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粥熬得不错,但杨彪却吃不出一点滋味,几次张口欲言,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经验丰富如他,也不知道这时候访说些什么。
  刘协默默地喝完粥,将碗筷放在案上,拿起手绢拭了拭嘴角,轻轻放下。
  杨彪还没吃完,却还是放下了碗。
  “太尉。”
  “臣在。”杨彪躬身行礼,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刘协微微侧头,目光灼灼地打量着杨彪。“你是党人么?”
  “臣……不在党人之列。”
  “为何?”刘协嘴唇轻撇。“是太尉看不上他们,还是他们看不上太尉?”
  “……”杨彪不知如何回答。
  负责记录的蔡琰抬头看了两眼,随即又低下了头。
  刘协盯着杨彪,眼睛眨也不眨。
  杨彪避无可避,一声轻叹。
  “陛下,党人虽乃心王道,却行事偏激,不合中庸之道,臣不敢苟同。”
  刘协收回目光,微微颌首。“太尉所言极是,过犹不及,非大臣之体。”
  杨彪的嘴角抽了抽,摘下冠,端端正正地摆在席上,双手交叠,俯身而拜,额头贴着手背。
  “陛下,臣……”
  “朕累了。”刘协摆摆手。“太尉奔波一天,想必也累了,早点休息吧。”
  杨彪还想再奏,刘协起身,往后帐去了。
  杨彪僵住了,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蔡琰走了过来,伸手轻扶。“杨公,天子意气难平,你就先去休息吧。”
  杨彪木然起身,看着摇曳未定的帐门,一声轻叹,起身出帐。
  ——
  蔡琰一人留在帐中,将起居注的条目写完,向内帐告退。
  回到小帐,她在案前坐下,铺开笔墨,准备抄写起居注副本,却一时心烦意乱,思绪万千,不由得废笔而叹。
  她很想找个人说话,却不知道找谁说。
  之前有什么心思或者心得,她都可以与唐姬说。现在唐姬留在了安邑城中,她身边只有同僚,连个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她想了一会儿,起身在书箱里翻捡起来,找出一卷《党锢列传》,摆在案上,又找出一些空白的竹简,用皮绳缀在后面,然后提起笔,写下一行字。
  ——
  士孙瑞与魏杰、沮俊相对而坐,神情沮丧。
  他们刚刚收到杨彪送来的消息。
  虽说天子没有对士孙瑞的举止做任何评价,那句“过犹不及,非大臣之体”却让他们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
  连杨彪都被撅了面子,还有谁能从中斡旋?
  士孙瑞叹息道:“明日一早,我去向陛下请罪,营中事务,就由伯俊你代理吧。”
  魏杰连忙摇手。“君荣,不可。”
  士孙瑞看着魏杰,眼神疑惑。
  魏杰说道:“天子心中不满,本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并没有下诏,应该是不想闹得满城风雨。你抛下大军,明天一早赶去请罪,意欲何为?逼天子赦免你,还是惩处你?”
  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半晌。“那又待如何?总不能装聋作哑,当作无事发生。”
  “卫固虽降,范先还没降,各县阳奉阴违者不在少数。此时君臣不和,岂不让人笑话,耽误了天子大事?于今之计,眼下只能当作无事发生。有功有过,都等到安邑平定再说。”
  沮俊表示赞同。“郭图不知去向,不是藏起来了,就是连夜赶往冀州。从卫固交待的情况来看,他可能已经猜到了上党、河内的变化,应该会通报袁绍。不出意外的话,上党、河内很快就会有战事发生。若安邑的叛乱不能迅速平定,难免会有人和袁绍遥相呼应,不可不防。”
  士孙瑞看看魏杰,又看看沮俊,心存感激。
  他明白他们的意思。
  这时候请罪,万一天子罢免了他,他想弥补都没有机会。
  趁着天子还没有明确表示,移兵转战,平定范先等人的叛乱,将功赎罪,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所有外朝大臣的期望。
  这是外朝夺回被内朝侵占的权力的最好机会,不能就此放弃。
  魏杰、沮俊虽然知兵,功绩却不足以担任太尉,甚至不具备指挥南北军作战的能力。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连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都有些勉强。
  天子或许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代替他,所以才忍下了这口气。
  将来就不好说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留给他们的时间也就是这几年。
  士孙瑞暗自叹息,心中很是不安,总觉得自己有趁人之危的嫌疑,非君子所当为。
  这不符合他一贯的行事准则。
  果然是人一旦有所求,就不再自由。
  士孙瑞摇摇头,甩掉脑中的杂念,咳嗽了两声,从一旁取出一卷竹简。
  “说说明日的安排吧。卫固已降,庄中的财产、物资也清点得差不多了,数量还真不少。该如何处置,我们一起拿个章程。”
  “有何章程可言?”沮俊夺了过来,扔在一旁。“若不是为了杨公,卫氏族灭矣。你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留他一命,他不应该献出一半家产,以报不杀之恩?再者,郡仓里的粮食,他肯定没少拿,难道不该吐出来,再加倍赔偿?”
