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员将领,也纷纷饮酒摔碗,俞大猷说道:“请大人放心,此战不胜不还。”
其余三个人也纷纷行礼,说道:“不胜不还。”随即开始登船。
大战未到,风声已经很紧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长江是大明最重要的水道。在长江上船更是密集之极。
甚至有些江段,船只还出现堵塞的情况。而此刻浩浩荡荡的船队,从镇江各个码头出现,延绵十几里长。顺流而下,速度极快。两岸的所有船只都纷纷避让。
一时间,惊骇莫名。互相询问,这是哪里的船队?
毕竟,自从海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名存实亡。但是在船只要求之上,却没有人敢犯禁。每一艘船都只能三桅,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走私这行为,如果不被抓个正着,是可以失口否认的。但是船如果超过了三桅。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的出来。这船只本身就是政局。
而周梦臣督造的大沙船,长在十几丈,最宽处有五丈宽。当然了,以现代船只的长宽比,这船只就是一个大胖子,不符合流体力学。但是作为大明最成熟的几个船型之一,世世代代的都是这样造的,无非扩大缩小,多加一两根桅杆而已。
所以,这载重在一千吨以上的木船,船上自然有五根桅杆。这是大部分走江面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船只。
自然啧啧称奇。
于是同时,很多人不知道的地方,一场行动也在进行之中,又徐渭暗中布置,请何心隐协助,甚至让陆揖出面,给各大家族都打了照顾。
一夜之间,逮捕了倭寇沿江不知道多少眼线。
这其中很多眼线,都是从徐海口中得到的。但是周梦臣那个时代,刚刚到江南,手中情报力量,几乎等于空白。但经过了数个月的经营,最少有了一批可用的人手。
如果按周梦臣的遗愿,他其实还想将这个行动拖延一段时间。
并不是他不知道海盗情报网的危害。而是周梦臣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钱帛动人心,汪直手中只要有钱,就会有眼线。清空了,只会让汪直的情报网更加隐秘。
而是周梦臣想留着这个情报网,不管是反渗透,还是关键时刻遮蔽汪直的耳目,还是传递假消息都用得着。
只是这一战太过重要了,周梦臣衡量来去,终于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时代,不要想什么乱七八糟情报战,大部分是做不成的。而这一战万万不能有失。所以在临阵之计,疯狂清扫汪直的情报网。
因为很简单,这年头很多消息是很难保密的。即便周梦臣做了很多保密措施,但是实际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未必能够真将所有秘密封锁住了。
所以,这一段时间打断汪直的情报网,让汪直得到的情报中断一段时间,即便是汪直下面的人知道了这里面有问题,这消息也传不到汪直手中了。
这也是周梦臣料敌从宽的。
而这也是周梦臣在按上唯一能做的了,他现在只能买定离手,让老天爷开盘了。
俞大猷并不知道周梦臣在岸上做了什么,他此刻站在船头,举起千里镜细细观察长江两岸。东风迎面而来,吹拂俞大猷的披风,红色的披风与白发相互碰撞。让俞大猷心中的意气一点点酝酿,大有一种想要仰天长啸的冲突。
俞大猷与戚继光不同,他算得上是一员老将了。
不管是历史上的戚继光,还是这个时代的戚继光,都称得上是有贵人相助,才能一步步走上来的,在历史上是张居正,谭纶,而在这个时代是周梦臣。
但是俞大猷却不一样。
他的性子一直没有在朝廷上找到什么靠山,或者说,俞大猷根本不屑于找靠山。所以他从来是起起落落,打了胜仗升上来,然后得罪人跌下去,甚至顺便要住上一段时间的牢,或者说回家闲居一段时间。
俞大猷早就不在意仕途了,他不过是秉承爱国忠君之心,有多少事情做多少事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已。
有今日这样,统领整个大明最庞大的水师。却是他永远没有想过的事情。即便他对仕途没有什么想法,但是作为一个将军,谁也不能拒绝,统帅大军,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诱惑。
甚至俞大猷向周梦臣献策的时候,也未必想到,周梦臣居然真的批准了。要知道,他之前也是遇见过不少上司,不管他怎么献策,最后都会被搁置。他甚至已经觉得这一件事情,要就此罢休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数日之内峰回路转。
他甚至是此战的主将。
他内心之中的波涛汹涌,一直没有平息。
此刻他虽然细细查看,长江两岸的情况,但是内心之中依然在反复确认一件事情。而今的一切是真的吗?
