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江湖的智慧-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小曾够聪明的话,他应该高高兴兴地找个借口跟杨主任辞职,为自己的老板做足面子。如果他确实想到何总的公司里工作,他应该让何总知道,他和杨主任只有恩义没有矛盾,而且,他也应该在别的公司先干上一两年作为转圜,然后再进入何总的公司,这时候则大有可能。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淮青鱼

南宋高宗年间。有一天,皇后在后宫设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贵妇人参加。

席间,御厨端上来一道菜——淮青鱼。这种鱼因为产量稀少,因此相当名贵。皇后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还特别问宰相秦桧的老婆王氏:“你吃过这种鱼吗?”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经常吃,我们家比这大的淮青鱼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给您进奉几条。”

王氏以为找到了一个拍皇后马屁的好机会,回到家里就把这事对秦桧说了,没想到秦桧听后大惊失色,说:“你这个蠢女人,闯了大祸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气地说:“我是为你在宫内铺路,你不领情还罢了,反过来还责骂我。”

“唉!”秦桧叹了口气,也不理王氏,在房里皱着眉头来回转悠。忽然,他的眉头一展,高声对外面喊道:“来人啊!去,买几条大草鱼,明天让夫人送去宫里。”

“什么?你让我送草鱼?”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几个钱!而且它虽然看起来像淮青鱼,但皇后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鱼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鱼才真的叫不要命了!听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鱼进宫。”秦桧冷冷地说道。

第二天,皇后看到王氏送来的草鱼,大笑道:“我昨天还跟皇上说,淮青鱼天下珍馐,不信秦爱卿家会比皇家还要多。原来是你给搞错了,把这些普通的大草鱼当成淮青鱼了,哈哈哈……”

【指点江湖】

下级在上级的面前露富是最愚蠢的事情,即便你是想用奇珍异宝博得上级的欢心,也要表明这些东西自己是偶然得来或者倾己之力得到的;下级更不能与上级比富,如果你赢了,上级也就开始打你的主意了。这个故事中,如果王氏真的进奉了几条淮青鱼进宫,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一,皇后会想,我贵为天下之母,受天下进贡,现在得到的享用居然还不如一个臣子,这能让我的心里平衡吗?

第二,亏我还在那些贵妇面前炫耀淮青鱼的难得,现在相府随便就能送来几条又肥又大的,这不是打我的耳光吗?我的面子往哪搁?

第三,相府既然拿这样珍贵的淮青鱼不当回事,证明他们真的有钱,甚至比大内还有钱,说不贪污?鬼才相信呢!这事倒是要跟陛下说说,好好查一查。

第四,淮青鱼如果都进贡到秦桧一家去了,那么可见天下奉一人奉的不是皇帝,而是权臣,可得让陛下提防着点奸臣篡权。

而现在皇后一看原来是几条大草鱼,不但消除了所有的不满、怀疑,还认为秦桧一家生活清贫,没见过什么世面,才会搞出这种乌龙来。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田文镜治水

清雍正时期的河南总督田文镜是一个肯下苦功、干实事的好官,在他的任上,也确实干出了不少的政绩。

那时候,黄河开封段经常泛滥,但因为资金缺乏,前任官员往往只是用一些草袋、木料来加固河堤,小的水灾还能应付,而一碰上大的洪峰一准就会垮下来。久而久之,治河成了历任河南总督最为头疼的问题。

田文镜上任时,一场洪水刚刚消退。站在黄河旁边的一个高坡上,看到满目疮痍;回到开封省城,面对满大街的灾民,田文镜暗下决心,一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顽疾。

决心容易下,实际做起来就难了。田文镜召集官员们开会,没人愿意发言。事情明摆着,没钱!治理黄河的大头资金向来都是由户部统一安排和调配,再分拨到沿河各省。可如今国库都被官员们借空了,所谓的拨款就都只能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到达各省财政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就这十分之一也常常被挪作它用,甚至不翼而飞。所以说河要治,首先得吏治,官清了,才能海晏河清。

可吏治这篇文章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每年的汛期可不跟你打商量。要治河,再去和户部扯皮是没用的,只能误事,看来只能指望本省财政自筹这一块了。

可河南布政使站起来一拱手,也还是那句话——没钱!

