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术杀心已起! 
挞懒到了燕京,觉得很失落,让兀术把自己给赶下了台,心里一百个不服。 
老子要造反! 
别以为解了我的兵权,我就不能把你们赶下台,太小看我了,我挞懒也是从刀光剑影中走过来的,什么困难没见过! 
我在大金还有人脉,还有哥儿们,还有人肯为我卖命,我喊一嗓子,还好使! 
在燕京的翼王鹘懒,金太宗吴乞买的儿子,他对金熙宗充满了仇视。 
为什么呢?因为作为金太宗的儿子,他和他的兄弟们有资格继承皇位,然而,这一切都被完颜合刺给搅黄了! 
为什么宋太宗能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金太宗不能呢? 
或许是金太宗缺少谋略,或许是金太宗更讲情义。 
作为儿子,鹘懒无法理解金太宗。 
失意的人凑到了一起,怨恨就增加了一倍,造反就变得有理! 
挞懒与鹘懒联合起来,召集旧部,也许他们只是想给自己讨个说法,也许他们就是想另立山头,再创一个女真人的国度,也许…… 
从挞懒被贬到燕京那一刻起,他已经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远在上京的金熙宗和兀术都了如指掌。 
挞懒与鹘懒这种异常举动,让金熙宗十分恼怒,反了你啊,没杀你就够便宜你的了,竟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要谋我的反!立即下诏,任命兀术为太保兼都元帅,迅速率兵进入燕京平叛。 
哇呀呀,兀术大喊一声,直奔燕京而来。 
再说那挞懒,谋反计划尚在商讨之中,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兀术的大军就杀到燕京。 
三十六计走为上,跑吧! 
往哪儿跑呢?挞懒想到自己在议和这件事上,有恩于宋,今天自己有难,跑到宋那里避避难,赵构不会不给面子吧? 
大宋那边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挞懒能不能跑到宋。 
树倒猢狲散!犯了死罪的挞懒,还有谁肯帮他?没有人帮他,就凭他一个人拖家带口的,能跑多快? 
束手就擒吧!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啥也别说了,要杀要刮,随你兀术的便。 
挞懒也是条汉子! 
死是一定的,地点选在祁州,时间是绍兴九年(1139年)八月。 
兀术赢了! 
大宋又麻烦了! 
高宗傻了,秦桧蔫了,王伦倒霉了! 
杀了挞懒,就等于金廷彻底否定了挞懒的议和主张,宋金签订的协议也随之作废。 
兀术的态度很明了,和宋没什么谈的,就是个杀! 
此时,金已经把河南、陕西之地归还了宋,王伦在金等着迎回徽宗的梓宫和韦太后。 
挞懒一死,兀术第一抓的就是王伦! 
死到临头了,王伦这个憋屈啊! 
怎么回事呢?话还要从议和之初说起,当时,王伦清晰地记得,金太宗刚死,金熙宗即位,挞懒主张议和,兀术就坚决反对,扬言要用武力彻底征服宋。王伦看得清楚啊,这兀术不是好惹的,他一旦掌了权,大宋的灾难又来了。所以,王伦利用自己回宋的机会,秘密地向高宗和秦桧做了汇报,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一个兀术还能怎地!有挞懒在,他就没有机会。 
盲目地相信挞懒,是高宗和秦桧的短见。 
想当年,金太宗病死,局势混乱,各派争权,实力大减,韩世忠见机会来了,就上疏朝廷,请求带兵出击,打金军个措手不及! 
好主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给我杀啊! 
将军遇见进士,兵法遇到儒学,就如同石头遇见水,溶解不了! 
秦桧是进士出身,饱读儒家经典,讲的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当然在这件事上,就变成了非礼勿伐! 
理由是什么呢?就是《春秋》上曰:“兵不伐丧!” 
在秦桧看来,人家皇帝刚死了,全国都在悲痛之中,在这个时候,给人家来个雪上加霜,多不仁义啊!这样卑劣的手段,不是咱们这个礼仪之邦所做的! 
振振有词啊!冠冕堂皇啊! 
可是让人想不通的是,秦桧为什么不想徽宗、钦宗,为什么不想那些被金军屠戮的大宋子民,为什么不想那些被金人糟蹋的大宋女人! 
谁给他们一个礼字呢?非礼勿抓,非礼勿杀,非礼勿奸! 