不过,他心中虽然有些分心,但是该做的事情,却一点也没有少做。他忽然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人说道:“邓钟,传令下去,让各部戒备,倭寇在长江口附近等着我们的。”
邓钟而今十四五岁出头,他不仅仅是俞大猷的亲兵,也是俞大猷的弟子。
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猷本部人马,其实也是以俞大猷本人,还有福建泉州一带的人为核心的一个团体,邓钟的父亲就是俞大猷的副手邓城。据说,俞大猷与邓城两家乃是世交,俞大猷在嘉靖初年,出征安南开始,邓城就跟随俞大猷,在军中携手一晃小三十年了。其中也有过一些变故,俞大猷屡次想要推荐邓城,说邓城将才,足任大事,结果,俞大猷很多时间,自身难保,他的推荐又有什么用处?
邓城甚至还因为俞大猷的牵连下过狱。
总之两人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足以生死相托。邓城也是一员猛将,在俞大猷军中甚至传,俞家拳,邓家棍。
只是邓城而今上了年纪,身子骨不如年轻的时候,于是将让儿子拜入俞大猷门下,俞大猷也将邓钟看成亲生儿子一般,带在身边,教授行军打仗之道,当然了,这也是要看邓种的悟性。
因为打仗很多东西,是教不了,只是自己揣摩。
邓钟立即派人传令,虽然俞大猷头丁上的瞭望哨,将俞大猷的命令传了出去。邓钟这才上前,问道:“总兵大人,您是怎么判断。倭寇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这其实所有人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倭寇如果不来,这个局面该如何收场?
俞大猷立即将千里镜递给他,说道:“看那些渔船。发现什么了吗?”
邓钟小心翼翼拿起千里镜,果然发现一些渔船。但是细细看来,似乎觉得与寻常渔船没有什么两样。这才看想俞大猷。俞大猷说道:“你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是主航道,这些渔船在岸边打渔也就罢了,居然敢来这里。更不要说,看见这么大的船队,不立即躲避。什么时候我大明的渔民胆子就这么大了?”
邓钟被俞大猷一提醒,恍然大悟,说道:“他们是倭寇的探子?”
大明的渔民,其实是最凄惨的一批人,出外打渔,既怕风浪,又怕盗贼,更怕官府。风浪一来,自然是船毁人亡,盗贼一来,自然是杀人害民,至于官府,朝廷定下来的渔税不多,整个大明所有渔税加起来,有没有三五万两,还说不清的,但是奈何朝廷征税,从来不按账册上来,下面肆意加码。简直是要将人给逼死。
更是有渔霸这样的人物,包揽一地的渔税,那种敲骨吸髓,更是残酷之极。
所以,很多渔民都是偷偷的打渔,想办法不让官家知道。如此一来,也让打渔成为了灰色地带,其中有很多渔民都投奔了海盗。
第一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然了,俞大猷并不是因为这个就判断这些渔民是海盗的眼线。毕竟大部分百姓都是老实怕死的,才不会为海盗通风报信的。俞大猷判断这渔民有问题的理由,就是这渔民胆子太大了,见如此大的船队过来,他居然没有怎么跑,不说回岸边,仅仅是避开船队航道,在船队一两百丈的范围之内,似乎要细细观察船队有多少人。
这太不寻常了。
邓钟恍然大悟,他再去看这一艘船,忽然间一个白色的东西从船中飞了出来,说道:“老师,鸽子,我看见一个鸽子从渔船之中飞出来了。”
俞大猷立即一把抢过千里镜细细去看,果然看见了空中一个白点。他放下千里镜,说道:“不错,倭寇将眼线放在这里,我就放心了。都准备吧,今日有一场硬仗。”
天空之中的白鸽,并不知道自己爪子上绑的信件,牵动多少人的心,他只是按照原本的方向,向东飞行数十里,然后在一个沙洲上落了下来。
如果冲远处看的话,这就是长江出海口的一个小小的沙洲。
从唐代以来,长江口的沙洲,就是变化莫测,随成随毁,后世人们熟悉的崇明岛,可不是后世的样子,真要说起来,是崇明群岛,因为这里是有无数沙洲组成的。而有几个比较稳定的沙洲是有人的,大部分沙洲,今年有,明年还不知道在不在。
就被一片荒草占据了。
