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上岸了你们才发现他们?”科托夫少将不由怒吼起来。

    “这不是我的错,科托夫同志!”阿夫杰耶维奇解释道:“他们使用一种船,这种船可以从海里直接开到岸上,他们的动作太快了,我们还没来得及组织防御他们就冲破了我们的第一道防线!”

    闻言科托夫少将不由一愣,第一反应就是阿夫杰耶维奇在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但他还是选择姑且相信阿夫杰耶维奇的话,毕竟这时候需要他挡住敌人的进攻。

    “你们不是还有坦克吗?”科托夫少将叫道:“把坦克派上去,他们是登陆部队,必定没有重装备!”

    “不,科托夫同志!”阿夫杰耶维奇回答:“他们的坦克比我们多得多!”

    “怎么可能?你骗不了我阿夫杰耶维奇!”科托夫少将不由火冒三丈:“他们的坦克是怎么跨过刻赤海峡的,你不会告诉他们是开过海峡的?!”

    “抱歉,科托夫同志!”豆大的汗珠从阿夫杰耶维奇的额头上淌了下来:“虽然我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是的,他们的坦克的确是从海里开上来的。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为什么不说德国人的坦克是飞过来的?!”科托夫少将骂道:“那样还会更快一些!”

    阿夫杰耶维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事实上,整个第77师的官兵都被德军这突如其来的进攻给打懵了。

    “不管怎么样!”科托夫少将在电话那头骂道:“我命令你不准后退一步,否则我会毫不犹豫的把你送上军事法庭!”

    说着科托夫少将就怒气冲冲的把电话给挂上了。

    这当然是场误会,阿夫杰耶维奇上校的委屈和无奈姑且不说,科托夫少将的误会同时还造成了他对战场形势的误判……如果科托夫少将相信阿夫杰耶维奇上校的报告的话,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判断塔曼南半岛守不住了。

    塔曼南半岛守不住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其后35公里的索廖内机场会有危险。

    这样一来,科托夫少将就算来不及增援索廖内,也可以通知索廖内机场让驻守在那的两百多架飞机转场或至少做好转场的准备。

    但科托夫少将并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他认为这是阿夫杰耶维奇被敌人吓破了胆,为了能同意让他撤退而说的一番鬼话……不过这似乎并不奇怪,谁又能相信有什么船既能开在海里又能开在陆地上呢?尤其是还有坦克也能做到。

    于是科托夫少将接下来所做的所有布署都是把德国人赶回海里而不是增援索廖内。

    他第一时间就通知黑海舰队,请求黑海舰队马上增援南半岛。

    另一面,他就命令近卫步兵第32师中的一个团搭乘渔船和运输船用最快的速度渡过海湾赶赴南半岛增援。

    科托夫少将的想法是,只要步兵第77师能阻挡德国人一个小时,近卫步兵师的援军就能赶到,接着黑海舰队的援军也会赶到,那么德国人就只有认输投降一个选择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布署都是无用功。

    因为,就在援军赶往南半岛时,德军坦克的履带已隆隆的辗过了苏军第77步兵师的防线。

第五百九十三章 穿插()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登陆后士兵们就接二连三的从船上跳了下来在坦克的掩护下朝苏军防线发起冲锋。

    在战斗中士兵们发现了十分有趣的一点,那就是迫击炮架在两栖登陆车上就可以朝敌人发射炮弹,于是它上岸后就成了一辆可移动的炮台,可以一边移动一边发射炮弹为部队提供火力援助。

    当然,两栖登陆车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它可以直接把弹药运送到朝前进的士兵手里不需要一个卸下再装上汽车的过程,必要时还可以搭载士兵追击敌人。

    这使第一步兵团一路上都能得到持续的补给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火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整登陆作战都一气呵成十分迅速,于是德军一个冲锋就击溃了苏军打得他们到处逃窜。

    这其间苏军拉上了一个坦克营21辆坦克“隆隆”的开上来希望将德军打退……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首先是德军登陆的坦克大多是“四”号坦克,而且有28辆之多,性能不输苏军坦克数量上又占据优势。

