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会来吗?”
  “不会。”荀攸说道:“尤其是在郭图受辱的情况下。”
  刘协松了一口气。
  “陛下其实不用担心袁绍。来与不来,并无分别。”
  “为何?”
  “袁绍身负高门之望,好为雍容,却又敏感自负,处处争先。占优势时,或能稍作退让,示以大度。处下风时,必争以毫厘,以示不屈。若他击溃公孙瓒,全取幽冀,或许会入朝辅政,以成周公之名。如今与公孙瓒纠缠不下,颜面大失,如何肯来。”
  刘协反复斟酌一番,觉得荀攸说得有理。
  袁绍岂是甘居人下之辈,认错更是万万不能的。
  眼下他大破李傕,袁绍却被公孙瓒缠得筋疲力尽,哪有脸入朝辅政。
  ——
  大阳津。
  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带着几个亲卫站在岸边,远远地看着后将军杨定部的将士陆续登岸,依次列阵,心中阵阵不安。
  得知天子大破李傕后,他亲自率领三千将士,身负粮食,翻山越岭而来,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本以为天子与李傕血战,就算不是两败俱伤,也应该伤兵满营,士气低落。
  可是眼前的一切截然相反,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个个精神抖擞,步履坚定。
  一天前刚刚过去的卫尉营亦是如此。
  粗略一看,卫尉营至少有五千步骑,其中还有不少髡头蛮胡。
  这和他几年前在洛阳看到的卫尉营截然不同。
  这让他对行太尉事的卫尉士孙瑞心生敬畏。
  能将以洛阳浪荡子为主的卫尉营中调教成这般模样,士孙瑞堪称名将。
  他很想和士孙瑞套套近乎,奈何士孙瑞没给他这个机会。派一个军吏来简单问了几句,让他就地等候天子,自己率部前行,赶往安邑。
  在渡河惴惴不安的等了一天后,张杨终于可以见到天子。
  先渡河的是后将军杨定,所部约四五千人。
  登岸之后,杨定立刻部署将士警戒,阵势拉开,将张杨及部下驱离渡口五百步。将士人人披甲,刀在腰,弓上弦,如临大敌。
  张杨很紧张。
  他有三千人,但这三千人是行军状态,没有披甲。
  如果杨定突然发起攻击,他根本来不及反应。
  但他又不能下令将士披甲,这会让杨定怀疑他的用心,直接发起攻击。
  虽然他带的都是精锐,却没有和杨定作战的勇气。
  杨定的部下以西凉兵为主,军械也相对齐整,不是远道而来的他能够匹敌的。
  他只能更加谦恭,耐心的等候天子驾临。
  日头渐渐升高,又渐渐偏西,张杨筋疲力尽。
  好在等待即将结束,天子乘坐的渡河正在缓缓靠岸,天子大纛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第一百七十九章 软硬兼施
  刘协提起衣摆,上了岸,站定。
  杨定快步迎了过来,伸手虚扶,迅速看了一眼刘协,脸上笑容绽放。
  “陛下不愧是英主,渡大河如履平地,面不改色。”
  刘协瞅瞅杨定,没吭声,心里却考虑着回头要找杨修谈一谈。
  让你辅佐杨定是为了教化西凉士卒,尽快让他们认同朝廷,而不是以杨定私人部曲自居。你怎么把杨定变成了舔狗?
  朕要你何用,完全没领会精神嘛。
  “将军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杨定又凑近了些,看到史阿扬起眉,手按在了刀柄上,这才停住脚步。“陛下,奉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求见,已经等了一天了。”
  刘协哼了一声,没接杨定的茬。
  张杨求见,他早就知道,士孙瑞已经派人来报告过。
  即使杨定有责任报告,也不需要他本人前来。他此刻应该负起指挥之责,以防万一。
  他这是急了。
  前将军段煨、左将军杨奉先后出发,独立成军,只有他这个后将军和一心想做富家翁的右将军董承为伍,多少有点丢脸。
  这显然是天子对他上次的表现不满,余怒未消。
  见天子没反应,杨定又道:“陛下,臣刚才安排人捉了几尾鱼,都是又肥又大的鲤鱼,待会儿让人送来。不管是煮汤还是烤,味道都是极好的。”
  刘协忍不住看了杨定一眼,你不会也是穿越的吧?
  “将军何时对美食有了研究?”
