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把世家们都得罪到底了,毕竟在这些弟子之中,固然也有世家子弟,但是也有不小数量的寒门,世家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寒门如此光明正大崛起的。

    斟酌一下,宗元饶还是艰难说道:“成都书院毕竟成立时日尚短,培养出来的人才恐怕也会参差不齐”

    李荩忱眉毛一挑,明显露出来不悦的神色,而旁边的姚察急忙说道:“陛下,今年也只是在成都书院的学生之中择优取之,而成都书院之中按照原定的计划,每个人至少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学习,现在能够选取其中只学习了一年的人,已经是破例为之,臣以为继续增加名额实际上有所不妥。”

    姚察这等于耍花腔把这个问题给回避过去了,至少是拖到了明年,但是实际上按照他这么说也等于把明年增加名额变成了定论。作为成都书院的创始人,姚察当然不介意偏向自己的学生。

    在场的其余人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巴蜀世家本身就有不少子弟在成都书院之中,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坏事,要真的说选贤举能、考核才能,他们这些商贾世家出来的子弟是肯定没有办法和东南士族的子弟相比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关陇集团,杨素早就在之前便意识到了学院的重要性,所以很干脆的让李渊以及其余的一些家族的年轻子弟都进入书院之中,未来大汉的选贤举能肯定会越来越偏向于在这些书院之中做出选择,更大程度上选择真正具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才。

    那么剩下的就是东南士族了,一道道目光都集中在刑部尚书沈君高的身上。

    朝堂上的东南士族出身的官员也并不在少数,比如户部尚书骆牙和礼部尚书孔范,而要说最德高望重的,除了身为宰辅的顾野王之外,肯定是历经三朝而不倒的沈公沈君高。

    现在陛下还只是把问题落在尚书们身上,自然还轮不到顾野王开口,再看看闭目养神一般的顾野王,便知道这个已经坐在宰辅的高位上的老人也并不怎么愿意为了世家而做出头鸟。

    历史上的沈君高前往岭南之后因水土不服而得病,最后英年早逝。不过显然在这个时空之中,沈君高的命运也被改变,他在岭南停留的时间并不久,很快就随南陈归降,入大汉为刑部尚书,主掌刑罚,也是六部之中在东南士族里地位最高的。

    沈家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方豪门,有陈一代,荣宠不断,而沈君高继承其兄长沈君理的位置执掌整个沈家,话语权也是毋庸多言。

    不过沈君高这个时候似乎也在思考什么问题,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投在他身上的目光。

    沈君高不说话,其余的几个人,骆牙的出身也不是非常好,其父祖辈不过是担当了小小的王府参军,只能算寒门出身,而孔范更不用说了,作为一个南陈佞臣,能够留住性命也是因为他“弃暗投明”的比较早,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引火上身。

    一时间御书房中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沉默和安静。

    “那诸位臣工都认为姚卿家所言在理了?”李荩忱微笑着说道。

    “臣附议!”工部尚书吴凭和商部尚书唐正良同时站出来说道。

    他们代表工商的利益,当然书院给了工商子弟一个除了继承祖辈的手艺之外另外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甚至是拼搏向前的选择,所以他们不介意为此而发声。

    “启禀陛下,”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顾野王终于开口,“老臣以为吏部尚书所言在理。而如何增减也应该有所定论,以鼓励莘莘学子得以发奋读书,老臣窃以为今年是‘九比一’,明年可以调整为‘八比二’,以此逐年递减。”

    朝堂上的臣子们顿时惊讶的看向顾野王。

    顾公这是什么意思?

    这岂不是代表顾公本身同意了李荩忱的计划?

    而意识到什么的沈君高和骆牙等人这个时候也起身:“臣附议!”

