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衙役一时犹豫,不知道是去被李捕头还是赶紧撤,张行鼎说了一句实在话:“谁先把李捕头背回去,我父子俩就肯定不诅咒他。”

这话太有效果了,所有的衙役都争先恐后的拨开人群,去背那还像一尊石像的李捕头。最后搞得你挣我夺,衙役之间险些互殴的场面。正当老百姓们津津有味看着“狗咬狗”场面的时候,突然从街东响起了阵阵敲锣声,大家循声看去。一众官差衙役,肩扛“回避”、“肃静”的醒目牌,净水泼道,朝张家父子这里走来。懂的一点官场文化的百姓都能知道,敲着这七棒锣的,定是知府级别的地方高官,想必是那知府来了。

县衙来了知府坐镇,那就相当于省长到市里去指导工作,级别那是相当的高了!老百姓们的本质——奴役心理还是起了作用,根据那醒目牌的“提示”,纷纷安静的避让。那一众官兵开道,直到张家父子这里,直接将张家父子围了起来,而那知府的轿子才徐徐靠近,直到张家父子跟前,轿夫才把轿子放下,从轿子里走出一穿着官服、带着官帽的中年男子,一脸祥和的说道:“乡亲们,本府这次前来,就是为了张家父子的命案,本府要为张家讨还一个公道。”

这么一出,不仅让张家父子颇感意外,就是围观的百姓中,也不免有发出“唏嘘”的声音。那知府大人接着说道:“本县知县颜炳闻,为官期间,贪赃枉法,欺压良善,最终造成张家父子用诅咒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本府知晓后,一边上奏朝廷,揭发颜炳闻的恶劣行径,另一边,匆匆赶来本县,为张家父子住持公道。”这位知府虽然所说之话都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的言论,但在古时那种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有这样说话的官,那在老百姓的眼里那就是青天大老爷了。所以老百姓和张家父子一听到这样的“表态”,心中都得到一丝无与伦比的宽慰。那知府见张家父子和百姓们的情绪都有缓和的趋势,于是先让上前抢夺李捕头的那些衙役快快退下,并让自己的护卫上前查看李捕头的“伤势”,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活不过今晚!”那知府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自己的护卫尽快将李捕头带走,并让一名认识李捕头家的衙役带路,等背走了李捕头,知府定了定自己的官帽,随后大义凛然的说道:“今天我来处理这事,没有空手而来,为了表明本府的诚意,特地带来了一样东西。”说完,朝着自己的另一护卫招了招手,那护卫心领神会,将一卷纸的东西送了过来。那知府接过那卷纸,缓缓打开,然后一边向四周展示一边说道:“这是颜炳闻判张家父子张氏死于难产的判词,本府今天当着张家父子和各位相邻们的面,将其当场焚毁,并为张家翻案。”说到这里,有些百姓忍不住叫好起来,那知府从张行鼎的手中,拿过点炮仗的打火石,真的当着众人的面,将那判词给烧毁了,随后那知府高声宣读道:“颜炳闻胡乱判案,造成张家父子下咒请愿,罪不可恕。死有余辜,花家花德磐杀人妻儿,罪名成立。花厚师行贿官员,包庇纵容,罪名成立,这两人同样死有余辜。李相,制造伪证,串其供词,同样罪不可恕,死有余辜。”这知府讲的这番话。毛病很多,那花德磐杀人妻儿,颜炳闻收贿渎职,那叫死有余辜,但花厚师的一个行贿。李捕头的一个伪供,这两人虽有罪名。但罪不至死。这知府之所以这么说,那完全是张家父子已经将这四人诅咒给咒死了,那人死不能复生,就犯不着为这些死人去“伸张正义”了,索性来个顺水推舟,给张家父子一个人情。而张家父子原本有妖言惑众的嫌疑。但这么一来就让张家父子名正言顺,算是变相的摆脱了“法律”制裁。这知府的这番话,让百姓和张家父子大快人心的同时,也一下子缓和了百姓和官府之间的隔阂怨恨。这知府的初步目的算是达到了!