    其次是德军坦克通讯装备先进,彼此能够很好的协同……这一点对于夜战来说尤其重要,原因是此时的坦克没有装备夜视仪基本没有夜战能力,夜战时只能由步兵引导及协同。否则,在黑暗中它们连敌我都分不清就更不用说作战了。

    而苏军坦克在通讯设备方面那就不用说了,这使它们一开上来就像盲人摸象似的到处乱闯,甚至还对逃跑的苏军大开杀戒……也不知道他们是误杀还是在阻止他们逃跑。

    其实,这些苏军坦克乘员明知道他们上来就是送死的,而且这也是一种对坦克的极大浪费……但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不得不服从命令两眼一摸黑的开着坦克上来,他们能做的,就是借着天空偶尔升起的一、两颗照明弹来确定敌人的位置并开火。

    德军的情况就好多了。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用坦克对付敌人坦克的,他们更多的是用火箭弹……黑暗中,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根本无法阻止敌人步兵偷偷的朝他们接近。

    于是随着“啾啾”的几声啸声,苏军坦克就一辆接着一辆的成为废铁。

    突破敌人防线后,秦川等人把战场留给了第22装甲师及第1山地师……他们的任务是肃清南半岛的苏军,掩护两栖登陆船一批又一批的往来刻赤海峡之间将第11集团军的部队陆续接过来。

    第一步兵团,就矛头一转退出了战场驾驶着两栖登陆船沿着公路朝索廖内前进。

    走在队伍前头侦察的几辆边三轮和一辆38T坦克……就像之前所说的,38T坦克是一种无法与苏军T34坦克对抗的轻型坦克,用改装两栖坦克的方式费尽心思的把它从刻赤半岛那边弄过来其实是很不划算的。(这也是登陆坦克大多都是“四”号坦克的原因)

    问题是“四”号坦克为了能适应战场逐步改装使车身越来越重,这使它在公路上的时速只能达到35公里,夜里行军的速度就更慢了。

    而第一步兵团的目的就是快速穿插索廖内,所以“四”号坦克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38T轻型坦克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有42公里的时速,这对于夜间行军的第一步兵团来说已经足够了……虽然两栖登陆船在陆地上能达到80公里的时速,但谁也不敢在夜行军中而且还是维护不当的公路上将它开到这速度。

    因此,第一步兵团只能弄三辆38T过来以为第一步兵团提供必要的火力和装甲防御。

    事实也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款坦克就算它是轻型坦克对步兵来说也是一场噩梦,另外它在碉堡面前那25MM厚的装甲就更为重要……

    在公路的前半段,第一步兵团遭遇的更多的是撤退或者也可以说是逃跑的苏军。

    但因为这苏军已丢弃了重装备,所以在38T坦克面前基本就是不堪一击。

    一路上,秦川就听见前方枪声、炮声不断,然后等两栖登陆车开上去的时候,就看到公路附近到处都是鲜血,旁边还一堆堆的摞着苏军士兵的尸体……侦察兵显然已经为后续部队清理开公路了。

    当然,还是会有些残肢断臂留在公路中的,毕竟那些已无法阻挡部队前进了。

    后来秦川才知道,那些在路旁的尸体并不都是侦察兵们清理的。

    事实上……侦察兵每次与苏军的战斗中都会留下一些苏军俘虏,德军士兵会命令这些苏军俘虏把尸体甚至是汽车残骸清理开,然后再让把他们押到路边射杀。

    这似乎有些残忍,但正如之前所说的,第一步兵团是穿插部队,因为任务和保密的需要他们无法接收俘虏。

    大慨十五分钟后这样的战斗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公路上甚至空荡荡的就只有德军部队在行军。于是秦川就知道,第一步兵团甚至都赶在了苏军溃军的前头。