    李荩忱眉毛一挑,说句实话眼前的骤然变化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实际上在李荩忱的设想之中,顾野王若是理智一些的话应该会保持中立,更或者会让沈君高等人开口,而若是他真的意识到了书院对世家的威胁所在,那应该会直接开口反对。

    可是李荩忱怎么也没有想到,顾野王和沈君高竟然会直接同意了。

    不过旋即李荩忱也明白过来,顾野王的同意是带有一定的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要按照他刚才所说的比例来一年一年的向前,这就意味着如果李荩忱想要让朝廷兴办的学院彻底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选贤举能的唯一渠道,那么至少需要十年的功夫。

    并且刚才顾野王说话也分明是留有余地的,他根本没有说这个比例到底应该下降到哪里,或许五年之后当这个比例变成五比五的时候就会收住了。

    这等于双方各退了一步,东南世家愿意打破原来的垄断人才上升渠道的方式,但是朝廷的政策调整也必须要按照他们的意思来。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沈君高还是顾野王,应该也都意识到了推行这件事之中李荩忱本人是最支持和最坚持的,而现在巴蜀世家和关陇世家以及众多的寒门、工商都站在了李荩忱这边摇旗呐喊,若是东南士族揪着这个问题不放的话,很容易被群起而攻之,这对于东南士族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更何况大汉现在已经吸纳了各地的势力,不仅仅是巴蜀和关陇,还有巴人、南中各部、岭南各部等,若是东南世家想要和他们在朝堂上全面爆发冲突,那东南世家真的不一定会占据便宜,更不要说军事上了。

    相比之下东南世家对于自家教书育人的本事还是有信心的。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一七九章 引领思潮() 
这学院教授的东西虽然更加繁杂高深,但是归根结底其运行的方式和私塾有着无数的相似之处。所以接受过正统私塾教育的东南世家子弟,未必就不能在学院之中崭露头角。

    在实打实的才华上面,一向注重诗书传家的东南士族也真的没有怕过谁。

    所以与其把争斗放在朝堂上、放在太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那倒不如拿出来放在明面上,让陛下看看,东南世家不管怎么样都是大汉朝廷必须要依仗的力量。

    这是阳谋,也是赤果果的宣战。

    想明白其中关窍的杨素、唐亦舜等人都是脸色微变,不过不管怎么说一向自视甚高的东南士族终究还是在这上面退了一步。

    只是顾野王等人或许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做对于李荩忱来说也并不是没有好处。实际上只要学院可以办下去,那么李荩忱就不怀疑这些学院以及其所带来的科举考试的选贤举能方式会最终导致整个世家的分崩离析。

    当然这个分崩离析并不是说的妻离子散,而是说世家不再作为传统意义上把持朝政的一个庞大家族团体而存在,毕竟在注重礼仪教化和家族传承的中国古代,就算是有科举制度,家族的文化底蕴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也依然会有接二连三的人才涌现。

    而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尊师重道本来就是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而随着学生在学院之中学习的理论的增多以及时日增加,他们对于学院和整个时代的归属感自然也就会越来越浓,而对于家族以及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世家执政的方式的认同也就会越来越少。

    看上去这些人还是出身于世家,但是到时候他们心中所想的肯定和现在的世家子弟完全不一样,而是会更倾向于他们的学院、他们的师尊和师兄弟,以及这个他们即将服务于的大汉。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背叛自己出身的人,而往往很多时候也正是这些人最终在改变这个时代上起到关键作用。

    这并不难理解,当这些人意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所学习的道德和正义甚至是将要组建的新的秩序和自己原来的出身截然相反的时候,往往都会坚持前者,因为他们不想成为没有灵魂的僵尸,单纯的为自己出身的家族、为本来就应该被丢到废纸堆之中的旧秩序买单。

    而当包括顾野王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以为李荩忱开设的书院只是为了传授学生四书五经等和私塾之中差不多一样的东西的时候,李荩忱实际上已经打算在学院的教学里加入更加有用的内容,让学院之中的士子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为什么在读书,到底要把自己的这些才华施展在什么方向上。

