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不是,那就说到王阳明这个人了。”
    夏言微微一愣,似乎想起了王阳明的种种,说道:“阳明公即便不做学问,也是天下第一等人。观其平宁王之乱,吾而今依然叹为观止,实在不知道其如何为之,纵然而今我放在阳明公那个位置上,也不可能做到旋灭宁王。”
    “阳明公之功业。我这一辈子都不能超过,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阳明公能在首辅的位置上,又当是何等作为,只是可惜了。”
    “而今心学信徒到底是心学门徒,还是阳明公的门徒,还真不好说。如果是阳明公门徒,吾亦愿为之。”
    “你明白吗?”
    周梦臣恍惚之间,有些明白了。说道:“我明白了。”
    大明正德与嘉靖之交,如果士大夫阶层有什么全民偶像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夏言这样的人,都觉得自己一生功业,不如王阳明。其他士大夫又做何感想。
    王阳明的个人魅力,与王阳明心学的学术影响力,是难以分开的。
    后世人所了解王阳明,是从他的学术成就开始,但是当时人却不是这样想的。在当时人看来,王阳明学术成就,仅仅是王阳明的一个侧面而已。
    夏言说道:“这就是我让你出外的另外一个原因,京师不是建功立业之处,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看似为三,其实是一,不立功者,何以言德,没有德行之人,可以立言?”
    “你如果想荣华富贵,在京师自无不可。虽然严嵩为患,有我给你指一条路,足以让你在京师稳如泰山,只是你要听吗?”
    周梦臣猛地行礼,说道:“不用了。我知道我的路该怎么走了。”
    有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周梦臣其实有些不明白。但是此刻才明白。周梦臣其实在京师,已经感到很多束缚与限制之处,他的种种改革,即便是有嘉靖的支持,也是困难重重的。
    而且很难复制与扩散。
    军器监改造已经成功,但是京师其他工坊,一点动静也没有,总不能周梦臣自己一个个动手去改吗?这效率太低了,他虽然已经培养出一些工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似乎只有在军器监才有用武之地。
    他即便再开发出更好,更厉害的科技又怎么样?
    如果仅仅束之高阁,科学与其他奇技淫巧,又有什么区别?
    而医学发展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北京的医院改变不大,甚至还没有后发展的大同与榆林等地医院发展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托孤
    周梦臣忽然了农村包围城市。
    果然有一些道理永远不会过时,北京的特殊位置,让他在整体思想上,最为保守。这种顽固的保守,不仅仅是对周梦臣的学问,而是对天下私学。而今周梦臣已经在大明学术界有一点点名声。
    最少天下间,就知道这个人了。
    在这里很难有别的好处了。
    是时候,到敌人薄弱处去了。
    夏言点点头,随即手将毛笔从砚台之上拿了起来,又开始写了一封书信。
    只是这一封书信,却是给周梦臣不认识的人写的,一个叫吴廷翰的人写的。是一封介绍信,夸周梦臣博闻广识,于天文历算水利之道上,颇有建树,原是刘天和弟子。刘兄天不假年。而今无人指导,唯恐他误入歧途,还请吴先生,代为指点一二。夏某在九泉之下,感激莫名云云。
    夏言写完之后,说道:“你的学问,与王廷相暗合最多。你回去之后,可以去找一些王公的书细细读一些,其实如果王公在的话,我更想推荐你到王公门下,王公乃是复古七子之一,与李梦阳等人相交,天下无不知之。可惜王公于嘉靖二十三,已经去了。而今吴廷翰是王公最得意的弟子,一身所学,尽王公所授,王公在时,也称吴廷翰学问最纯。是他这一脉的衣钵传人。”
    “只要,吴廷翰愿意收下你,就这一身学问就有所传承了。至于你那一套东西,能不能降低让气学胜过心学,我就不知道了。只是可以期待一下。将来可以烧给我看看。”
    周梦臣听了,心中感动。
    夏言这一封书信写得很可怜。想来吴廷翰怎么要给一个面子。
    从此就解决了周梦臣最大问题。从此周梦臣,就是张载,文天祥,王廷相等人的再传弟子,徒子徒孙。
    诚然,这个身份,不给给周梦臣增加什么学术上的成就,但是却让天下人都坐下来听见的可能。
    学术歧视这东西,即便是现在还有,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周梦臣这种从天上地下生出来的学问,很多人都不拿正眼看你,当然了,周梦臣的学问如果传上两三代,或许,就有更多人相信。
    毕竟那个时候,周梦臣本身就是传承。
    只是周梦臣不想等那么久。
    一个能让天下安静听他说话的身份,就足够了。他相信科学本身的魅力,足够平推了很多东西。
    周梦臣说道:“夏公之恩,在下感激不尽。”
    夏言说道:“我给你这些。只是外在的东西。你身上有一点东西,我一直看不惯。你知道是什么?”
