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只要左良玉一日不死,湖广的问题就会一直悬在那里

    这是一个死结。

    派刺客行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冒险,一旦不成功将会彻底逼反左良玉。

    朱慈烺已经在湖广暗中布局,拉拢金声桓、马进忠等大将,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关头兵行险着。

    他只期盼老天爷早些收了左良玉,细算一算,这厮的阳寿也快尽了吧

    朱慈烺的烦心事还不仅仅是这些。

    近日在南直隶避难的一应藩王似商量好了一样纷纷上疏,请求就藩。

    这些请求乍一听来合情合理。毕竟这些藩王原先的藩地已经被攻占,现在算是无家可归。而依照大明祖制,成年藩王是不能长期在京畿附近逗留的,必须去外地就藩。

    可祖制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坑。

    朱元璋害怕他的子孙受苦,故而在制定藩王享受的待遇时定的很高。后来朱棣靖难削藩,藩王的军权被大大削减,但财权却是没有怎么砍。

    藩王都有庄田,这些庄田都是免税的,所产足够王府使用。

    虽说朱元璋规定藩王不能经商,但实际情况却是藩王纷纷找一个代理人站台,依靠王府背景把生意做大,甚至是垄断。

    这种情况下藩地的血基本都被藩王吸干了。

    更可怕的是,不仅限于亲王郡王,各级宗室都能领取岁禄。

    按照大明祖制,亲王嫡长子封世子,世袭亲王;亲王其余各子降一等封郡王。

    郡王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余各子降一等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各子降一等封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各子降一等封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各子降一等封镇国中尉。

    镇国中尉各子降一等封辅国中尉。

    辅国中尉各子降一等封奉国中尉。

    自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其子孙世世代代皆为奉国中尉。

    明末时宗室数量过于庞大,朝廷、地方财政负担加大无力赈济灾民,也是导致造反情况屡屡发生的一个原因。

    这个问题偏偏是最难解决的。

    朱慈烺总不能把这些当猪养的藩王全杀了吧

    虽然他真的很想这么做

    故而他只能选择拖,以战时从权为由先不允许藩王就藩。省下的这一大笔钱可以用在兴建水师上,不比给藩王修王府值得多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找到解决办法的。

    朱慈烺有个初步的设想,那就是通过海外扩张,把藩王封到海外去。

    美洲、澳洲、东南亚,哪里都可以。

    只要他们不在大明本土吸血,那就不会对大明朝廷的财政造成负担,也不会变相累积社会矛盾。

    不过这么做的前提是朱慈烺已经彻底光复神州。

    至少从目前看,要实现这点还需要不少时间。

    封建社会皇室宗室享受特权无可厚非。可问题是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而大明的宗室只享受了权力,却没有承担起义务。

    朱慈烺想要做的便是使藩王的权力和义务尽可能的对等。

    

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明早报(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文安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还是很高的,用了短短一日的时间便拟出了一个办报的章程,供朱慈烺御览。

    对文安之提出的一些想法朱慈烺表示认同,但另一些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朱慈烺索性直接与文安之进行了一番讨论,君臣二人最终把报纸的架子搭了起来。

    由于是官办报纸,自然是带有政治倾向性的。朱慈烺打算利用这份报纸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让天下儿郎们都生出拳拳报国之心。

    当然满清的残暴也是必须宣传的。只有同仇敌忾,才能战胜强敌。

    除此之外报纸会开辟专门的板块供人书写时文评论,其实也就是策论。

    当然这部分文章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不能出现危害朝廷统治的内容。

    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给报纸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了。