    至少在这个时代,要想结束这样的乱世,避免再有这样的乱世出现,高度的中央集权是不可避免的,而世家把持朝政只可能会让分裂和割据变成一次又一次没有休止的循环。

    当这些学院之中的士子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李荩忱相信他们会做出对朝廷而不是对他们的家族有利的选择。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李荩忱必须要尽最大可能的小心操控,他需要改变这些士子们的想法,让他们更清楚的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更倾向于做出和他们的师长们一样的选择,但是又不能任由这一股思想潮流纵横恣肆,否则就有可能缔造出来诸如“东林党”这样的怪胎。

    年轻人是最容易冲动的,但是也是最容易引领着改变的。当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站出来并且逐渐充斥整个朝廷的内外角落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也就更容易拧成一股绳,通过维护皇权和维护中央集权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主动把世家扫进垃圾堆。

    不过至少从现在看来,任重而道远。

    “那便这么定了。”李荩忱淡淡说道,“明日就是新年了,诸位爱卿辛苦,每人赏赐蜀锦十匹。”

    旁边的袁大舍急忙答应。

    “臣等谢陛下!”

    顾野王等人纷纷拱手谢恩告退。

    而李荩忱轻轻松了一口气,看向旁边的黄琦:“也辛苦你了,今天早点儿回家去吧。朕已经让御膳房准备好了一些牛羊肉,代表朕问候一下家中老夫人。”

    黄琦是南陈名将黄法氍的次子,黄法氍虽然去世,但是黄家在东南世家之中威望仍在,李荩忱如此主动的问候黄老夫人,自然也有深层次的意思。能够活到这个岁数也都是人老成精了的,李荩忱相信黄老夫人应该明白。

    而黄琦也感动的一拱手,这个时代牛羊可都是实打实的社会生产力,除了皇家之外除非赏赐否则是很难吃到的,即使是皇宫之中也不能顿顿都吃,也就是隔三差五的过过嘴瘾,毕竟皇室也不能太奢侈了,否则只会引起朝野民间的反弹。

    陈叔宝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此时御书房外,顾野王不慌不忙的穿过宫门,他几乎落在了着急回家过年的群臣后面。

    “顾公。”沈君高不知不觉得也放慢脚步,最终甚至落了顾野王半个身位,“今日御书房之论”

    “可有问题?”顾野王微微眯眼。

    沈君高低声说道:“虽然晚辈觉得我们是和陛下各退一步,但是以陛下的性子,竟然如此爽快的答应了,倒是有些奇怪。”

    沈君高应该也算是看着李荩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对于李荩忱绝对称得上了解,李荩忱什么时候是那种遇难则退的人了?按理说他应该会强硬的表示自己的不满才对。

    “奇怪么?”顾野王微笑一声,“连徐孝穆和吴通昭都不觉得奇怪,陛下的些许退让有什么好奇怪的。”

    沈君高顿时哑然。

    是啊,孝穆公和吴老对这件事似乎一直都没有发表过意见,甚至还积极主动的去帮着李荩忱组建学院。

    按理说都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上了,不会再为了那一点儿桃李天下的虚名的看不穿这背后的深意啊。

    顾野王抬起头,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

    晚来天欲雪。

    “大潮滚滚,既不能逆,便只能顺啊。”

    顾野王喃喃说了一句。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一八零章 过新年() 
天昏暗下来的很快,似乎也是为了应景一般,这憋了有几天的雪总算是纷纷扬扬下下来了。

    不过不算大雪,落在地上甚至都没有堆积。

    但是本来就是图这么个彩头,只要老天爷愿意降下来就好。

    瑞雪兆丰年,这临过年的时候下的雪更是预兆新年新气象。

    而御花园的假山前、楼台下,一堆火在雪中也烧的旺。

    “一年霉运都烧走。”萧湘伸手把一块竹子丢进火里,听着竹片在噼里啪啦的响。

    而李荩忱抱着自己的闺女,看着宁远也跟着把竹子丢进去。

    旁边挺着肚子的乐昌正在和尉迟炽繁低声交谈,而张丽华伸手把一块块竹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