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课本走向历史-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宰相裴埴、给事中段平仲、吕元膺以及大臣李绛相继上奏抨击吐突承璀,皇帝无奈,只得将其降职,不过没过太长时间,又找理由将其提拔了起来。
    白居易身为‘永贞革新’的同情者,以及‘革新派’里面的一员小兵,在武元衡身死,裴度重伤的情况下,被贬为江州司马,也是必然之事。
    毕竟他一员兵却做着大将‘冲锋陷阵’的事情,折损是非常正常的。
    揍起来顺手,揍过之后还不用担心后果,并且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他不被贬官谁被贬官?
    而皇帝那边,为了维持两方或者是三方之间的平衡,‘革新派’中的真正大佬他自然是不会让人动的,但对于这个老惹他不高兴的小小白居易,自然是不会多管。
    与白居易同属一个阵营的人,遭逢这样的变故,哪来还能顾得上他这个位卑的小兵?
    至于王涯的落井下石,也很好理解,除去他本身性子阴狠之外,他现在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属于‘守旧派’阵营中的一员。
    不论是处于对立阵营的敌对行为,还是出于讨好吐突承璀这个皇帝的心腹以及张弘靖这些‘守旧阵营’中的大佬,为自己谋求利益,他都有足够的动机和理由来对白居易捅刀子。
    这样做在情理上虽然极度无耻,但党派之争中,这样的事情也能说的过去。
    事实证明王涯的这种性子很适合搞政治,从后来他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可以看出,而白居易这块在他还算起步时期的垫脚石,在他一路高升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世事无常,阴狠如他着,在‘甘露之变’中,一样被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全家遭诛,当然,这都是后话。
    仔细的将这些事情理清,王庆也不由感慨,看来这没事进进语文课本的世界还是很有用的,如果不是这个缘故,他哪里会知道,这首看起来有些引人遐想的诗歌背后居然还隐藏着这样多又复杂的东西。
    :。:
    bq
    

第二六三章 举酒欲饮无管弦
    饭食摆好,酒盏添满,神色微微有些黯淡的白居易笑了一下,挥走了一些沉闷的气氛,伸手挽住李成道:
    “你我故友相逢,旋又别离,相聚匆匆,长安的这些腌臜事,不要再提,免得坏了这好景致,也污了你我这份情谊。
    江州不曾有多少好东西,这鱼却是不错,虽不比长安烹制的美味,却胜在新鲜,如今在江边对着夜色食用,更是多了一些长安不可得的野趣,李兄不妨多用上一些。”
    白居易挽着李成在王庆收拾好的地方分分主次坐下,各自饮用了一杯酒后,在月光下,白居易执著邀请李成品尝菜肴。
    李成笑着应道,夹起一些鱼肉放如口中,片刻之后,连声夸赞起来,两人说些以前的事,又说起离开后各自要做的事,不由的都有些伤感。
    李成吐出一口气道:“乐天也不用如此感伤,我归家处理了事务,接了家小,就往长安赶,但时间必定绕路来再看望乐天,多则月半,少则一月就能再度相见!”
    听他这样说,白居易脸上也露出笑容,从王庆手里接过酒壶,亲自给二人分别倒了一杯酒道:“如此最好!在此贫瘠之地,我兄能够前来,乐天着实欣喜。
    丑牛也近八岁了吧?我这个做叔父的还未曾见过,这次可要好好看看麟儿。”
    白居易将酒杯添得太满,李成不小心洒掉了一些,在一旁伺候的王庆用布擦了。
    李成和白居易对碰一杯饮了过后笑道:“几年未曾见他,我也是想的紧,闻听乐天提起,一时竟然失态……”
    白居易笑道:“莫不是在想嫂嫂吧?哈哈哈……”
    两人谈笑一阵,酒也喝下半壶,李成在身上摸摸,有些遗憾的道:“如此湖光月色,你我旧友相逢,来上一曲,方才尽兴,可惜这次归来,走的匆忙,居然忘了携带竹笛,着实遗憾。”
    这李成的笛子吹得确实不错,听他这样说,白居易也有些心动,升起了想要听听的念头,想一旁的王庆道:“云生,你看看这附近,能不能找人借一管竹笛过来?”