这个小小的沙洲,看起来也是这样的。
路过的船只,只能看见长长茅草,害怕搁浅,也不会靠得太近。但是从鸽子的视角上空俯视的话,却有另外一个场景。
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隐藏在沙洲之中,这个小沙洲,附近有好几个沙洲,更有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形成了很多河道,这些河道之中,有一条算一条,停满了船只。
而沙洲上更是修建了简陋的帐篷,有很多人在这里聚集。
这似乎并不是倭寇在长江口唯一的藏身之地,因为千艘战船,数万士卒。并不是这一处能够藏下来的。
至于其他船只藏在什么地方,就不是这只鸽子所知道的。
这只鸽子准确的在一个帐篷前落下,立即有一人撒了一把谷子给鸽子,然后从鸽子腿下面扒下来信筒,立即走进帐篷之中,毛海峰先看了,然后递给了汪直,说道:“义父,他们来了。也幸好他们来了。我们这里藏了三天,时间再长恐怕藏不住了。”
汪直细细看着字条,说道:“无妨,最熟悉这里的应该沙船帮。你派人盯着,大不了派人屠了崇明就行了。”
此刻的汪直绷紧了神经。毕竟这一战,关系到他海上霸主的地位存在与否,是宁可多杀,不可放过的时候。所以汪直之前的风度什么的,也都不要了,动则杀戮。
毛海峰也没有说什么,他只是有些忧心,说道:“义父,而今也只有这一个方面的消息,其他各地的信鸽都没有来。这会不会出问题?”
汪直说道:“无所谓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传令所有人,登船升帆。”
虽然说,等船队到长江口这一带,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汪直为了隐藏,大队船只都藏在沙洲深处,此刻想要出来,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他要提前准备了。
立即有人下去布置了。
汪直也走出了帐篷,手撘凉棚看着太阳。而今距离正午还有一段时间。汪直估计中午时分,就是双方交战的时候了。
不仅仅是汪直这样觉得,俞大猷也是这样觉得的。
他看着钉在桌子上的长江口的海图,问沙船帮的沈帮主道:“沈帮主,你确定,长江出海口附近,能藏大船的沙洲,也就这一些了?”
沈帮主看着上面圈起来的几片沙洲,有些期期艾艾的说道:“是,是,是。”
俞大猷见状,安慰他说道:“沈帮主不要紧张,周大人已经说了,如果这一战打胜了,你们沙船帮上上下下,全部转为海漕兵,从此吃朝廷的饭了。你也会有一个官身,从此崇明沈家的招牌也算是立起来了,这是天大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沈帮主脸色有些难看,有好像笑,更好像哭的表情说道:“是,是,是。”
让沙船帮上上下下吃上官家饭,让沈家成为官宦人家,这是沈帮主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愿望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达成,要与海上霸主,汪直打上一场大战。
天见可怜啊?沈帮主混海上的时候,根本是够不到人家五峰船主的。在他心中,汪直可是庞然大物。让他与汪直见仗,他顿时觉得浑身发软。
他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在这一战之中活下来,更更重要的是,参与这一战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沙船帮上上下下倾巢而出,上到六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孩子,全部上船了。
无他,二百艘沙船,需要的水手数量也是不少的。虽然大明的士卒可以代替一些力气活,甚至一些士卒也是精于操船的。奈何,他们有更重要的作战任务,再加上让沙船帮统一负责操船,也是看他们彼此之间配合默契。
可以说,沙船帮上上下下都绑在这一战上。
沈船主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