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手段时,技术的手段永远会战胜线下的手段。而优米网今天所做的也是,用互联网的手段把原本在用物理手段在线下做的培训放到了互联网上。
在阿里巴巴把互联网的手段作为中小企业做进出口生意的手段后,这家公司要做的,只是如何让它的用户来使用这个产品,如何让商家相互产生信用,如何让互联网的产品卖到更多的商家那里等。比起选择互联网这个武器来做阿里巴巴这一点来说,后面的问题要小得多,但小得多的问题要执行到位才会让整个战略得以完成。
建立愿景,建立“神话”
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创办阿里巴巴的故事已经成为“神话”,这个神话还有视频佐证。马云对着阿里巴巴创始人团队发表演讲那一幕,被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马云说,我们要办一家B2B的电子商务公司,目标有三个:第一,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第二,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司;第三,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进入全球网站前10名。
审视这三个目标,我们会发现,阿里巴巴已经从B2B业务扩展到包括C2C、B2C、第三方支付和云计算等领域,从要建立80年公司延长为102年公司,马云为这家公司设置的愿景其实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这个愿景,我们之后会看到,当公司遇到危机时,他会一遍一遍地讲给自己的同事听;当需要面对媒体时,他也会一遍一遍地讲给记者听。
今天马云有时候会对一些创业者说,先不要讲那些“大话”,先关心自己,首先让公司活下来,让公司的员工和家人都过得好,再考虑其他。但看阿里巴巴的历史,建立一个清晰的愿景是重要的——马云说的三个目标中,第三个目标太过具体,或者说太过“大话”,当时在场的18个人估计没什么人认为真的会有这一天。
这个愿景,既是讲给自己的同事听的,也是讲给公众和媒体听的。它能够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明白领导者为公司设定的目标是什么;它也能够让媒体明白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如果你对内讲的话和对外讲的话又刚好一致——正如马云那样,那么,太好了!
马云在湖畔花园建立的除了愿景之外,还有一个“神话”,一个关于创业的神话。今天,随着阿里巴巴的公司体积和想象空间越来越大,媒体关于阿里巴巴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湖畔花园估计已经成为杭州最知名的小区了。
无论是不是马云有意为之,“湖畔花园”已经变成了阿里巴巴的“车库”。
硅谷盛行车库文化。车库文化始自1938年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租下爱迪逊大街367号,在这座住宅的车库中开始创办惠普公司。今天看惠普公司处在衰落之中,但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可是包括史蒂夫·乔布斯在内的成功者的商业偶像。到卡莉·菲奥莉娜出任惠普CEO时,这个美国科技界的女强人还要专门到爱迪逊大街367号的车库去朝圣,希望借此向媒体表明自己不是惠普公司的外来经理人,而是认同惠普文化的自己人。今天,惠普创立的车库变成了博物馆,被视为整个硅谷的发源地。
苹果公司也是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在硅谷的一处车库中创立的,后来的谷歌和Adobe也都发源于车库。车库文化也就变成了硅谷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代名词。
中国没有车库文化。唯一接近惠普车库的,恐怕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办地点“湖畔花园”了。“湖畔花园”这个地点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上还会不断出现,它是马云创造出的一个关于创业精神的象征物。对内,它是阿里巴巴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对外,它是阿里巴巴“神话”的一部分。
另外再说一句,你知道其他中国公司的创办地点是什么名字,在哪里吗,无论是早期的华为、万科、联想、海尔,还是晚期的新浪、搜狐、腾讯、百度?你听说过这些著名的中国公司在创办的那一天有意地留下影像,或者哪怕是文字的记录吗?
这就是马云。
节点5 1999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
合作都是团队做出来的。如果别人把你当英雄,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如果自己把自己当英雄必然要走下坡路。
要有懂资本的人才
蔡崇信,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纽约有过两年的律师工作经验,后又在瑞典Investor AB风险投资部任亚洲部总裁,主要负责亚洲的投资业务。正因为工作便利,当时的他对中国新兴市场的发展很感兴趣。蔡崇信之所以会加入阿里巴巴,源于他和马云的一次谈判。那时,马云正在为阿里巴巴的发展寻找风险投资,蔡崇信代表Investor AB公司与马云谈投资合作,最终合作没有谈成。在谈判的第4天,蔡崇信突然对马云说:“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当时的马云大吃一惊:“你到我这儿来,我养得起你吗?我这每个月可就500元人民币的工资,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最开始的时候,蔡崇信的妻子也不同意他辞去那样一份高薪的工作去阿里巴巴,可是在她和马云谈过之后,她也相信了阿里巴巴日后将大有前途。蔡崇信的妻子和马云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在妻子的支持下,蔡崇信毅然放弃上百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跟着马云干,每个月的工资变成区区500元。
