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令宜紧紧地抱了她:“以后诫哥儿和谨哥儿的婚事,你喜欢谁我们就去谁家提前亲好了?”
  庶长子和嫡次子的婚事都不是十一娘定的,他心里有些内疚。
  十一娘并不是一个揪着不放的人。
  之前她战战兢兢,是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日子是靠人过出来的。
  抛开个人的喜好,既然当事人都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她也就没什么好担心了。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嘛!
  她见说的徐令宜严肃,不由抿了嘴笑,促狭道:“那好,我要娶顺王的女儿做儿媳妇。”
  徐令宜考虑了不到十息的功夫,道:“娶顺王的女儿吗?行啊”
  十一娘知道他是个说到做到的,顺王在皇室地位超脱,哪能说娶就娶的。
  她不免有些目瞪口呆。
  徐令宜却在她耳边低笑:“只要你不嫌弃他的女儿都是庶出就行!”
  十一娘半晌没出声。
  五百八十五
  既然做了决定,十一娘准备和太夫人商量请谁去提亲,不过,在这之前,她先去见了二夫人。
  “……高太太的话说的含蓄,项太太又一直没个明确的说法,我怕是误会,所以想请二嫂帮我去讨个准信。要是我们家谕哥儿真有这样的福气和令侄女订下婚约,正是求之不得的事!”
  她怕项太太易反易覆,需要一个人做保证。
  二夫人脸色涨得通红,想到之前项太太的失信,想到昨天席间高太太对十一娘不动声色的巴结奉承,表情显得有些狼狈。
  十一娘这是要自己做担保吧!
  她颇有些惭愧地站起身来:“我这就回娘家一趟!”
  “那就有劳二嫂了!”十一娘也笑着站了起来,“过些日子谕哥儿就要回乐安了。他年纪不小了,如果能早些把婚事定下来,他身边也有个知热知冷的人,我和侯爷也不用为他操心了。”
  二夫人点了点头,送十一娘出了韶华院。
  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我请二嫂回去讨句准信。到时候请黄三奶奶帮着去提亲。您看怎样?”
  “你做主就行了!”太夫人并没有多问。
  那边项太太送走了二夫人,立刻去了高太太那里。
  “……我那小姑,开口就是教训。还说什么让我别像上一次那样,不然我们家老爷的一点名声就算是断送在我手里了。您听听她说的是什么话?我和老爷成亲二十几年,里里外外哪样不是我?”显得有些义愤填膺。
  就好像水火不能相容,高太太对项太太涉及二夫人的事就先生出三分不满的情绪早已见怪不怪。三言两语间她就抓住了重点。
  “这样说,徐家同意这门亲事了?”
  项太太点头:“让我们家姑奶奶来讨个音。”
  高太太听着思考了半晌,突然站了起来:“走,我们去见你大哥去。让他想办法请翰林院的金翰林的夫人帮着去徐家提亲──我要是没记错,当初徐家四夫人成亲那会,罗家请的就是金翰林做的保山。她娘家和金翰林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
  这样一来,大家岂不都知道这门亲事是他们家主动提出来的?
  项太太只觉得脑子“嗡”地一声,压根没有听清楚高太太后面的话。
  “提,提,亲?”她目瞪口呆地望着高太太,“我,我们家去提亲?”
  高太太不由瞪了项太太一眼:“人家既然不计前嫌,你也应该拿出些姿态才是。要不然,就算是和徐家结了亲,只怕心里也有芥蒂。你总不能把柔讷嫁过去就完事,不管她的日子好过不好过吧?”
  项太太听着咬了咬牙:“好,我这就去请金翰林的夫人去徐家提亲。金翰林和我们家老爷私交很好,也不用大哥出面……”
  她做出这样丢脸的事,难道还让娘家的大哥也跟着一起低声下气不成!
