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象禅师说罢,又道:“正是先前,贫僧正在讲法,山下喊杀声震,诸位长老以为前山来了些些剪径的贼人,打杀过路的香客。
急催诸僧侣前来搭救,因为贫僧禅杖随身,又有这脚力,遂来得快些,贫僧走时,他们还在廨舍奔走,换忙寻些趁手器械哩”
宝象禅师话音刚落,那上山的拐角半山亭外,咋咋呼呼冲出来一溜僧众,前遮后用,各扯了旗杆,耥耙,竹篦充做兵器,约莫得好几十人,都是禅院里的青壮小僧。
这些小僧见宝象二人,纷纷道:“上师怎么回得如此快哩,可是我等动静太大,强盗闻风跑走了…”
“哈哈…无碍,无碍,原来是些乡间的泼皮流氓,要抢钟道长这个出家人,贫僧赶去吼了两声,贼人还以为是官军剿他来了,悉数翻山退走了”宝象随口扯了个幌子,应付过去,转而领众僧侣,托着挂彩的钟七,一路奔回禅院。
禅院内几个留守的老僧见诸人回来的快,又都无恙,不由大松口气,有来询问情况的,都被宝象依先前说法,一一搪塞过去。
知道钟七为“匪类”所伤,静玄长老忙领诸僧整理药材,好在释静玄长老修行多年,倒是个知天命,识诸药的,把钟七伤口一一用酒清洗,以免中了金矢之毒。
只是禅院皆是守三皈五戒的僧众,时常也无清酒储备,天台山离着最近的村社也有十余里。
静玄长老只好急传几个小僧打开药窖,抬些治跌打,擦风湿的药酒上来将究。
事后清查内外伤势,钟七左肩胛骨折裂,肋骨折了一根,这都是那力士架钢鞭打的,胸前挨了三道,各有半寸来深,一指来长,是被张绍阳用剑器所伤。
背上两道刀口,小的有五六寸长,一道长有尺许,自肩膀划到脊下,幸好那力士用的薄片儿钢刀,只是趁势撩上,伤口也不深,只是一层皮肉翻起。
钟七是趟着也疼,爬着也疼,只好靠在佛殿的栅栏上。
正要眯眼睡上一会儿,缓解伤痛,不料刚把眼合上,却被静玄长老一瓶子陈酿药酒淋下。
“嘶…呃…”这滋味,钟七瞬间睡意全无,阵阵剧痛袭来,令人直欲打滚哀嚎,只是钟七见宝象与诸僧侣皆在一旁观看,咬牙强忍着不动。
一番处理,忙活到暮时,终于收拾完好,钟七身上缠满白纱布绷住,好似个木乃伊一般。
宝象又给他正了骨,用竹板固定,伤势处理好了,钟七这样子,一时也走不了,只得依静玄之言,留于禅院修养。
光阴荏苒,不觉十余日过去,这些僧众四时关问不绝,又弄些伸筋草,铁罗汉等养筋骨,强气血的药草给钟七内服外敷。
钟七一身外伤大略痊愈,眼见深秋已过,也起了离去之心,便直入禅堂,宝象禅师正与静玄长老二人正坐在亭子里攀谈。
见钟七漫步过来,静玄笑道“钟道长,刚拆下绷带,出来活动的小心些,可别迸裂伤口…”
钟七含笑点头:“这些时日,多些长老,禅师搭救,大恩不言谢,日后但有所命,贫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静玄长老道:“钟道长,都是十方丛林,同为出世之人,说甚么谢与不谢,不必,不必”
“贫道在禅院中,静养休息,叨扰宝刹十余日,又是冬月将近,特来向长老,禅师辞别的”钟七想了想,直言会道。
宝象闻言道“泓继道兄,你伤势并未痊愈,这般着急作甚,且在禅院歇息一段时日吧”
“是啊,伤筋动骨一百天呐,钟道友把左肩伤势养好,到时候任道长来去,贫僧也不留你”静玄长老不容反驳的回道。
随即二人左右相劝,钟七无法,只得依言,留在寺中修养。
哪些和尚念经,钟七则无所事事,倍感烦闷无聊,因为他伤势未好,耍不得棍棒,炼不成武艺。
不过境过上次一战,钟七以一挑十,到底总结了不少经验,索性无事,不断回想前番,思索下次再遇上这情况,又该如何应付。
在查遗补缺中,武艺虽无进益,实战打法却在不断积累总结。
宝象禅师每次讲经,都邀钟七前去旁听,二人也时常辩经论法,有时争得面红耳赤,随后却依旧不计前嫌。
这禅院僧侣,皆拿宝象当活佛看待,除了求学,并不敢辩论修行,唯有钟七,却是时常给宝象拆台,一言不合,就要反驳。
