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势弱,要重新夺回管理家族生意的权利,文氏拿不定主意,就找我说这事。”徐令宜道,“我想,那钱原本就是文家的,既然文氏想把它还给文家助她胞兄一臂之力,那就还给文家好了。也算是对当年之事的一个交待吧!”
  这样一来,两家的关系岂不是更疏远?
  十一娘很是意外,不禁道:“那文姨娘怎么说?”
  “说了些感激的话。”徐令宜道,“然后商定了一个日子,让文家的人来拿钱!”
  有了这笔钱,文姨娘的胞兄肯定会赢得族中长老的支持。
  难怪要私底下和徐令宜说。
  文姨娘这样,等于是插手并影响到了文家内部的事务!
  可到了文家来人的那天,文姨娘的举动却出乎了十一娘和徐令宜的意料之外。
  徐令宜让十一娘去问文姨娘要不要见见自己的胞兄。文姨娘却轻轻地摇了摇头:“于公,文爷是侯爷的坐上客,我是内院的女眷;于私,文爷是我的胞兄,我是侯爷的妾室。不管于公还是于私,奴婢都没有资格去见文爷。既然如此,不见也罢。”她语气里带着几分讥讽。
  的确。于公,男女授受不亲,内院的女眷不能去见男客;于私,妾室的兄弟姐妹不算是亲戚。于公于私,她的确都没有资格去见文家的来人。
  这算不算是对当年家文家送她进京的一种抗议呢?
  只是抗议来的有点晚……这种变化好像是从秦姨娘死以后……那个时候,她知道手里那笔巨款的来由……
  十一娘保持了沉默。
  文家却好像误会了文姨娘的举动。派了能说会道的妈妈求见十一娘,想见文姨娘一眼。
  十一娘并没有拦者,可文姨娘却给了来者闭门羹。
  冬红看着不由担心:“姨娘,侯爷把我们的铺子也收了,您又不见文爷……我们这样只进不出,很快会坐吃山空的!”
  文姨娘“呸”了她一声:“胡说什么?烂船也有三斤钉。我怎么也不会少了你的吃穿,更不会少了你的嫁妆!”
  冬红脸一下子通红。
  秋红帮她说了一门事,过了年她就要出嫁了。
  小丫鬟夏红就在一旁捂了嘴笑。
  秋红佯怒地打了她一巴掌:“还不去帮姨娘把线分出来只知道傻头傻脑地杵在这里!”
  夏红笑着躲开,脆生生地说了句“姨娘我去绣花了”,就一溜烟地跑了。
  文姨娘直笑。
  冬红就讨好地道:“姨娘的这枇杷绣得可真好!”
  文姨娘望着手里绣了快半年的帕子,不由皱了皱眉:“我看夫人很轻松的样子,怎么到了我手里,就这么难呢?”然后嘀咕道,“现在大小姐也嫁了,生意也没了,银子也还给了文家,我再也没有了牵挂,又是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了,可以过些绣花养鸟的悠闲日子了……”说着,她的目光不由落在了床角挂着的香囊上。
  那里面藏着当年她北上时母亲给她的三万两银票。
  这些年她吃穿都在徐府,利滚利,应该有三万三千两银子吧?
  过几天得想个法子把利钱兑出来。不然时间长了,钱庄当成死帐处置了可就麻烦了。到时候要到官府的写保书,岂不就暴露了?以徐令宜的性格,到时候肯定会怀疑她偷偷留了三万两银子。
  她可不想让母亲关心被人这样的曲解!
  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头痛起来。
  思来想去,文姨娘派夏红打听徐嗣勤什么时候给儿子做满月礼:“……到时候全家都会去三井胡同吃喜酒。到时候只说银子没了要去兑……”
  文姨娘在心里盘算着。
  十一娘却有些吃惊望着战战兢兢地立在她面前的管事妈妈。
  “这样说来,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就不用再往大觉寺送香油钱了?”
  管事妈妈有些惶恐地点头,用眼角偷偷打量十一娘的神色:“说镜空师傅,不,杨姨娘正式拜在了大觉寺主持门下做了关门弟子,以后就是大觉寺的人了。用不着我们家供养了!”
