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士说道:“是的,不过与刘使君无关,是刘和写给乡党王朗的。”
“刘和刘公衡?”简雍眼前一亮。
“正是。”
简雍回头看了刘备一眼,迅速与刘备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又问道:“刘和是什么时候到行在的?”
“诏书发出前两三天吧。”骑士挠了挠头。“具体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不过天子对他很信任,所以才让我带上这封书信。敢问使君,这个王朗在郯县吗?”
“在,在。”刘备一边答应,一边觉得诡异,有点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感觉。
刘和在诏书发出前两三天到达行在,王朗在诏书到达之后的前一天回到郯县,简直像是约好的一般。只是不知道刘和在书信里都说了些什么,王朗又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刘和在书信里提到了赵云的建议,王朗会支持吗?
通常来说,应该不会。可是从王朗的师门传承来看,既然杨彪、杨修能支持朝廷的新政,王朗似乎也有可能接受。
刘备在心里猜想的时候,简雍仔细询问了骑士有关刘和的消息。能被派出来送诏书的骑士必是禁军精锐,不是虎贲就是羽林,熟悉行在的情况,而且都是第一手的信息,都是刘备急需了解的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简雍不仅知道了刘和的事,还知道了田畴早有几个月前就到了行在,如今是天子身边的议郎。
刘备、简雍和田畴没什么交情,但他们知道田畴是幽州名士,曾奉刘虞之命出使,与鲜于辅、齐周等人关系也很好。他和刘和走到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田畴、刘和在天子身边站稳脚跟,为朝廷效力,寓示着鲜于辅等人也会效忠朝廷,而不是与袁绍结盟。
由此,刘备推论,袁绍并没有控制幽州,最终只能将战线维持在易水一带。既然鲜于辅等人效忠朝廷,幽州便和并州、凉州一样,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中,驻兵塞外的荀攸随时可以率部南下,和太原、上党、河内的驻军一样,威胁冀州。
这也意味着,袁绍不可能长期围攻徐州,只能速战速决。
刘备心里有了底。
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可以守住沛县、彭城,完成朝廷交待的任务,恢复宗籍。
一瞬间,刘备就做出了决定。
如果能恢复宗籍,还用得着担心前程吗?
至于徐州的大族怎么想,根本不用在乎,反正我又不想割据徐州称王。最理想的结果,当然还是回到家乡涿郡,或者中山,称中山王。
“宪和,你的意见呢?”刘备再次询问简雍的意见,语气已经平和了许多。
简雍笑笑。“徐州久经大战,户口损失严重,有大量的土地抛荒。将那些土地集中起来,分给将士,募集两三万人不成问题。主公,这是你恢复先祖荣耀的最好机会,万万不可放过。”
刘备点点头,觉得有理。
他的任务是守住沛县、彭城,有两三万人足够,需要的土地也不用那么多,彭城、东海两个郡的空闲土地就够用了,暂时不用和那些大族发生冲突。
“明日见了王景兴,再听听王景兴的意见。”刘备说道。
简雍欣然答应。
刘备这么说,显然只是客气。王朗答不答应,支不支持,都改变不了刘备的决定。
简雍脑子灵活,生怕刘和的书信中有什么不利的消息。他对送诏的骑士说,王朗明天会来见刘使君,你就不用专门去送信了,在这里等着,好好休息一夜,等王朗来就是了。
骑士也没想太多,一口答应。
他奔波五千多里,确实太累了。
简雍安排骑士休息,刘备回到甘梅房中。关上门的那一刻,他抱着甘梅,喜极而泣。
“苦尽甘来。阿梅,你就是我的运气,我要你给我生个儿子。”
