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森堡少校耸肩说:“好的,希望您能信守承诺。”然后也没留下别的话,直接告辞离去。对油田的资料提都没提,好像真的是放弃了。
等海森堡少校走后,周参谋长低声道:“总座,您看洋鬼子是想耍诈,还是真的决定自行勘探了?”
郑卫国冷笑道:“哼,就算他们真的决定自行勘探,咱们也不用怕。等他们找不到石油的时候,还得乖乖地回来。算了,先不管他们,物资都到的差不多了,我们去清点一下,然后好早些分配下去。”
目前冀中各部还只有第63军两个师完成了整编换装的工作,郑卫国希望能够尽快全部完成,以便让将士们早日适应这些新武器。
由于物资管理得非常严格,所谓清点也不过是对一下账簿而已。在这次“青霉素交易”中,第四十一集团军一共获得了100门高炮。包括4门博福斯75毫米高炮,48门博福斯40毫米高炮和48门苏罗通20毫米高炮;58门榴弹炮,包括6门斯柯达h2系列105毫米榴弹炮,52门斯柯达c6系列75毫米榴弹炮;还有60门战防炮,包括12门斯柯达m1936式47毫米反坦克炮。48门奥地利百禄47毫米战防炮。除此之外,还有包括20万条步枪在内的大量轻装备,可谓大获丰收。
郑卫国指了指账簿,对周参谋长笑道:“东西我是弄回来了,怎么分配就是你的事了。”
周参谋长笑道:“您就算再弄这么多来,我也能分配得妥妥贴贴地。”又问道:“那您看97军和53军什么时候整编分配合适?”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明天我要跟德国人交接青霉素,你们参谋部可以先拿出一个方案来,后来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是,总座!”
次日,郑卫国亲自和海森堡少校办完了交接。临走之即,郑卫国决定和他谈一谈。海森堡少校耸耸肩说:“如果是油田的事情。我恐怕帮不了您,是您自己把机会推到门外去了。”
郑卫国呵呵一笑,说:“跟这个没有关系,我想说的是有关青霉素的事情。”
海森堡少校紧张地说:“这个药品有什么问题吗?”
郑卫国摆手说:“你不用担心,这个药没有任何问题。我是想和你谈谈药物的分配问题,希望你们不要把这个药品卖给日本,工艺和菌种就更不能给了。”
海森堡狡猾地一笑。说:“这恐怕不行,您是知道的,我们跟日本是盟友。”
郑卫国平静地答道:“作为交换条件,我不会把工艺和菌种出售给苏联和英国。”
海森堡仔细想了一下,问道:“您的意思是,虽然不会把工艺和菌种出售给他们,但还是会将药品卖给他们,我说的对吗?”
郑卫国点点头,很坦率地说:“是的,我们需要用这个药品去换武器。当然。只要你们不扰乱市场,我会卖的比黄金还贵!”
海森堡少校很快想通中间的厉害关系,呵呵笑了起来,点头说:“您真会做生意,如果不是战场的话。您一定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好吧,我会把您的意思转达给元首,但不会签署任何纸面协议,这仅仅是我们之间的默契而已!”
郑卫国也笑了笑,伸出右手说:“合作愉快!”
海森堡愣了一下,忙伸出手来使劲握了一下,笑道:“是的,非常愉快!”
可能是国内催得很急,海森堡当天就走了。郑卫国不希望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出事,还特意从特务旅抽调了一个特战队一路护送他们到国统区才回来。
程政委见德国人没提油田的事情,不禁有些着急,低声问道:“司令员,就让他们这么走了?那咱们还怎么用油田换武器?”
郑卫国不以为意,说:“放心,走了还会回来的。”又问道:“那个马塞尔武官走了吗?”