  杨氏,果然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十一娘点了点头,让竺香拿了对牌给那婆子,去司房把杨氏的香油钱勾了。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徐令宜。
  徐令宜只是点了点头,说起三井胡同那边的满月礼来:“到时候人多口杂,不比在家里,你别让谨哥儿离开你的眼睛。万事小心一点总不为错。”
  这还是谨哥儿第一次出门喝喜酒。
  “侯爷放心,”十一娘笑道,“妾身会好好照顾谨哥儿的。”
  到了去三井胡同吃喜酒的那一天,十一娘一直没有忘谨哥儿离开自己的视线,反而是徐嗣谆和徐嗣诫,两人形影不离,一会儿跑到前面去看前面吃席的人,一会跑到内院在打牌的花厅乱窜。
  还发身边的妈妈、婆子都一直跟着,让十一娘放心了不少。
  到了下午,德音班的人来唱堂会。
  徐嗣谆拉了徐嗣诫去看戏:“……等会我们去后台。那里还有大刀,长枪!”
  徐嗣诫很钦佩地望着徐嗣谆:“四哥怎么知道后台有大刀,有长枪!”
  徐嗣谆很细心地跟徐嗣诫解释:“上次我跟着父亲到窦阁老家吃喜酒,韩建告诉我的。他说,他们家唱堂会的时候,他就常常跑到后台去玩。还可以耍大刀!”
  “韩建是谁吗?”徐嗣诫好奇地道。
  “他父亲是工部的一个侍郎。”两人一边说,一边往唱堂会正院去,“和窦净玩得很好。王允也认识他。”说到这里,他“哦”了一声,道,“王允你还记得吗?”
  徐嗣诫点头:“王励王大人的儿子。”
  “五弟的记性好好啊!”徐嗣谆笑道,“难道先生教吹笛子,我还只停留表面,五弟已经会吹曲子了!”
  徐嗣诫不好意思地低了头。
  戈阳腔那独有的铿锵声越来越大地传到耳朵里。
  两人个小家伙兴奋起来,在东厢房前的美人倚拥了一个位置,津津有味地听起戏来。
  方氏把十一娘带到自己的暖阁:“四婶婶,您先将就着歇一歇。”
  三井胡同的宅子太小,在正院前搭了个台子唱堂会,锣鼓一开始,整屋都听得见。谨哥儿习惯了睡午觉,听到很烦躁,午觉没睡好,下午有点吵。方氏就给十一娘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
  十一娘把儿子放在炕上。
  谨哥儿却立刻睁了眼睛。
  “娘!”伸了手要十一娘抱。
  十一娘现在抱他已经很吃力了。
  她想了想,索性脱鞋上炕,半搂了谨哥儿。
  谨哥儿在母亲的怀里,又沉沉地睡着了。
  方氏看着就松了口气。
  “客人这么多,你才刚满月,快去歇会吧!”十一娘轻声道。
  方氏笑道:“没事,孩子有乳娘帮着带,我也没什么要紧的事!”
  两人正说着,外面传来喧哗声。
  方氏忙起身去看,很快带了徐嗣谆的贴身小厮王树进来。
  “夫人,”王树脸色煞白,人像筛糠似的的,“四少爷和五少爷都不见了!”
  五百八十七
  十一娘也不禁脸色大变,立刻吩咐方氏:“你快去问问各道门上当差的、我们带来的护院,看有没有见谆哥儿和诫哥儿出门,有没有谁搬大件的东西出去。”又问王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树则哆哆嗦嗦地道:“四少爷和五少爷在东厢房的美人倚上站着看戏,小的就一直站在台阶下看着两位少爷。有府里的姐姐递吃的过来,我就扭头道了声谢,回过头来就没看见四少爷和五少爷了。我赶紧去找,走了个遍都没有看见两位少爷。”
  这里毕竟是三爷的府第,有些地方王树未必熟悉。而且徐嗣诫身边还跟着南勇媳妇。
  她立刻道:“你找的时候可曾碰见五少爷身边的人?”