当问蔡崇信为什么要放弃百万美元的年薪,而选择阿里巴巴时,他说:“组成团队是很大的艺术。当时我在瑞典公司做投资,做得不错,没想到要创业,为什么要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特别吸引我的第一是马云的个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个很强的团队。1995年5月第一次见面在湖畔花园,当时他们有十几个人。第一感觉是马云的领导能力很强,团队相当有凝聚力。开始做公司,一个人不容易做起来,有了团队成功的概率会更高。把(阿里巴巴)这个团队和其他团队作比较,这个团队简直是个梦之队,我们团队高层的背景不一样,各有短长,可以互补。马云能认识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帮助的地方。互相弥补的心态很重要,否则会有怨气和冲突,这是组建团队的关键。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让我感觉很有意思的事情。做这个人生重大抉择时,没有非常理智的依据,更多地来源于内心的强烈冲动,我喜欢和有激情的人一起合作,也喜欢冒险!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蔡崇信当时的收入,用马云开玩笑的话说就是“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但他放弃了一切,加入了阿里巴巴,这件事情在当时常被人谈起,称蔡崇信所在的投资公司进行的这次投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蔡崇信加入的时候,阿里巴巴正在准备成立公司,马云当时对蔡崇信说:“就等你这样的人来帮我们成立公司。”马云很看好蔡崇信的工作能力,他对蔡崇信的工作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蔡崇信是专门负责与投资人对话的。每当我有一个重大的涉及股东利益的想法时,只要找蔡崇信把话说到他懂就可以了,他会再去找投资人把话说明白的。”
蔡崇信在加入的时候就任CFO,并开始着手注册公司。他为18个创始人准备了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做得滴水不漏。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规范化运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财务,且熟知国际惯例的蔡崇信为阿里巴巴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增强了风险投资对阿里巴巴的信任度。
2002年,马云在宁波演讲时,谈到了一点:成功必定是团队带来的。他说:“我一直倡导在中国企业要讲究团队精神,阿里巴巴今天做得非常不错。我是我们公司的说客,我是光说不练的人。我们的团队我觉得非常骄傲,我们公司有4个‘O’的团队,下面我把我们公司做的事情跟大家分享。我们COO关明生是我们的总裁,在GE、BTR等全球500强公司做了25年的经理人,英国籍香港人;我们的CFO蔡崇信,瑞典Investor AB公司做投资的,他是法学博士,加拿大籍中国台湾人;我们的CTO吴炯,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美国籍上海人;我是中国国籍,杭州户口。我们4个人各守一方,现在合作的非常好。合作都是团队做出来的。如果别人把你当英雄,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如果自己把自己当英雄必然要走下坡路。”
资本市场的人才是公司核心人才
在讨论本书27个节点时,我坚持一定要把蔡崇信的加入作为一个单独的节点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原因有几点:
第一,高盛等这样国际一流的投资机构在1999年投资如此小的公司,蔡崇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与孙正义的融资过程中,蔡崇信两次说no,得以让阿里巴巴拿到了一个好的投资价格。
第三,阿里巴巴B2B2007年在香港上市,以及后来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性质的收购兼并都是他起的直接作用。
我与阿里巴巴的许多员工都很熟,但我没怎么见到过蔡崇信。有一个人曾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人如此富有却如此低调。走在大街上不是熟人没有人会认出他来。他是1999年加入的阿里巴巴,他的年薪据说当时是百万美元,但他居然加入阿里巴巴,每月拿500元人民币的工资。阿里巴巴的最初股权结构据说是他用手写出来的一个凭据,但这个凭据其实搭建了一个公司清晰的利益分配形式。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创业者往往不会分配股权,往往有许多创业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让公司全军覆没。但马云真的很幸运,他有了蔡崇信。我创业后一直想找一位懂资本的人,人家问我找什么样的人时,我说我要找蔡崇信那样的人,朋友们对我说,蔡崇信那样的人不是找来的,而是上帝送来的,是机缘巧合。
在公司的运作中,有几种人是难以在团队中培养的,一种是懂资本的人才,其他是财务、法律人才。因为这几种人才不仅要懂专业,而且需要经验。一般的公司多半是在上市前引进这样的人才,但蔡崇信在创业的当年加入,极大地加强了阿里巴巴驾驭高额资金,以及多次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还有一些公司很幸运的是夫妻中有一人谙熟资本市场,这样的公司运作上市的能力也会很强,如SOHO中国的张欣来自高盛,当当网的俞渝来自华尔街。
至于蔡崇信当时为什么执意要加入阿里巴巴,我们的确不知道。但我相信,1999年,他一定是看到了未来互联网世界的前景,一定是看到了马云这样一个团队实现这个前景的能力。
蔡崇信说:“我在香港,准备去成立一家开曼群岛公司,但在这么做之前,我们要知道哪些人将成为股东。我给马云打了一个电话:‘你肯定是创始人,而你还列举了一大堆其他人。在你的公寓里,你也称他们为创始人,但是他们将成为股东吗?你能不能给我发一份即将成为原始股东的名单呢? ’随后,我收到一份传真发来的名单,名单上还有很多人,我真的感到很惊讶。基本上,在马云公寓里工作的所有人,从第一天起就成了创始人,这些人都是马云的学生。马云将很大一部分公司股权让给了创业团队。这就是马云,我想这是独一无二的,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其他企业家往往会说:‘我想尽可能多持有股份,掌控公司。’从第一天开始马云的心怀就是开放的,与人分享的。我真心佩服他。”
最重要的合伙人,往后退一步的合伙人
蔡崇信毫无疑问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之一。
上市之前,阿里巴巴四个董事席位,雅虎一席、软银一席,另外两席留给阿里巴巴,一位是马云,另一位就是蔡崇信。上市之后,招股书里写明,蔡崇信仍占一席董事会席位。在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中,有两个人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蔡崇信。
蔡崇信毫无疑问也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最少接受媒体访问的人之一。
我只见过蔡崇信一次。在日本,淘宝同雅虎日本合作。马云、孙正义、陆兆禧和雅虎日本CEO井上雅博都在新闻发布会上露了面。马云当时还在阿里巴巴B2B上市之后不接受采访的承诺期,发布会结束后没和孙正义一起参加群访。但晚上他来跟我们一起在居酒屋吃饭。还有个男人跟他一起来了,这个男人就是蔡崇信。从头至尾,都是马云在同大家开玩笑,回答问题。蔡崇信安静地坐在旁边听,脸上挂着笑。结束之后,再陪马云离开。
在一次少见的采访中,他对《福布斯》杂志说:“我以前是个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且能帮助公司筹集资本。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方面很信任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