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数,其实就是科学研究,培养专门的科学人才。当然了,这些将领却不会理解,只会觉是工匠之学。
不过,周梦臣也没有解释。因为面对偏见,很多时候解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最好的办法让他们看见事实。
这些将领也明白,他们的弟子多半不是什么考科举的料。毕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们自己是什么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孩子也不是不是那种能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人。
所以更多的关注在这个武科之上。
有人问道:“大人,是不是我们家的子弟会直接上这个武科。”
“不是。”周梦臣说道:“要看天分,第一年都要学基础课,也就是文与数两门。这主要看出你们的孩子有什么天分。顺便打个基础,能不能考科举,也要先看看。”
“大人的意思我们明白,只是,上阵杀敌,哪里需要算术?这是要数鞑子人头用吗?他们都已经学会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下面的将领听了这一番话,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周梦臣也微微一笑,说道:“元敬,你给他们讲解一下,这个沙盘是怎么做出来的。”
戚继光立即说道:“是。”随即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说他自己测量,然后画图,最后用泥土形成立体的图案。
其中有大量的数学计算,三角测距,等比缩小了,等等。
这些将领虽然没有听懂多少。但也听出来了,想要学会画图。不懂数学是不行的。
周梦臣在戚继光讲完之后,又对程大位说道:“大位,你将北京城下怎么一炮打死俺答的事情说说。”
此刻一出,下面的将领一个个兴奋的竖起了脖子,唯恐听不清楚。
只是程大位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数学天才。甚至在周梦臣看来,程大位在数学上的造诣已经超过了自己。他说起来开炮前后的时候,自然说出了大量数学名词,从如何测距,如何瞄准,等等。一连说了三种瞄准测距的办法,最后确定了俺答的方位,然后计算弹药量,填装发射。
很多计算过程,根本提都没有提。
不要说这些将领听得云里雾里了,就是周梦臣一些外门弟子听了,也在苦苦思索。面对程大位不友好的讲解。从前后不同推导其中缺失的部分。
这些将领更是觉得不明觉厉。
他们只听了热闹,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这位周大人的兵法,都缺不了算学。
不过,还有人不服气,仗着躲在人群之中,捏着嗓子说道:“大人,这些东西,只需找人去学便是了,我等就不用学了,我要上阵杀敌,根本用不到什么数学。”
周梦臣听了,说道:“这个说法,不仅仅错,而且大错特错。越是在战场之上,就越是要需要数学。别的不说,每一场战斗后,怎么知道自己吃亏了还是站便宜了,就是统计自己死伤了多少,死的比敌人多,就是吃亏了。敌人死的比人我们多,自然是占便宜了。”
第二十七章 数学就是战斗力
周梦臣继续说道:“当然了,这个太浅显了一点,我们说一点深的。行军打仗少不了阵势。你们知道什么阵势最适合防御?”
“圆阵。”立即有人说道。
这对于军中将领近乎常识一样东西,从春秋战国开始,各种阵型都写进兵书之中。只要读过一点点,就知道所谓的八阵,或者九阵,或者十阵,各有说法。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圆阵是最好的防御阵势。
周梦臣问道:“为什么?”
这一下子很多人被问住了。
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情,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兵法。
周梦臣说道:“元敬你来说。”
戚继光说道:“是因为圆阵既能防御四面八方之地,所用兵力也最少。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
周梦臣说道:“为什么用兵力最少?”