受宝象影响,钟七也认为修行确实不能只顾命功(武艺外象),打坐参禅,使心如清静琉璃的心心性修炼,也必不可少,毕竟道经也有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而钟七的理念,对宝象而言,同样触动极深,宝象逐渐也明白,一味的枯坐参禅,心如死灰,一志不散,并不能成真佛,也非真正的大乘佛法。
俩人一道一佛,辩论各自修行理念时寸步不让,交情却越发深厚,互相引为挚友。
要不是宝象有三皈五戒,钟七有伤不能饮酒,钟七定要请这和尚痛饮宿醉。
到十月中,宝象却是在钟七之前向静玄长老辞别,盖因五台山的文殊院已经数此传信,请宝象禅师至五台山讲经说法。
宝象临走时,却但独唤来钟七,见钟七疑惑,宝象只是笑道:“泓继道兄,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得相见,咱们法脉有别,分属佛,道两家,你教了贫僧下棋,贫僧也教你一套拳法”
不容钟七推此,宝象直接演练了套路招式,嘱咐钟七记下,又递给他一套梵文策子,宝象道:“这拳法,乃瑜伽之正宗,我见你时常烦闷,你若无事,时常练练,也好散心,至于炼法,打法,都在这书册里”
“宝象和尚,这个瑜伽术,就是你那个刀枪不入的功夫吗?”
钟七接过册子,随意翻开一页,上面是梵字金经,下面却密密麻麻的隶字注释,隶字墨迹未干,显然是宝象连夜写的。
宝象闻言摇摇头笑道“世上那有什么功夫能一定刀枪不入,不过这金刚菩提法,修炼得好了,能稍微抵挡一下,道兄也不必纠结这个,武艺只作护身,修行才是我等根本”
钟七点点头,只是道了声谢,嘱咐宝象一路顺风,并未多说甚么,只是当晚就从寺中借来笔墨,也是奋笔疾书,写了一夜。
到了第二日,钟七,与静玄长老,并着几个禅院首座,知客僧,寮房僧等寺中长老,为宝象禅师送行。
走到山腰八角亭,宝象转身朝众人道“诸位上师,道友,不必再送,就此驻步吧,贫僧去也”
宝象说罢,早有座下两个番人比丘,牵来坐骑白玉象,提着锡杖,袈裟,包袱行礼。
宝象正待动身,却被钟七叫住道“大和尚,且稍待,贫道有一物相赠”
言罢,钟七从袖中掏出自家连夜写的书卷,不由分说递到宝象手上,笑道“我中原有句话,叫投桃报李,你送贫道一册瑜伽,我也送你一套内家功夫,并附上方仙术数,奇门遁甲,一册,皆是贫道心意,你且莫推辞”
宝象也不多说,只是含笑点头,把书卷用黄罗绢包好,珍重的塞入斜襟。
沉吟片刻,宝象在诸人疑惑不解中,走回八角亭,至一根大红漆立柱前,以指为笔,写下了数行篆字,转而朝诸人摆了摆手,跨坐白玉象,一路下山而去。
众人跑上去一看,却是一首《赠泓继道人》
【身披黄衣,手摇玉塵(拂尘)。
身披百纳杏黄衣,宝阁瑶池常赴宴。
手摇黎杖白玉塵,丹台紫府每挥尘。
肘悬仙箓,足踏芒鞋,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
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
贫僧不识玄门客,却是泓继真人来。】
这篇篆字,通体以指头刻下,径入木中数寸之深,由此可见,这宝象禅师功力。
………………………………
三十章【神书万符 十八般武艺】
诸僧侣面面相觑,皆感惊异,这天竺来的上师,向来奉禅宗为正道,视中原道法人物为旁门左道。
然而今日这篇题词,明显含有夸赞,吹捧之意,宝象上师自入中原以来,还从未对那个道人如此推崇过。
静玄长老捻须一笑道“即然是上师禀笔留词,稍后诸位以栅栏围上这立柱,免得霄小之辈,毁害了大师真迹,不能供后人瞻仰”
诸僧侣颔首应诺,随即归还山门,有寮院的木工和尚依方丈法令,看竹篾将这立柱围上,后来这词果然杨名,成为无数僧尼道士,文人骚客观景打卡,必来之处。
倒是钟七一路闷着头走入客舍,揭开包袱,取了朱砂毫笔,刮了几个瓷瓶,倒入盏中,混酒液掺和,随即出了僧舍。
