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公是猎户-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一脸褶子,表情焦急又愤懑,正是朱县令。
    何武端起酒杯,在一旁伺候着的美妾立刻便给他添满,他搂过那女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随即才看向朱县令,半倚着椅背漫不经心地道:“县令大人说话可要慎言哟。”若是方琳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这个女人正是她的小妹方敏。
    “哎呀我的督军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陈康平他在青阳赖着不走,不就是怕我们贪了他那几十万两的赈灾银子嘛,可说白了,他又不是御史,更不是钦差,犯得着嘛!”朱县令急急地说,“他这管了我手里头的事儿就不说了,可他惦记着那赈灾银子,不就是挡了您的财路嘛。”
    何武喝了口酒,目光一寒:“朱大人,隔墙有耳,这话可不能乱说。”
    朱县令一愣,随即讪笑到:“是是是,督军大人说得对,下官今儿喝多了,可不是在胡说八道么。”
    何武听得这话,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朱大人到明年开春就满三年任期了吧,回头我定会在尚书大人面前替你美言几句。”
    “督军美意,下官在此先行谢过。”朱县令拱了拱手,“我这不是寻思着太守大人日理万机,操心我这一小小郡县,实在是小材大用了些,可我这当下属的,也不好直言,所以想向督军大人讨个主意。”
    “这有何难。”何武推开怀里的方敏,示意她退出去,这才轻声道,“本官想个法子,让越州城里忙起来,到时候,走不走就由不得他了。”
    朱县令忙端起酒杯敬了何武一杯,两人说说笑笑,夜色渐渐深沉。
    方琳从大牢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别说外头的花灯会散了,家里也只有沈平安两口子住的院子亮着灯,想必是刚收摊没多久。
    皓哥儿在她怀里沉沉地睡着,方琳用小被子裹紧了他,小孩子到底体弱,万一吹了风着了凉就不好了。
    园盘似得明月高悬在天际,方琳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关上了门。
    翌日,方琳醒来已是天光大亮,皓哥儿在身边咿咿呀呀的叫唤着,见她坐起身,哼哼唧唧地似乎是想要她抱。
    方琳将儿子抱起来,小家伙儿立刻便咯咯地笑了,可还没高兴一会儿,方琳便将他放进了摇床里,“皓哥儿乖,等娘亲洗漱完,再过来看你。”
    小家伙儿似乎是不高兴了,瘪瘪嘴,不过到底还是没能哭出来。
    天气渐渐没那么热了,方丽在前院水井边洗衣裳,见到方琳过来喊了她一声,“我还正说找你呢,今儿你给姐夫送完饭早点回来呗,咱姐俩去外头逛逛,这眼瞅着夏天就要过去了,秋衣也得慢慢备着了。”
    方琳低头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随即点头应道:“那行,不过咱总不能带着孩子去吧?”
    “我问过二舅母了,她说她跟平安媳妇两人帮我们看一会儿,只要我们别再外头逛太久就成。”
    打从上次李氏伸出援手,方丽对她的印象一下子改观了不少,旁人常说这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经了这么一回,方丽也算是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了。
    姐妹俩这边商量的好好的,可万万没想到,方琳去了一趟大牢之后,压根没回来。
    事情还要从陈康平收到京中的来信说起,景泽布置在京中的人手可不是吃素的,很快便查出了那些字画的下落,就在这时,傅相爷家的二公子牵头要举办一场品书赏画的局,凡是在京的官员都收到了帖子,傅二公子乃是人中龙凤,一表人才不说,小小年纪就已经入了翰林院,指不定将来要接他老爹的班,这京城里头,凡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谁不想攀上傅二公子,所以都拿出自己收藏的好字好画,兴冲冲的赴宴去了。
    只可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宴无好宴,傅二公子请了当世书画大家将这些书法字画一一鉴赏,而后让小厮记录在册,当然,这个记载着许多高官名录的册子,最终成为呈堂证供,一曲最好的催命符。
    陈康平将那封信翻来覆去看了数遍,上头随便一个人名都比他官职高,比他权力大,要办这些人,可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只能将案子一步一步拉扯大,然后恭请御裁,但要立案,就得有人伸冤告状,这一事情,无疑落在了方琳身上。
    于是,去牢里给段南山送饭的方琳碰巧就撞见了陈康平,然后听说了这件事。
    段南山说什么也不同意方琳去伸冤,他之前挨了那十杖,即使是放了水,也将将养了近十日,更别说之前因为伤口恶化,差点要了半天命。方琳一个妇道人家,哪受的了这种苦楚。
    “不行!你不能去!”段南山紧抓着方琳的胳膊,“哪怕咱们这个状不告了,也不能叫你吃这种苦。”
    方琳听得心头一暖,她怎么也没想到,段南山会为了她放弃告状,但事儿还是要做的,她摇头道,“已经走到现在这一步,要是不告这个状,你怎么从牢里头出来?”