    周梦臣说道:“还请夏公指点。”
    夏言说道:“你的学问,我其实没有细细研究,我只问你,你信你自己的学问吗?”
    周梦臣说道:“自然信的。”
    夏言说道:“那你东拉西扯什么?诚然,拉一面大旗做幌子,是最合适不过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不能用的太多。气学与心学都是从理学之中分出来的,但是实际上,气学言不理学之弊,结果王廷相,好不可惜的将朱熹的学问快补没有了。而王阳明给朱熹做评价,言不违理学也。结果,心学门徒,早就将朱熹给踢到一边了。”
    “有些幌子扯一下,就行了。扯多了,只能说明你自己不自信,自己就不自信。又怎么能让别人相信。”
    “即便你将来投入气学门下,有用的拿来用,没有用的踢到一边便是了。即便是吴廷翰,在王廷相看来,学术最纯。但也不是什么都依从老师的。”
    周梦臣想要辩解什么。但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之前将从故纸堆之中找依据,为科学做伪装,还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他那一点道行,在有心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夏言说道:“一个人要做大事,就要有当仁不让之心。你觉得这一件事情,只能自己做,别人做都比不过自己做的好,就要有义无反顾之心。否则,这事情很难做成的。你这种畏畏缩缩的样子,又能成什么事情。”
    “就好像我………………”
    夏言说到这里,忽然顿住了。
    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一番话,的确是夏言的人生经验之谈。
    夏言在首辅位置上,的确有当仁不让之心,他觉得自己不是在揽权,而是这样的事情,只有自己能做。别人都不行。于是当仁不让,不避艰险。但是最后却是如此下场。
    让他也失去了继续教训周梦臣的心思。
    他这样当仁不让的勇气与决心,让他有这样的下场。可以说是刚折易折。也难谈成败,就不要误人子弟了。
    他微微一顿,说道:“这些话当我没说。你自己看着办吧。我有一件事情,交给你办。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周梦臣立即说道:“夏公请讲。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能做到。”
    夏言说道:“我这把年纪了,即便能活着,又能活几岁,早就不在乎了。唯一担心我膝下有一儿一女,特别是儿子,我好几个儿子都夭折了,只剩下这个独苗,我别无所求,唯求你,保全他们两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活着便是了。”
    周梦臣说道:“请夏公放心,我周梦臣但有一口气在,我一定保令公子与千金活着。”
    虽然,周梦臣知道这一件事情,估计难度不小。
    但是一来,他受夏言的恩惠太多了。别的不说,单单是夏言对他的指点之恩,夏言一番话,给周梦臣指明了方向,否则,他还不知道要浑浑噩噩,跌跌撞撞走多长时间,碰多少壁,才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这一点,比什么恩惠都强。
    夏言为周梦臣的指点与分析,可以说一下子扫清了周梦臣很多障碍。千金不易。而今天下间能有这个水平的,两只手数得过来,但是愿意给周梦臣说的,估计一个都没有。
    最少而今的张居正的能力与人脉,不足以给周梦臣这个指点。
    二来,周梦臣被夏言的人格与智慧深深折服。同样深深的为夏言不值,夏言不是没有过错,但是绝对不至于如此。更不至于牵连到两个孩子身上。
    夏言愿意给周梦臣说这么多,一方面是赏识周梦臣。另外一个方面,是夏言没有别的人选了。
    夏言在诏狱之中,又能见到什么人?在下狱之前,他已经被软禁了好些日子了。什么消息都传不去。这一件事情,根本找不到人托付。能走到他面前的唯有周梦臣。
    而且周梦臣居然能进诏狱,这也说明了周梦臣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较诏狱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在夏言看来,周梦臣是做这一件事情,唯一的人选。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咚咚。”外面传来敲门之声,陆焕低声说道:“周兄,有什么话快点说,时间差不多了。”
    周梦臣立即说道:“陆兄稍待,我马上就出来。”
    周梦臣将两封书信收了起来。面对夏言,两人一时间没有什么话说了。
    周梦臣说道:“夏公,您后悔吗?”
