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锦衣卫又会遵照天子的密旨把域儿流放到崖州,以惩罚他意欲投虏的罪行。
虽然心痛,但侯恂知道这是他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站在天子的角度考虑,能够如此宽宏实属不易。
便是为了天子饶恕域儿的恩典,侯恂也准备誓死以报。不论天子命他做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的遵照执行。
带上枷锁的侯方域被扔到了一辆黑色篷顶的马车上。马车的车窗都被木条封死,完全看不到外面的情形。
侯方域嘴里骂个不停,却并没有得来任何答复。
渐渐的,侯方域也倦了,倒头呼呼大睡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了下来。
侯方域仍自睡着便被锦衣卫校尉打醒揪下了马车。
迷迷糊糊间侯方域看到了一片雄伟的城墙。
定睛瞧去,侯方域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嘶
南京皇城西安门
他不是已经出了城在流放去崖州的路上了吗怎么绕了一圈又回到南京城了
第九十三章 宫刑
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支持
一股不祥的预感升上侯方域的心头。
难道天子还是想要杀他
方才只是做个样子给父亲,让父亲念着他的恩情,好为他效死命。
侯方域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心中直是又惊又惧。
他现在该怎么办
跑吗
可他如今被上了枷锁,如何跑的了
恨,好恨啊
要不是李香君这个婊子大肆宣扬,锦衣卫怎么会知道他要投奔清廷
侯方域正自问候着李香君的十八代女性祖宗,锦衣卫校尉便把他颈上的木枷卸了下来。
侯方域直是一愣。
这是什么意思
不待他多想,两名锦衣卫校尉便压着他从西安门进入了皇城。
沿着皇城城墙一路而行,侯方域拼命分析着所有可能性。
可他绞尽脑汁还是想不明白天子究竟要怎么处置他。
直到他走至一排低矮的值房前才稍稍看出了端倪。
南京皇城的构造与北京皇城有很大不同。
从西安门进入皇城的话,迎面是一条宽阔的大道。
大道南北两侧各开有一门。北面是西上北门,进入后是内府诸库。南面是西上南门,穿过西上南门便是内宫诸监。
而如果沿着大道一路向东走便可以看到西华门。过了西华门便可以进入紫禁城。
内宫诸监大部分都位于皇城西南角,内守备府以北,社稷坛以西的位置。
结合看到的值房和大致的方位判断,侯方域断定自己正被带去内宫诸监。
嘶内宫诸监属于内宫二十四衙门。
内宫二十四衙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
具体来说十二监便是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便是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便是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二十四衙门里都是宦官,这两名锦衣卫校尉把他带去内宫诸监作甚
侯方域心中忐忑,走的稍慢了些,一名锦衣卫校尉便呵斥道:“磨蹭什么,还不快些”
侯方域苦笑道:“这位军爷可知道把我带去内宫诸监作甚”
那锦衣卫冷冷道:“少废话,到了就知道了。”
说罢狠狠推了侯方域一把。
侯方域被推得一个踉跄,险些跌倒。
心中不由得感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那两名锦衣卫校尉押着侯方域穿过朱门,便有个小宦官凑上前来。
“二位可是奉了皇爷的旨意押送侯方域”
为首一名锦衣卫校尉点了点头:“正是,我们奉命押送侯方域来皇城内宫诸监。”
那小宦官笑道:“那便是了。二位把此人移交给咱家便是。”
说罢冲身后两名健壮的宦官递了个眼色,那二人立刻拔步上前。
“有劳了”
那名锦衣卫校尉冲小宦官抱了抱拳,便把侯方域推了出去,交给了两名健壮的宦官。
