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由‘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所化。”王朗说道,眼中怒气更盛。
果真如此,那便是刻意奉迎天子,非大臣所当为。
“不对。”杨氏沉吟了片刻,摇摇头。“我仿佛听谁说过,只是想不起来是谁说的。”
王朗瞥了杨氏一眼,没有再问。他站起身,甩了甩袖子。“此事以后再说,守住徐州要紧。我去联络各家,筹集钱粮,你准备一些酒食,以备有客登门。”
杨氏点头答应。王朗起身下了堂,带着两个随从出了门。
——
王朗亲自出面联络,再加上刘虞、刘和父子的影响力背书,郯县几个大族迅速做出了反应,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州牧府,拜访刘备,并表示将派人带着部曲助阵,迎战袁绍。
紧接着,王朗派人带着书信,赶往各郡县,联络各地的名流、大族,请他们出面,筹集钱粮,协助刘备应战,保卫徐州。在书信中,他极力论证袁绍所行不义,用兵也极其荒谬,必将失败。若徐州图一时安逸,将来必玉石俱焚。
王朗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示支持的消息不断传来,一时间声势浩大。
刘备欣喜若狂。
入主徐州数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徐州的力量。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挡住袁绍,但他也亲身体验了高门大族和名士的影响力,绝非他能奢望。
他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没能充分利用老师卢植的名望。
虽说涿郡卢氏的门第远远不如弘农杨氏,也不如东海刘氏,但卢植在士林中的名声却比王朗高出很多,在整个幽州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当初若能得到卢植的首肯,他或许有机会在涿郡站稳脚跟,而不是来到徐州。
和他一样的,还有公孙瓒。
他们都浪费了这宝贵的人脉资源。
——
昌邑。
袁绍在一群文臣、谋士的簇拥下缓步登堂。
昌邑既是山阳郡治,又是兖州州治,府署宽敞广阔,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庭院深深,松柏苍翠,赏心悦目。
袁绍心情大好,赞了几句。
负责先行安排的主簿耿苞心花怒放,笑容满面。
田丰看在眼里,很不高兴,大声说道:“主公,此行意在徐州,并非兖州。”
袁绍心中不快,脸上却不动声色,哈哈一笑。“元皓言之有理。昌邑终究只是暂驻之地。攻克彭城之日,才是庆功之日。”
田丰正欲再说,一旁的沮授悄悄地扯了扯他的袖子。田丰会意,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见田丰不说话,袁绍有些诧异。他转头看了田丰一眼,脸上的笑容更盛。“元皓,上次你说广宗郭氏联络得如何?显奕年纪不小了,再不成家,如何立业?”
一旁的逢纪、许攸不约而同的撇了撇嘴,露出一丝浅笑。
田丰原本建议袁绍与中山甄氏联姻,结果甄氏委婉的拒绝了,理由倒也正当。甄宓虽被相者王良认定贵不可言,但甄宓出生之后,先是丧父,接连又有两位兄长早逝,怕是有所妨碍,要去北岳还愿,看看玄武之神的意思。
借此机会,田丰随即又推荐了广宗郭氏,故南郡太守郭永之女。
和甄宓相似,这个郭氏之女也有一些神奇的异象,据说聪明异常,被郭永称为女中之王,遂以女王为字。今年十四岁,也正是可以出嫁的年龄。
不过袁绍说袁熙年纪大了,该结婚了,纯属借口。
十四岁的女子,就算成了亲,也不能生育,至少要等到十六以后。
袁绍这么说的意思是提醒田丰,如果郭氏再像甄氏一样推三阻四,他就要另选他人了。到了中原,想和他联姻的人很多,门户比广宗郭氏高的数不胜数。
什么女中之王,一听就不靠谱。
逢纪、许攸私下里就提过,袁熙和冀州人联姻只会助长冀州人的气焰,对袁绍的大业不利。
田丰说道:“使者已经派出,很快就会有消息。”
袁绍点点头,转头看向逢纪。“陈孔璋应该到彭城了吧?”
逢城躬身道:“应该到了。如果顺利的话,或许刘备的降书已经在路上了。”
袁绍微微一笑。“刘备虽出身寒微,却是个识时务的英雄。若能归降,当予重用。”
众人附和了几句,心照不宣的笑了。
袁绍说得没错,刘备的确是个识时务的人。他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后,第一件事就是举袁谭为茂才,向袁绍示好。陶谦病死,他被徐州人推为徐州牧,又第一时间派使者到邺城通报。
这样一个人,有什么勇气和实力对抗袁绍?
