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和就这么搞定了! 
绍兴九年(1139年)新年,高宗因为与金讲和通好,心情愉悦,下令大赦全国。 
看来议和对高宗真的很重要! 
下诏:河南新收复的州,所有军官吏一律不更换,免除这些地方租税三年,徭役五年。 
休养生息政策还是要的! 
议和的书面协议虽然签订了,但如何履行这个协议,还得派人去与金交割一下。 
王伦又该出发了,这次议和,功不可没,高宗非常满意! 
为了表彰王伦对大宋所作的突出贡献,高宗提拔他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担任护送徽宗梓宫、迎接皇太后和交割地吏! 
注意,请注意,议和书上说得明白,是归还徽宗灵柩和母兄亲族,而此次高宗派王伦去迎接的是什么呢?徽宗梓宫和皇太后!那钦宗赵恒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怎么办呢? 
他们回来了,尤其是钦宗,高宗又该怎么办呢? 
要是在大宋内部,还有不少靖康老臣,他们真正拥护的是钦宗,而不是高宗,一旦钦宗回来了,在他们的拥立下,发动复辟不是不可能! 
高宗心里没底啊! 
谁不想做皇帝啊! 
派走了王伦,高宗又想到戍守边关的将领们,议和虽然成功了,但边备不能松弛,特别是防止一些反对议和的人借机来个破罐子破摔,用消极的方式对抗朝廷。 
为了稳住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高宗自登基以来,不停地轮番召见他们、拉拢他们,奖赏他们、提拔他们,让他们永远忠心于皇帝! 
把他们牢牢攥在手心里,才是关键啊! 
这次议和之后,高宗又先后给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升了官、提高了待遇,又给岳飞、吴等将领提了职。 
议和不忘武功。 
高宗还真有一套!



第26章 武将论议和 

议和的事搞定了,升了官、发了财的王伦乐颠颠跑到金廷去履行协议了。 
天下看似太平了! 
人们该弹冠相庆了! 
朝廷里的反对声音也应该随着协议的签字、国书的接收而逐渐销声匿迹了吧? 
高宗是这么想的,秦桧也是这么想的。 
一了百了! 
幻想有时很简单,实际有时很复杂。 
最难平息的也是最让高宗担忧的反对声音,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无不在挑动着高宗的那根紧绷的神经! 
早在金使入境,议和尚未定论之时,时任京、淮宣抚处置使的韩世忠就要求来到临安,亲自向高宗奏事。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阻止高宗的议和行为。 
高宗能不明白他的企图吗?能敞开宫门让他进来吗?当然不能! 
皇帝没有批准,韩世忠不敢贸然朝见,他是一个做事稳重的人,不像个性很强的岳飞,有时候犟脾气一上来,管他皇帝同意不同意,我怎么想就怎么干,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样的个性韩世忠学都学不来! 
不让我当面说,好,我就在奏折里说。韩世忠先后四次上疏力谏,告诫高宗:金人这是以待刘豫的方法来待你,千万不要上了他们的当。他还信誓旦旦地向高宗保证:如果你不相信宋军收复中原的实力的话,那么就让我带兵去攻打金军力量最强的地方,如果我打败了,你怎么议和我都不管! 
金人好不容易答应议和,你却要带兵去主动挑衅?那还了得!坚决不能答应!高宗在批阅韩世忠奏折时想。 
等金使到了临安,要求高宗行跪拜之礼接受国书,韩世忠再次被激怒了,他又上疏道:金人打着诏谕的旗号,实质就是让你归顺于他,在这个主辱臣死的攸关时刻,我愿意拼劲全力与敌人决一胜负,若不能取胜,再跟他们议和也不晚! 
还是上次那套话,烦不烦啊,我还是抓紧议和要紧呀。你别生气,朕知道你真心爱国,等议和成功了,我也连你一块儿赏了! 
高宗早被议和冲昏了头脑,哪还顾得上韩世忠的谏言啊,就这样的奏折,一天即使没有个万儿八千的,也得千八百个,高宗看得脑袋都大了,有的干脆就直接送到茅房了,先用它们解决一下内急吧! 
韩世忠的上疏被统统PASS了,那其他统兵将领呢? 
张俊算一个,但他这个人老奸巨猾,相当听皇帝的话,只要皇帝喜欢,他就不反对,还跟着在一旁呼应。 
就拿议和这件事情,从提出到敲定走了很长时间,朝中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各抒己见,唯有这张俊,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严格遵守武将不干政的规矩。 
皇帝决定了的事情,咱个武夫说了也白说,弄不好还把自己套进去了,莫不如来个视而不见,认真干好本职工作。议和的时候,你们谈;打仗的时候,我上! 