明面上的理由是因为朝廷兴兵,年羹尧二十万大军征伐青海罗布藏丹增,河南是重要的后勤供应和转运基地。实际上,田文镜心里清楚,这位布政使大人是八王爷的门人,国库通党库,是那个权势显赫、势力庞大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口钱袋子。另一方面,多数河南官员又怎么不打本省藩库的主意?早就将它蛀空了。

朝廷的吏治田文镜有心无力,可河南的吏治自己却还是有权力整治的。田文镜下令,所有在藩库借款的官员,一律按照雍正皇帝谕旨,限期补上亏空。一时间,河南通省官员哭爹叫娘,有说情的,有诉苦的,有告饶的,有抗法的,有耍赖的……但田文镜一个都不宽恕,一个都不通融,几个月后,河南藩库逐渐充盈起来。

田文镜的第二个政策是“乐捐”:所有河南富户,按实力大小自愿向政府捐款修河。不自愿?衙门有的是办法让你自愿,俗话说“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再说了,平时这帮人怎么发起来的,还不是傍着官府做生意。官商官商,没有官员的撑腰,你还能做成什么生意?因此,富户们也都纷纷“乐捐”,这样,治河的资金终于凑齐了。

田文镜召集民工,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将原来草木建成的河堤全都换成了大条石,哪怕是百年一遇的洪峰也足以抵挡了。

这当然是大功。可是那些被他触动了利益的人,都是和京城里的大佬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他们纷纷向上面告状。京城里以八王爷为首,许多官员一起向朝廷上书,弹劾田文镜。

官司打到皇帝那里。雍正皇帝刚毅明断,做阿哥时也曾经到河南实地考察过吏治民情,对于当地的情况并不陌生。但攻讦田文镜的奏章往往写得团花簇锦,文理清晰、言辞锋利,而且攻击的也并非修河的本身,而是弹劾田文镜借修河为名,行横征暴敛之实,并且私动河南藩库,已经影响到年大将军征伐青海的战事了。

说的人多了,雍正皇帝也被忽悠住了。尤其是影响青海战事一条让他坐不住了,雍正登基的争议性很大,朝局不稳,人心不服,底下八爷党的政治势力正在寻机而动,他迫切需要一份赫赫武功来镇住朝局,镇住反对势力,这是当前头等大事。

而田文镜对这些风云变幻的政治却一无所知,他满心以为,自己只要当个好官、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行了,皇上是位明君,自然会对他有所鼓励和褒奖,甚至还会以他为榜样,在全国加快追补亏空、整顿吏治、推行新政的行动。

可令他意外的是,圣旨下来,对他不是褒奖,而是严词切责。幸亏雍正皇帝自诩为孤臣出身,对于清直孤傲的田文镜向来就很欣赏,并没有立即对他进行惩处,而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命他立即明白回奏。

田文镜跪听完旨意,惊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事情竟然被扭曲到了这样一个地步,连一向英明的雍正都被蒙蔽了,看来那些小人还真的不能小看啊!田文镜思考了半天,决定去求苏义号称“天下第一师爷”的邬思道。

邬思道是雍正登基前幕府的首席幕僚,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击败了几路强大的政治势力,最终将雍正送上了皇帝宝座。然后他功成身退,学范蠡泛舟于江湖,避免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他隐身河南总督幕府,雍正是知道的,私下里也很尊重这位师爷的意见。

田文镜请邬思道为己写了一封很有力量的辩护奏折,然后他走了雍正最信任的怡亲王允祥的路线,终于使雍正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平息了他的愤怒。

会做事,也学会了政治的田文镜,在以后得到的批评越来越少,而得到的褒奖越来越多,后来还被雍正皇帝谕为“模范总督”,旌表天下。

【指点江湖】

在这个故事中,大家应该明白四个道理:

第一,在官场上,要做事,先要懂事。你要懂得,很多事情做不成,不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而是这个事情牵涉到了别人的利益。在这之前,你必须先将这些权衡清楚,有所准备,这样才能将你的阻力减到最小。

第二,会做还要会说。不说,你的功劳别人难以体察得到,说了但是说不好,十分的功劳到了上级的耳朵里也可能只剩下了五分。

第三,你可以蔑视小人,但你一定不能轻视小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人的破坏使的是暗劲,让你不知不觉已受内伤。

第四,在这个世界上,忠臣是我们的道德楷模,而贤臣才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什么叫贤臣?品德高尚而不迂腐,手段高明而不下流。忠臣在与奸臣的斗争中常常先倒下,虽然“流芳百世”,但却于事无补;而贤臣却能以手腕对手腕,以权谋对权谋,他们比奸臣更聪明,更能忍辱负重,因此,胜利的往往是他们。只有他们胜利了,才能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国家,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

老江湖的智慧 天下无贼—老江湖的防身智慧 于敏中的难堪

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从翰林院掌院学士到户、兵、刑部尚书,他的工作做得卓有成效,被乾隆皇帝亲自选拔为军机大臣,成了朝廷的实权人物。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虽然荣耀,但也很危险,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暴露在皇帝的视线之内。在他之前,不少军机大臣因各种原因已经摔落马下了,受到皇帝的训斥更是家常便饭,可他却屡屡受到皇帝的夸奖和表彰。乾隆皇帝博览群书,经常会用书中的道理来和大臣议论治国之策。很多时候皇帝一个书中的问题问下来,别的大臣没读过,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只有于敏中能够对答如流,颇受乾隆皇帝的赞赏。

可是有一天,皇帝让人给正在军机处当值的于敏中送来了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很多上古时期曾出现过,但早已弃之不用的冷僻字,让他在一个时辰内全部标明读音、释义、来历,来人就在他的旁边坐等。于敏中满头大汗,十个字里面认不出一个来,手边又没部字典可查。这时候来人才站起来传皇帝的口谕,说如果于大人不知道那就算了,今天皇帝读的书是某某某,就不劳于大人费心打探了。

原来,于敏中买通了宫里的太监,向他报告乾隆皇帝在宫中每天读了什么书,说了什么话,见了什么人……他预先得到了这些情报,在第二天回答问题时,自然非常贴合皇帝的心意,也让皇帝觉得这个人很有才学。

可这种伎俩终归是邪道,在官场上,那么多的政敌在挑他的错,于敏中的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皇帝知道了当然愤怒异常,才会用这样难堪的方式来羞辱他。而这种不信任感一旦建立,于敏中的贪污受贿、妒贤嫉能的罪状都被挖了出来,最终被贬官夺职。

【指点江湖】

中国有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古代君王掌握了对所有人生杀予夺的大权,当然会让臣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很多大臣都想提前知道君王的想法,以便在汇报工作时能够合他的心意。

但是,打探上级的秘密和隐私简直等同于考试作弊,如果被上级知道了,你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而了解领导的性格,体会上级的精神对我们的工作却是有必要而且是有好处的。明白了对方的性格,领会了他的意图,你的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你的汇报才能为对方顺利地接受。这和打探上级隐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战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是一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他不喜欢下属显得比自己英明,如果有人向他提出意见,即使是对的,他也不高兴。

元帅朱可夫对他的这种性格深为了解,但是,该说话还得说,该请他签的字还得签,否则一个不对,战场上可是要血流成河的。

为了不引起他的厌烦,朱可夫在向斯大林汇报工作的时候,常常显得没有主意,他只是把战争情况详细地向斯大林汇报,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他做出正确的判断。结果,朱可夫实际想要的方案很快就得到了通过,而斯大林还对朱可夫非常赏识,认为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想法总能够和自己保持一致。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朱可夫成为斯大林最为倚重的将领,一直升到了元帅的高位,建立了盖世功勋。

领会上级的意图,还在于不死板地套用上级曾经说过的某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