    朱慈烺觉得报纸既然是面向全体臣民的,名字自然不能太拗口晦涩,越简单越好。

    最终他拍板定下了皇明早报的名字。

    这也是为了适应大明的国情。

    毕竟晚上天一黑只能点着蜡烛或者油灯看报,体验实在太差。

    还不如索性办成早报。

    文安之对朱慈烺的命令自然无条件的服从。

    他当即表示会组织人手加紧办报,争取在三日内把第一期样报做出来,让皇帝陛下圣览。

    朱慈烺勉励了文安之几句便让他退下了。

    他有更要紧的事情去做。

    湖广传来消息,何腾蛟在暗中训练一只营兵,且似乎也在拉拢左良玉的部众。

    这个消息是堵胤锡传回来的,真实性没有什么问题。

    这让朱慈烺心生警惕。

    在他的布局中,侯恂是用来稳住左良玉的。左良玉一病死,便由堵胤锡出面控制局势,借由金声桓、马进忠等人强势控制湖广。

    本来这个计划是天衣无缝的。

    可现在何腾蛟却突然插了一脚进来。

    这厮不愧是南明第一猪队友,总能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坑队友。

    何腾蛟拉拢左良玉部众甚至暗中训练新的营兵,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拥兵自重。

    在原本历史上何腾蛟就是接收、收编了忠贞营而迅速成为一大军阀。

    在这个时空中他似乎还是想走这个路子。

    这是朱慈烺绝对不能接受的。

    左良玉一死朝廷是要全面接收湖广的。若是再冒出一个何腾蛟那还了得。

    一定要趁着何腾蛟还没有势成提前压制。

    或许在何腾蛟和左良玉之间制造一些矛盾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直以来何腾蛟和左良玉的关系都很好。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东林党一派的。包括侯恂其实也是东林党。

    但即便是东林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朱慈烺决定通过侯恂做些文章。

    思定之后他便叫人拟旨。

    圣旨中并没有明确告诉侯恂该怎么做,只叫他便宜行事,目的就是离间何腾蛟与左良玉。

    只要何腾蛟与左良玉翻脸,朱慈烺的原计划就可以继续执行下去。

    无论如何金声桓和马进忠是必须争取到手中的。这两人都是少有的悍将,在朱慈烺的抗清大计中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他娘的,真是见了鬼。这附近渔村的渔船竟然全都被烧毁了”

    刘良佐双目通红恨恨的说道。

    “恐怕这是有人刻意为之啊。”

    刘泽清面色凝重,长叹一声。

    “老子倒要看看是谁要跟老子过不去”

    刘良佐现在的心情很差,几乎想要吃人。

    他们已经在登州耽搁了几日,若是再不能找齐出海的船只,恐怕会被追剿的官军追上。

    “依我看这多半和登州城方面有关系。”

    刘泽清顿了顿道:“若非官府出面,谁能有如此力量在短短时间内把登州府的渔船全部焚毁”

    “他娘的,老子要杀进城把那狗官千刀万剐,剁碎了喂狗”

    人在绝望之中会变得疯狂。刘良佐恰恰就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眼瞅着逃出升天无望,刘良佐便想拼个鱼死网破,疯狂杀戮一番。

    “老哥哥莫急,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刘泽清皱着眉安慰刘良佐道:“登州不行我们便去莱州。又不仅仅登州才靠海。”

    “来不及了”

    刘良佐摇了摇头道:“现在即便去莱州也来不及搜检船只了。”

    他咬了咬牙道:“不如我们就杀进登州城去,攻下水城,能抢到多少船抢多少。”

    登州水师名存实亡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水城之中多少还是会有些船只的。

    这些船只肯定不够装下三万人,恐怕只能装下几千人,但刘良佐现在为了逃命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便是只能带着一千亲兵浮海出逃他也不会犹豫。至于剩下的人便留下由他们自生自灭吧。

    “老哥哥可想清楚了。若是手中没兵即便投了清也不会受到重用”

    见刘良佐生出断尾求生的念头,刘泽清赶忙提醒道。

    乱世手中有兵才是王道。手中的兵越多,心中便越有底气。

    看看吴三桂为何如此威风,不就是因为手中有一只关宁军吗

    孔有德当年虽然只带着万把人降清,也被封了王,但当时的情况不同。

    当时清军还没有入关,胃口还没有变大,即便是一万人的军队也会很珍惜。

    可现在不一样了。

    清军入关后接收的绿营军队数以十万计,即便是庸碌无能的降将都能拉出万把人。

    刘良佐、刘泽清军队的实力本来就不强,如果投降清朝时兵力还不过万,肯定会被清廷方面轻视丢在一边,更谈不上加官进爵了。

    若是如此,当初还叛乱做什么

    当初他二人决定叛明不就是因为觉得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吗

    “泽清老弟糊涂啊现在不是谈什么荣华富贵的时候,能够保住性命才是最要紧的。若是再拖下去,等到朝廷大军赶到你我二人可还有活路”

