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棉花的种植只是江南一带,以松江府为最多,山东的济宁府也有棉花种植区,除此之外,全国没有第三个地方能大规模种植棉花,出产少,还被大量用为军事物资,皮货的重要性自然就比后世重要得多了。
唐志大和艾可中原本是有了雄心,他们是辽阳到抚顺关一带的大商人,如果能搭通往京城和北直隶到山东河南的路子,一路杀过去,一年获利最少要翻一番上来,要紧的就是物流要杀破地方的关系网,平安到货,最好是顺字行还能代售,否则自己开店,到处典铺子,雇伙计,还得被地方牙行为主的地方势力敲诈,大明的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现在看看有些要黄,艾可中有些急了。
“老实说,我在复州和金州中左所都有一些小船,不过那里几乎没有商人落脚,只有一些小船用来走私货物到天津,那边的守将都十分贪婪,小宗货物送些贿赂还敢过去,要是大宗货物,只怕会血本无归。”
大明的海洋贸易现在是南方特别发达,北方仍然处于沉寂期,最为关键的就是嘉靖到万历年间,屡次有河漕改海漕的呼声,如果成功,从南方到登州,天津这样一条长长的海运水道就会贯通,也会带动起北方沿海的船运和海洋贸易。
结果在张根生居正的主持下,高拱主持的海漕被中止,这件事上,张居正失分颇多。
当然,这几个商人不会知道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海路不通是现实,只有复州和金州中左所一带的渔民,还有小型的商船会往来于海峡对岸,但规模太小,而且山东按察司根本不会过问地方之事和海贸的事,就算被洗清货物甚至被杀害,以辽东行都司和山东按察司现在的德性,估计被抢了或杀了,根本也就没有人过问。
“海路亦不通,罢了,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辽阳赚一份安稳银子吧。”
“倒是林家倒了,叫我等有些难受。”
“是啊,喂饱了的大虫被打死了,再来一群饿狼,我等又要大出血本了。”
说起这事,三个商人也都只能是苦笑连连。他们是辽阳坐商,当然不止林家一家的关系,但林家是辽阳都司,其实正经的称呼是辽东行都司最强的势力,林家一倒,再来新的都指挥,怕又要重新贿赂拉关系了。
在辽东,和文官保持密切关系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武将集团,抚顺关,宽甸,哪一处都是武将驻守和当家作主,文官大佬们才不会去那样的地方受苦,是以真的换人的话,对商家来说确实不是好消息。
“好了,他们似乎要开始了!”
三个大东主当然不会闲的跑来看热闹……最要紧的,还是要看清楚辽阳镇和张惟功是怎么行事,这才能真正推测出辽阳城和辽东都司的未来走向……李成梁虽然是辽镇总兵,但势力在广宁,辽东都司就在辽阳城中,可想而知,未来张惟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辽东都司落入他的掌握之中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位被护卫的大官想必就是总兵官了?”
“是他,衣着朴实无华,神情怡然自得,护兵也多……辽阳镇的参将也没几个护兵,能这般多护兵的,只有总兵官一人。”
“唉,但愿风平浪静,但愿这位总兵官大人,如传闻中那样,行事谨慎而爱民。”
“呵呵,唐老哥你这可真是善祷善祝,罢了,我们也一样吧。”
在这样关键时刻,大明政治版图里根本没影的商人只能双掌合什,默默祝祷了。
……
……
惟功自然不知道,他在钟鼓楼下经过时已经被三个大商人密切关注着,现在的他,心思自然是用在眼前之事上。
四千多将士除了一个局留守总兵衙门,还有几个局看守城门和军需之外,其余的将士全部分散在城中,在这样的武力震慑之下,原本人心不服,群情汹汹的辽阳城立刻冷静了下来。
人们当然处于爆发的边缘,但在强力之下,这种汹涌的人心也会被迅速给压服下去。
在大槐树百户这里,杜忠感觉嘴里含了整支的黄连,真真是说不出来的苦。
一个旗队的辽阳镇兵负责这一片,四十名穿着军服的士兵,加上他们手中精钢所制的武器……长枪,腰刀,铁戟,当然还有弓箭,有一个小队十来人,每人手中拿着的是五尺左右的长管火铳……听说就是这东西一举灭了林家的家丁,十分的凶狠霸道,每当那黑洞洞的枪口转向众人这边时,每人都感受到了真切的恐惧和害怕。
不少人家,都是一家大小聚集在一起,脸上的凄苦之色十分明显……在众人聚集在一起,没看到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之前,似乎所有人都有信心与强权抗争,一定要争出一个事非曲折出来,到看到这些强悍的不象话的军人站在自己家门前不远来回巡视着的时候,众人才猛然惊觉,自己这一方太弱势了……人家若真的铁了心去做,怕是自己这一边,真的是一丁点儿机会也没有。
“百户,一会儿要强叫咱们离开,你任事不理,只说听命便是。”大槐树下,杜老爷子和一群老人聚集在一起,不少人都是须发皆白,甚至十个有九个腰都是弯了下去,大半都是驼背,这个年头,营养不良,年纪不大的人就早早弯了腰,杜老爷子是杜忠的长辈,平时都是用排行叫他,今日此时,老爷子却是正儿八经的用官职相称,杜忠心里着实不安,吞吞吐吐的道:“二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话是正理,所以叫你们不要争,老老实实的听他们的安排,受人家的教。”
“那您老呢?”