    “你怎么是个犟脾气,说都说不通呢!”段南山侧过身子,挡住陈康平的视线,趁他不注意,冲方琳眨了眨眼睛。
    方琳起先是疑惑地摇头,随即又反应了过来,这么一桩官场大案,以太守大人的资格恐怕是无能为力的,自家这点事儿不过是个引子,好戏还在后头。
    其实,按照衙门的规矩,只要自己呈上诉状,若是官府按流程接了,自然不需要挨板子,可这里是青阳县而非越州城,太守大人想审案,自然得经过朱县令,有了旁人插手,这事就不那么好说了。太守大人想让这事儿看上去自然些,才会叫自己去敲鸣冤鼓,好演一出堂前救夫的戏码。但事实上,无论她敲不敲鸣冤鼓,这案子终究还是要审的,毕竟这件事,可不是太守大人一个人能做主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方琳倒没有之前那般着急,她假装皱着眉想了想,然后无奈地点头道:“好吧,全都听你的,不然要是咱俩都进了大牢,皓哥儿就没人照顾了。”
    说罢这话,她又扭头看向陈康平,有些犹豫地说:“那个……太守大人,现在既然能证明孟庆余当年的确是贪墨了我家的东西,南山他爹无辜受冤,他自己也没犯什么事,能不能把他放了,好让我们一家团聚呢。”
    “……”陈康平看着方琳亮晶晶充满希冀的眼神,突然语塞,过了半晌才道,“段南山是朱大人下令关押的,在事情尚未明朗化之前,是不能将他放出去的。”
    方琳流露出失望的神色,“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反正南山在这里住着还安全,我顶多每天来给他送饭费事些,旁的倒也不用担忧。”
    听到她这么说,陈康平急了,“你难道不想早日救你相公出去?”
    “想啊,可是大人您不是说不能放他出去吗?”方琳一副你不愿意我能有什么办法的表情。
    陈康平心里简直想吐血,说好的鹣鲽情深呢,这两口子怎么一个比一个精明!只怕是看出了他的意图,故意在逗弄他罢了。“好了,本官不与你开玩笑,这桩案子涉及颇广,将南山放了容易,可要想为他爹段衍之洗刷冤屈,就非得孟庆余倒了不成,这案子也不是我一个小小太守能办得了的,让你告状,也只是为了将这事牵扯出来,好递交到上头去审。”
    “那我不用挨板子了吧。”方琳弯了弯嘴角,冲段南山笑了笑。
    “自然不必,你且附耳过来,本官另外教你一个法子。”陈康平不愧是多年为官的老狐狸,转念之间又想出了一个计策。
    这法子不是别的,而是要方琳抱着孩子,演一出拦轿告官的戏码,要她告的也不是别人,就是青阳县令。
    青阳县令只是一个名词,既不是特指现任的朱大人,亦不是专指做过青阳县令的孟庆余,而是从段衍之被污下狱之后任职的每一任青阳县令,状告他们的原因是,谋夺段家家财。
    既然是每一任,自然也包括朱县令,所以这案子由他的上司,越州太守陈康平来审最合适不过。
    老百姓就爱看这些谋夺家财的热闹,方琳大庭广众之下拦住了太守大人的轿子,当街陈冤诉苦,说是自己在家里发现了祖婆婆的嫁妆单子,可遍寻家中,都没有找到上头记载的任何一样东西,按说当年段衍之被下狱,即便是抄没家财,可嫁妆这东西按照朝廷律法,是不算在家财之内的。
    “因为嫁妆数额巨大,其中还有不少家传之物,还请太守大人替民妇查明真相,缉拿盗贼。”方琳口齿伶俐,声音明亮,将事情娓娓道来,又将自己的委屈表现的恰到好处,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立时就信了,还有人议论纷纷,说是段家既然这么有钱,那当年段衍之县令当的好好的,又怎么会去做什么江洋大盗呢,而且最后不仅自己丢了官,就连自己的财产也没保住。
    人的想象力的无穷无尽的,方琳当街这一闹,很多人都疑心起当年事情的真相来,纷纷声援,请太守大人帮她查明真相。
    要知道,方琳拦轿的地方是在城南,青阳富户最多的地方,这些人会想,既然段衍之一个当官的都能被人冤枉家财旁落,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了。
    这地方可是陈康平千挑万选定下来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不然他的轿子怎么会就刚刚好经过那里呢。
