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氏族人真没有心情吃食。

    “手杖诗”还好说,殷清风有些才气也是正常的,否则李世民怎么会赐婚给他。可学堂里的一幕一幕,给他们的震惊太多了。

    韦纲毕竟年长,他率先夹向眼前的盘中鱼。

    “嗯”他眼睛亮了,“肉质鲜美不说,这滋味”

    韦氏族人被说得心动了,纷纷伸出筷子。

    呀!这些吃食,不比滋味楼差多少啊!

    “提及这些吃食,清风向诸位致歉。做这些吃食的庖厨,习惯了给那些佃户做吃的,手工有些粗糙了。请诸位多多谅解。”

    韦氏族人忍不住暗中鄙视他。

    这是请罪还是在炫耀?刚才谁说的“吃食堪比公候”?

    不过,当他们注意到盘中还有绿油油的蔬菜,他们真愣住了。

    这是冬季啊!这些青菜是哪里来的?要不是这一两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豆芽、豆腐和蒜苗,他们每当在进入冬季后,整日里也不过是将那些肉食换着花样儿吃罢了。

    韦文宗小心的问道:“殷侯,这青菜。。。可是宫里赐下的?”

    可怜的古人啊冬天里吃个青菜也稀奇。

    殷清风道:“清风刚才不是说过,有四十万亩的菜地嘛。这些就是那些菜地里种植出来的。”

    他像是想起什么来了,露出抱歉的表情,“之前清风和韦翁说过,要贩卖的典籍,售价是两百文。但刊印的时候,太子责令定价为一百二十文。

    清风承诺过,韦氏帮助清风卖书,可得三成利。可售价减少了八十文。。。”

    韦纲和韦文宗急了。

    八十文啊!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他们那三成利还剩多少了!

    韦津等人笑了。

    这就是你们迎奉这小子的后果!

    “好在。。。”殷清风指着青菜说道:“清风最近想出一个法子能在冬季里种出青菜来。清风就用这法子补偿韦翁吧。”

    他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

    当初他可是答应长孙氏让长孙家族参与到卖书这一行的。可长孙冲明明就在东宫里读书,长孙无忌偏偏就不和他套近乎,也不向他传达任何的善意。

    总不能他殷小爷上杆子去给长孙无忌送钱吧?他可没那么贱。

    结果,长孙无忌竟然借着他老娘的寿辰的借口,羞嗒嗒的表示想赚钱,这就太恶心人了。

    他当时为了也恶心一下长孙无忌,就骗他去养乌龟养驴。但他总得给长孙氏一个交代的。

    就算这次过年长孙无忌不再表示什么,他也得自己送上门去实现承诺。

    韦津等人傻眼了。

    这。。。这是补偿嘛!这根本就是收买他们啊!

    谁要是在冬季让他天天吃上青菜,他每日出十贯钱都情愿!

    长安城里那么多的权贵,那些权贵又有那么多的家人,若每日卖给他们三十贯钱的青菜,一个冬季的收益最少也在一千万贯吧。。。

    韦津等人的眼睛都红了。

    韦纲父子同样呼吸急促了。

    其中的利害,他们瞬间就想明白了。

    这是泼天的收益啊!

    什么三成利?不要了!就用这冬季种植青菜的法子换了!

第416章 食不知味() 
面对“堪比公候”的吃食,韦氏族人却食不知味。

    韦纲的心,是甜的,也是苦的。

    听说韦杜氏去了长安,他便密切关注着。等她回来时,更是第一时间就传唤她。

    当韦杜氏直言不讳的说起殷清风躲了一夜,最终被她算计,以及殷清风的恼怒时,韦纲便清楚他把殷清风想简单了。

    活了这么多年,面对美色而不动心的人他见过,但不包括血气正旺的年轻人。

    像宇文赟,为了声色犬马,把皇位都让给儿子了,他死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二岁。据说殷清风明年就十八岁了,也没比禅位时的宇文赟年少几岁,他怎么就能忍得住?

    郑昭容羞怯怯的模样。哪怕是他也想收到房里日夜蹂躏,何况还是以他人之妻的身份主动送上去侍寝?可殷清风竟然恼怒了?

    不过,他也品味出来了,殷清风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否则,当夜他就会把郑昭容撵出房门的。

    这一点,是可以利用的。

    明知是被韦杜氏算计,却直接吞下诱饵,再反手回杀渔夫,殷清风的智慧和心肠,决不能再以少年人视之了。

    当韦杜氏说完殷清风是如何安排她那四个嫡庶子后,他再次沉默了。

    论语先进篇中: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孔子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千年前的孔圣懂得因人而异,此不足为奇,他是圣人。可殷清风呢?小小年纪先明那四子的优劣,再判断其前程。若他一朝踏进朝堂之后会如何?

    所以,他坚信他当初带着阆公房追随殷清风是正确的选择。只要得到回报,这段时间以来族内的非议,便会云消雾散。

    有了这些明悟,他更期待这次的会面。

    甫一见面,他惊讶殷清风的手杖诗,也欣喜殷清风的才学。

    从“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历代诗赋斐然者,俱是青史留名的大名士。这首手杖诗,便是殷清风雏凤初鸣之声。

    妙!