    吹什么竹笛?等会儿就有人弹琵琶了……
    王庆心里这样想着,应了一声,站起身来往四周看,江上有火光点点,但都离得远,岸边除了他们外,就只剩下了已经到来的约好的船只,以及一个船夫和一个长得比较漂亮的船娘。
    心里想着随便应付一下了事,于是就往船夫那里走,李成出声叫住:“回来吧,如今这大晚上的,哪里去寻?待我下次前来吧。”
    “这里音乐着实匮乏,偶尔听到一些,也都夹杂了浓浓的乡音与地方曲调,与李兄笛音比起,相差甚远,看来今晚是不能尽兴了,想要再听李兄一曲,只得等到下次相会。”
    白居易也知道这大晚上的找不到横笛,先前让王庆去寻寻,只是抱着一线希望,听到李成的话后,也就让王庆回来,颇觉遗憾的对李成说道。
    这应该就是‘醉不成欢惨将别’了吧?王庆心里想着,然后往江面望去,但见一轮明月泡在水中,果然是‘别时茫茫江浸月’。
    随后有些纳闷,这都要分别,琵琶女都快出场了,为何系统到现在都没告诉自己任务是什么?难不成又要跟《苏武牧羊》一样沦为一个看客?
    记得没有进来之前系统曾经提示过自己,因为上次水浒里面没有给技能,所以此次难度会降低,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也不能降得这样彻底啊,连任务都不给发布了?
    就在王庆纠结的时候,白居易两人也结束了酒宴,说着话往小渡口走去,王庆将这几乎没有动两口的饭菜装进食盒,等会儿好继续给这两位吃。
    然后也往渡口赶去。
    船夫用力拉着缆绳,让船头紧紧的靠在渡口上,减少因为上人而产生的摆动。
    勤快的船娘背着李成的一个大包袱,将瘦弱的身子衬得更加单薄了,不过却没有看出她有什么不适应,走的平稳不说,还伸手扶住李成,担心他不适应下船时的颠簸。
    船头往前稍微一沉,船身左右晃动几下,发出‘哗哗’的水声,李成已经和搀扶着他的船娘一起上了船,转身对着白居易拱手道:“乐天,你且回还,不劳相送许久了!”
    白居易同样拱手道:“李兄乘船一路顺风,早日归家安排了事情,带着家眷一起前来再会。”
    “定然定然。”
    王庆有些着急,这琵琶女怎么还不出场?再不出场这《琵琶行》可就要夭折了!
    船夫将缆绳丢到船上,准备上船启程,李成忽然道:“暂且停一些。”
    然后看着白居易道:“却才喝酒不曾尽兴,如今分别,却想要再饮一口。”又扭头望向王庆道:“还要劳烦云生了。”
    这些文人做事就是墨迹,王庆心里这样想着,但也有些理解,毕竟现在是古代不向后世那样交通格外发达,有些时候,一个离别就是一辈子,这个时候表现的感性一点,倒也在情理之中。
    酒取来,两人各自端了一盏,准备一饮而尽,忽然间有一串美丽的音符传来,如同一群欢快的精灵在江天月色中舞蹈。
    但这欢快之中,却又有蕴含着一些难言的悲伤与孤寂。
    初听时的欢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荡然无存,反而因为这欢快显得更加伤感。
    白居易的酒杯停在唇边,李成歪着头侧耳倾听,眼中有异样的神采闪烁。
    美妙的琵琶声混在茫茫的江天月色中传来,闻之令人不忍挪步,一曲终了,白居易一口饮尽杯中酒,长长出了一口气,感慨中带着喜悦道:
    “却才你我二人还在因为无有音乐下酒而烦闷,如今大家不是已经来了?
    更为难得的是居然还有京城之音!
    李兄不要忙着走,你我过去,与这弹琵琶之人相会一番再走也不迟!”