  “没有!”王树精神一振,“我在东厢房台阶旁,五少爷身边的人在两位少爷身后。”
  这样嘈杂的环境,十一娘在两人身边都安排了服侍的人。徐嗣谆身边的人没看见徐嗣谆,徐嗣诫身边的人却没有动静,而且两边的人还没有碰头……
  十一娘心中略定,一面下炕趿鞋,一面吩咐红纹好生照看谨哥儿,然后叫了竺香了秋雨:“竺香带着玉梅几个到外面找一找,秋雨跟我到后院去找。”又吩咐王树,“把那个给你递吃的丫鬟找来,我有话问。”最后道,“我们在正房旁的夹道碰面。”
  大家应声而去。
  可能都去看戏了,后罩房没有人,前院的锣鼓声、笑声、喝彩声不时传过来,让院落更显几分静谧。
  十一娘很快转了一圈,匆匆去了事先说好碰面的夹道。
  那边早站了三个惴惴不安的三个人──一个王树,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丫鬟。
  看见十一娘,三个人都有些慌张地迎了上来。那个三十来岁的妇和小丫鬟更是惴惴不安地跪在了地上:“四夫人,是三夫人的吩咐,让奴婢给看戏的爷们送些茶点。”说着,指了那小丫鬟,“东厢房那边安排的是她。”
  正说着,方氏带着个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四婶婶,我仔细问过了,没人看见四叔和五叔出门。也没有谁搬东西出去。”然后望着那妇人和小丫鬟奇道,“你们怎么在这里?”说完突然明白过来,忙对十一娘道,“四婶婶,这两个都是我的陪房,从小在我身服侍……”
  也就是说,这是突发事件了。
  十一娘思忖着,带了王树:“走,我们去外面看看!”
  方氏不敢慢怠,忙和那妇人跟在身后。
  人高的戏台座南朝北搭在正屋前,戏台围了一层大红粗布,台上正在唱《观灯》。小夫妻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喜气洋洋的。
  身份重要的女着在东厢房,男宾在西厢房,一些街坊邻居就在院子里看戏,大人笑,小孩窜,十分热闹。
  十一娘站在正屋和东厢房路口张望,竺香正好从东厢房出来,两个碰了个正着。
  “怎样?”她急急地问。
  “五少爷身边的人说,南妈妈跟在五少爷的身边。”竺香道,“我让他们去找南妈妈了,还没有回音。”
  十一娘不由低头沉思。
  一群衣饰华丽、年轻貌美的女人站在那里,已有人朝他们张望。
  方氏不敢吭声,竺香想了想,喊了声“夫人”,正想提醒十一娘,十一娘已指了戏台下的红围帐道:“那个地方你们可找过了?”
  那里是戏子们换行头、休息的地方。
  竺香和王树都反应过来,两人齐声说了句“我去看看”,匆匆撩了围布钻了进去。
  十一娘也跟着钻了进去。
  迎面一阵刺鼻的粉香。定睛一看,里面有十来个人。其中一个相貌妖绕、穿着青衣服饰的人正平八稳地坐在棚子里唯一一张太师椅上,有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一旁端茶倒水地服侍着,还有两、三个年长的男子,沉默地坐在一旁的小杌子上收拾东西演服、头饰,其他的人都围在一起哄笑,还有人声音高声朝着坐在太师椅上的人道:“……七师兄,你快来看像不像当年名满燕京的柳惠芳……”却看见珠环翠绕,肃然生威的十一娘。
  那人的声音嘁然而止。
  围在一起的人立刻感觉到了异样,纷纷转过身来,圈子也就散了。
  十一娘看见了神色窘迫地站在那里徐嗣谆和南勇媳妇,还有满脸兴奋的徐嗣诫。
  她的脸沉了下去。
  竺香和王树却没有查觉。
  失而复得的惊喜让两人一个喊着“四少爷”,一个喊着“五少爷”,热泪盈眶地扑了过去。
  前先围着徐嗣谆和徐嗣诫的人都露出几分不安,神色惶恐地退到了一旁。
  屋子里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坐在太师椅上的更是起身朝着十一娘作揖:“夫人,您是?”
  十一娘看也没看他一眼。
  “夫人!”南勇媳妇脸色有些青白,嘴角翕翕地望着十一娘,满脸的惭愧。
  徐嗣诫却朝十一娘跑过去。
  “母亲,母亲!”他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十一娘,挥着长长的水袖,“好不好看?”
  粉蓝色云锦,衬着徐嗣诫粉嫩的清丽的小脸,如四月初绽的白玉兰。
  有什么东西在十一娘心里划过,让她突然觉得胸口很疼,眼前有些糊涂。
  “母亲,母亲!”耳边传来徐嗣谆和徐嗣诫惊慌的呼声,有人扶着她,“夫人,您这是怎么了?”
  十一娘深深地吸了口气,片刻后才缓了过来。
  看着眼前担心、惶恐的脸,她笑着安慰徐嗣谆和徐嗣诫:“母亲没事,这里太闷了!”
  “哦!”她看见徐嗣谆和徐嗣诫都长长地吐了口气,笑容重新爬上两人的眼角眉梢。
  “母亲,我搀您出去!”两个争先恐后,把扶着十一娘的竺香和南勇媳妇拥到了一旁。
  十一娘笑盈盈地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徐嗣诫像想起什么似的,忙把身上的戏服脱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