    夏言淡淡说道:“我刚刚进来的时候,挺后悔的。而今已经不后悔了。我想过,即便再来一次,估计我还是要来这里一趟,毕竟做人,总是有些东西,需要坚持的。”
    夏言的问题可以有很多解析,但是总体上来,还是夏言不称皇帝之意的。皇帝是用夏言来分担政务,减少麻烦,而不是要夏言来做事,为他增加麻烦的。但是夏言不可能在首辅之位上,因循守旧,什么也不做的。
    性格决定命运。
    即便不是这一件事情,还有其他的事情。夏言想明白这一点,也就没有好后悔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星之坠
    周梦臣犹豫再三,终于说了出来,道:“夏公,如果夏公愿意,我是可以找一些东西,让夏公免受屈辱。”
    夏言听了轻轻一笑,他自然明白周梦臣的意思。不就是可以让他死的体面一些,不用在大庭广众之下,吃那一刀。但是他浑然不在意。说道:“飞熊啊,你觉得严嵩要杀我,这一招,是我的败招,还是他的败招。”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还用说。您就这个模样了,难道还是严嵩的败招?”只是这话,委实不好说出口。
    夏言似乎看出了周梦臣的心思,笑道:“这是严嵩的败招?你以为我在嘴硬?其实不然,我自然知道,我活着一日,严嵩估计一个好觉都睡不好。但是大明首辅这个位置,谁坐谁知道,即便没有了我夏言,他就能睡好觉了?”
    “上承陛下,下理万机,有万般事端,都要一一处置。下面人不好办,不会办的事情,都推到你这里,你还必须解决了。这些年,我睡得最好的一段时间,就是在这里。”
    “我承认,我没有想到严嵩一定要杀我。他就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大明首辅,谁都不可能做一辈子。谁都有退下来那一天,我夏某人尚且落得这个地步,以严嵩的性情,他满肚子都是把柄。又能落得什么好?”
    “陛下当初,多恨杨廷和,最后也不过是贬为庶人而已。杨廷和最后也是善终,而严嵩如此对我。他将来的下场,绝对不会比我好到哪里去?”
    “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死在任上。”
    “否则我今日死的越惨,将来就是严嵩的催命符。”
    “反正严嵩下定决心要杀我,而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管什么死法,都是一死,我自然愿意给严嵩埋一根刺。如果可以,我倒想尝尝,三千六百刀是什么滋味。”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凛。
    这一夜谈话,让他以为夏言似乎是一个指导他人生方向的谆谆长者,此刻才见夏言骨子里的狠劲。
    周梦臣很想说,夏言不过是做无用之功,发泄自己的失败的怒火而已。这里面变数太多了。只是他一想到历史上严嵩的下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佩服夏言的远见,还是感叹历史的阴差阳错。
    历史上严嵩是什么下场?
    他到没有被明正典刑。但是儿子孙子处决的处决,流放的流放,严嵩的一切财产都被充公。回到家乡,没有一个人敢收留他。留恋于坟间地头,以吃坟头的供品度日,八十多岁还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过了一年多,最后死的时候,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了,只是草草处置尸体而已。
    对比夏言与严嵩的结局。他两人真得很难说,谁比谁惨。夏言受得是死罪,而严嵩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