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些时日铺子里还偶尔限量放出些米来卖,但就在刚刚老爷下了严令,不准再卖一斗米。要是有人来买米,一概说没有。

    沈忠自然明白老爷这么做的用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整个南京城都缺粮,偏偏沈家有粮卖,官府想不注意都难。

    虽说老爷在朝中颇有关系,但还是小心为妙。

    眼红沈家的同行着实不少,要是让他们抓住把柄,一定会狠狠咬上一口。

    “掌柜的,大公子叫您马上回府一趟”

    沈忠刚刚坐定,便见一个家仆风风火火的跑进店来。

    他定睛一瞧,此人不正是大公子身边的贴身小厮吗

    “大公子有何事吩咐”

    沈忠满腹狐疑的问道。

    “这个,这个”

    那小厮欲言又止,弄得沈忠心烦意乱。

    “若是没有什么紧要的事,便请大公子等一等。老爷吩咐,叫我白日里多盯着些柜上。”

    

第九十七章 捉贼捉赃

    照说这是老坤第三本三江的书了,应该很淡定从容。可老坤还是和当初寒门首辅上三江时一样激动、忐忑

    这本书和老坤前两本书类型都不一样,是南明文。

    有人说南明文是小众文,不可能出成绩,你干嘛不继续写生活文捞钱呢

    我只能说我一直想写一本纯粹的南明文,因为南明有太多可歌可泣的忠良之臣。

    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阎应元、文安之不胜枚举。

    他们或许出身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甚至是政治利益不同,但在汉家天下将亡时能够站出来为守护家园而战。

    每每读南明史我都会痛心疾首。明明有机会翻盘,明明就差那么一点,最终还是功败垂成。

    李定国两蹶名王,李成栋、金声桓反正,郑成功长江之役

    哪怕抓住一次机会,结局也就完全不同了。

    可历史就是如此的残酷。

    老坤写振南明就是为了圆梦,不仅是圆自己的一个南明梦,更是为了圆无数汉家儿郎一个南明梦。

    说了这么多煽情的话,希望大伙儿能够静下心来与老坤一起享受这段波澜壮阔的南明之旅。

    一切故事始于崇祯十七年淮安府的那座荒废的关帝庙

    最后,求推荐票支持,老坤泣血拜票

第九十八章 严惩不贷

    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天意如此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20180513210905223的100币打赏

    抓贼抓脏,眼前的米粮堆积如山,足以证明济盛昌囤货居奇,操纵米价。

    陈天笑二话不说,命令麾下锦衣卫把济盛昌粮铺查封,店内之人一概不许离开。

    同时他又命人将此间所获奏报给指挥使赵信,请他立即派人前去沈府拿人。

    锦衣卫捷足先得不仅对陈天笑很重要,对指挥使赵信赵大人也很重要。

    立此大功,锦衣卫在短时间内便能压过东厂和内厂一头,成为皇帝陛下的首要选择。

    此事过后,陈天笑觉得自己至少能够升任一个百户。不是千户。

    一想到此,他便觉得热血沸腾。

    地窖中的每一袋米都是沈家父子操纵粮价的罪证,凭此将沈家抄家灭族都不为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想发财不要紧,发国难财却是罪无可恕。

    便在这时沈忠匆匆赶回。

    他一进铺子刚想坐下,几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便上前叱骂道:“没看到锦衣卫办案呢吗,今日别来买粮了”

    畏缩在一角的一名小伙计连忙喊道:“军爷,这个就是我们济盛昌的大掌柜”

    沈忠心道不妙拔腿便要跑,一名浑身腱子肉的锦衣卫校尉纵身一扑将他压倒在地。

    “他娘的,差点被这厮给骗了去。”

    他从袍泽手中接过绳子把沈忠捆了个严严实实,呸了一口道:“无商不奸,某家今日算是信了。你们这帮奸商连粮价都敢操纵,还有一丝人性吗”

    沈忠苦笑道:“我不过是听命行事罢了”

    “哼,少废话,有什么话跟我家总旗大人说去吧”

    “时也命也,时也命也啊”

    沈忠长叹一声,闭上了双眼。

    “禀圣上,沈家一家老小已经全部下狱,济盛昌的伙计也都缉拿,听候圣上发落。”

