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中,对于这个社会总体而言是一件好事。

    同时这也不会招致重点学校的反感,毕竟这些新建立的学校,他们的经费并不会从重点学校的身上克扣,他们的资金依旧十分充足,得到朝廷的保障,同时更多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将会进一步拉低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他们的人数变多了,但教育质量却下降了,精英学校的学生们,自然可以进一步得到更多重点学校的名额,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们,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普通中学,高中的名额,双方可以说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了。

    而第二点则是开设一些技术学校,如今的宋朝并没有什么技术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这就是宋朝的教育机构,完全是纯粹的精英教育,大多数人走到小学结束,一部分人能够走到初中,进入高中的凤毛麟角,重点大学的则是人中龙凤,至于研究所出来的硕士,博士,就已经有品级了,从最低级的九品开始,普通老百姓见了是要鞠躬的,称得上一句“大人”了。

    而广大的学生群体,其实很多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户部和教育部曾经递给徐清一份平祥十三年(如今皇帝的年号)的记录,其中全国各地小学生数量大致在六百万左右,这个数字徐清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前世的中国十三亿人口,一年的学龄儿童在一千七百万,前世的中国大陆,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所以小学的人口大致就是在这个数字左右,而宋朝竟然能够达到六百万,也确实是出乎徐清的意料。

    不过这倒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宋朝正处于国家的繁荣期,经济的大发展,自然带来婴儿潮,同时国家也鼓励家庭生育,增长人口,毕竟如今很多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宋人去填充,占领当地的土地和生产出口,所以平均每一个家庭都有至少五个以上的孩子,这都是十分常见的,而现代的中国,虽然开放了二胎,但因为生活成本的高昂,以及生活压力太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养孩子,所以出生率在下降,而死亡率则是在提高的,再过几年负增长就会降临在中国。

    再加上人口结构不同,中国十三亿的人口,其中老年人大概有两亿左右,而在宋朝,按照现代的理论来算,七十岁算老年人,那老年人绝对不超过五百万,因为作为一个刚刚从封建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的国家,大多数人四十岁之前就死了,绝大多数人是活不过六十岁的,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活到六十岁以后了,所以整个社会大量的人是年轻人,所以这个数字倒是十分合理的。

    六百万左右的小学生,到初中大概就生下三百万左右,其中一半是没有书读的,而从初中到高中,大概有五十万人左右可以被留下,六分之一的录取率,至于高中到大学大概四十万左右能够进入大学,九成左右的录取率,从大学到各个研究所,报考研究生,则大概每年有六万多人可以进入,凤毛麟角了。

    而其中最令徐清关注的就是从初中到高中,没有考上的那一批人,徐清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能够进入中学的孩子,其实并不差劲,只是相比最好的那一批有些弱而已,但他们已然是基础教育之下,中阶以上的人才了,若是因为考不上高中,直接落入社会,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把这些落选的孩子,其中一部分送入到技术学校去,让他们学习一点技术,一来是方便他们找工作,二来则是避免童工的情况出现,三来则是让他们有一个出路。

    同时对于这一点,国家也不需要出太多的钱,企业也十分愿意赞助,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很多机器生产,光靠文盲是不行的了,必须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来操控这些机器,而这对于工厂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初中生学识不够,高中生则是为大学在拼搏,不可能来当技术工人,而大学生,不用想了,他们是要成为机器的设计者,而不是工作者的,就算他们肯来,工资也不是一般老板吃得消,所以如果能有一些技术学校,培养一些专业对口的工人,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进入到社会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社会有需要,徐清也有需要,如此一来,自然是一拍即合,朝廷只需要出土地就行了,其余的事情都由私人资本来负责,对此朝廷上下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不用他们出钱,至于土地,当然是郊外的土地,同时还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工人,而对于中学生们来说,技术学校显然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中学读完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当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最多就十贯钱而已,养活自己或许可以,但是这笔钱并不算多的。

    而若是去技术学校进修,那么出来之后,很多资本家是更加愿意使用这些有技术的工人的,他们的工资会达到十五贯,甚至是二十贯左右,若是愿意外派到殖民地上去,更是会达到三十贯以上的工资,这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自然是更好的一条路,同时读技术学校,学费非常的低廉,学期只有两年,学费由私人资本负责,同时,如果你读得好,对于某一领域有特别的天赋,学校还可以出钱,请你去大学里面深造,这也是可以的。

    毕竟这些中学生中,有很多人其实是有天赋的,但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进入不了更高的学堂学习自己的知识,而在技术学校里面,你接触某一样你感兴趣的门类,若是能够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学校也是允许他们去大学里面深造的,不过学习回来之后,要回到学校里面来,无论是担任学校的老师,又或者是去公司里面担任工程师,需要用工作来还学校和公司支付的钱。

    这样的选择,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然是更好的,同时徐清也跟这些大学沟通,每年留出几个名额来,专门给这些技术学校的孩子,让他们有读大学的希望,名额不需要太多,但也毕竟要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对于这样的举手之劳,各大学校自然不会反对,不过是几个名额而已,却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安稳,再说他们也是缴学费的,自然没有什么不答应的道理。