程政委摇了摇头,说:“这家伙本来在海森堡来的时候就要动身,但不知怎么的又留了下来。”
郑卫国笑道:“呵呵,我就知道希特勒不敢放弃。我们现在手头上的物资已经够多了,先消化消化再说。德国人那边先放一放,吊一吊小胡子的胃口,到时候说不定油水更多。”
接下来一段时间,日军拼命地在华中增兵,根本顾不上华北。郑胡子趁机将部队做了一个大调整。除新来的105师、108师只保留了番号,人员均被编入97军以外,其余各部均完成了三三制改编,并换上了新式装备。
整编后,第四十一集团军设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等四大部门,直辖军级单位三个,第53军、第63军、第97军;直辖师级单位八个,新编骑兵第三师、骑兵第四师、机械化骑兵师、冀中军校、第一至第四军分区;直辖旅级单位8个,重炮旅、山炮旅、防空旅、辎重兵旅、工程兵旅、通讯旅、教导旅、特务旅;直辖团级单位4个,战地服务队、平安县抗日保安团、病马场、集总修械所。
此外,集总还有两个高密级单位——平安县兵工厂和天津特遣组。冀中军校下面还有一个旅级部队——冀中军校教导总队。
63军整编后的情况前面曾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53军的配制大体上和63军一样。不过53军的老兵多,整体实力还是要强一些。作为郑胡子的嫡系97军在装备上还要强一些,特别是33师得到了16门斯柯达c6系列75毫米山炮,雄居各师之上。34师则偏向于轻步兵师,重装备不多,但机动能力在各师里面属于最强的。
部队整编好以后,迅速得到了军政部的认可。遗憾地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又传来前线不利的战报,华中局势再度恶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分解。
第三百六十三章 蓝鹰
在一个小山包上,沙袋围成了一道粗糙而坚固的工事。九二式重机枪像毒蛇一样躲在里面,只有一小截枪管伸出,烤蓝闪着冰冷的光芒。一面蓝色旗帜正插在工事的最顶端迎风招展。旗帜上面绣着一只怪模怪样的老鹰,正用冷漠的眼神俯瞰着大地。
山下,一名侦察兵小心翼翼地收起望远镜,轻巧地退了回去,报告道:“连长,敌人没有动静,山脚处也没有伏兵。”
连长大喜,说:“好,弟兄们,给33师报仇的时候到了!各排班立即向前推进,动作要小,尽量不要惊动敌人。”
在连长的带领下一百多名战士迅速向山头扑去。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战士们的军事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一直推进到山脚处的射击死角前才被守军发现。
哒哒哒……守军开始射击了,轻重机枪形成的交叉火力非常凶狠,掷弹筒的落点也非常准确,不时落在人群中间。但进攻部队表现得非常灵活,火力虽然集中,但人员却很分散。所以这一轮攻击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太大的伤亡,反而让他们借机缩短了攻击距离,迅速突入到重机枪的射击死角区域。
连长见时机已到,忙喝令道:“弟兄们,立功的时候到了,跟我冲啊!”战士们以班排为单位,迅速完成了战术展开。他们用的是最新式的连排战术,有掩护,有突击,有牵制,有包抄,层层推进。非常有章法。
“快啊,冲上山头,活捉蓝鹰!”连长不时大声催促着,指挥部队奋勇突击。
战士们迅速加快了脚步,嚎叫着向山顶冲去。由于相距不足五十米。连守军脸上惊惶的表情都看得到了。可就这时,随着一声尖利的号声传来,一大股部队突然从两翼及侧后涌出。战士们腹背受敌,很快陷入了背动。
“不好,有埋伏!”一名排长慌忙喊道。
连长急红了眼,大声喝道:“妈了个巴子的。输了回去也是丢人,跟他们拼了!”
战士们也打出火来了,纷纷喊叫着向敌军扑去。这时,三声枪响,天上突然出现了三颗红色信号弹。一队骑兵飞也似赶来,边跑边喊道:“指挥部有令。停止演习!各部立即归队,等候点评!”
连长气恼地看了三十米开外的蓝鹰旗一眼,将帽子一摔,怒吼道:“操他娘的,收队!”