    锦衣卫指挥使赵信跪倒在地,恭敬的向朱慈烺禀奏。

    这次锦衣卫抢在东厂、内厂之前破获哄抬粮价案,让他窃喜不已。

    虽说厂卫是一家,但谁没有点自己的私心

    要想成为天子手中最锋利的刀,便要先取得天子的信任。

    赵信相信这件事后锦衣卫在天子心中的地位要比东厂和内厂高了几分。

    朱慈烺轻叩着手指,面容冷峻。

    这个案子锦衣卫办的干净利落,甚至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看来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啊。

    对于沈家父子,朱慈烺不会有任何的同情。

    这种人毫无大是大非的观念,心里只有自己一家一姓的私利。

    “拟旨。沈三贯、沈括、沈忠囤货居奇,哄抬粮价,着令刑部验明正身即刻处斩。沈府男丁一概流放崖州,女眷充入教坊司。沈家家产一概抄没,归入内库。济盛昌诸人虽非首恶,但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每人杖责四十,以儆效尤。”

    赵信犹豫了片刻道:“那提供线索的伙计可也要杖责”

    朱慈烺淡淡道:“功是功,过是过。他为此案提供线索,赏银不会少他的。但他亦为虎作伥过,若不责罚于他,置国法于何地”

    “圣上英明”

    赵信连忙拍了一记马屁。

    “这件事赵卿办的很好,朕心甚慰。”

    朱慈烺对赵信称赞了几句,抬手道:“平身吧。”

    赵信连忙站起身来恭敬道:“这一切都是陛下决策之功,臣不敢居功。”

    “随朕走走吧。”

    朱慈烺背负双手,踱步朝殿外走去。

    “赵卿觉得朕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慈烺走到平台上,拍着一根汉白玉栏杆突然发问。

    赵信吓了一跳,这个问题叫他怎么回答

    “陛下自然是中兴大明的雄主。”

    思忖再三,赵信只得给出一个最稳妥的答复。

    “朕自然是想做中兴之主。但满朝文武几百人,与朕齐心匡扶大明的有几个”

    朱慈烺联想到前不久东林党和勋臣密谋叛乱,忽生感慨道。

    “匡扶大明不是朕一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君臣同心啊。”

    赵信额头已经渗出了汗水,心道陛下为何会突然有此之言。

    “沈家操纵米价的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

    朱慈烺不疾不徐的说道:“朕认为他们在朝中有内应,故而才能将时机和火候拿捏的恰到好处。若不是朕在内帑提前备下了一批存粮应急,这次南京城中怕是真要饿死一大批百姓了。”

    他稍顿了顿,继续道;“不过就此至少可以断定,这内应不是内廷而是外朝的。朕要赵卿帮朕查出此人究竟是谁”

    得朱慈烺如此信任赵信心情十分激动,双手抱拳道:“臣领旨”

    山东,德州。

    半个月前传旨的小黄门抵达德州,在总兵府当众宣读圣旨,代天子褒奖了德州将士。

    与小黄门同行的还有几百名工匠。

    这些工匠基本都是泥瓦匠、石匠,为的是在德州城外围建造一批棱堡。

    对此,秦拱明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

    早在孙承宗主政辽镇时,便有过修筑堡垒群抵御东虏的策略。虽然这个策略最后并没有把东虏压缩在辽东一隅,但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德州外围若是能有堡垒群,势必会减缓东虏的推进速度,对秦拱明和德州明军是有利的。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不用秦拱明自己筹措,而是由朝廷直接拨付。

    摊上如此好事,秦拱明怎会说一个不字。

    他要做的只是派出一些辅兵和民壮配合南京来的工匠修筑堡垒。

    但当半个月过去棱堡稍显端倪时,秦拱明却是惊了个目瞪口呆。

    这,这棱堡形制怎么如此古怪

    即便是四川土司的石寨,也不似棱堡外观怪异。

    秦拱明实在沉不下气了,带着亲兵气势汹汹的出城奔着正在修筑的棱堡群而去。

    抵达现场之后秦拱明立刻挥着马鞭责问修筑棱堡的负责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得知棱堡的外形结构完全是圣天子一手绘制的,秦拱明沉默了。