  杨定咧着嘴笑了。“这都拜陛下派来的儒生教诲。他们说,圣人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原本鲜鱼做成鱼脍最佳,只是这大河里的鱼土腥味太重,还是烤着吃最好,煮汤其次。”
  刘协想骂人。
  这他么谁挑的人,就挑出这种货色?满肚子文章,就记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还是在这种食物极其短缺的时候。
  刘协摆摆手,示意杨定别再说了。
  他怕控制不住情绪,又爆粗口,惹得蔡琰唠叨。
  “传张杨进见。”
  “唯。”史阿去安排。
  见天子脸色不悦,杨定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拱手告辞,灰溜溜走了。
  ——
  “陛下,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臣杨,迎驾来迟,死罪死罪。”张杨快步上前,撩起衣摆就要跪。
  刘协伸手扶住了张杨。
  又不是朝堂上,毋须行跪拜之礼。
  他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却一脸惶恐的并州汉子,心情有些复杂。
  虽说张杨见死不救令人恼火,但他却恨不起来。
  都是并州人,张杨的性格简直太好了,好得近乎没主见,耳根子超级软。
  钟繇去说两句,他就决定来勤王。
  郭图去说两句,他又后悔了,转而观望。
  但有一点,他从来没有背叛朝廷,也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无数军阀中独树一帜。
  在历史上,他也是迎献帝东归的重要力量。
  这个人不适合镇守一方,只适合执行命令,听指挥,做偏裨之将。
  “将军辛苦了,这一路跋涉,一定很不容易吧。”刘协含笑说道。
  张杨看着笑眯眯的天子,不解其意。“陛下,臣……不辛苦。”
  “连续行军一个月,不辛苦?”刘协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眼神也有些不善。
  张杨激零零打了个冷战,连忙低头请罪。“陛下,臣……臣原本应该早早赶来勤王,奈何为郭图所误,耽搁了时间。请陛下给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臣必全力以赴,以补前愆。”
  刘协缓了神色。“将军当真愿意补过?”
  “千真万确。”
  “既然如此,将军与朕共赴河东,平定叛乱。”不等张杨回答,刘协抬起手臂一挥。“久闻天下精兵在并凉。华阴一战,朕已经见识过西凉兵的悍勇,如今也想看一看并州勇士的风采,希望将军不要让我失望。”
  听到“华阴一战”四个字,再看看眼前乌泱泱的西凉兵,张杨心里最后一丝抗争的勇气烟消云散,俯首称臣。
  “臣不才,愿为陛下效劳。”
  见张杨答应得爽快,刘协缓了神色,问起了河内的情况。
  张杨长吁短叹,大倒苦水。
  河内这几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却也不太平。他名为河内太守,实际能控制的区域却只是中西部,东部有时候由黑山军张燕侵占,有时候被袁绍侵占,他哪个也惹不起,只好装聋作哑。
  看着张杨委屈巴巴的样子,刘协越发无语。
  都是并州人,你看吕布的经历多精彩,三巨头挑了两个,顺带暴打袁术。
  “最近可有吕布的消息?”
  “听说他去了徐州,依附徐州牧刘备。具体的不太清楚,隔得太远了。”
  “你们没联络?”
  “之前有的,现在没有了。”
  “你说的之前,是他在兖州的时候?”
  张杨神情尴尬,咽了口唾沫,嚅嚅地说道:“是,吕布邀我入河南,夹击曹操。臣听董昭之言,未敢轻动。”
  “董昭?”刘协心中一动,来了精神。
  董昭虽然不如荀攸、贾诩有名,却也是实力不俗的谋士,否则不能与郭嘉、刘晔同传。
  他记得董昭得确曾短时间依附张杨,好像就是这个时间点。
  “是的,他是济阴定陶人,曾为袁绍效力。后因其弟董访在张邈军中,遭袁绍猜忌,便弃袁绍西行,到了河内,为臣谋划……”
  刘协没理张杨说什么,他知道董昭是什么人。
  这个人要是用好了,绝对是一口好刀。
  他是因为弟弟董访才离开袁绍的,现在曹操正围攻张邈,董访有可能会死在曹操手里。
  这个仇一旦结下了,就很难化解。
  就算董访不死,他看着张邈的家人被杀,也会对曹操离心离德。
  由董昭接任河内太守,既能挡住袁绍、曹操西进,又不会引起张杨反感。
  “你来见驾,河内的事由董昭负责吗?”