  士孙瑞愕然。
  魏杰却哑然失笑,指着沮俊说道:“没想到啊,你沮元英也有背信弃义、劫掠百姓的时候。”


第二百零九章 荀彧进谏
  沮俊不以为然。
  “这等苟且之辈,岂配信义。他若是真心请降,又怎会送郭图离开,无非是首鼠两端,趋利避害罢了。若是袁绍得势,他必再叛。与其留下后患,不如趁此机会,掘了他的根基。”
  士孙瑞、魏杰深以为然。
  卫固担任郡功曹多年,与太守王邑相表里,不知道攫取了多少利益。这次为了坚壁清野,又从郡仓里盗取了大量粮食。在卫固兑现诺言,交出一半家产之前,自然应该先将贪墨所得交出来,并支付赔偿以赎罪。
  这样的事就不用他们去做,交给新上任的郡太守荀彧即可。
  士孙瑞连夜写好了文书,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往安邑城。
  与此同时,他亲笔写好一封奏疏,详细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请求移兵范氏庄园。
  是功是过,由天子定夺。
  午饭前后,士孙瑞收到了天子的回复。
  天子的回复很简单,只在他的文书上批了一个字:可,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
  看到那个一丝不苟的可字,士孙瑞无奈的苦笑。
  这根刺算是扎在天子心里了。
  下午,荀彧带着相关的掾吏赶到大营,接管了卫氏庄园,并提审了卫固。
  有新任仓曹掾马适在场,卫固知道自己没什么抵赖的机会,痛痛快快的承认了罪状。
  荀彧随即对卫氏的财产进行了分割。先赔付了卫固历年来从郡中贪墨的财物,又剥离了依附卫固的部曲及土地,最后按照卫固与士孙瑞的约定,支付一半家产,换取其父子性命。
  一番操作后,卫固只能保留一座小院,勉强能够糊口的粮食,堪称是一贫如洗。
  听到结果的时候,卫固当时就晕倒了。
  被救醒之后,卫固捶胸顿足,骂不绝口。
  “成也汝颍,败也汝颍,天下人都是你们汝颍名士掌中玩物么?”
  ——
  荀彧带着清单,赶到天子大营时,一眼就看到了独立在帐门口的杨彪。
  他顺着杨彪的视线看了一眼,然后看到了天子的御帐。
  荀彧下了车,走到杨彪面前,拱手施礼,轻声呼唤。
  “杨公?”
  杨彪一惊,回过神来,见是荀彧,笑了笑,却没有声音。
  在帐外站的时间太久,脸都被风吹僵了,笑不出来。
  他早上起身的时候,天子已经出营了,带着十几个虎贲侍郎与羽林郎去行猎。
  他也不知道天子对他有什么安排,只好在这里等。
  本以为天子最多下午就能回来,没想到天都黑了,也没看到天子的身影。
  “文若,你这是……”
  “刚从卫尉大营回来,有事要向天子禀报。”荀彧回头看看。“天子不在帐中?”
  杨彪摇摇头,一声长叹。
  “听说出营游猎,还没回来。”
  “游猎?”荀彧吃了一惊。
  虽说秋冬的确是狩猎的好机会,但安邑未安,天子私行,白龙鱼服,很可能发生危险。
  “杨公,事关天子安危,为何不进谏?”
  杨彪苦笑。“你既从卫尉大营来,不知其中原故?”
  荀彧的确不知道——士孙瑞根本没和他说这些——可是一看杨彪这副神情,他却猜到了其中原由,不禁哑然失笑。
  “杨公站在这里,意欲何为?”荀彧收起笑容,淡淡地说道。
  杨彪神情微滞,随即就变得复杂起来。
  荀彧的话提醒了他。
  你站在这里,究竟想要干什么?