    刘泽清默然不语。

    “事到如今没啥好说的,要想活下去便只能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越以为我们不会去打登州我们越要去打。唯有如此才能活命”

    

第一百四十九章 气节(第三更,为盟主后援会加更,加第一更!)

    “东翁,大事不好了”

    宋安神色慌张的冲到袁惟泰的书房疾呼道:“叛军朝登州城杀来了”

    正在喝茶的袁惟泰闻言径直将茶水喷了出来。

    “你说什么叛军攻城了”

    袁惟泰擦了擦嘴角,惊声问道。

    “还没有,不过看样子攻城是迟早的事。东翁还是早做决断吧”

    宋安苦着一张脸道:“贼人势大,宋某建议从水城出海撤离”

    水城中现在虽然没有水师战船,但小船还是有一些的,供袁惟泰和其亲信浮海出逃不成问题。

    若是等到叛军攻进城来再想从水城撤离难度就太大了。

    “你,你不是说叛军断然不会来打登州城的吗本官真是信了你的邪”

    袁惟泰气的嘴巴都歪了,此刻也顾不得礼贤下士,指着宋安的鼻子质问道。

    若非宋安向他保证叛军不会来攻城,他是绝对不会组织乡勇去焚毁登州附近的渔船的。

    现在好了,叛军搜罗不到足够的船只浮海出逃,便调头杀向登州城,想要屠城泄愤。

    若真的让他们杀进城中,恐怕就是第二次登州之乱啊

    难道他要做孙元化第二了吗

    “逃走不行,即便逃出登州,本官又能逃去哪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不行,本官要坚守登州,即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宋安见袁惟泰不受忽悠,心中暗暗叫苦。

    他劝袁惟泰从水城逃走确实是存了私心的。毕竟他不是官身,将来朝廷追究起失土之责来,板子也打不到他的身上。而袁惟泰身为登州知府肯定难逃一死。

    袁惟泰是死是活宋安根本就不关心。干幕僚这行的,有奶就是娘,袁惟泰死了,宋安再找一个东翁便是。

    这天底下当官的那么多,凭借他宋安的口才谋略,难道还找不到下家

    这登州城是无论如何守不住的,对袁惟泰来说跑也是死,守城也是死。既然都是死,还不如留下一个殉国的好名声。

    袁惟泰要以死殉国,宋安却不想陪着袁惟泰去死。

    “糊涂,东翁糊涂啊。谁说东翁只能做大明的臣子啊。叛军可以投清,东翁也可以投清啊以东翁的身份多少也能捞个一官半职”

    宋安眼珠子一转,想出一道妙计。

    宋安这番话直是让袁惟泰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倚为臂膀的幕僚会劝他降清。

    “住嘴”

    袁惟泰向后退了一步,单手指着宋安的鼻子骂道:“我袁家世受皇恩,吃的是大明的俸禄,怎么会做出背主投虏的事情。你这厮好生可恶,竟然诱我投虏来人呐,把这厮拉出去杖毙”

    立刻从外走进两名衙役拖着宋安就往外走。

    直到被拖到书房门口宋安才反应过来,疾呼道:“东翁我也是为了你好啊。东翁饶命,饶命啊”

    那两名衙役哪里管宋安聒噪,把他拖到院子里踢翻在地,各自取来板子狠狠朝其臀腿打去。

    他们也听到了方才大老爷和宋安的对话,知道宋安想劝大老爷降清。

    对宋安这种无耻至极的人,两名衙役恨得牙根发痒,自然是用了十分力气。

    那宋安细皮嫩肉何时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