这知府既然说完了场面上的话,那接下来就应该说现实中的话了,只见他话锋一转,脸色严肃的说道:“各位乡亲,这事既然已经给张家父子平反了,那就不应该在聚众在这里了,大家可要知道,这聚众闹事那是满门抄斩的罪名,我想在场的每一位人,都不敢背负起这样的罪名吧?”老百姓们一听这,也有道理,先前的聚众围起来,那是因为出于“看好戏”的心态,那现在张家父子都被平反了,那还有啥好戏可看?为了不牵连自己,不牵连家人,还是赶紧的回家去吧。这一来,围着看热闹的老百姓一下子就去了七八成。还有两三成的人倒不是不愿意离开,实在是因为自己的家就在附近,在那边隔着大老远看着呢。知府见人散的差不多了,才回过头来,对着张家父子说道:“还是赶紧的,把这两具尸体给厚葬了吧?这丧葬的费用,由我们官府出。”这话一出口,我估摸着是中国历史上首笔国家赔偿案吧?当然,或许以前就有过,只是没有听说过而已,说的贴切一点,是我所知中,最早的国家赔偿案。

“知府大人,不是我们不愿意将我妻儿埋葬,实在是妻儿有托,说要‘咒死’五人他们才能‘功德圆满’,否则永远都”张正荣话未说完,那知府就打断道:“张家的难处我是知道的,这事也不会为难你们,竟然还要带走一人,本府倒是有个建议,不知道张家能不能接受?”

“官老爷的意见,小民定当接受就是。”张行鼎躬着身、弯着腰说道:

“我这里有个犯死刑的人,死有余辜,今年秋后就等着万岁爷的圈点,如果你们非要诅咒的话,那就把他给咒死吧,我怕万岁爷今年没有圈到他,他还能生龙活虎的害人。”知府建议道:

ps:明朝的死刑,是有点意思的,明朝是一个严刑的朝代,各种酷刑数不胜数,但在死刑犯面前,还是继承了前朝“慎杀”的特点,很多影视作品,在描绘古代时候的判案,大都数都不尊重历史事实,什么“给我推出午门斩首”、“判处死刑”、“斩立决”这些都是荒谬之极的对白。明朝的时候,审案的官员,最高的权限只能将人判处死缓,没有死刑的说法,即便是你是判了一个汪洋大盗、杀人如麻的人,你都不能判处死刑。那死刑谁说的算?皇帝老儿。每到秋后,也就是隆冬时节,大家快过年的时候,太监们收集全国各地上报被判了死缓的名单,将那被判处死缓的名字统一誊写在几张纸上,然后就呈给皇帝,皇帝手持朱砂笔,就看着名字打圈,这里得补充一句,皇帝打圈的仅仅是一张名单而已,上面没有写这人犯了什么罪,为何被判死缓?除了一个名字,什么都没有。皇帝圈点全凭个人的好恶,或许这个名字看得不顺眼了,用朱砂笔一圈,得!这被圈之人,那就得秋后问斩,死缓变死刑。这就得看那些背叛死缓之人的运气了。一年全国被判死缓的人约莫有二三百号人,一张纸上写二十四个人名,约莫是十来张纸,叠成一叠给皇帝圈阅,皇帝一般会圈走一半的人:那就是一半人会被判处死刑,另一半人则早点收拾一下,赶紧出狱回家,跟家人团圆过年去

ps:  死缓:古时和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784章 “鬼东西”系列之鬼炮仗(五)

ps:  有关棺材的一些故事

当然,有些地方还是有应对之策的。你皇帝老儿不知道这人的滔天罪行,我好不容易逮到,却因为你没有画圈我地方上就要把他放了吗?那他接着为非作歹,岂不是增加了地方上的麻烦和老百姓的痛苦?于是如果这人没有被判死刑,那就接着死缓呗!先按照皇帝老儿的意思,我让衙役先给你送回家,等你到家后,马上逮捕归案,因为你又犯了某事,被判死缓,明年接着被皇帝圈去,直到有一年皇帝圈到了你,那就恭喜官府,不用再这么麻烦了,可以给这人直接一刀了。

这就从理论上出现了极为诡异的一幕:一个被判了死缓的人,四五年都在等死。很多读者或许都会问我:蒋凯,你在前文提过,一个等死的人,最可怕的不是被执行死刑的那一刻,而是在等待自己死亡时间来临的时候,那这些等待死亡之人难道就心静如水,一点情绪上的变化都没有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但是这些等死的死缓之人有一个信念——也是唯一可以幸存下来的机会,那就是天下大赦。

在古时,怎样的情况才能大赦天下?只有两种:一、老皇帝驾崩,新君登基;二、委任太子,普天同庆!在我的印象中,这明朝的万历皇帝在位时间较长,所以,那一段时间被判了死缓的死刑犯们比较痛苦,有的还没熬到万历皇帝去世,自己就先去了!