张俊是这么一个人! 
这样的武将,才是高宗的最爱! 
南宋初立之时,高宗曾有三大将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 
等到了绍兴八年(1138年)议和之时,刘光世早已交出了兵权,闲赋在家,他本来就对政事不怎么感冒,议不议和,对他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这个人可以忽略了! 
然而,对议和反应最激烈的当属岳飞。 
议和成功之时,岳飞正好担任淮西宣抚使。听到议和成功的消息,岳飞很是气愤,但迫于当时举国上下都在搞庆祝活动,高宗因为高兴还大赦了全国。 
一个议和,把大宋乐得找不着北了! 
议和已是既成事实,再上疏发表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既不合时宜,也起不了作用,莫不如来个讽谏,看是祝贺,实则讽刺。 
这次咱就玩点新鲜的! 
岳飞给高宗上疏,说:“如果为了解燃眉之急,拯救危机,议和可以作为权宜之计;如果要从恢复中兴的长远考虑,还能这样吗?再说了,当前形势一片大好,如果陛下同意我带兵北伐,我保证燕云等地唾手可得,雪耻复仇,报效国家。” 
说来说去,和韩世忠说到一块儿去了,都是要收复中原! 
议和初定,高宗高兴劲还没过,岳飞就用这样话来刺激他,他能高兴吗? 
这个岳飞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更不像话的还在后头呢! 
高宗为了稳定军心,授予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先给你个甜枣吃,巴掌先记账。 
这是高宗惯用招数! 
为什么给岳飞升官呢?因为战功卓著吗?不,是因为议和了,皇帝高兴,赏完了议和功臣,也没忘了戍边的武将们,留个心眼,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金人很不准成! 
无功不受禄,何况是因为议和成功给的官,我岳飞不是那种嗜官如命的人,不要,坚决不要! 
皇帝赏赐的官,不要得给个理由,岳飞的理由很简单:从现在的形势看,应该感到危机而不应该感到高枕无忧,应该感到忧虑而不应该举杯欢庆,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抓紧训练军队,增加军备,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然之变,更不应该搞论功封赏,让敌人耻笑我们这些武将,打不了胜仗,只能靠议和升官!” 
不给皇帝面子,拿皇帝面子当鞋垫子! 
高宗这个气啊,当着天下人的面,皇帝的话还不如狗放屁! 
有你这样做臣子的吗?几次三番和皇上对着干! 
想当初我是何等器重你、宽容你?别人犯错误可能杀头,而你犯错误了,不但不杀头,我还要亲自劝慰你、勉励你,你难道真的不理解我做皇帝的一片苦心吗? 
岳飞啊岳飞,你真是让人难以琢磨。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怎么还没有感化你呢? 
高宗失望、伤心、痛苦、愤怒! 
再忍一忍吧,还用得着他! 
高宗连续下了三次诏命,岳飞这个牛脾气,就是坚辞不受! 
考验高宗耐性的时候到了! 
金人屈膝称臣之辱都能忍,区区一个岳飞,又算得了什么! 
关键时刻,高宗亲自出马,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语气温和,举止亲切,平易近人,耐心劝慰。 
铮铮铁骨的岳飞,吃软不吃硬,高宗一来柔的,他就服了! 
啥也别说了,这个官我要了! 
接受了官,不等于接受了议和! 
北伐抗金,毕生志向,不可撼动! 
不打仗了,两军之间恢复了平静,岳飞没事的时候就琢磨,金人主动提出议和?这不合常理啊!他们一直都很嚣张,虽然吃了几次败仗,但也绝对不至于被打服啊,这么容易就把他们打怕了,怎么可能呢?这里面必有内幕,没准是金人出现内部危机,国力受挫,才想出的这招缓兵之计! 
如果真如想的那样,那现在不是北伐的最好时机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为了打探金人虚实,我得亲自到金境去看看! 
由于身份特殊,级别较高,岳飞出境得高宗亲自审批。 
出境得有理由啊,你这么高级的军事将领不能随便出境啊,是有限制的,没有极特殊情况,皇帝不可能批准! 
什么理由好呢?想来想去!哎!有了,大宋先帝的陵墓自从南撤以后,一直就没有祭扫过,作为臣子的理当前去祭扫,以此来告慰先皇! 