    见百姓们群情激奋,陈康平终于从轿子里出来,将跪在地上的方琳扶起,接过她手中的那一纸诉状,然后对周围围观的人群道,“请诸位放心,若这位夫人所言属实,本官一定会查明真相,帮助她追回家财。”
    陈康平言辞恳切,加上他前一阵儿为了赈灾,没少跟这些老百姓打交道,大家都知道这位太守大人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一时间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第120章 审案

这桩案子很快就开堂审理,何武和朱县令得到消息时,衙门外已经站满了人,有最初在街上围观的那一群人,也有半路跟着过来看热闹的。
    要知道,青阳城一年到头都审不了几桩大案,可这短短一个月时间,公堂就开了两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虽然前头一个是为父翻案,后面一个是为求家财,可说到底,都是同一件事。
    围观的大多是些年轻人,之前段南山状告孟庆余的时候,有的人已经从家中长辈的言语中听说了这件事,前前后后一联系,私下里就议论了起来。
    但凡是稍微大点的地方,就少不了读书人,而这些人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结果段衍之这事情一闹出来,就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这些士子,要是不跟着上头同流合污,就等着丢官丢命吧。这些读书人大多年轻,从孔孟之道里学了不少清高之言,自然心中愤怒不已,甚至还有人编了首歌谣,明里暗里讽刺官场黑暗。
    原本这事儿已经渐渐平息了下去,可方琳这一纸诉状,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青阳县衙内,惊堂木一声响,外头闹哄哄的人群瞬时就安静了下来。
    作为一起民告官的案子,陈康平当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做过青阳县令的人都叫来以证清白,就算能,那些人要么不是已经升了官,要么就是下了狱,想凑也凑不齐,所有只有现任县令朱吉士遭了秧,成了这公堂上唯一的被告。
    朱吉士好说歹说也是一县之长,何时被人这么指指点点过,在他看来,那些穷酸书生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贪官污吏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官职在身,自然不用像方琳一样跪着说话,陈康平表面功夫做得足,为了不打草惊蛇,对他还算客气,不仅让衙役搬了凳子来,还准许他先自辩一番。
    朱县令被衙役请到公堂上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万万没想到,昨天还做着等把陈康平弄走,自己就能从灾银中捞一笔的美梦,今天就被人给告上了公堂。
    不过等陈康平让他自辩的时候,他已经回过神来,一脸愤慨的模样,“太守大人这是何意?本官上任才两年多的时间,既没有办过段衍之的案子,亦未曾贪墨过府库中的一分一厘,方氏状告我,于情于理不合,她此番诬陷于我,只怕是为救她夫君出牢,此等刁民,目无法纪,太守大人可莫要听别人吹了几句耳边风,就被蒙骗了。”说罢这话,他特意朝石磊站的地方看了眼,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石先生,太守大人信任你,那是你的福气,可你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出身,万万不可为了旁人的一己私利而自毁前程啊。”
    朱县令当年也是正经的三甲进士出身,嘴上的功夫十分厉害,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变成了方琳为救夫君,让自家亲戚利用太守大人的信赖而诬陷于他。
    他这话一出,围观的人群又是一阵议论,甚至有人暗暗思忖,一个小小的举人怎么能在县衙办公,说不定太守大人才是贪污受贿之人,得了人家的好处,不得不给人家办事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