——
第二天一早,刘备先请来了麋竺、麋芳兄弟,将夜里接到诏书的事说了一遍。
麋竺、麋芳又惊又喜。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诏书,他们甚至不敢相信,以为刘备在说梦话。
刘备一直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没有任何证据。就算他是,只怕也早就不在宗籍之内,天子想找到证据也不容易。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多少是有些孟浪的。
只能说,这是天子对赵云的无限信任。
对麋氏兄弟来说,不管天子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这样的决定,诏书是真的,这个承诺就是真的。只要刘备能力保徐州不失,就能恢复宗籍。而对他们东海麋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与宗室结交,改变富而不贵的商人身份的好机会。
刘虞、刘和就是宗室,他们之前想攀附都没机会。如今刘备就在他们眼前,而且急需他们帮助。
麋竺立刻提出,希望能和刘备结婚姻,将妹妹麋兰嫁给刘备为妾,以固盟好。
刘备喜出望外。
他还没有恢复宗籍,就已经开始享受宗籍带来的好处了。麋氏虽然商贾,却也不太可能将女子嫁给别人为妾,至少要谋个平妻的位置。
稍微谦虚了几句后,刘备就答应了。
他今年三十七,有妻有妾,但常年征战,东奔西走,子嗣并不多,只有正妻毛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将来恢复宗籍,甚至可能封王,他当然需要更多的子嗣。
麋氏愿意与他联姻,他求之不得。
当下几句话,刘备就与麋竺约定了婚姻,随即起程,登门拜访王朗。
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拍即合
王朗一早就起身洗漱,连同才三岁的儿子王肃都穿戴整齐,以示郑重。
如果刘备不肯明确态度,效忠朝廷,他就立刻起程,离开郯县,免受池鱼之灾。
他不想和袁绍扯上任何关系。
得知刘备亲自登门,王朗很满意。别的不说,至少刘备的态度还是诚恳的。
双方一见面,刘备就义正辞严地表明了态度。不论王朗是否肯屈尊相助,他绝不会向袁绍屈服,一定会奋战到底,为朝廷尽忠。
王朗哈哈一笑。“久闻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果不其然。使君兵力虽少,意气不衰,难怪陈元龙视你为英雄,愿意为你而战。”
刘备连忙谦虚了几句。
他和陈登的私人关系不错,但要说陈登视他为主,愿意为他而战,只怕还是客气居多。陈登背后站着下邳陈氏家族,首先要考虑家族的利益,不可能因为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而冒险的。
“听说景兴恩师是故太尉弘农杨公伯献?”
“正是。”王朗一声叹息。“当然蒙先师不弃,收纳门下,教我读书做人。点点滴滴,至今难忘。我虽愚笨,学术不能承先师百一,道德更不敢望先师顶背,却不敢违背先师教导,为不忠不孝之人。”
“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俱为四世三公之门,却一个为国尽忠,一个包藏祸心,真是令人唏嘘。”
“不然。”王朗摇摇手,严肃地说道:“袁绍虽是汝南袁氏子弟,但他只是婢生子,并非嫡子,不能代表汝南袁氏。袁绍不臣,只是他个人的事,与汝南袁氏无关。”
刘备有些诧异。王朗亲口否认袁绍的家主身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以王朗的影响力,这是有可能影响整个徐州士林看法的。“那……谁才能代表汝南袁氏?总不会是袁公路吧?”
“袁公路虽纨绔,大节不亏,又是故司空袁逢嫡子,如何不能代表汝南袁氏?”