可能吗?不可能! 
是秦桧糊涂吗?不,他比谁都清醒。 
那为什么他这要这么做呢?因为高宗。 
当秦桧的意见一出,高宗举双手赞同! 
又一次与高宗不谋而合,看来秦桧把高宗琢磨透了,高宗肚里有几根花花肠子,秦桧都了如指掌,仿佛他就是高宗肚子里的蛔虫。 
皇帝想到的,他都提前做到;皇帝没有想到的,他提前想到了。 
这样的宰相,皇帝怎能撒手! 
官场艺术水平,博导级啊,秦桧!



第28章 大战金兀术 

战争不可避免,一触即发!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兀术分兵四路:第一路由兀术率领直奔东京;第二路由赵圭率领攻打南京;第三路由李成率领进攻西京;第四路由撒离曷率领杀向永安。 
四路大军气势汹汹,直奔大宋而来。 
他们的信念是:大宋必亡! 
金人的气焰异常嚣张。 
高宗和秦桧等人还沉溺在议和的喜悦中不能自拔。 
虽然高宗也担心金人变卦,曾经专门下诏,告诫戍边的武将们不能松弛边备。 
但问题是,高宗只知道告诫武将们注意边备,他自己并没有高度重视起来,还对金抱有很大的幻想,以为议和从此大功告成,天下太平了,可以好好享受享受做皇帝的乐趣。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这个美呦,这个爽呦!高宗自己率先放松了警惕。 
上边歪了,下边能正吗?皇帝在醉生梦死,边境的将士们怎么可能认真战备? 
一切都流于形式! 
秦桧这时候干什么呢?议和谈成了,他这个宰相该专心处理朝政了,哪些人该用,哪些人不该用,他心里都有了谱。 
顺我者留,逆我者走! 
权力斗争不能讲任何客气,今天你放他一马,明天他就反过来捅你一刀。 
心要硬,手要狠! 
秦桧意识到,该是自己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了! 
当所有的注意力都没有放在战争上的时候,战争最容易发生! 
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过来。 
这世界就是变得如此之快。 
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宋军,此时正处于放松状态,将士们忙于从长期的战争中解脱出来,或者陪陪老婆孩子,或者喝酒唱歌,或者聚众赌博,或者逛逛青楼…… 
总之这心啊,都没放在金人那里。 
这样的仗还有的打吗?兀术大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东京,留守孟庾投降。紧接着兴仁知府李师雄、淮宁知府李正民也先后投降了,河南其他各州也效仿他们,纷纷投降了! 
这些守城的官员原本就是伪齐的,都是投降派,后来伪齐被废,金人接手了这些地方的管辖权,他们都得以留任了,再到了后来,宋金议和,高宗为了确保这些地方的稳定,也没有更换官员。 
一大败笔啊!高宗怎么就不动脑子想一想,这些人都是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小人,让他们继续当官,实质上就是在为金人安插奸细,这些人与金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金军一打来,这些人就率先献城投降,连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 
这都是高宗的杰作! 
撒离曷率军攻打永安也是如此,陕西的情况和河南一样,守城官员都是当年的投降派,还没等金军打来,人家自己先拔了宋的旗帜,插上了金的旗帜。 
赶早不赶晚,投降也讲究竞赛! 
攻打南京的赵圭,也没遇到多大阻力,很快就攻了下来,留守路允迪也举手投降了。 
大宋叛徒李成攻打西京的战斗打得也很顺利,留守李利用、副总管孙晖没怎么反抗,就弃城而逃。 
没费多大力气,金人的四路大军都纷纷告捷,宋军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太不争气了! 
在金军第一轮打击之后,刚刚通过议和拿回来的陕西、河南等地又被金人夺了去。 
城头变换大王旗!遭殃的就只有老百姓了。 
当战败的消息传到临安,高宗大惊失色,刚太平两天,金军又杀来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议和泡汤了,保命要紧! 
这金兀术也太可恶了,杀了挞懒不说,还把议和协议给撕毁了,分明就是想置我于死地吗?连个册封的皇帝都不让我做。我跟你势不两立!高宗肺子都快气炸了。马上下诏,让文武百官们给我列举金兀术的罪状,越多越好,我要把他的罪状公布于世,让天下人都来声讨他。 
高宗把言路的大门向大家敞开了! 