  高太太闻言满意地“嗯”了一声,低声嘱咐她:“话说的委婉些,态度诚恳些,不可为了一时之气误了柔讷的终身……”
  项太太连连点头,急急赶回家去,准备了十二色礼盒,第二天去了金翰林家。
  金家本和罗家相熟,这门亲事又是两家议好了的,虽然有些奇怪项家的主动,但想到项家和徐家原就是姻亲,也没有在意,满口答应,说好了第二天一起去徐家提亲。
  项太太松了口气。
  回到家却迎来了满脸激动的贴身妈妈:“夫人,徐家请永昌侯府的三奶奶来提亲了。”
  项太太愣在那里。
  高太太知道了却叹了口气,有些担心起自己的姑子来。怕她行事落了下乘被人看笑话,请媒人、交换庚贴、下小定都在一旁协助。
  十一娘不知道高太太的心思。只觉得和项家的婚事进展的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顺利,不管是聘礼聘金还是放小定点心茶叶,项家都没有提出任何的额外要求,就是最担心的婚期之事,项家也是满口答应──徐令宜怕徐嗣谕分心,想明年秋闱后再成亲,但考虑到项柔讷明年就十九岁了,怕项家不答应,请黄三奶奶去商量,结果项家只说了一句“理应如此”,把徐嗣谕的婚期定在了十月初二。项大人更是派幕僚带离一封信给徐令宜,委婉地表示了上次项太太失约的歉意。
  正好沧州有消息过来,贞姐儿生了个六斤重的大胖小子。
  太夫人喜得合不拢嘴,喂了一颗山楂给正和诜哥儿玩翻牌的谨哥儿嘴里:“到时候又多了一个人给我们谨哥儿过生辰。”然后又喂了一颗给诜哥儿,对十一娘道:“既然要成亲,新房要提前准备准备才是。我看,老三空出来的院子挺好的。宽敞,又靠近东角门,进出方便。翻修翻修就行了。”
  十一娘正想和太夫人商量这件事。
  成了家,自然不能住在外院。内院只有元娘的故居和三爷的院子空着。元娘的在故居一如元娘在世时摆着她惯用的物件,安置了小丫鬟打扫。十一娘准备徐嗣谆大些了再交给他处置。至于三爷原来住的院子,三爷虽然搬出去,可毕竟没有把话说清楚,做为妯娌,她不好动用三爷的院子。所以想把贞姐儿原来住的丽景轩给徐嗣谕做新房。没想到太夫人中意三爷原先的院子。
  不过,这样也好。趁着这机会和三房把关系理顺,以后大家各在各院,各过各的,少了很多矛盾,说不定关系会比现在好很多。
  “妾身也觉得好!”十一娘道,“也不知道三嫂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放在那里。只怕要提前打声招呼就好!”
  以三夫人的为人,她既然搬到了三井胡同长住,又怎么会落下东西在这边。
  太夫人明白她的意思,笑道:“明天她过来问安的时候,我问问她好了!”
  正说着,有小厮跑进来:“恭喜太夫人,贺喜太夫人,大少奶奶刚刚生了位少爷。”
  “哎呀!”太夫人忙吩咐杜妈妈,“打赏,打赏”又伸手让十一娘扶了,“我们去看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十一娘也替方氏高兴。
  一大群人喜气洋洋地去了三井胡同。
  孩子刚出生几个时辰,皮肤红红的,闭着眼睛,眉眼都没有长开。
  谨哥儿和诜哥儿争先恐后地挤到床边去看,一个去摸孩子的头,一个就去戳孩子的脸,十一娘和五夫人忙各自抱了各自的孩子。
  三夫人抱起孙子给太夫人看,神色间颇为得意:“孩子生下来有六斤八两。”
  太夫人笑盈盈地点头,把孩子抱在怀里端详了半天,对半向在床上的方氏道:“这孩子长得像勤哥儿!”
  方氏腼腆地笑。
  太夫人就问:“你母亲家那边,可派人去报信了?”
  按习俗,娘家的人只能在洗三的时候才能来看孩子。
  方氏忙道:“已差人去禀了!”
  太夫人就和三夫人说起孩子的洗三礼来。
  三夫人喜滋滋地在那里说着要请哪些人。
  太夫人不动声色地把话题转到了徐嗣谕的婚事上:“……明年夏天才开始粉房子,也不急,你随便哪天有空过去看看,把该收拾的东西都收拾收拾吧!”
  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三夫人的身上。
  三夫人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不安地挪了挪脚,低低地应了声“是”。
  回到家里,已是华灯初上。
  徐令宜问她:“孩子长得怎样?像勤哥儿还是像他媳妇?”
  “孩子还太小,看不出来像谁!”十一娘笑着由丫鬟们服侍更衣,“不过,长得很壮实……娘觉得长得像勤哥儿!”