戚继光听了一愣。他没有想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周梦臣说道:“是因为同等面积的几何图形之中,圆的周长是最短的。也就是周长相等,圆的体积最大。”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在你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圆阵能让你保护更多人。而如果面对厮杀的话,圆阵能让你兵力厚度最大。敌人一次性可以短兵相接的人数也是有限的。”
周梦臣这一番话,让很多将领陷入深思了。
如果说之前的制图与开炮的事情,距离这些将领还有一些远。此刻这番解析圆阵的话,却距离他们很近。
因为打仗就缺少不了阵型。毕竟没有阵型,那根本不是打仗,那是打群架。特别是步卒交战,可以说对于步卒来说,没有阵势就没有战斗力。
“大人,我是骑将。”一个将领说道:“这就用不到算学了吧。我们骑兵根本不用什么算学。”
周梦臣知道这个将领叫做马恩。也算是一员骁将,职位不高,有几十个家丁。在战场之上倒是敢打敢冲。
周梦臣说道:“怎么不用?与鞑子交战,从来要小心鞑子的弓箭,鞑子弓箭的射程。在什么地方该对射,到什么地方该对冲。这都是要计算的。”
“大人,我们都是打老仗的,这些都知道。上几次战场就忖出来了。”将领说道:“我儿子马上功夫一等一的。大人直接放他去马队便是了,就不用学这些了。”
周梦臣说道:“你以为骑兵不需要阵势,其实在我看来是非常需要的。”
周梦臣示意人挂起一块黑板。真是木板上面刷了一层黑漆而已。周梦臣在上面画出一个大大“v”字形,说道:“说到骑兵用得最多是锋矢阵。但是看似是锋矢阵,实际上,却是很松散。”
周梦臣随即在“v”字型,内部画上一个个圆圈,说道:“每一名骑兵之间都隔着不少的空间。以至于是双方对冲的话。”
周梦臣又画出一个个圆圈,并在圆圈之间画出一个个几根直线,表示方向。
于是在黑板上出现,带着不同方向的圆圈交错而过的图样,几乎没有相撞的。一个也没有。
于是,一副双方骑兵交错而过的演示图,就显示出来了。
周梦臣说道:“这就是骑兵交战所谓的一合。对吧。”
下面的将领纷纷点头。
他们都是上过阵的,与鞑子马队对冲,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一场对冲下来,只有交错那一瞬间有出手的时间窗口,其实冲杀一合,杀不了几个人。所以,才有那种与鞑子鏖战一日的战事。
周梦臣说道:“但是大家有没有计算过我们的马力,鞑子大多有备马的,这种来回交错的打法,适合鞑子不适合我们。毕竟我们人手一匹战马都未必能配全的。这种更多的马力消耗打法,最后必然会因为我们马力不足,而落到下风之中。”
马芳听了,微微的闭上了眼睛。
因为他知道周梦臣说的对。
其实就马上厮杀来说,大明骑兵是胜过鞑子骑兵的,毕竟大明的骑兵很多都是精锐的精锐是职业兵,而鞑子骑兵不过是牧民而已。但结果却是大明骑兵或许能胜一些,却很难占上大便宜,就是因为马力的原因。
周梦臣说道:“所以我们要换一个打法,就是那种一上来,就决生死的打法。”
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什么样的阵势,才能一上来就决生死啊?
他们还没有想出来。
周梦臣就已经画出来。
他非常认真的在黑板上画出圆圈,这一次排的非常密集,每一个圆圈之间,只隔了半个圆圈的距离,整整齐齐的一排,就好像是步兵阵势。
一时间,很多人都看待了。
不知道谁说道:“大人,这不可能。”
“对,这不可能。大人不知道马儿多敏感,这么近的话,马儿很容易受惊的。”
周梦臣只是问道:“这是我计算出来的理想结果,而且,这真的不能完成吗?”
这个战法,在周梦臣内心之中酝酿了很长时间了。这就是所谓的墙式冲锋。也就是近代骑兵与古代骑兵的差别。
而且这种战法。也不是西方人地方专利。李自成的三堵墙。就是骑兵排成三列,整整齐齐冲进官军阵势,从史料与传闻中看,这三堵墙的阵势也非常密集的。
“如何不能完成?”马芳说道:“我都听说过连环马?你们都没有听过吗?”
“连环马?”一时间,很多将领惊异不定。
周梦臣听了之后,忽然发现马芳说的对,这其实就是连环马。唯独少了铁链相连而已。
周梦臣说道:“我大明对鞑子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在阵线。鞑子从来不肯正面冲击我朝步阵或者车阵,每当如此,鞑子比如伤亡惨重,而且徒劳无功。而今我们就不能将这种阵势,放在马背之上吗?”