    他不是一个跋扈的军阀,而是一个忠明的臣子。

    既然是圣天子要把堡垒修筑成这个样子,他自然不能反对。

    可这样的堡垒群真的能够挡住东虏的骑兵吗秦拱明忧心忡忡。

    

第九十九章 侦骑

    求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大号被封用小号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20180505154258388、书友随便x的100币打赏。

    周越生端起盛满白米饭的瓷碗坐到土堆上,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米饭下面填满了笋炒肉片,直叫人垂涎欲滴。

    这是他来到德州的第十六天,伙食与以往一样的好,让人浑身充满干劲。

    原本被选中到增派南京的工匠队伍时周越生还很沮丧,但现在看来这却是一项难得的美差。

    “老周,你家小子今年多大了,娶了媳妇没有”

    周越生扭头看去,见说话的是赵福,便笑声道:“我家那小子今年刚十四,娶婆娘还不急。”

    “呀,咋这么说呢。十四的娃不算小了。”

    赵福把嘴角粘着的米粒塞到嘴中嚼了嚼,建议道:“这种事情越早办越好,十四娶媳妇,十五就能抱孙子了。”

    周越生脸色一红,叹声道:“给儿子娶媳妇没有钱咋行,像咱们这种匠人,攒钱不容易呐,我想再等等。”

    赵福嘴巴一撇道:“你看看你,咋还跟以前一样呢要我说,你这次从山东回去便能把你家小子娶媳妇的钱凑齐了。”

    周越生没好气的白了赵福一眼道:“你个赵驴子就会拿我寻开心。凭啥这次从山东回去就能有钱了”

    “咦,你难道没听何大人说咱修建棱堡是有赏银的,修建个十几座下来,赏银还不够你给儿子娶媳妇”

    “呸,那些大人说的话和放屁一样,也能信”

    周越生嘴都要气歪了。

    “你赵驴子还真好骗。”

    “老周你咋骂人呢,要光是何大人画个大饼我也不能信呐。关键修棱堡分赏钱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啊。龙江船厂的老徐你记得吧,他这两个月赚的银子都快二十两了,啧啧,那可是实打实的银子啊”

    周越生两只眼睛瞪得犹如牛铃一般:“二十两银子真的”

    “我骗你作甚,不信你可以回去问老徐嘛。”

    赵福砸吧砸吧嘴道:“皇帝陛下既然允了诺自然不会反悔,君无戏言嘛。我寻思着咱得的赏钱不会比老徐少,要是能有二十两银子,我便把清河坊的那间铺子买下来盘出去。”

    匠户靠手艺吃饭,收入来源十分单一。赵福怕自己老了干不动了活活饿死,便想着先买下一间铺子出租,靠收租子过活。

    “还是你赵驴子鬼点子多。”

    周越生叹了口气道:“就是如今这世道太乱了,也不知道赚了银子有没有命花。”

    赵福拍了拍撑得滚圆的肚子,嘻嘻笑道:“老周你也太多虑了吧,这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咋也砸不到你啊。”

    “那倒也是。”

    周越生放下手中碗筷,躺倒在土堆上闭上眼睛小憩。

    虽然只能眯上一会儿,也是聊胜于无。下午还有一堆活儿等着干呢。

    眼下虽然给他们配了几十个帮工,但都是不通泥瓦、砖石活计的门外汉,凡事都得他们指导,着实累心。

    周越生好不容易有了困意,便觉得有人在猛地摇晃他。

    他猛然睁开双眼,见面前是赵福,怒道:“赵驴子,你作甚”

    “周大哥,骑兵,骑兵来了”

    周越生没好气道:“骑兵咋了肯定是秦将军派来问话的。”

    “不,是鞑子,是鞑子啊”

    赵福面色惨白如纸,双手都跟着颤抖了起来。

    周越生见他装的像模像样,有意调笑道:“鞑子来了那把他们赶跑就是。有秦将军在,你还担心个屁”

    赵福却猛地摇头:“可秦将军的兵都在德州城里啊,远水解不了近渴”

    虽说棱堡将来都会驻军,但在修筑好之前却是不会派兵驻守的,是以赵福才会有如此之说。

    周越生只觉得有些不对劲,扭头往远处一瞧,立刻怔住了。

    鞑子,真的是鞑子骑兵来了

    原来赵福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