“我们这群老不死的,跟你们到城外去吃苦?”杜老爷子呵呵一笑,笑容里有从容,有看破世情的沧桑。
“叔,这不能!”
“听你叔的没错。”
“不死点人,人家当我们是泥捏土塑的,没有脾气,以后还得折腾你们……不论到城内城外,这辽阳方圆几百里地方就是人家的地盘,不给他弄点麻烦事出来,以后有你们的苦日子过了。”
杜老爷子这话一说,杜忠也知道说的是无上至理,不论大家搬到哪儿,这一次侥幸能存活下来,如果还有下一次呢?城内城外,岂不都是一样,哪里不是豺狼当道?
李达往地上一蹲,抓着头皮上,草叶和尘土在光线下乱飞:“入他娘的这世道,真不如去鞑子地界,要不然就去当杆子。”
往常这时候李达胡说八道,总会有人斥责他几句,今天却是没有人出声了,杜老爷子眼神幽幽看向远方,他今年其实才刚过花甲,身子骨一向硬郎结实,总以为活过古稀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看来,今天可能就是毙命之时了。
“对了,”杜老爷子突然想起件事,对着杜忠正色道:“我家那俩货都不是好脾气,他们一回来,你就劝他们走,甭在这里停留,也别想着报仇,没有那份力量,就不要自不量力。”
“嗯哪,叔你放心……”
说话的功夫,又有大队的兵马过来,看到这么多衣甲鲜明的兵士过来,众人都是凛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李达喃喃道:“难道是老子平时说的话叫人报了上头,他们是来拿我的?”
“大人来了。”
“见过大人。”
大槐树这里是张猪儿本局下的一个旗总部,另外就是通事局的财务处的人带着一辆马车过来,士兵们布防,通事局的人则在一边说笑闲谈,目前来说,通事局的人员全部是顺字行出身,当年大量的培养人才在现在有了丰厚的回报,并不是每个顺字行的人都擅长习武和打仗,有一些天赋不够的,又在这些年学习了足够的文化知识和不错的算术和计帐的本事,通事局和侍从室总务处,参随处,充斥着这些精英人才。
至于宋尧愈这样的后加入的老夫子和秀才们,则做一些参谋,书启,奏疏等工作,真正的深入内里的工作,还是自己人在进行。
不过随着辽阳镇底下势必会发生的大肆扩张,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也必须要早早提上日程上来了吧。


第401章 意外
看到惟功身下骑着的乌云,张猪儿等人就赶紧迎了上去,大人或大帅好一通乱叫。
“得了,办自己的事。”惟功笑吟吟的,抬手行个军礼,回了众人的礼节后,才吩咐道:“赶紧进行吧,我只是来旁观。”
“是,大人。”
张猪儿肃容又行一礼,接着便向通事局那个家伙点了点头,穿着盘领圆衫的对方也是赶紧跑了过来。
大人哪里都不曾去,直接到了这边,大家当然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可千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好了,大家都过来吧。”
这个百户的闹腾劲儿,张猪儿等人早就看得很清楚,他们的心里当然觉得好笑,不过也是明白,自己这边给人家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其实对一个百户,一个伍的士兵就足够用了,城中五个卫,每个卫十个千户所,每年所十个百户所,真要每个所都派一个旗,这兵力还真不够用的。
不过想来这里比较特殊,大人过来了,身边跟着的几个人似乎就是这个百户出身,看他们的神情,也是十分关切,这里摆出来的阵仗,似乎就是可以理解了。