就算他想抵抗,徐州人也不会支持他。
田丰却皱起了眉头。“主公,刘备虽不足道,但徐州的人心却不可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上次刘备击破淳于琼军,陈登又阻审配南下,岂是识时务之人?刘和请辞,已有半年,想必消息也传到了东海,焉知徐州人不会像刘和一样?臣以为,还是应该速速进兵,逼刘备投降,而不是寄希望于说客。”
听到刘和的名字,袁绍脸上的笑容一僵,有些不快。
气氛变得尴尬起来,不少人暗自摇头。
田丰的脾气越来越倔了,就像是故意与袁绍怄气一样,不说得袁绍下不了台,他就不肯罢休。
这都是主公过于依重他,让他忘乎所以。等他谋划失败,吃了败仗,或许才能收敛些。
正说着,有人奔了进来,向袁绍呈上陈琳的急书。
刘备拒绝了袁绍的招降,正全力备战,而且得到了徐州人的全力支持。郯县名士王朗四处奔走,为刘备联姻徐州大族,筹集钱粮,影响很大。据说刘和也写了书信回来,要求徐州大族支持刘备,效忠朝廷。
看完书信,袁绍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他狠狠地看了逢纪一眼,将陈琳的书信塞给他,然后大步向门外走去。
“集结大军,立刻赶往彭城,击杀刘备。”
第五百八十九章 隐患丛生
被激怒的袁绍放弃了在昌邑休整的计划,指挥大军,赶往彭城。
为了避免重蹈上次淳于琼被击杀的覆辙,袁绍命偏将军张郃、高览为前锋,率步骑一万,直扑沛县,自己亲率主力,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他传令兖州牧审配。要求审配留下一些人马守睢阳,其余的人赶往彭城,牵制刘备,不让他有机会增援沛县,并阻止陈登北上。
收到命令后,审配留下一万人守睢阳,亲率两万步骑,赶往彭城。
几乎在同时,一支两万人左右的袁军从青州方向发起进攻,剑指琅琊。
臧霸闻讯,派孙观、孙康兄弟赶往诸城,据险而守,自己则集结人马,屯守开阳。
一时间,侦骑四出,警报频传,徐州北部的气氛变得极为紧张。
驻定沛县的张飞收到消息,得知张郃、高览正率部赶来,立即召部落曹豹、许耽商议迎战。
曹豹、许耽都是丹阳人,是陶谦的乡党,随陶谦来到徐州,统领丹阳兵。陶谦赠与刘备的四千丹阳兵就来自他们的麾下,如今依然是刘备麾下最主要的力量。
气氛原本还算和谐。
张飞决定率三千精锐出城设伏,歼灭袁绍的先头一部,打击袁军的士气,然后再守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飞决定带许耽出城作战,由曹豹守城。
这个决定原本没什么问题。沛县境内虽然无山,但水泽纵横,芦苇丛生。如今正是夏末秋初,对熟悉地形的张飞来说,寻找一个伏击点并不难。
张飞有过与袁军作战的经验。他清楚,按照习惯,张郃、高览会安排一到两千人为前锋,一是打探消息,铺路搭桥,二是收集粮草,强征百姓为役,将他们聚集到城下,伐木造械。
为了行动方便,这些前锋的骑兵比例比较高,可能会有三五百骑。
如果能将这支骑兵击破,俘虏其战马,不仅可以打击袁军的士气,还能增强己方的骑兵实力,更换一批战马。
断绝了战马来源后,刘备从幽州带来的千余杂胡骑的战马老化严重,急需更换补充。
但曹豹的一个提议,让双方产生了分歧。
曹豹希望由陶应负责守城,自己则配合陶应。必要的时候,他还可以率部出城,接应张飞。
张飞一听就火了,严厉地喝斥了曹豹几句。
陶应是陶谦的长子,还有个弟弟陶商。陶谦在世的时候没有出仕,刘备接任徐州牧后,对他们的生活供应充足,却一直没让他们担任任何职务。为此,曹豹、许耽等人看不下去,多次提议让陶应、陶商担任官职,都被刘备以各种理由否决了。
这次袁绍来攻,刘备将主力都交给张飞,让他守沛县,丹阳兵就是绝对的主力。曹豹本以为能借此机会为陶应争取一个机会,没曾想还是碰了壁,还被张飞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大为恼火。
他本想与张飞理论,却被许耽拦住了。
许耽说,张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张郃、高览不足道,更何况只是他们的前锋一部呢。你守好城池,准备好酒肉,为张将军庆功就行了,没必要那么紧张。
曹豹忍气吞声地应了。
张飞对许耽的反应非常满意,下令各部准备。
出了中军大帐,曹豹忍不住询问许耽的意思。
许耽说,刘备君臣忘恩负义,从陶使君手中得到了徐州,却对陶使君的儿子如此刻薄,又对你我无礼,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争论无益,你我都不是张飞的对手,万一被他以违抗军令为由杀了,连升冤的地方都没有。不由等一等,由我陪他出城作战,你在城中守候,准备好酒食。
张飞好酒,得胜归来后,必然会饮酒庆贺,到时候我们将他灌醉,连沛县一起送给袁绍,当作晋身之阶,还愁袁绍不善待我等?
