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江湖的智慧-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处长却婉拒了小朱的好意,他告诉小朱,审核批准的是上面,他们觉得小朱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才给他这个名额的。自己虽然推荐了他,但完全是因为觉得小朱是个人才。至于吃饭送礼这一套就免了,自己也不是冲这个才帮他的。

小朱提着礼品回家,对处长是既感激又感动。这以后,只要是处长让他做的事,他简直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觉。直到自己的事业步步高升,他还是以感恩的心来对待自己以前的领导,并也用同样的心态去帮助别人。闲暇时,他点着一支烟,回想起这一次人生的重大进步,总是会感叹道:“领导就是有水平啊!”

【指点江湖】

一个聪明的领导在举荐提拔自己的下属时,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

第一,这个下属确实有能力,而不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小人,或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这样他才会为你增光而不是扯你的后腿。识人不明是会给自己也带来恶果的,别人会把你和你所推荐的人等同起来——被荐者是个笨蛋,那个推荐他的人还能高明到哪里去?

第二,把对别人的帮助当成交易,很容易让人由“恩”生“怨”,不求回报的高风亮节才能换来君子的“感恩戴德”,从而主动为你效力。万一对方不是君子,你也不至于因此而得罪了一个小人。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失意不快口,得意不快心

三国时,益州有位名士叫彭羕。《三国志》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就是说,这个人长得相貌堂堂,但性情非常高傲,瞧不起大多数人,因此和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他在刘璋的手下不过当了个书记员的小官,但即便这样,他也改不了对同僚或者上司的优缺随意胡言乱语的习惯(当然可能很多说的确实是实话,但也因为是实话而更显得言语刻薄),激起了众怒,大家一起去刘璋处告状。所谓众怒难犯,于是彭羕被刘璋下令剃光了头去劳改(髡钳为徒隶)。

当刘备从葭萌关进攻成都时,彭羕去谒见庞统,得到了庞统的赏识,而法正也向刘备举荐他。庞统、法正均为三国时代公认的智谋之士,他们欣赏彭羕,证明彭羕确实有一定的才华。于是刘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也就是说,彭羕比较好地完成了刘备交给他的一些任务,因此刘备对他渐渐器重起来。当刘备得到益州后,大赏群臣,也封了彭羕一个相当于州刺史助理(治中从事)的官位。

其实彭羕虽有小才,但刘备手下本就不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当世俊杰,得到益州后又收揽了法正、李严等蜀中奇士,可谓人才济济。但“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彭羕从一个劳改犯到今天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州长助理,居然毫不掩饰自己的洋洋得意,完全没有接受在刘璋处获罪的教训,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因此,诸葛亮“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听到诸葛亮的汇报后,于是“察羕行事,意以稍疏”,注意他的行为,认为其才德确实是不能和其职位相称,于是将他贬官为江阳太守。

得知自己被贬了官,彭羕马上跑到驻扎在边地的大将马超那里,向他发泄自己的委屈。可能是马超曾经敷衍过他,比如到成都述职时上他家里拉拉关系,送点土特产品什么的,因此彭羕把马超看成了自己人。几杯酒下肚,彭羕便毫不顾忌地大骂刘备:“老革荒悖,吾必有以报之。”一个中层干部,在被老板批评降职后,居然对自己的同事说,“这个老板是不是因为快进棺材,老得神志不清了?居然对我这样!等着瞧吧,我会给他好看的。”

在封建社会,对君王如此“大不敬”已是死罪,更愚蠢的是,彭羕还对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虑也。”公开地劝自己的同僚一块造反。