    等他看见韦津那强作欢颜的表情,他更开心了。

    可等他见到李世民瞒着所有世人,通过殷清风暗中布局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后悔当初不该屈服于殷清风、不该屈服于李世民。

    当初他执意背叛其他族人,族内分裂已成定势是一个诱因,钱财是另一个诱因,而最主要的,是他想效仿前人:哪怕李氏最终被取代,只要阆公房有族人已然是显赫高位,新朝成立后也不会慢怠族人的。

    但他没想到,李世民欲灭各世家的野心这么大。

    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到后汉时的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再到魏晋以来的大小世家,历代天下之主何曾敢轻侮门阀,又何曾敢灭亡门阀?

    李世民在自寻死路,其鹰犬的殷清风也在自寻死路!

    若他和阆公房族人不能全身而退,必被殃及池鱼!

    就在他做出先与殷清风虚与委蛇,再徐徐图之的打算后,殷清风却接连曝出水泥构件和冬季种植青菜这两项获利巨量的奇言。

    意外获得冬季种植青菜的法子自然是值得欣喜的,但这样以来,世人可是都会知道阆公房与殷清风关系匪浅了。若李氏灭亡,阆公房还能全身而退吗?

    韦津此时不知该是嫉妒背叛族人的韦纲,还是对韦纲报以幸灾乐祸的心思。

    等李世民继位后,李氏灭亡已成必然,追随李世民郎子的韦纲必然受到牵连。虽然已经有人知道韦氏分裂为阆公房韦氏和京兆韦氏,可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啊。

    若是他坐视阆公房族人的死活与不顾,其他家族如何看待他又如何看待京兆韦氏?

    但李世民现在气焰正盛,与其正面硬对,吃亏的是韦氏。看来,比照之杨广,只能等李世民露出败相时再与殷清风慢慢划清界限了。

    只希望,在此之前,韦氏能积攒到足够的权势和钱财。

    胡亥坐了七年的皇位,杨广坐了十四年的皇位,大不了韦氏就等着二十八年后李世民灭亡吧。

    在此之前,韦氏一面积攒钱财,一面培养子弟并助其登上高位,一面,坐等风云变幻。。。

    就是不知,会是谁取代李氏。

    可惜,自从阿耶和二阿兄相继去世后,韦氏在军中再无将领。。。不对,还有云起!他现在是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若是他能再进一步。。。

    糟糕。。。他是阆公房族人!

    殷清风见带头的韦纲和韦津神色木然,他也没调解气氛,随着韦氏族人一起闷声不语把饭吃完。

    他今天带着这些人参观学堂,是有目的的。

    “三皇时代”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到了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的是禅让制度。

    姬姓的黄帝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黄帝的曾孙喾继承;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所以,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为天子禅位于外姓。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谁不愿意享受巅峰权利呢?但事情总有例外,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是主动和被迫将帝位拱手让人的。

    刘婴禅位给了王莽;汉献帝刘协禅位给了曹操。

    接下来,就是一波循环报应杀:曹操的孙子曹奂禅位给了司马炎;司马炎族叔司马伷的后人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刘裕的重孙刘准禅位于萧道成;萧道成侄孙萧宝融禅位与萧衍;萧衍的孙子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

    南方玩儿禅位玩儿的不亦乐乎,北朝的皇帝也不甘示弱。但南朝玩儿的是“外禅”,而北朝玩儿的是“内禅”。

    北魏孝文帝拓拔弘传给了儿子拓拔宏;北齐武成帝高湛传给了儿子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传给了儿子宇文阐。

    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皇室禅位一次就行了。但杨坚的后人、同获谥号为恭皇帝的杨侑和杨侗,则分两次把天下江山禅位给了李渊和王世充。

    唐朝之前的禅位,即使有拓拔弘那样的内禅,但也改变不了人们对禅位的认知:禅位的皇帝都是被迫的。

    再过一两年,李渊就要禅位了。不管是百姓出自他们自己的认知还是有人煽风点火,李世民多少都要背上骂名的。

    能让这些人闭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凸显李世民的伟光正。

    梧桐新村和梧桐学堂的存在,超越了现在这个时代的认知范围。他一再的在韦氏族人面前强调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的手笔,就是要借着这些人的嘴巴宣扬出去。

    而能听到韦氏族人宣扬的人,地位不会低到哪里去。只要上层圈子对李世民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者说是对李世民产生了惧怕的心理,最少在短时间内,这些人不会说李世民的坏话的。即使说了,也怕李世民追查到他们头上。

    李世民缺少的就是时间。只要下层百姓从农耕令上获益、只要游走四方的商人从钱币改制和帝国银行上获益,即使那些世家一起诋毁李世民,他也不怕某些谣言了。

    民心安稳了,大唐也就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到那时,他曾经给李世民提的那些谏言,只要能再落实几项,英明神武天子的名声就再没人能动摇了。

    所以,韦纲和韦津的心思,他不用猜,也大致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

    回到他居住的小楼,殷清风让韦氏族人稍等,他从楼上抗着一块被红色绸缎包裹着的木匾下来了。

    他揭开绸缎,“这是太子亲自赐下的手书,韦翁带回去,让族人悬挂在各地的书铺。”

    若是没有走一趟梧桐学堂,韦纲此时一定欣喜若狂。有李世民这个太子,又有殷清风这个未来的新贵照应着,阆公房的兴旺是指日可待。

    但眼下他只勉强的笑道:“老朽代族人恭受了。”

    他甚至不想提李世民的名字。在局势未明之前,距离李世民远一些是比较明智的。

    殷清风也不计较他的态度,“有些事清风要说一下。

    这第一呢,长安城的书铺由长孙太子妃的兄长,上党县公长孙无忌和我殷氏的姻亲琅琊颜氏共同经营,其他的都交给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