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公是猎户-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话一出,围观的人群又是一阵议论,甚至有人暗暗思忖,一个小小的举人怎么能在县衙办公,说不定太守大人才是贪污受贿之人,得了人家的好处,不得不给人家办事罢了。
    方丽和赵大武也站在公堂外头,她实在担心她姐到时候弄得跟段南山一样,所以干脆将两个孩子托付给李氏照看,然后让赵大武陪她一起来。
    听到刚刚朱县令那一番自辩之语,周围人的议论声又涌入耳中,方丽心里头是七上八下,她紧抓着赵大武的手,“你说,我姐她不会再出什么是事吧,我可就这一个亲人了。”
    “你就你姐一个亲人,那我跟钰哥儿是什么?”赵大武无奈地笑了笑,安抚地拍了怕她的手背,“放心吧,你姐不是说了,这回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他们抵赖。”
    “嗯。”方丽虽然点了点头,可紧抓着赵大武的手还是没有松开,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大堂上一立一坐的两人,生怕一不小心错过什么重要话语。
    对于朱县令的说法,方琳倒是显得十分平静,她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得意洋洋的男人,“县令大人说的是,你的确从未经手过那些财物,民妇也不能确定这些财物到底是被谁贪墨,所以只能求官府替我讨个公道,相信朱大人亦能体恤我这一番心思。”
    朱吉士扬起一个轻蔑的眼神,在他看来,方琳这是认输了的意思,哼,想告他,也不仔细查查,他这两年多的县令是白当的吗?一个小小妇人也敢上蹿下跳,还不如去牢里头陪你夫君来的畅快。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太守大人,下官虽然官小人微,但是朝廷律法不容置喙,方氏诬告朝廷命官,行为大胆,视官府为其可任意操控之物,若是人人都像她这样,长此以往,定然会变得法不成法,国不将国,为了我朝的百年盛世,还请大守大人对此人严惩不贷,莫要姑息。”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烈头头是道,不料方琳听完竟然一点也不惊慌,反而冲他微微一笑道,“县令大人,民妇愚钝,我这一纸诉状,告的是抄没和贪污我祖婆婆嫁妆的青阳县令,缘何诬告了大人您?”
    “你!”朱县令没想到一介妇人,竟然如此伶牙俐齿,他半靠着椅背,平复了心中的怒气,才缓缓问道:“既然如此,请问大守大人为何传我上堂?”
    不待陈康平回答,方琳便冷笑道:“自然是因为大人您有嫌疑。”
    “嫌疑?”朱县令不解,他是真觉得自己挺冤枉,他倒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但可跟段家这笔钱一点关系也没有,别说段家那一批嫁妆了,就是连根毛他也没见过,他当上青阳县令也就这两三年的事,要是真有那么一大笔钱财,还能轮得到他?
    于是众人就听见朱县令理直气壮地说,“本官自认清清白白,你如何泼脏水我也不怕!要是有证据就赶紧拿出来,我倒要看看,你这是在耍弄什么幺蛾子。”
    方琳轻轻一笑,“朱大人莫着急,证据咱一样一样看,我想问问您,县衙的卷宗上记载着,二十五年前,青阳县令段衍之偷盗越州青阳一带的富户,被判秋后问斩,抄没其家财,这事情可是真的?”
    “按照卷宗上记载,是有这么一件事。”朱吉士猜不出方琳到底要干什么,不过这事儿是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的,他没有撒谎的必要。
    方琳点点头,转身对坐在上首的陈康平道:“太守大人,我想,县衙里应该还有当时查抄我们家家产时记录在案的册子,不知可否当做呈堂证供?”
    这一套说辞自然是两人提前套好的,陈康平面无表情,“自然可行。”随即便吩咐师爷和石磊两人一去取当时抄家记录财产的清单名册。
    听完两人这一唱一和,朱吉士的冷汗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当了近三年的县令,衙门里的卷宗虽说不是一一查阅过的,但有些什么东西,大致心里头都有底,段家的那些财物根本就不在府库之中,他们要找的那清单名册,只怕也早就被毁尸灭迹,但凡只有是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把这么明显的证据留着。
    朱县令这么一想,心底的石头也渐渐放了下来,反正没有证据,他倒要看看太守大人和方琳这个刁妇打算怎么办?