“数学就是一门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学问。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在军中需要数学的地方,特别多。而且大明将领,又有怎么只想着打打杀杀,只想着这些人将领,一辈子都是一个小卒而已。”
“只有认真学习这些东西,才会有可能列入名将之列。”
说实话,这些将领虽然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也未必有几个人觉得能将儿子培养成名将。不过他们听周梦臣这样一说,倒是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周梦臣并不是那一种仅仅是靠下面人拼命,自己坐享其成的文帅名将。
这样的名将,在军中并不罕见。在文官之中更是特别多。
武将在外面拼命厮杀。如果胜了,乃是后面的文帅指挥有功,如果败了,乃至于死了,那是因为将领的轻敌冒进,这样的事情军中都看多了。
虽然周梦臣在北京城外一战成名,但是对于这些常年在大同边境上与鞑子厮杀的将领来说,未必能够真正信服的。
而今他们却肯定,周梦臣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有的。兵法也是有一套的。
他们未必真的信服了周梦臣这一套说辞。但问题是周梦臣已经将话说道这个份上了,他们这些做下属的一时间无话可说。再说的话,就显着太强词夺理,而且不够恭敬。
他们纷纷安慰自己暗道:“周大人也会在大同书院讲课的,即便不学什么,与周大人拉上关系,也是不枉的。”于是他们纷纷说道:“我等愚昧无知,不知大人用意,而今想来实在是惭愧之极。还请大人见谅。”
周梦臣只当他们心悦诚服了。其实周梦臣对这些舍人入学也不是太在意的,无他,舍人之中成才的是不少。但是基数太少了,比不上大同如此多的官兵。但是此刻却不能少了他们。
第二十八章 新编骑兵
凡事都有先来后到,而今真正的平民出身的武将,根本不会有多少。连戚继光俞大猷,都是军户出身。更不要说别的了。诚然,卫所的世袭制度是。明代军事衰落的重要原因。
但是不得不承认,而今支撑大明边军的骨干力量。依旧是卫所体系的军官。
即便周梦臣大刀阔斧的将卫所之中败坏之极的军官杀了一批。但是依然要安抚重用剩下的这些勉强能用的军官。
如果周梦臣真摆明车马。要用其他出身的将领,将这些人给代替。
周梦臣很可能面临再一次的大同兵变。
政治毕竟不是战争,闹得热火朝天,敌我分明。明火执仗。反而落了下成。
见而今的状况,周梦臣自然是安慰了几句话。又交代了大同书院一些事情。让吴国赏作为祭酒,也就是校长,程大位副之,并在大同府内张贴告示。招纳学生。
只是情况很不理想。
因为大同到底不是江南。
大同的识字率与江南的识字率,是天差地别。
大同书院也不是蒙学,即便不要求学生有多高的经史数学底子,但是最少,能够识文断字吧。不然这些人什么也不懂,难不成上课的时候,先教文字。这效率也就太慢了。
只是大同本来贫瘠,当地百姓大多是军户,即便不是军户,也多没有什么积蓄。面对鞑子的日夜威胁。他们更愿意让子弟们学习一门实用的学问。比如武艺。
周梦臣似乎才发现。似乎除却一些军官与代王一脉留下的宗室子弟之外,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
周梦臣不得已,又办了另外一科。
在文,武,数,医之外,设立预科。
预科这东西,在后世几乎没有了。那是后世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将大学预科代替了。但是在国外,在民国的时候,还是大量存在的。就是上大学之前,先上一年的预科,增加一些基础的东西。
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周梦臣而今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教育计划,还有这样的漏洞。
而今的周梦臣安排好书院的事情。马芳就上前说道:“大人,末将想请教一下,大人刚刚说的是真的吗?”
周梦臣听了,说道:“理论上是真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