  两人正说说笑笑的,文姨娘过来。
  看见徐令宜在屋里,她有些意外。
  “奴婢听说二少爷过两天启程去沧州,做了几件小衣服,想让二少爷帮着带过去。”
  “你让丫鬟交给宋妈妈就行了。”十一娘道,“到时候宋妈妈会跟着二少爷一起去沧州。”
  文姨娘笑着应是,退了下去。
  十一娘却暗暗奇怪。
  徐嗣谕带着徐嗣谆代表徐家去沧州送满月礼,她早就跟文姨娘说了,而且还让文姨娘有什么东西想带过去就交给宋妈妈好了。文姨娘怎么为这件事又专程来问一次。
  她不由望了一眼徐令宜。
  或者,文姨娘有什么话不好当着徐令宜说?
  第二天文姨娘和乔莲房来给她问安的时候,她留了文姨娘说话。
  “夫人,”文姨娘脸色飞红,显得很不自然,“过两天是我待寝的日子,我想请侯爷到我那里去坐坐!”
  十一娘大吃一惊。
  她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这样的事……觉得很尴尬……点头说了句“我会跟侯爷说的”,就端了茶。
  文姨娘望着十一娘有些不自在的神色,欲言又止,低头曲膝行礼,退了下去。
  给太夫人问安回来,十一娘据实以告。
  徐令宜有些奇怪,想了想,道:“那我过去看看吧!”直接去了文姨娘那里。
  不一会,文姨娘那边的丫鬟过来道:“夫人,侯爷说,让您早点歇了,不用等门了!”
  十一娘应了一声,心里乱糟糟的,去了谨哥儿的暖阁。
  谨哥儿正躺在那里听阿金讲故事。
  看见母亲进来,一跃而起:“娘,讲故事,讲故事!”
  十一娘笑着抱了孩子,翻开徐令宜给谨哥儿画的画册,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心慢慢沉静下来。
  五百八十六
  十一娘摸了摸儿了顺滑的头发,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画册,帮他掖了掖被角,朝着阿金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好好地照顾谨哥儿,这才轻手轻脚地出了暖阁。
  外面刮起了北风,呼拉拉,打得窗户啪啪地响。
  十一娘上了床。
  被子里暖烘烘的。
  她望着帐顶的香囊,突然想起自己刚嫁进来那会……好像越走越远了……
  翻了个身,听到外面有轻盈的脚步声。
  “怎么还没有睡?”带着一身寒意的徐令宜坐在了床边,“冬要养。今天变了天,早点睡才好!”
  十一娘抬头,仔细地打量眼前这个人。
  目光还是那么明亮,声音还是那么低醇,只是再也没有了初见时眉宇间端凝,而是让她熟悉的温和。
  好像大家都有变化。
  “怎么了?”徐令宜笑着问她。
  “没事!”十一娘抿了嘴笑,坐起身来,“文姨娘找你什么事?”
  徐令宜起身去更衣:“文家出了点事,她找我商量该怎么办?”语气显得有点轻描淡写的。
  他不是早就不管文家的事了吗?怎么又留在文姨娘那里和她商量?
  十一娘不由追问:“文家出了什么事?”
  毕竟涉及到当年皇上在潜邸的事。
  “我曾帮过文家一点小忙,文家为了答谢我,送了笔钱过来。”徐令宜想了想,斟酌着把当初的事告诉了十一娘,“我没有要,但文家执意不肯收回,就这样放在了文氏的手里。文家前几年想通过杨氏做内务府的生意,银子用了不少,但效果不大。后来杨家出事,又拿了不少银子出来打点。文家的生意不是哪一个人的生意。这几年文家的三爷当家,生意不顺不说,还丢了江南织制的生意,气势大不如前。家里的长辈颇有异议,甚至有人提议让文氏的胞兄来打理家族生意。文三爷情急之下,做起了海上贸易。赚了些钱,勉强挽回了局面。结果王家出事后,原来跟着王九保的一些人又做起了海上生意,文家的连着被抢了两次,陪了不少银子,元气大伤。文氏的胞兄就派人来见文氏,说想趁着这机会得到家中长辈们的支持主持家中事务。这样一来,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些。”
  十一娘想到前些日子文家曾派人来给文氏送了些绸缎,文姨娘还拿了几匹贡品送给她,原来文家还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当年文氏的胞兄就是因为行事太过谨慎,文氏的父亲去世后,家里的长辈选了文三爷管理生意。现在文氏的胞兄趁着文三爷势弱,要重新夺回管理家族生意的权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