张家父子觉得这知府说得有理,看着这知府是明白人,远比颜炳闻那个“蚊子”要“可爱”的多,于是就同意了!那知府见张家父子同意。连连夸奖张家父子明道理,识大体。在夸奖的同时也把所要处决死刑犯的名字报给了张家父子,张家父子熟稔那人的名字,随即用一个炮仗沾了尸体的鲜血后,口中念了两句:“司大酉,快去阎罗大殿做马牛。”在炮仗的“砰啪”声中,张家父子很笃定地方恢复那知府道:“回禀老爷,你让我们的诅咒的司大酉已经完成了!”就在这个时候,只见那躺在地上的两具尸体突然高速腐烂起来,特别是那个婴儿。腐烂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不一会儿,就变成黑褐色的样子,干瘪的厉害。再看那张正荣的妻子,由于是成人尸体。身上所具备的脂肪远比那婴儿要多的多,所以。她的腐烂并没有婴儿那样。变成黑褐色的样子,而是黄中带有一些绿,这个颜色就如同一个烟民,喉中有痰,然后久咳不出,一日清早。一个咳嗽,将淤积在喉中多日的浓痰给咳了出来,这个浓痰的颜色就是跟这张正荣妻子尸体腐烂的颜色差不多。

让人奇怪的是,这尸体腐烂后。竟然没有散发出恶臭。这是非常令人不解的。这事我也问过艾教授。艾教授给我回答很简洁:一具有怨念的尸体,用什么方式来达到它的怨念报复?我大概预料到了,我就说是不是“尸臭”。艾教授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你碰到一具不存在尸臭的尸体,那这多具尸体曾经必定爆发过极重的怨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我们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如果一具有怨念的尸体是网络游戏得到身份是法师,那这尸体的“尸臭”就是这具尸体的“法术值”。

看来,张正荣的媳妇和孩子在托梦中没有交代错误,就是报复五个人,报复完后,这母子俩的两具尸体也就能“寿终正寝”了!那知府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不免吃惊,这张家父子要是有点奸猾,掌握着五条人命的生杀大权,不只有多少人会折服于他们,为奴为仆。张家父子显然没有这知府想的那么多,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要准备给这母子俩的尸体给埋葬,算是有个善终。那知府倒也通情达理,命令自己的随从,让其给张家父子准备四口棺材,给其厚葬。张家父子大惊,“知府老爷,这棺材要不了四口?”

“哎!怎么就要不了四口呢?你们一家四口,不是正好吗?”那知府很笃定的说道:

此言一出,张家父子再怎么老实也顿时明白,这知府是要杀人灭口呀?张家父子愤怒的问道:“知府老爷,我们一切都按照你的吩咐去做的,怎么?小民做错了什么了吗?非得要把我们张家给灭门?”

那知府不为所动,一脸平静的说道:“国家法纪不容亵渎,你们聚众谋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本府给你们厚葬,已经是特别的宽待了!”

张家父子这个时候方知为时已晚,出于本能,将手中剩余的鞭炮赶紧点燃,一边点燃一边呼喊,希望这鞭炮还能起到“救命”的效果。但是没有沾染尸体之血的鞭炮点将起来,跟普通的鞭炮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能带来一个响以外,没有任何价值。那知府气定神闲,让随从先把那两具尸体控制起来,再让护卫把张家父子给逮了起来。

“棺材准备好了吗?”那知府假惺惺的问道:

“这街头就是冯家开的棺材铺,那边有四口棺材!”其中一名随从说道:

“行,把张家父子带去冯家,就在冯家门口就地正法还有张家母子俩就不用搬来搬去了,死者为大,来人呀,去冯家带两口棺材来!”那知府这么说完,似是了了一桩心事,然后一个人,独自坐回到轿子中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下人所办的事情了,很麻烦,先是把张家父子拖到棺材铺冯家的门口,当着众乡亲的面,一刀一个,将张家父子随手杀害,这冯家见状,赶紧根据官家的要求,拿出四口棺材,赶紧的,把尸体给拿开,挡在门口。不仅妨碍生意,还非常的不吉利。或许有人会问,这棺材铺不就是喜欢看到死人吗?怎么就怕这个不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