有了借口,岳飞立即起草申请报告,呈送给了高宗,并强调:“金人不能无缘无故地求和,此次议和,说明他们内部出现了心腹之患,名义他们把土地还给了我们,实际上是暂时放在这里保管而已。” 
岳飞的意思,高宗很清楚,就是变着法子实施北伐! 
高宗很纳闷,岳飞一再请求北伐?北伐究竟为了啥?难道一定要把钦宗接回来,把我赶下台不成?这样的臣子,真该死! 
高宗把这事跟宰相秦桧说了,让他给拿拿主意! 
秦桧一听,这哪行啊,议和刚签下,岳飞就跑到金人地盘上去搞什么祭扫先帝,咱们这么想,人家金人可不这么看!岳飞这分明是唯恐天下不乱啊!阻止,必须阻止!不然金人就会说我们没有信用,破坏议和,这仗就又得打起来了! 
秦桧把想法跟高宗这么一汇报,高宗就紧张起来,马上下诏,坚决不准岳飞北上祭扫先帝陵墓! 
岳飞精心制订的侦察计划,又被高宗、秦桧泼了一头冷水!



第27章 兀术毁约 

再把镜头对准金。 
这议和在大宋引起了强烈反响,在金又是怎样呢? 
莫非金人对议和举双手赞成吗?他们对和平的渴望超越了大宋? 
事实并非如此。 
议和只不过挞懒等人一相情愿的事情! 
金太祖阿骨打的四儿子金兀术骁勇善战,一直反对议和,主张对宋用兵,妄想杀到江南,统一天下。 
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啊! 
每次金军攻宋,这个金兀术都亲自上阵,屡立战功,与宋军交战次数很多,胜多败少,曾经率兵一路把高宗追到海上,气焰很是嚣张! 
通过与宋军的交手,他打心眼里就看不起宋,认为只要自己稍微努点力,拿下大宋不成问题。 
都是帮乌合之众! 
在宋金战争后期,兀术曾被吴氏兄弟、岳飞等将领多次打败,心里很是不服,以我堂堂大金勇士,轻松灭辽,俘虏宋二帝,这样的战绩,怎能被胆小如鼠的宋军队打败? 
真是奇耻大辱! 
无奈金熙宗年少无知,刚登帝位,不谙政事,朝政大权被挞懒等亲宋派控制,兀术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心里很是憋气! 
这挞懒肯定是宋重金贿赂了,要挟皇帝答应议和,把到手的肥肉拱手送还了宋。 
这样的叛徒怎能留他性命! 
金兀术常年征战在前沿,手握重兵,掌控金军王牌部队,要想搞掉哪个政敌,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宋派王伦作为使臣到金交割土地,迎回徽宗梓宫和韦太后。 
是时候,该动手了!金兀术想。他由军中直接入朝,向金熙宗上疏,历陈挞懒等人收受宋巨额贿赂,与宋勾结,共同出卖大金,祸国殃民! 
议和本来就不是金熙宗的本意,但年轻的熙宗控制不了整个局面,只用任由挞懒等人摆布。 
当皇帝最郁闷的事情,就是被人操控。你想啊,皇帝是高高在上,金口玉言,说啥是啥,一旦自己说了不算,那心里是咋个滋味,不说也都清楚! 
心里这个恨啊! 
兀术出现,让熙宗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救星。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兀术迅速被任命为都元帅,统领所有金军。 
主战派占据了上风,挞懒危险了! 
首先倒霉的是完颜宗磐、完颜宗隽,有了兀术的支持,金熙宗腰杆也就直了起来,开始清理那些不拿他当回事的大臣,首先以里通外国罪诛杀了颜宗磐、完颜宗隽两人,把挞懒的余党清理干净。 
挞懒已经穷途末路了! 
对挞懒,金熙宗还是顾及情面的,毕竟他是太祖的堂弟,为大金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没少出力,虽然他犯了大罪,但到了可杀可不杀的时候,还是不杀的好! 
皇帝有赦免权,使上吧,给他一次机会,解除其兵权,任命为燕京行台尚书左丞相。 
金熙宗还是手下留情了啊! 
兀术可不那么看,今天放过了他挞懒,明天金就要大祸临头了! 
不能放过他!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挞懒必须死! 
兀术杀心已起! 
挞懒到了燕京,觉得很失落,让兀术把自己给赶下了台,心里一百个不服。 
老子要造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