张猪儿没有上前,只是吩咐自己带来的旗总执行命令,那个旗总爬上桌子,右手轻轻按在腰上,大声吆喝道:“百户带队,两个总旗分别押队,各小旗官带自己小旗下各家,不要乱,亦不要躲,全城已经都派了兵,躲亦无用,都赶紧过来吧。”
话说得清楚明白,杜忠在内的众人也早就绝望,至于一群老爷子却下定了拼命的决心……家园被毁,不如拼了这一条老命,叫这位勋贵出身的总兵知道,纵是最底层的军户,亦并不可轻侮。
“叩见……”
杜忠到了跟前,一撩衣袍下摆,想要叩头,不过也着实尴尬,眼前这一小队兵,带队的队官也不知道是什么官身,全部都是短装军服,束着皮带,下身也是军裤,穿着靴子,打扮相当,就是官员也是这样,还真认不出来谁是大官,谁又是几品。
“算了,杜百户。”张猪儿上前一步,笑着道:“我们不作兴这么多礼……这样吧,我们直接就办正事吧。”
经过几次事件的磨练,张猪儿已经变的精明干练,最少眼前这事,处置的很明快。
一边说着,他便一边将辽阳镇的处理意见坦诚而简练的说了出来:“诸位,城中这些原本的营房所在,就是要害与核心地方,驻在这里,支应城防十分迅捷,此基一,另外,我们要扩军,练兵,需要大量营房和校场,总不能叫我们到城外去驻防,此其二。第三,大家住在这里,拥挤不说,这房舍亦不好,原本就不是安顿家小的地方么,搬了,也是为大家好。”
“说的天花乱坠一样。”李达不敢大声,不过还是小声而激愤地诋毁着张猪儿的话。
“第四,便是我们总兵大人知道大家的日子难过,收了房自然就没处去住了,大人当然不能把大家撵城外去,也更不会派兵强抢大家的房子,这房子说是国家的,大家少说也住了百年,无主的物件住了这么久也有主了……”
“啊?”李达张大了嘴巴,口水顺着下巴流了下来也没有什么感觉,他这模样当然好笑的紧,不过四周的人也全部是和他差不多,所以倒也没有人笑他。
张猪儿看到众人的反应,抿着嘴满意一笑,这才又接着道:“我们辽阳镇,要扩充大量的新军,这里有话在先,够资格被选入营的,可以仍留城中居住,然后可以出城去,我们会兴建大量的屯堡,种地,替军镇储备军粮,种菜,养鸡,养猪,大家可以住在屯堡里头。不过,不管是留在城里居住,还是到城外去住,或是自己别寻出路,每家每户,我们都发给四十两银子,按户领取,在军籍姓名上按了指印,就能领银子,限期一个月内迁出,领了银子不迁的,就得领教我们辽阳镇兵的拳脚功夫了。”
最后的话,引起了在场将士们的哄笑声……当然是善意的哄笑,一家四十两,谁还会这么不识趣赖着不走?真要有那样不识好歹的,狠狠揍上一通倒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便是了。
当兵的在哄笑,卫所的军户们却是都呆住了。
所有人都象是一只只雨天被雷劈过的蛤蟆,呆呆向天,嘴巴张的老大,半晌过去了,也没有一个人出声。
“大伙儿意思怎么样?”张猪儿暗笑,脸上神色却仍然是一本正经,显示自己绝没有在开玩笑。
“四十两?俺没听错吧?”李达是第一个跳出来的,这厮的性子有时可恶,这会子就显的可爱多了……特别是很多人想这么问自己又不好意思的时候。
“当然没错了。”张猪儿笑道:“这银子要是在京城或是江南,浙江,在城里典一个小院怕是吃力,只能典三四间房子住着,在辽阳这儿,我们打听过,典一个有门户,有厨房厕所洗澡地方的院子,七八间屋子,怕也是够了。”
要是在万历中期之后,四十两怕是还不够,万历二十年以上,在农村镇上修一套十来间房的院落也得五六十两还多了,在这会子还是尽够的。
“够,当然够了……不过,你们说的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