内宫诸监是太监的地盘,锦衣卫插不上手。他们把侯方域押解到了,履行完交接手续后任务便完成了。
侯方域刚出狼巢,又入虎穴,心中直是叫苦不迭。
不过已经如此了他也不打算再挣扎,先看看这帮人究竟在搞什么鬼再说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侯方域被压到了一间低矮的瓦房前。
“几位公公,敢问这是什么地方”
侯方域心道十二监的衙署不可能这么简陋吧
那两名健壮宦官不发一言,身材瘦小的宦官则冷哼一声:“狗汉奸”
侯方域热脸贴了冷屁股,自讨没趣便不再发问,由着两名宦官把他推入了瓦房。
甫一进屋一股发霉的味道便扑鼻而来,夹杂着些许血腥气。
侯方域隐隐感到有些不妙,便四下扫了屋子一眼。
整个屋子除了位于正中的一张形制古怪木床外再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侯方域的注意力自然全部被这张木床吸引。
这张木床大小和普通床没有什么分别,但上面绑系着许多革带。
一个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头走了过来毫无感情的问道:“这人便是侯方域了”
那身材娇小的宦官微微颔首道:“这人便是侯方域,这个狗汉奸真不是个东西。何老公替他净身,真是便宜他了。”
听到净身二字,侯方域如遭雷击。
什么,天子竟然想阉了他
侯方域怒吼道:“你们不能这么对我天子已经饶恕我了”
“哼,皇爷只是饶了你的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今日便须对你施以宫刑”
侯方域面色煞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小宦官也不与他废话,大手一挥两个身材健硕的宦官便把侯方域连拖带拽弄到了木床前。
二人在那何老公的指挥下把侯方域严严实实的绑在了木床上,默默退到一旁。
何老公只朝侯方域两腿之间瞥了一眼,便转过身去,取来一面托盘。
掀开托盘上的红绸布,里面的工具便露了出来。
最显眼的便是一只镰形弯曲的阉割刀。
刀身用金、铜打制而成。
托盘里还有一口木碗,木碗里有半碗热胡椒汤。
何老公显然很有经验,先命两名宦官把侯方域的裤子扯下,用热胡椒汤对他两腿之间清洗了一番。
之后他把阉割用的镰形刀在火盆上烤了烤,复又走到了侯方域的面前。
“你们两个上前按住他。”
这是何老公说的第二句话。
虽然侯方域全身已经被牢牢捆住,但宫刑时的剧痛往往会令受刑人奋力挣扎影响阉割。
两名宦官遵命执行,直到此时侯方域才反应过来,这帮杀千刀的要来真的了
“你们不能这么对我我爹是侯恂”
何老公依然面无表情。
他取来一个煮熟的鸡蛋剥了皮,整个塞入侯方域的嘴中。
这倒不是嫌他聒噪,而是阉割中必备的工作。这么做是怕被宫刑人因为剧痛咬断了舌头。
一切准备就绪后,何老公捏起镰形刀朝侯方域那话儿比了比。
“你这狗贼,活该断子绝孙。”
这是何老公说的第三句话。
第九十四章 提督操江
感谢书友刮脸的熊的4000币打赏。各位看官老爷,看的爽了投张推荐票可好
侯恂起复绝对算是一件大事。
不过如何安排他的官职,却是足够让朱慈烺头疼。
侯恂的最大作用是牵制湖广的左良玉,那么从理论上讲授予侯恂湖广总督之职是最合适的。
左良玉虽然加了宁南候的爵位,但说到底只是一个武将。湖广总督则是总抓湖广军政的文官一把手,光靠名头就能压制左良玉。
加之侯恂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只要侯恂在武昌开衙坐镇,左良玉多少会收敛几分。
但实际却很难这么安排。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湖广已经有了何腾蛟。
虽然现在何腾蛟只是湖广巡抚,但因为总督之位一直空缺,何腾蛟便是湖广实际意义上的文官领袖。
何腾蛟理政能力水平一般,但钻营政治的水准绝对是一流。
其在湖广任上,与左良玉打得火热,二人之间十分默契。
这当然是以牺牲朝廷利益为条件的。
正是因为何腾蛟对左良玉的纵容,使得湖广军阀藩镇化越来越严重,俨然有第二个辽镇的趋势。
