇执意要去,她对此的说法是:“我心里有宿缘未舒。”
宿缘就是命运强大的暗示。盘踞于心,纠缠她,指引她去做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任白蛇修炼千年,依旧没有绕开命运的陷阱。
也许,那之前的命运不是真正的命运,只是路引。修真成仙不是她的命运。她最终的命运是要去到凡间去做一个女人,遇见一个男人,与他相好,被他辜负。
初临人间的白蛇在山温水软的杭州游荡,如同一个新生儿。人间一切的事情在她眼中都新鲜欲滴。她无意遵循一切成规。她的爱情刚刚萌芽,来不及形成标准和具体的对象,她还来不及挑选,就遇见了许宣,那么俊美,那么温柔识理。
忒合姑娘眼缘了!OK!就他了。
那天的雨下的比今天要绵密,要汹涌。那是她在作法。情丝弥漫,叫他无处可逃。
第一眼。她就看上他。她从不知人间少年的俊美,有那样尖锐骇人的力量。他无意的微笑可以翻转季节,使冬变春,他无心的注目可以使死灰复燃,枯木逢春。
她自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