马超立即就把这个事向刘备打了小报告。刘备闻听大怒,当即就下令将彭羕抓起来,投入监牢中待审。这时候的彭羕大概酒也醒了,“悔之无及”。刘备向诸葛亮征询,这个彭羕是不是真的打算造反?诸葛亮的心里其实很清楚,彭羕虽然“志大难安”,但也就是吹吹牛皮、发发牢骚而已,真要他造反,一来没那个条件,二来他也没那个本事。因此诸葛亮给他下了终审判词:“羕虽狂士,然留之久必生祸。”意思是说,这个彭羕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人罢了,但还是要把他清理出队伍,因为让他继续留在我们这个团队中,会起到很坏的影响,破坏整个单位的团结。不能让这一粒老鼠屎,坏了一整锅汤。

【指点江湖】

得意的人,总夹不住自己的尾巴。这根尾巴时不时地就要翘起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根夹不住的尾巴叫什么呢?叫做傲气。

失意的人,总有一肚子委屈,这些委屈憋着不舒服,总想将它向谁倾倒出来才好。而这些倒出来的委屈叫什么呢?叫做怨气。

一个人不能有傲气,至少不能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的傲气。傲气的人是不受欢迎的,甚至还可能招致别人的妒忌,把自己变成众矢之的。尤其是当自己并不如原来想象的那么不可替代的话,是很可能被自己的上司所牺牲掉的。

一个人更不能有怨气。抱怨非但不能让你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让你暴露更多的问题。在人们心目中,怨天尤人表示你心智浅薄、缺乏自信,更没有独立面对困难和逆境的勇气。向自己的同事发牢骚更糟糕,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传十、十传百,说出口的话总有一天会传到你的牢骚对象的耳朵里。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失意不快口,得意不快心。”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公仪休拒贿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公仪休的人,因其清正廉洁,被任命为鲁国国相。他成为国相后,不因位高权重就巧取豪夺、奢侈腐化,而是时时反省自己,事事端正言行,因此很受国人的景仰。

公仪休在生活上有一个爱好,特别喜欢吃鱼。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条鱼,公仪休不肯接受。送鱼的人对公仪休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听说你爱吃鱼,所以我才送鱼给你,为什么你不接受呢?”

公仪休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现在我为国相,所领的俸禄足能供给自己吃鱼,但如果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了官,不但别人不会再送给我鱼吃,就是自己想用俸禄来买鱼吃也不可能了啊。今天你并不是因为有求于我而送给我鱼,但下次等你真的有求于我时,我该怎么办呢?你们送鱼给我,不是爱我,而是害我呀!”

【指点江湖】

在这个故事里,公仪休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不收,那些行贿的人或者以为他是嫌少,会一次又一次地将贿赂加码来骚扰他;或者觉得他假清高,是个伪君子,一定会散播对公仪休不利的谣言。

而且,高明的送礼人是懂得“预送”的。我不是因为求你办事才送礼,那个叫行贿,叫权钱交易。我只是仰慕你,想和你交个朋友。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再正常不过了。很多官员就是这样被“朋友们”拉下了水。

公仪休把道理说清楚——我是决不会因小失大的,除非你能再送给我一个国相,否则送什么都是白费。那些妄图行贿的人只好知难而退了。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富兰克林借书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担任过费城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这是他接触政坛的第一步,要想有更大的发展,他必须得到更多有实力政治人物的帮助。可是,州议会中一个在当地最有钱也最具备影响力的议员却非常看不起富兰克林,甚至在公开场合斥骂他。

这种情形非常非常的危险,照此下去,就没有人会瞧得起自己了?因此,富兰克林决心使对方喜欢他。

但是,怎么办呢?很显然,没有人愿意在那位议员跟前替自己美言,自己也没有任何资本能够与该议员结纳。

一天,那位议员在议会演讲完毕,正站在走廊里抽雪茄,富兰克林走过去,礼貌地和他打招呼。议员傲慢地看了富兰克林一眼,说:“小子,你不用来跟我套近乎,我帮不了你什么。”

“不,你可以帮我的。”富兰克林不以为意,说:“你在演讲中倍加推崇的那本有关宪政改造的书,我非常有兴趣。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但鉴于我才疏学浅,因此非常渴望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指教,希望你能够将它借给我仔细阅读。”