反对议和的人沸腾了,攻击性的言论蜂拥而上,否定议和的声音此起彼伏。 
还是那句老话,擒贼先擒王。抨击议和,得把目标对准议和派的头号人物。这个头号人物是谁呢?很明显就是高宗。没有高宗同意,任何议和协议都是一纸空文,根本无从谈起。 
攻击高宗?太不现实了,做臣子的还想不想活了? 
还是实际一点,攻击议和的二号人物宰相秦桧吧!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被罢免宰相职位是必须的,皇帝这么生气,砍掉他的脑袋也是可能的! 
有好戏看喽! 
高宗最初的目的,无非是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兀术身上,把怒气都往他身上撒。他在暗示大家,议和本身没问题,是金兀术这个人太可恶,他杀了叔叔挞懒,又撕毁了协议,罪责都在他身上,属于个人行为,不影响宋金两国的关系。 
主要目的就是为议和辩解。高宗是这么个想法。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了高宗的预料,大家把矛头对准了秦桧,纷纷要求惩处他,以谢天下。 
到底动不动秦桧呢?不动吧,舆论不答应,动吧,议和的事情是自己的主意,秦桧不过奉旨办事而已,否定了秦桧,就等于否定了自己。再说这秦桧罢相了,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没有! 
高宗难以抉择。 
形势对秦桧很不利,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了。 
御史中丞王次翁是秦桧一手提拔上来的,目的就是给自己当帮手,御史中丞是负责监督官员的,有向皇帝汇报官员好坏的权力。在这个位置上说话,很有分量。 
秦桧要是被弹劾掉了,王次翁也干不下去。没有台柱,这个台子就垮掉了。 
王次翁觉得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自己必须站出来为秦桧说话!保住了秦桧相位,也就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 
王次翁就向高宗上奏说:“以前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人主动去议论探讨,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就更换宰相,后来的宰相未必贤于前面的宰相,而且新宰相上台都要排斥异己、任用自己的亲朋好友,乱哄哄的几个月也不得安宁,希望陛下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能引以为戒,不要让小人趁虚而入啊!” 
这话说到高宗心里里去了,引起了一阵共鸣。 
秦桧的官总算是保住了。 
现在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时候,抓紧部署军队,抵御金军的第二轮进攻吧。 
大宋开始调兵遣将了。 
姜还是老的辣!刘世光算是老姜了。危急时刻,将领匮乏,高宗急忙启用已经闲赋在家的刘光世,任命其为三军招抚处置使,率军火速赶往前线支援宋将刘琦。 
又任命曾经以强弩阵打败兀术的吴璘为同节制陕西各路兵马,允许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胡世将自行裁决官吏升降和处理军事事务。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下放权力,有利于调动将领的作战积极性,提高军务处理的灵活性。 
随着大规模的军事调整部署,宋军连连败退的局面迅速得到遏制,吴璘在凤翔府的石壁寨打败金军,刘琦在顺昌府打败金军。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高宗亲自调动大宋三大主力部队,任命太保韩世忠、少师张俊、少保岳飞兼任河南河北招讨使,迅速投入到抗金战斗中。 
这三个人是高宗手里的三张王牌。 
把这三张王牌打好,大宋才能有救! 
韩世忠、张俊没的说,都好摆布!就是这个岳飞,让高宗放心不下,他个性太强,吃软不吃硬。打起仗来独立独行,不喜欢让人掌控。 
为了鼓励岳飞,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高宗亲笔给岳飞写信,说:“同金军作战的所有计划安排,全部由你自行处理,我不干预。” 
要的就是这句话! 
有了高宗的承诺,岳飞甩开膀子,就干开了,派遣张宪、姚政率兵支援刘琦;派遣王贵、牛皋等人分道收复西京、汝州等地;派遣梁兴渡过黄河,召集抗金义军,攻打河东、河北各州县;又分兵往东面援助刘琦,往西面援助郭浩。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北进中原。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南宋保卫战! 
收复中原,匡复祖业的时候到了! 
岳飞的军队连战连捷,所向披靡,打得金军节节败退。 
同时,宋将刘琦也以少胜多,连续挫败多次金军的进攻。韩世忠、张俊的部队也取得了不少胜利。宋军的其他部队,也是捷报频传。 
金军的气焰很快被打了下去! 
特别是岳飞与兀术在郾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