刘备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果然是时势弄人。这才几年时间?两年前还被孔融视为冢中枯骨的袁术居然被王朗认为大节不亏,是名正言顺的汝南袁氏家主。这话要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怕不是要气得吐血。
麋竺说得对,大汉天命未绝,朝廷中兴有望,效忠朝廷是大势所趋。袁绍再强,终究也只是梦幻一场。梦醒之后,只剩绝望和耻辱。
从这一点上来看,早早就将女儿、女婿送到行在的袁术的确是个聪明人,抢在很多人之前就看到了这一点,而且行事决绝,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相比之下,袁绍就有些犹豫了。
在心中将袁绍、袁术比较了一番后,刘备更加坚定了决心。
他拱手道:“景兴高见,令我茅塞顿开。我虽有心与徐州共存亡,但袁绍势大,我兵微将寡,还望景兴助我一臂之力,筹措钱粮,招募将士,与袁绍决战。”
“这是自然。”王朗抚着胡须,从容说道:“不知使君有何成计,不妨说出来,共相商讨。”
刘备向麋竺使了个眼色。
麋竺会意,拱手道:“欲守徐州,首在钱粮与兵。我虽不才,愿变卖家产,倾囊相助,招募将士。只是仓促之间,怕是没人接手。”
王朗眉心微蹙,欢喜的同时,又有些为难。
麋竺是东海巨富,家产自然不少。但他家紧临大海,远在朐县。对做生意的人来说,麋家庄园很值钱。对不做生意的人来说,麋家庄园就太偏了。急切之间,的确很难卖出满意的价格。
就算他出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
“子仲毁家纡难,忠义难得,但东海义士岂只有子仲?”王朗从容说道:“昨日我曾问你,为何最后见你,现在可以告诉你答案了。”
麋竺心头一松,拱手施礼。
王朗说道:“我见了那么多人,告诉了他们天下大势,也问了他们的心意,并向他们转告了张子布、张子纲的决定。他们都愿意效忠朝廷,只待使君一声令下,要粮有粮,要人有人。”
刘备心中一动,随即大喜。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
张昭、张纮都是徐州名士,张昭还是彭城人,他的影响力,刘备每天都能感受到。这两个人现在是孙策的谋士,他们支持朝廷,那孙策肯定也向朝廷效忠了。
怪不得孙策放了王朗,而王朗又能如此及时的回到东海。
看来赵云之计暂时可以不用了。有王朗出面,得到东海大族的支持,钱粮充足,何必冒险。
他当然知道,徐州大族不会白帮忙,肯定会向朝廷要求回报。但那是朝廷要考虑的事,不是他要考虑的。他只要守住徐州,恢复宗籍,将来是不是还在徐州都说不定。
“那就振托景兴了。”刘备拱手致意。
双方统一了意见,约定由王朗见面,约郯县的几个大族家主,明日一起去州牧府议事。
刘备起身告辞,再三致谢,最后又送上了由骑士带来的刘和书信。
得知刘和到了行在,王朗非常高兴。
郯县是刘虞、刘和的乡梓,刘虞也是郯县甚至整个东海官职最高的名士。刘和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东海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此战过后,东海人大量入仕,以刘和为首的东海人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更大。
亲自将刘备送到门外,看着刘备登车远去,王朗回到屋里,取出刘和的书信细谈。
书信还没看完,王朗脸上的笑意就不见了,眉心蹙成了川字。
正忙着将打包好的行囊解开的杨氏见王朗脸色不对,关心的问道:“夫君,怎么了?”
王朗抖了抖手中的书信,欲言又止,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读。
刘和的信很长,内容很多,而且说得有些隐晦,让他深感不安,一时竟不知如何向妻子解释。
杨氏拿起王朗已经读完的部分,摸了摸纸张,突然说道:“这是弘农王夫人所造的纸吧?”
王朗一愣。“什么弘农王夫人?”
杨氏笑了。“夫君有所不知,我这一路走来,听不少人说过,弘农王夫人唐氏在河东建纸坊,造新纸,又建书坊,印行书籍,又快又好。更难得的是,她那纸坊、书坊里不论是主事的,还是做活的,大半是女子,与天子身边的女军并称奇观。”
王朗眉头皱得更紧。“女子抛头露面,不是贫贱之人,便是羌胡蛮夷,有何可喜?”
“呵呵。”杨氏忍不住撇了撇嘴。“夫君这话可就说错了。女军固然多是羌胡蛮夷,弘农王夫人的纸坊、书坊里却不乏山东高门,她们都是当年被西凉军掳走的苦命人。若非天子华阴一战,斩杀李傕,她们迟早会成为西凉军的口中之食。”
第五百八十八章 事与愿违
被妻子呛了一句,王朗有些讪讪,低头继续读信。
但他的心情却变得越来越糟,尤其是读了那句“此五百年之巨变”之后。
虽然不太清楚刘和具体在说什么,但他能从刘和的语气中感受到,这五百年之巨变不像是他期望的变化,天子也不像是他期望的天子。
处心积虑地想杀尽河东大族,岂是明君所当为?
夷华不辨,如何知正统所在?
男女无别,礼法何存?
王朗放下了手中的信纸,原本亢奋的心情也变得极为低落。
杨氏接过信纸,将剩下的内容读完,黛眉也跟着微蹙起来。“这五百年巨变……听着有些耳熟。”
“应该是由‘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所化。”王朗说道,眼中怒气更盛。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