“哦?这个嘛……倒是件好事情,好吧,明天我会叫人拿给你。”有人对自己推崇的书感兴趣,毕竟还是让这位议员先生挺高兴的。

过了大约一个星期,富兰克林把书还给议员,还附上一封信,对该书给自己的指教深表谢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和自己的看法。议员先生给他回了一封信,对这些疑问做出了解释……

再见面时,那位议员居然主动跟富兰克林打招呼,言谈间的态度也很热情。自那以后,那位议员非常乐意提携和帮助富兰克林,直到富兰克林当选为总统,甚至一直到他去世为止,他都是富兰克林的挚友。

【指点江湖】

帮助别人固然能够交到朋友,可是位阶低的人往往能力有限,能够帮到位阶高的人的机会少之又少,那又该怎么办呢?

主动去请求对方的帮助。当然,这种请求不是去向对方请求权位、利益,而是去请求别人的指教,这是一种获得别人信任和支持的有效方法。前辈通常都喜欢指教晚辈的,成功者也特别喜欢指教那些不成功的人,这种指教其实也包含了“炫耀”的心理。而你自居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就等于抬举了别人,使别人感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和自豪,他会把你当成可以信任的人,从而对你心存善意。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辞职

“来,曾助理,我要敬你一杯,这次多亏你帮忙了。现在像你这么能干的年轻人可不多,我真是羡慕杨主任,他可找到了一个好帮手。”

“哪里哪里,我只是尽我的职责罢了。要是哪一天我离开了公家单位,还要请何总赏碗饭吃哟!”

“什么话?你这样的青年才俊,我高薪诚聘还来不及呀!开个玩笑,杨主任怎么可能放人,哈哈,哈哈……”

一个月后。

“喂,何总,我是小曾啊!”

“小曾?哦,曾助理啊!你好你好,怎么最近都没见你啊!”

“我离开了。”

“你说你从杨主任那离开了?那你现在上哪高就了?”

“不是。唉,我做得不开心,所以辞职了。想到您这儿来,上次您不是说可以聘请我……”

“咳咳,欢迎啊。这样,我马上要主持一个会议,你等等,我会让秘书来安排这件事。”

放下电话,何总拨通了杨主任的电话。

“杨主任,听说小曾已经不在你那了。”

“是的,他不干了!”

“是吗?我原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还有点能力。”

“能力是有一些,可是年轻人没定性,要走我也留不住!”

“哈哈,您是想让他出来锻炼锻炼吧?”

“锻炼什么?是他自己要走的,说是不愿意干伺候人的工作,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听说他要到你那儿去?”

“什么?没这回事!主任您想想,这样的人,我能用他吗?”

【指点江湖】

大家也许会想,这个何总言而无信,出耳反耳,将小曾愚弄了。看起来是这样,其实不然,何总压根就没想过要高薪聘请小曾。他在酒场上的那番话,只不过是随口应酬罢了。那个时候,小曾是杨主任的得力助手,何总还需要通过他来办具体事,拍着他当然是必要的。

那小曾确实有能力,这个何总自己也承认,既然小曾已经是自由的了,聘请他不也是聘请一个人才吗?

不,何总肯定不能聘请小曾,跟杨主任闹翻的人,如果他聘请了,不是要惹杨主任不高兴?即便杨主任不能阻止小曾到何总手下做事,但他会很忌讳,就像自己的女人跟了别人,还是朋友,非但面子上过不去,而且多少自己的机密和隐私都可能落在对方的手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官场上,别人对你这只“狐狸”点头哈腰,是因为你背后的那只“老虎”。千万不要把别人的恭维当真,以为自己跟“老板”闹翻了,出去独立门户别人还会照样捧场,除非你独立之后给他的好处,比你原来的“老板”还多,或者你原来的“老板”已经失势。

如果小曾够聪明的话,他应该高高兴兴地找个借口跟杨主任辞职,为自己的老板做足面子。如果他确实想到何总的公司里工作,他应该让何总知道,他和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