随即在寺中所有僧人疑惑的目光下,一路出了寺门,左摇又看,正好撇见寺门前一块大方青岗石,即托着笔墨走到石头跟前。
左右寺中僧侣无事,正闲的发慌,又有看热闹的前后交传,俱说那钟道爷又要搞事儿,这一说,禅院立时沸腾,大和尚携小比丘,小僧童掺着老僧,一齐围在寺外观看稀奇。
这方青石,高有三尺余,阔有一尺余,钟七拂袖擦净尘埃,依笔醮朱砂墨,在诸僧围观下,奋笔疾书,也写下数行隶书。
写罢之后,钟七径归禅院,诸僧围上瞻仰,却也是一篇词《仲秋月,宝象上师》
【斗笠袈裟,挑禅飞锡。
斗笠袈裟远涉三千水,挑禅飞锡长行万里崖。
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
忆天台山上,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
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僧,白玉宝象游四海,古往今来渡群生。】
“好!…彩…”
“妙极,妙极也…”
诸僧不纷纷喝彩,称赞不绝,而钟七此时也端了清水一字迹盂,就要朝石台泼去,静玄长老忙阻止道:“钟道长,我看这词甚好,你怎么泼水,要擦了重写吗?”
钟七笑而不语,端钵绕过静玄,一瓢水哗啦泼下,而令诸僧惊异失色的是那墨汁被水浇散,但原先的字迹却渗入石中数寸。
也如宝象以指刻下一般,字迹清晰,深入石板数寸,诸僧面面相觑,纷纷上前擦拭抚摸,都断定是这真的。
就在众僧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时,钟七解释道:“宝象和尚有金刚菩提,善能揉金碎铁,刀枪不入,贫道也有奇门遁甲,这个就叫神书万符”
端公秘术记载:术士用毛笔蘸墨在石碑上写字,过段时间,洗去碑面之墨,只见字迹已隐人碑中,与石合一。
关窍:用龟尿、炭、硇砂少许,共为未入砚水内,研磨书写。若用皂角水调墨或用皂角调汞银珠,字迹可渗透砖石,经年不会拖落。
这一遭题了词,那释静玄长老也是喜不自禁,他普陀禅院今年大有福缘,竟得佛,道两教高人于此书字,留下遗迹,日后也能传于后人。
当即也下法旨,着僧匠师父,又钉下栅栏,围上竹篾保护,免遭毁坏。
宝象上师走后,禅院又恢复平静,诸僧侣颂经,礼佛,参禅,打坐,接奉香客,照顾钟七伤势。
不觉时光倏忽,数十日转眼即过。
虽则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钟七练有武艺,身强体壮,兼顾瑜伽术,更善能养炼躯壳,寺内僧侣也拿他当神仙供奉,茯苓,芝兰,山参,纷纷进献补益。
得此相助,至冬月中旬(十月月中),钟七早已拆下竹板,骨骼痊愈,日日在禅院弄棒打拳,舞剑腾挪,也不觉痛处。
那寺众僧众见得钟七武艺,也有年轻沙弥喜爱,于是托长老相说,想拜在钟七门下,多少学些武艺,即能保护禅院,也能护持香客。
静玄长老来说,又是吃人家的,住人家的,钟七也自无不可,自此凡有禅院的僧道求学,把一些外家武艺,练法,演法,倾囊相授,一概传之。
长老专门在后院划上一块花圃空地,做了练功场所,摆上器械架子,十八般兵刃,石锁,杠架尽数备上,供钟七与诸武僧习练。
钟七的武学册子里,十八般兵刃的用法,打法,都有记述,只是一直不得时机学习,只把剑术,杖法,棍法略微练过。
如今得了这机会,自然倍感珍惜,只把十八般器械,刀,枪,剑戟,斧,钺,勾,叉等兵刃日夜苦练,不说要到出神入化,也里求炉火纯青。
武僧戒杀,学武只为护身,大都慈悲为怀,只学棍,棒,拐子,九节儿鞭一类,钟七是晚上通夜翻书,白天现学现卖,边教边学,也弄得通透。
如此这般,至腊月(十二月),天色昼寒,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