    这使第一步兵团的行军更顺利,路上偶尔能碰到几个苏军的哨卡,几个打着手电筒的苏军大声用俄语问着话,显然他们边三轮和坦克的车前灯下无法分辩敌我。

    德军士兵就用子弹做为对他们的回答,同时38T坦克“隆隆”的开上去直接撞毁那横在路中的令人发笑的路障。

    在公路上行军将近一小时,苏军对第一步兵团这支快速穿插部队完全没有任何应有的反应,这虽然在秦川意料之中但同时又有些意外。

    说它是意料之中,是因为苏军协同不畅这是众所周知的。

    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索廖内这个战略要地尤其是机场这么重要的地方苏军指挥官怎么会把它忽略掉?这对于秦川来说都有些无法想像了。

    “看来我们要交好运了!”斯莱因上校说:“因为我没有听到任何飞机从空中飞走的声音,不过我不确定它们是否在此之前就转移了!”

    “它们还在那!”秦川一边举着望远镜朝机场方向望一边回答。

    “你怎么知道?”斯莱因上校问。

    “因为机场没有灯光!”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机场() 
    战机起飞是需要灯光的,机场没有灯光就意味着机场对敌情一无所知,或者,他们知道德国人在登陆塔曼半岛但却没想到德国人会这么快就赶到机场索廖内机场。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不仅是因为之前所说的科托夫少将的误判,同时也是因为苏联的空中力量此时正在改组中……在此之前,苏联空军应该称之为“航空兵”。

    简单的说,就是没有独立的空军而只有航空兵种,比如统帅部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这些航空兵是附属于苏军的部队中由各个方面军甚至集团军指挥的。

    这显然会有许多问题,比如步兵指挥官通常没有空战经验不知道怎么正确指挥空战,梅赫利斯在刻赤半岛战役中就犯下这样的错误。

    再比如空军分散在步兵中无法根据战场需要灵活的调动同时也无法做到信息共享……这个集团军遭受攻击无法调动其它集团军的航空兵增援,因为没有这个权力,于是在苏德空战初期往往会出现可笑的一幕:当德军战机大批飞抵苏联上空时,苏联航空兵一方面只有少量空军迎战另一方面却是大批的战机在地面闲置。

    原因是它们没有接到任何迎战的命令,它们的指挥官认为那是其它集团军的事与自己无关。

    但空中这东西并不像陆地作战那样需要通过一道道防线往前推进,德国空军很快就会将目标转向了那些停在机场没有起飞的战机……也就是说,苏军至少有一半的战机是还没起飞就被消灭在地面上的。

    为了革除这些弊端,苏军从1942年5月起开始改组航空兵成立独立的空军,也就是空军集团军。

    在高加索地区的是由韦尔希宁任司令的第4空军集团军,它是将原本分散在南方集团军里战机集中成一个空军集团军进行统一指挥。

    驻守在索廖内机场的第11航空师赫里佐夫上校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的境地,他甚至都不知道此时自己的上级是谁该向谁请示或是询问情报。

    战机该撤出索廖内机场吗?

    这或许是个正确的选择,因为敌人的位置距离机场太近了,只有35公里……这对战机来说显然十分危险。

    但是,这么做一方面会被上级视为“胆小懦弱”,另一方面如果天亮后前线需要战机的支援就会错失作战的机会。

    战机不撤出机场吗?

    那么航空师两百多架战机就只能在机场里静静地等候着命运的裁决。

    就在赫里佐夫上校犹豫不决的时候,机场外突然传来了枪声,赫里佐夫上校像弹簧一样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望了望窗外,然后转头问参谋:“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枪声?”

    “不知道,赫里佐夫同志!”参谋回答:“可能是我们的人跟逃兵发生了冲突!”

    “是敌人吗?”赫里佐夫又问了声。

    参谋看了看表,然后回答道:“应该不是,现在距离德国人登陆塔曼半岛只有一小时零十五分钟,他们不可能这么快……”

    话音未落,一名警卫就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报告道:“上校,是德国人,他们打到这里了!”

    赫里佐夫脸色唰的一下就变得苍白,愣了下后他就大声命令道:“快,命令所有飞机起飞!”

    但是现在下这个命令已经太迟了……

    打到机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