    果然不出朱吉士的预料,县衙师爷和石磊两人在衙门存放卷宗的地方里里外外找了一个时辰,都没有找到这份关键证据。
    一直站在大堂外头的方丽顿时泄了气,“你说我姐她是不是傻,什么都没准备好,就这样贸贸然跑来告官,我就该拦着她的,说什么也不能叫她来,我也是笨啊,被她三言两语就说动了,也不想想,这些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狡猾,像我们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怎么斗得过!”
    赵大武却不像她这样想,在他看来,方丽完全是关心则乱,没瞧见方琳听说没找到那份清单名册,表情连变都没变过,这件事肯定是在她的预料之中的,他笑着握住妻子的手,“先别着急,大姐不是那么莽撞的人,咱们再等等看,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
    朱吉士怕方琳花言巧语,又说出什么话来混淆众人的视线,这一次先发制人道:“既然没有清单名册,那就不能证明你所说的话,也有可能当初在任的青阳县令或者是办这件案子的人根本没有抄家呢,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许在我上任之前,这些被抄没的东西就已经上缴国库,所以并不在县衙的府库内。”
    相较于他的前一种说法,明显是上缴国库这个理由更能让人信服一些,大堂外看热闹的人已经走了一部分,但还留下不少关心这间案子进展的人,他们听到朱县令的解释,便低声讨论起到底会是哪一种可能。
    就在这时,大堂外忽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这些抄没的东西并没有上缴国库,除了每三年向朝廷缴纳一次赋税粮食,青阳县三十年内从没有再向国库上缴过任何东西。”
    随着众人让开一条道,声音的主人缓缓步入大堂,他看上去依旧到了古稀之年,拄着一根拐杖,走几步就要喘一喘,但他依旧迈着坚定的步子,慢慢地走到了方琳身边。
    “老人家,您是什么人?您确保您说的话都是真的吗?”陈康平见他上了年纪,便免了他的跪礼,允许他站着答话。
    “禀太守大人,小人姓吕,曾经是本县县衙的一名小小账房,专门负责记录钱财往来之事,在段县令上任之前,我已经伺候过两任县太爷,段县令的事儿发生之后,抄家的时候也是我跟着的,当时所有抄没的东西都记录在案,封存在县衙卷宗室之内,后来,有人说那些东西是段县令偷盗得来的,当时的太守孟大人,就让我从账册上将这些东西划去,全部物归原主。”老账房仰着头,似乎是在回忆,半晌之后才道,“不瞒大人说,我少时念过几年书,酷爱字画,到现在还记得,抄没的那些东西里头,有一副孤鹤先生的《松山晚照图》、还有一本卫天玑的《寒山杂记》孤本。”
    听罢这话,朱吉士松了一口气,这事要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可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不过……这个姓吕的老账房,竟然直接说出来孟大人,难道他就不怕得罪人吗?还是说,太守大人压根就是和段家这两口子一个鼻孔出气,他们想要对付的就是孟大人?他心底暗暗盘算着,若是将这事透上去,说什么孟大人也得记上自己一功,那来年升迁之事,可就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他高兴得太早了,方琳从怀里头拿出一本泛黄的册子来,递交给坐在一旁记录案情的师爷,“这是我在梧桐巷段家宅子里找到的一本册子,上头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元康二十一年,我祖婆婆嫁到段家来时,所陪嫁的物品。刚刚吕老爷子说的《松山晚照图》、《寒山杂记》的孤本都在上头有记录,因为是这些都是前朝流传下来的名画,上头曾有一些收藏大家的印鉴,也都一一记载在上头,足以证明是真迹无疑。此外,还有张久韶的《春庭月小记》书法一副、陶赏茗所画的折扇两把,至于其他的,民妇才疏学浅,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不是独一份的,所以也没办法证明是我祖婆婆的嫁妆里独有的。”
    要知道,留下来看衙门审案的大多都是关心时事的读书人,以及城南的那些富户,听到方琳话中所提的东西,焉能不了解其中价值,别说这么多东西,就是随便拿出一个来,也足够一个普通人家过一辈子了。
    朱吉士咽了咽口水,青阳虽说不是什么穷乡僻壤,但比起江南那些富庶之地,到底还是磕碜了些,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么一个地方,竟然曾经有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出现,他肯不能让自己早生二十年,这样的话,说不定这些东西现在就是他的了。
    士子们一片哗然,站在大堂外的方丽也跟着激动起来,“是不是成了?这么充足的证据,这回应该能告倒那个什么孟大人了吧?”