远处,郑卫国和熊校长、王副校长(前105师师长王铁汉,被任命为军校副校长兼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等人收起望远镜。无奈地笑道:“唉,又是蓝鹰部队赢了,我不知道是该替他们高兴,还是该替其它部队难过。”
熊校长安慰道:“蓝鹰部队本来就实力超群,一般连队打不过也是正常的。一连虽然进攻失利,但其战术和思路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战士们想要完全掌握这种新战术还需要一点时间。”
王副校长也说:“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各连的技战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像这次一连能逼到蓝鹰阵地之前30米就是很大的进步。如果在实战中我们两个连打日军一个中队,说不定就能拿下了。”
原来,刚才的战斗不过是一次演习。对战双方分别是34师341团一营一连和蓝鹰部队第三中队。刚才那边怪异的旗帜就是蓝鹰部队的标志。他们隶属于冀中军校教导总队,正始编制为教导总队第五大队。
该部队由前特务连分支——蓝军小队发展而来,但中途由于冯锟等精通日语的成员被调往它处,部队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前段时间,东北救亡总会和朝鲜义勇队先后派人到冀中参战。带来了大批能熟练使用日语交流的战士。
为此,郑卫国决定再次组建蓝军部队,战术、口令、装备、训练甚至生活习惯均全面模拟日军。平时可以让他们跟各部进行对抗演习,当磨刀石用;战时则以化装偷袭为主,专业下黑手,打闷棍。说到这里再介绍一下,大力“赞助”该部队的东北救亡总会和朝鲜义勇队。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支部队就建不起来。
东北救亡总会于1937年6月在北平成立,是东北各阶层人士为了抗日救国而发起的一个组织。各地的东北同乡会、东北抗日会都有派代表参加,在东北流亡人群中有很大的号召力。有人可能要问怎么37年才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事实上,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只是33年到37年,抗日属于违法行为,被政府依法取缔。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才在周公的关照下改头换面重新成立。
得知冀中缺乏日语人才,周公立即指示东北救亡总会想办召集一批精通日语的东北青年北上冀中。同时还亲自给郑胡子物色了一名军官,并极力推荐,认为其军事素养非常出色。郑卫国看了看资料,见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步科毕业的,名叫解如川,字沛然,吉林省辽源人。北上冀中之前在51军当参谋,也没发现有什么过人之处,名字也很普通,不是在后世将星闪耀的那种军事大牛。
不过看在周公亲口推荐的份上,郑卫国还是特意接见了一回。面谈一个多小时,郑卫国感到非常满意,心中暗喜,确实是捡到宝了。于是当即拍板,任命其为蓝鹰部队的指挥官。
随后,东北救亡总会的军事部长李杜又亲自带了一百多名东北青年北上,都是在日本留过学的。其中有七人还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只不过比那个解如川要晚一界,都是22期的。
其名单如下:古松年,黑龙江绥化人,22期步科;顾平东,辽宁安东人。22期步科;刘中兴,奉天海城人,22期步科;韩树清,黑龙江肇州人,22期骑兵科;林馥。辽宁镇东人,22期野炮科;白茂权,奉天新民人,22期野战重炮科;张国纯,辽宁抚顺,22期工兵科。
22期的学员说来也是可怜。特别是这批东北籍的,刚毕业两个月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们大部分刚从日本回来就开始了流亡。好不容易到了关内,东北军自顾不暇,中央军又信不过他们,所以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得知威名赫赫的郑卫国将军有请,二话不说就赶来了。
这七人中。除林馥和白茂权被调到炮兵部队以外,其余五人都被派到了新组建的蓝鹰部队。古松年、顾平东、刘中兴任步兵中队长,张国纯任工兵小队小队长,韩树清任骑兵小队小队长。部队组建后不久,朝鲜义勇队也派人到冀中来了。
朝鲜义勇队是1938年8月在武汉成立的朝鲜革命武装。要按历史轨迹的话,这个组织应该要到10月份才会成立,但在这个时空中提前了两个月。郑卫国听说之后立即向该组织发出邀请。凭着在华北闯下的赫赫威名很快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朝鲜义勇队派出了以队长朴孝三、副支队长李益星及指导员金学武为首的一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男子,另外还有十几名朝鲜族妇女。让郑胡子特别高兴的是,他们的军事素养都非常不错,有的毕业于中国知名军事院校,有的曾在朝鲜和东北等地跟日军战斗过,战斗经验非常丰富。
就拿队长朴孝三来说,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副支队长李益星,曾在广东中山大学学习。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这两个人后来回到朝鲜都当上了大官。下面的战士也差不多,简直就是一支由基层军官组成的连队。
郑卫国没舍得全派到蓝鹰部队去,分了一半到其它部队,或者在军校当教员。然后任命朴孝三为蓝鹰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