曹豹大喜,随即又问,何不趁他出城之际献城?
许耽嘿嘿一笑。
张飞骁勇,就算被张郃击败,他也有机会逃回彭城。如果我们献出的只是沛县,袁绍又怎么会重视我们呢?只有生擒了张飞,功劳才够大。
刘备手下人才有限,张飞算是唯一的大将。生擒他,刘备就没有可用之人了,还怎么守徐州?所以,我们送出的不仅是张飞,更是徐州。
曹豹恍然大悟,挑起大拇指,对许耽佩服得五体投地。
——
张飞率部出城,在沛泽附近设伏。
很快,一支约二三百人的骑兵就出现在附近。人数虽不多,但他们的装束和武器却引起了张飞的注意。
这些骑兵不仅甲胄整齐,而且用的武器也是统一形制的大戟。
这让张飞想到了张郃的大戟士。
大戟士是张郃的私兵,一度充任袁绍的亲卫营,在河北赫赫有名。
既然大戟士出现在这里,张郃本人很可能也在其中。
如果能击杀张郃,效果比击破前锋更好。
张飞命许耽率领丹阳步卒原地待命,准备策应,自己率领五百骑兵冲了出去。
这五百骑兵大多是幽州的乌桓人、鲜卑人组成的突骑,随刘备征战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他们分作两队,一队由张飞亲自率领,直奔张郃本人,吸引张郃的注意力。一队由迂回到张郃身后,准备突袭,同时防止张郃逃跑。
战术是好战术,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张郃。
张郃曾随袁绍南下,见识过中原甚至淮南的地形,知道这里与冀州不同,要多加小心。为了避免前锋将领疏忽,他率领大戟士,自为前锋,来打探地形。
看到两百多骑兵从芦苇丛中冲出,他就意识到这些骑兵绝非普通斥候。
刘备麾下的骑兵有限,仅有的骑兵必然掌握在大将手中。就算有一些充当斥候侦骑,也不会有如此规模。
所以,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将领大概率是守沛县的张飞。
张飞想生擒他,他也想生擒张飞。他一面下令部下准备迎战,一面命人赶回大营求援。
他的反应很快,几名大戟士抢在迂回的骑兵到位之前冲了出去。
张郃挺戟跃马,直奔张飞。
见张郃没有逃走,反而迎了上来,张飞大喜。他踢马舞矛,指挥部下夹击张郃,准备抢在张郃的援军到达之前击杀张郃。
两人的想法一致,都想干掉对方,一开始就没有留手,全力以赴。
第五百九十章 阴差阳错
“当!”矛戟相交,火星四溅。
张郃手臂一麻,手中大戟险些被磕飞。
知道张飞名不虚传,膂力过人,非自己能敌,张郃一侧身,让过了张飞的迎面一击,同时大声提醒部下小心。
他早就听说过关羽、张飞的名字,尤其是关羽斩杀文丑之后,对与关羽齐名的张飞也不敢有半分小觑。出战之前,考虑到有遇到张飞的可能,他就提醒过部下不要自恃武勇,试图与张飞单挑。
大戟士培养不易,他非常珍惜,不作无谓牺牲。
只是当时没想到真遇上了张飞。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