    而这一提案也很快得到了工商业者的支持,原本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重工业的老板来找徐清,希望培养一些专业的工人,毕竟重工业中的高科技很多,自然需要更加标准的工人来进行生产,但因为学校培养这件事情,一下子比如说理发,美容,化妆,服装设计,中餐,西餐都纷纷开始踊跃加入,希望能够成立属于自己的院校,还有一些武术学校,希望能够得到允许成立。

    这样的支持是徐清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不过对于这样的想法,徐清倒也能够接受,毕竟前世的技校不也是如此么,让孩子们能够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足以立足,这绝对是一个好想法,同时这也方便了社会上的招工单位,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慢慢培养,还不如学校先给培养出一个大概要好得多,师傅教起来自然也更加容易上手,只不过对于这其中的规章制度,却还是要研究研究的,同时对于这些学校的老师,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也需要好好研究一番。

793() 
毕竟技术学校相比起正规的学术单位,他的社会性要更加的广博,老师的选择上也很困难,首先就是谁去当这些学校的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来按照徐清的想法,是要让大学生去当老师的,他们拥有一定的技术,且懂得一定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定的素质,教导学生应该不会有什么太严重的问题,可后来这个想法却被同僚们否决了。

    首先是如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虽然很多,大概有四十万人左右,可其中大概有五万人会进入政府部门共有,还有六万人则会进入研究所考验,剩下的二十九万人,其中十万人进入各个学校中任职,剩下的十九万人,由数十万家企业来进行争抢,可以说每一位大学生都非常的重要,是根本不够分的,又怎么可能分出这么多让他们来进行教育呢。

    更关键的是,例如厨师之类的课程,大学生们也不会吧,当然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大学生本来就瞧不起这些读书不怎么样的孩子,让他们去教导这些孩子,他们真的会认真吗?

    这是徐清最为担心的,前世就有很多大学生来做技校的老师,但因为他们对于这些技校的学生,心存鄙夷,看不起他们,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自然不会好好教导,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徐清也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让社会人士来带,徐清又很是不放心,因为这帮社会人士,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文盲,且他们也不懂教育,到时候若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把学生当做学徒来做,这又不好了。

    毕竟学生和学徒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像父子的,他教导你知识,你得把他当父亲一样尊重,但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已,并不涉及到亲情上面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如何厘清这其中的差别,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对于技术学校的安排,徐清还是有很多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最终也让他举棋不定,回到家中也经常思考前后,毕竟教育这事情,对于现在来说或许没什么关系,不就是建立几个学校吗,但教育事关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若是做坏了,影响的就是一代人,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变得糟糕,所以徐清很害怕,一时之间倒也不知道该不该建立这些技术学校了。

    后来回到家中,还是徐王氏问起徐清最近这几天为什么愁眉苦脸,徐清向自己的老妻抱怨,徐王氏的一句话解开了徐清心中的心结,她说道:“这你有什么好担忧的,技术学校毕业总好过小学毕业吧,能让孩子们多上几年学,让他们别这么早参与工作,又有什么不好的?

    还有你怕他们学坏,这也太胆战心惊了,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你说是在社会上当童工更加容易学坏,还是在学校里更加容易学坏,夫君,你想的未免有些太多了。”

    徐王氏的这番话,惊醒了徐清这个梦中人,他一直把宋朝的技术学校和前世的技校做对比,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前世的技校,是中考没有过的人读的学校,而那时中考的录取率在发达地区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而在不发达地区也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可以上高中的,贪玩的孩子才会去技校。

    而如今则不同,从小学到初中,大概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孩子是不能读书的,其中自然有聪明人,至于初中到高中,更是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孩子不能读书,他们的质量要比现代好许多了,人不同,质量不同,又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且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和让他们待在学校里,接受更多的教育之间,徐清认为确实如王梨所说,待在学校里面要更好一些,起码学校的教育可以改变一部分人的想法,三来则是如今的社会与现代可不同,现代大学生每年毕业的都有六百万左右,而如今,则仅仅只有四十余万罢了,所以即便是技校的学生,也会受到社会一定的尊重,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就读意愿并不会特别的差。

    这与现代不同,就像中国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都是金凤凰,但大学生读书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人都转而读专业学校,哪个中专文凭的十分的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那个时候,拿大专文凭的甚至看不起拿本科文凭的,因为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率先毕业,就代表率先工作,率先发现生活中的机会,而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再交钱读书就可以了,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这么一想,徐清也算是放心了,无论技术学校有多少的缺点,起码比现在直接放孩子去工作要好得多。

    而徐清这一边一同意,教育部便立刻开始拟定社会上的方向,首先是小学到初中淘汰下来的学生,将进入技校,读两年时间,毕业时候的年纪大概在十四到十五岁左右,拿到小专文凭,基本掌握一定的操作理论,他们比一般工人要精通一些,但水平差别不大。

    从初中到高中失败的,则是进入技校,入读四年的时间,毕业的时候大概十七岁到十八岁左右,毕业之后获得中专文凭,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与知识,就与小专不同了,小专的淘汰率还在五十左右,相当于是对半分,小专考不上的人,其中大部分人的水平,确实是不怎么样,只要教导他们学会最基础的功夫就行了。

    而中专则不同,他们本来就是一批学生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