    他说着,把酒盏一丢,就要往船上跳,船夫赶紧接过船娘递来的缆绳拉住,白居易已经跳了上去,王庆也拎着食盒酒盏跟随之上去。
    “船家,快些开船!找到那位弹琵琶之人。

第二六四章 移船相近邀相见(均订180加更)
    橹声吱呀,带着篷子的船如同一条露出黑脊背的大鱼推开波浪,在月色下的江面上飞快飘着。
    船橹破开江水的哗啦声,以及江水流过船底和船舷的淙淙清鸣,在这样如同水墨画一般的景色里显得格外清越。
    王庆从船室探出半个身子,静静的感受着这如同画中游一般的奇妙旅程,在这一刻,对那个即将出场的千古留名的琵琶女,他都没有了多少期待。
    他这样想,船头上站着的两个被琵琶声勾动心弦的风流文人可不这样想,他二人无视江上夜景,只是一心想要找到那个弹琵琶的人,深入交流一番。
    琵琶声消失他们失去寻找方向的时候,两人有些着急懊恼的直用脚轻跺船板,立在船头四处顾盼。
    只是月色下的江面上茫茫一片,只有点点火光在上面闪烁,一时间倒也分辨不出来,刚才的琵琶声到底是从处火光响起。
    琵琶声再度从茫茫江面传来,拨开了重重迷雾,如同一只小小的精灵引领着他们往美好的更深处行去……
    橹声吱呀,水浪轻响,琵琶声越来越清晰,一艘看不出什么风格的船在月色下显露出了轮廓,有橘黄的灯光从窗口透出,落在江面上,染黄了一小片江水。
    琵琶声从那一小片窗口散出,随着灯光一起洒落在江面上,被夜风以及泛起的微波带着,来到远方……
    从窗口往里面望去,能够看到半个女子身影,她微低着头,一个胳膊微微的动着,看样子正是在弹琵琶。
    就连经历过几个课本世界的王庆都不得不承认,在经历了一番颇为曲折的循声找人之后,见到这样的一幕,确实很能满足他对弹琵琶人的期待。
    这就好比一本小说,经过了一番的铺垫,该到**的时候能够完全张开,不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看看船头之上站着的白大诗人和李成,虽然看不到他们的面部表情,但从白居易在腿侧轻叩的手指,以及李成背着手搓一颗青玉小球的速度,就能看出他二人对此时见到的情景,也是大为满意。
    在白居易的吩咐下,船夫放缓了摇橹的速度,看模样,像是怕唐突了佳人。
    眼前的这一幕,倒是突然让王庆想起白大诗人的另外一首诗——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差不多的夜色下,遇到这样妇人,他都会关切的上去问一问。
    如果这个颜如雪的歌者心胸能够再开阔一些,或者是年纪再大一些,经历的再多一些,伤心之时遇到这样一个关怀体贴的人,说不定会如同琵琶女一般,让他登船一叙……
    王庆偷笑一声,看来白大诗人不仅仅在职的时候忧国忧民,下放了也一样不忘体察民情,深入的了解下层百姓的困苦。
    “不知哪位大家在此?在下白乐天,月夜送友,闻听大家琵琶,深有感触,循声而来,想要见上大家一面,不知能否有幸?”
    一曲琵琶终了的时候,一袭青衫的白居易对着窗口拱手施礼,朗声说道。
    王庆看的很清楚,在这之前,李成曾用手轻轻了扯了扯白居易的衣袖,意思是不要他这样做,许是脸皮比较薄,又或者是这样的场景经历的比较少。
    但白大诗人显然是个老手,亦或者是对音乐的喜爱早就超出了其它,所以没有听从李成的意见,拱手施礼出声。
    许是被这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到,那身影微微一震,随后半个身子都从窗口消失,动作上颇为慌张。
    这个反应倒是有些出乎白居易的意料,他站在船头保持着施礼的姿势,有些尴尬又不失优雅从容的笑着,心里盘算着该怎样再次开口。
    后面跟着的王庆心中充满恶趣味的想着,若是琵琶女就此关窗封门,不再见客,这可就太好玩了,说不得自己的这次《琵琶行》之行会提前结束。
    王庆的这种想法自然是不会实现,因为没过多久,那两层的楼船上,有女子柔弱的声音响起:“小女子不知道白拾遗当面,一时间乱了分寸,着实失礼,还请两位大人莫要怪罪……”
    声音在这里停顿了片刻,像是里面的人正在做着什么挣扎,过了一会儿,声音再度响起:
    “若…若是二位大人不…不嫌寒船鄙陋,登船一叙也好,小女子在京城之时,就多有闻听白拾遗之名,想要相见,只是一直未曾有缘,离开京之后,以为再无机缘,哪想能在江州此地,得遇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