    “这下不担心了吧,我就说大姐不是什么莽撞的人,再不济,她还要想着皓哥儿呢。”赵大武笑了笑,避开了方丽的问题,想要状告尚书可不是一件易事,方琳那晚从县衙回来只是大概的说了说这件事,他们两口子并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后招,所以一时之间,他也不能做出肯定回答。
    “太守大人!”方琳突然猛地跪了下来,“太守大人,虽然民妇愚笨,但也只是我们家好端端的东西不会变成所谓的赃物,若是可以,我倒想请当年那些所谓的苦主出来当堂对质,看看这东西到底是谁的!我没有什么大见识,夫君他爹早死,我们甚至素未谋面,但是为人子媳,实在是不能眼见家中长辈九泉之下还要蒙受不白之冤不得安宁,依照刚刚吕老爷子所言和我手中的那份嫁妆单子,足以证明我公爹是被冤枉的,我相公想为父翻案更无过错,我不懂什么官场之道,只是我家中还有刚出生不到四个月的娃娃,恐怕到现在还不记得他爹长什么样子,恳请太守大人还我们家一个公道,帮我们追回祖婆婆的嫁妆,民妇给您磕头谢恩了!”说罢脑袋着地咚咚咚就是三个响头。
    本来之前商量好让方琳抱着孩子去拦轿的,但方琳怕皓哥儿受到惊吓,所以思来想去,便说了这么一番话,起初是有些做戏的成分,但到最后,句句都成了心里话。
    人们总是同情弱者的,她一番真切的言语获得了不少人的同情,甚至已经有人在下面高喊“还她公道”之类的话语,方丽激动地也跟着大声喊,赵大武看着,却没有阻拦,他觉着媳妇这些天也跟着担了不少的心,索性就让她趁这么个机会将憋在心里头的气全部撒出来吧。
    陈康平表面上紧皱眉头,实则心里头已经笑开了花,他也没想到,关键时候会出现吕账房这么一个有力人证,只是不知道方琳是从哪里找来这么一个人,不过也多亏了他的证词,否则这案子肯定又得扯皮,万一叫错失了先机可就不妙了。
    方琳抬起头,额头已经一片红肿,但她心底却觉得无比欣慰,为了段南山,别说是三个响头,就是三十个,她也能照磕不误。

  ☆、第121章 尘埃落定

朱县令这会儿有些坐不住了,这事面上看着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但出在他的任上,要真闹了出去,三年一审的考核不仅要泡了汤,就是孟尚书那儿,只怕也要记一笔自己个儿办事不利的账。
    想到这儿,他找了个尿急的借口,出去吩咐下人去督军府报信。
    就在同一时间,段南山被传到公堂上。
    两案要并为一案审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陈康平先是仔细询问了段南山可否知道自己财产被侵占之事,又问之前他是如何中了刘济元所设的圈套?
    段南山倒没有像在大牢里被审问时那样一样不发,而是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回到大堂内的朱县令听到这些话,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他盯着段南山道,“你说你是段衍之的儿子?谁能证明?段衍之出逃多年,下落全无,若是他真的如你们夫妇二人所言,已经不在人世,那岂不是死无对证,段家万贯家财,总不能谁跑上来说自己是段衍之的儿子我们就信了吧!”
    这话不可谓不毒,段南山自幼生活在深山之中,能证明他和段衍之是父子的人唯有李叔,可他们既然能说段南山是冒充的,当然也能说李叔是在作伪证,除非段衍之从地里头跳出来说段南山是他儿子,否则,谁也没法证明。
    方琳也没想到朱县令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间不知要如何应对。
    陈康平这回眉头也是真的皱了起来,心底暗暗道,没想到朱县令已经投靠了孟庆余,这样一来倒有些不好办了,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只怕他们这边还没怎么样,孟庆余那里就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何武的到来似乎印证了他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