  是希望天子不要责怪你,还是要告诉其他人,你和天子有矛盾?
  不管怎么说,都有逼天子表态的意思。
  “老而昏愦,举止失当,无大臣之体。”杨彪伸手拍拍额头。“若非文若提醒,几乎又要犯下大错。”
  “杨公言重了。”荀彧说道:“天气寒冷,杨公还是进帐休息吧。若有什么消息,我会转告你。”
  杨彪颌首致意,转身回帐。
  荀彧看着杨彪回帐,掩上帐门,又转身看看远处的天子御帐,沉吟片刻,来到帐前。
  报上姓名,守帐的郎官不敢怠慢,主动告诉荀彧,天子外出行猎,还未归营。
  荀彧转身,来到大营门口,拱手肃立。
  又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刘协在一队虎贲、羽林的簇拥下,轻驰回营,马背上挂着一些猎物。
  荀攸也在队伍中,身着轻便贴身的猎装。
  看到荀彧站在营外,刘协有些意外,勒住坐骑。
  “有事?”
  “有事。”荀彧躬身施礼。“臣下午去了卫尉大营,彻查了卫固贪墨的案件,特来向陛下报告。”
  刘协嘴角轻撇。“你是河东太守,有事当报与司徒府,何必来见朕。”
  “赵公身体不佳,且关系到军粮、屯田等诸多事务,非司徒府所能处理,唯以请示陛下。”
  “见到太尉了吗?”
  “见到了。”
  “请太尉回安邑城吧。三公九卿,齐聚一堂,何事不能定?等他们拿好章程,朕画可就是,何必费心。”
  刘协轻抖马缰,向御营走去。
  荀彧也不反驳,拱着手,跟上刘协。
  荀攸下马,想将马缰递给荀彧,却被荀彧拒绝了。
  荀攸无奈,只能牵着马,与荀彧同行。
  虎贲、羽林们不敢大意,一个个屏气息声,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战马,生怕冲撞了荀彧、荀攸。
  进了御营,来到大帐前,刘协翻身下马,将马缰扔给史阿。
  “还有事?”
  荀彧点点头。“臣还没进晚食,想请陛下赐食。”他看看虎贲从马背上取下的猎物。“陛下收获颇丰,臣想分一杯羹。”
  刘协眼皮一挑,瞅了荀彧两眼,也没说话,命人在帐中生火。
  皇后伏寿早就准备好了,在火塘边铺下坐席,又在火塘上架上水。
  虎贲收拾好了猎物,简单的清洗了一番,架在火上烤。
  趁着这个机会,荀彧向刘协汇报了对卫氏庄园的清算情况,奉上了清单。
  这一次收获不小,除了近五千石粮食之外,还有大量的金银钱帛,甚至还有一些玉器。
  安邑大族的实力真不是吹嘘的,家底殷实得很。
  “这么做,卫尉岂不是失信于人了?”刘协放下清单,喝了一口水。
  “所有的处置都合乎律法,也没有违背卫尉的承诺。”荀彧语气从容,平静地说道:“要说区别,也就是卫氏一族的生死。若陛下坚持治以叛逆之罪,亦无不可。治国以诏书为重,公卿虽有进谏之义,却无抗诏之权。”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是么?”刘协语带讥讽。
  “自然。前后两次党锢,李元礼、范孟博虽有逃生之能,却奉诏入狱。先帝建万金堂,卖官鬻爵,群臣虽有异议,也只能交钱赴任。”
  荀彧顿了顿,接着说道:“可这是陛下希望的结果吗?”


第二百一十章 朕在大气层
  刘协没吭声,脸上也看不出太多的表情。
  看到荀彧,他就猜到了荀彧的来意,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甚至荀彧说的这些话,他都猜到了大半。
  汉末——或者说整个东汉,君臣之间的矛盾主线就是君权与臣权的进退,以士大夫为主的外朝大臣奋斗的目标就是夺回被君权侵占的臣权,具体的说,就是被架空的三公之权。
  对后世的人来说,东汉的大臣还有相当的尊严,甚至算得上嚣张跋扈。大臣犯颜直谏,甚至当面嘲讽皇帝的事屡见不鲜。但是在当代人的心目中,这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