若是换做堵胤锡做湖广巡抚,湖广的局势绝对不会糜烂到这种地步。当然,把湖广藩镇化完全归咎为何腾蛟的无能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广局势的糜烂和何腾蛟的不作为有直接的关系。
如今的湖广文臣武将相互勾结,形势极为严峻。
这直接迫使朱慈烺一方面对左良玉采取怀柔的策略,另一方面暗中分化其部众。
现在朱慈烺只能等,等到堵胤锡分化更多的左镇营将,等到左良玉一命呜呼。
那时,左镇群龙无首,方是朝廷动手的好时机。
历史上何腾蛟出任湖广总督,收编忠贞营,完全是把湖广当做自己老巢经营。即便如此,湖广仍然被他搞得一盘散沙。而且何腾蛟此人绝对算不上忠心,其对隆武帝阳奉阴违,大搞权力寻租,公然挑战皇权。
是以此人肯定是不能重用的,只待朱慈烺对左镇动手时,便可将其一并剪除。
朱慈烺准备再发一道密旨,命堵胤锡暗中监视何腾蛟,必要时可直接写奏疏密报。
对于侯恂的使用,朱慈烺征询了两个人的意见,其一是文安之,其二是路振飞。
文安之建议授侯恂提督操江之职,湖广总督则继续空置。
他的理由是提督操江负责江防,可以更多的影响长江防御。
这对于朝廷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毕竟荆州府还在闯贼白旺部手中,随时可能顺江而下攻掠武昌。
侯恂可以利用身份对左良玉施加影响,令其把更多兵力投注到上游江防上去。
这么做合情合理,又是侯恂发声,左良玉没有理由拒绝。
如此一来,长江中下游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即便左良玉真想像原本历史上搞出一波清君侧,也得花上很长一段时间调动水师。这便给了朝廷准备时间。
当然,这是最悲观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侯恂应该还是能够稳住左良玉的。
文安之之所以建议空置湖广总督之位,也是因为担心何腾蛟狗急跳墙。在文安之看来,何腾蛟的权力欲望实在太过强烈,早已将湖广总督视为囊中之物。
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贸然派侯恂出任湖广总督,等于狠狠扇了何腾蛟一巴掌。这是何腾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若是何腾蛟一气之下丧失理智,煽动左良玉图谋自立,那局势可就彻底无法收拾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何腾蛟与侯恂平级。
何腾蛟任湖广巡抚,侯恂任提督操江。
看似二人势均力敌,但因为朝廷在湖广还有堵胤锡这枚暗棋,故而其实在文官层面是朝廷占优的。
而路振飞则持不同意见。
他的想法比较激进,认为提督操江一般是加都察院佥都御史衔的,和湖广巡抚平级,难以压制何腾蛟。
而湖广总督至少会加都察院副都御使头衔,比佥都御史高了整整一级。
官大一级压死人,侯恂说话底气也足。
路振飞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
大明的巡抚、总督起初只是临时设立,到后期才逐渐发展为定职。
饶是如此,其本身也是没有任何品级的。
不论是巡抚、还是总督,亦或是提督操江都要加都察院官职,以风宪官之本职出任。
按照惯例看,总督确实比巡抚、提督操江的都察院加衔高。
路振飞认为既然要让侯恂压制何腾蛟、左良玉,就要给他充足的支持,在官位上做足文章。
二人一个温和,一个激进。一个属于鸽派,一个属于鹰派。
从政治平衡上来讲这是好事。
朱慈烺作为大明帝国的掌舵人,需要听取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够减少决策失误。
他毕竟也是凡人,是人就会出现判断失误。朱慈烺需要的是在他出现判断失误的时候,有臣子能够提醒他。
若是臣子都是一个声音,朱慈烺便很可能步入歧途而不知。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若是在清平盛世,出现这种失误还不打紧。但现在是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