  “是的。”
  “能得将军信任,可见这个董昭的确有些能力。”刘协笑道:“不如这样吧,将军在朕身边作战,建功立业,由董昭任河内太守,屯田殖谷,供应大军钱粮,如何?”
  张杨张了张嘴,有心拒绝,却又不敢。犹豫半晌,点头答应。
  “此外,你写封书信给吕布,就说朕欲驱逐胡虏,平定并州,亟须勇士为爪牙。徐州虽好,非猛虎宜居之地。刘备智短,非可侍之主。当速归。”


第一百八十章 不速之客
  张杨闷闷不乐。
  他赶了几百路,带着粮食来迎驾,天子没给他一点赏赐,反而罢免了他的河内太守,又热情邀请吕布回归。
  这区别也太明显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
  一旁负责记录的蔡琰心细,看到了张杨的沮丧,不动声色的提醒道:“陛下方有意平定并州,驱逐胡虏,张将军便奉诏勤王,来得正是时候。臣依稀记得,将军好像是云中人吧?当年泰山丁建阳任并州刺史,屡建战功,其中便有将军的功劳。”
  张杨诧异地看向蔡琰,低落的心情为之振奋。
  “这位是……”
  刘协转头看向蔡琰,蔡琰使了个眼色,又瞥了一眼张杨。
  刘协转头看看张杨,忽然警醒,明白了蔡琰的意思。
  “她是蔡伯喈女,兰台令史蔡琰。”
  张杨大喜,连忙拱手见礼。“原来是蔡先生的女儿,久仰,久仰。令史也知道我张杨?”
  蔡琰还礼。“丁建阳麾下勇士,与飞将比肩,何人不知?”
  张杨心中欢喜,连忙谦虚了几句。
  蔡琰退到一旁,专心记录。
  刘协与张杨攀谈起来,询问北疆形势。
  张杨年轻时曾随丁原征战,虽说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却对北疆地理、人情颇有为熟。董卓入京后,他成为流寇,与于扶罗部分分合合,对匈奴人的情况也有切身体会。
  刘协想讨平匈奴,张杨的经验非常有用。
  毕竟朝廷中了解匈奴人的大臣有限,也就是杨奉有点经验。
  西凉倒是有不少人曾随张奂、董卓征讨匈奴,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不在眼前。
  张杨简直是送上门的向导。
  经蔡琰提醒,刘协重新认识了张杨的价值,态度也有所改变。
  在清点了张杨带来的粮食后,刘协顺水推舟,拜张杨为骁骑将军。
  骁骑将军虽然也是杂号将军,却比奉义将军来得正式一些,算是升了半级。
  对张杨来说,升职是次要的,天子的态度才是重点。
  得到赏赐,他不仅安了心,也重生斗志,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展身手。
  “臣有并州骑士千人,皆是云中、雁门勇士,可为前锋。”
  刘协正中下怀,又勉励了张杨几句,让他安心随驾征战,将来富贵可期。
  封张杨为骁骑将军,就是想在凉州精骑之外再建一支并州精骑,增强实力的同时制衡西凉诸将,让他们不要太放肆。
  急着召吕布回来,除了吕布的武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凉州人恨吕布,同时也怕吕布。
  郭汜已经死了,西凉军中一时半会的根本找不到能和吕布单挑的人。
  ——
  “陛下真的想召回吕布吗?”伏寿双手捧着碗,轻声问道。
  “当然。”刘协说着,喝了一口鱼汤,又将已经煮烂的鱼肉细心的挑出来,送入口中。
  太久没有吃到荤腥了,一点都不能浪费。
  那些号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生也一样,处理鱼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吃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如果不是有太多的同僚看着,不排除有人会捧着碗舔。
  “陛下,吕布可是有罪之人。”伏寿声音更低。“洛阳的帝陵,大半是他掘的。”
  “朕知道,所以没有直接下诏让他回来。”
  “这有区别吗?”伏寿不解地看着刘协。
  “希望能有吧。”刘协淡淡地说道,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乱成一团麻。
  吕布的罪之重,甚至超过李傕、郭汜,与董卓比肩。
  洛阳城北的帝陵大多是被吕布亲手掘坏的,里面的珍宝也经由他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