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谋伐-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陈暮不太喜欢郗虑,因为他记得历史上就是此人当了曹操的酷吏,帮曹操构陷孔融,拘杀伏皇后,威逼汉献帝,属于当权者的鹰犬之流。
    但考虑之后,觉得像这样的鹰犬不能少。让他走御史中丞,就如同牵着一条凶猛的狼狗,让他咬谁就咬谁。
    不过曹操是需要郗虑来做这个鹰犬,以此逼迫汉献帝。而刘备则是需要郗虑来当一把刀,若是有世家豪族不开眼,挡了陈暮的改革之路,那么郗虑这条疯狗,自然就可以放出来咬人。
    因此犹豫之后,还是让郗虑上位。而不是原定计划当中,这几年在颍川太守这个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以律法和严格治理闻名的另外一名酷吏满宠。
    这些人基本就是如今整个大汉的全部最高决策层,会议地点并不是在大殿崇德殿,而是在比较偏小一点的显亲殿。
    等到公卿们进来的时候,陈暮已经跪坐在了席上,正在那里喝茶,他的身后还坐着一个小辈。
    那小辈正是陆议。
    当年他虽然回了江东,但从未与陈暮断过书信来往,后来投奔孙策,也是他主动前去,以挑动孙策去了江东。
    周瑜和鲁肃虽然不傻,知道去江东可能是饮鸩止渴,可形势太差,他们也不得不考虑放弃河南,让曹操去顶这个雷,孙家占据江东再图荆州的打算。
    结果就是陆议的计策生效,让朝廷收复河南更加容易,在刘备大败曹操之后,陈暮又利用孙坚以及青州水师轻松平定江东,夺回了扬州。
    这样虽然陆议做的事情并不是陈暮指使,但他的功劳很高,因此被陈暮带在身边,先于内阁担任三等谏议侍郎,然后外放。
    现在包括诸葛亮、徐庶、庞统、杨修、陈群、司马懿等人在内,皆已经外放到地方为县令,着重进行培养。
    将来入内阁的条件之一,也必须是在地方有治理经验和政绩,以后也会成为一个规定。
    这边见到陈暮,众人连忙过来拱手行礼问好。
    陈暮点头回应,然后示意众人先坐下,等陛下过来再说。
    片刻后,公卿全部抵达,随着中常侍宦官王植高昂的一声:“陛下到!”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向刘备行礼:“参见陛下。”
    由于这并不是大朝会,所以不需要用双手贴额的跪地礼,只要弯腰拱手就行。
    刘备虎步疾行进入殿中,双手下压道:“都坐下吧。”
    “谢陛下!”
    公卿们便纷纷就坐。
    殿外淅淅沥沥的大雨还在下,正是初夏,没人感觉寒冷,反倒有些闷热。
    刘备吩咐宦官把窗子打开透气,等到周围的窗子全部打开之后,才对朝臣们说道:“今日朝会,是丞相回来了,要对国家将来进行规划,众卿可听之,畅所欲言。”
    众人的表情立即严肃了起来,国家规划和改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丞相主政,很有可能事关自身利益,自然要听清楚。
    “文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有文景之治。武帝远征塞北,威临西域,而有大汉雄风。”
    就看到陈暮坐在刘备下首位置,处于第二层台阶,俯瞰着下方殿内朝臣,缓缓说道:“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规划和方向,所以我认为每过五年,我们就得提出一个全方面的规划,为国家之未来做打算,诸位以为如何?”
    杨彪问道:“我想问丞相,规划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陈暮说道:“一为民生,民生者,国家之基石也。百姓有饭吃,生民能够活下去,则万事皆安,天下太平。若百姓不能食,则国家动荡,乱象不止,因而民生为五年计划的首要任务。”
    “丞相打算如何治理民生呢?”
    赵温问。
    陈暮笑道:“治理民生者有三个切入点,一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分配百姓田地,三是合理规划开垦新的田地。”
    “愿闻其详。”
    赵温又道。
    陈暮说道:“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呢?交趾土著种植水稻可产双季,谓之占城稻,我欲在淮北、江东、荆州圈定种植区域,大力推广。另外还有那红薯、玉米、土豆在北方广泛种植,至少二十年之内,应该能让粮食问题无忧。”
    杨彪顿时笑了起来:“是了,那红薯玉米和土豆的产量惊人,今岁那土豆最先成熟,陛下赏赐了一些给我,不管是蒸煮味道都还不错,我觉得用它来替代粟麦稻,都没有问题。”
    “太尉还是不要把这东西当主食,若是要把它当主食的话,就得多饮牛奶。因为此物相比于麦粟稻三样主食,缺少一些人体所需的物质。”
    陈暮瞥了他一眼,轻声提醒道。
    以前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经认识了一个营养学专家朋友。
    他告诉自己,土豆和米饭的成分其实差不多,里面大部分都是淀粉。
    但土豆更多的是含维生素较多一点,而米饭则含蛋白质更多一些。
    虽然人体维持身体所需,蛋白质和维生素都需要,但二者所需要的数量不同。
    维生素只要少量就行。
    而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则数量要比维生素多得多。
    所以从实际角度来出发,土豆还真不能当饭吃,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虽然十五世纪之后,欧洲人就把土豆当主食来用。
    可人家同时用牛奶补充了蛋白质。
    现在大汉别说奶牛,就算是肉牛以及耕地的耕牛数量都少得可怜。
    豪强贵族还可以通过吃肉或者羊奶鸡蛋来解决蛋白质摄入问题,而普通人补充蛋白质的手段则只能来源于粟米、稻米以及小麦。
    因此以目前大汉的情况,还真不能学欧洲人把高产的土豆来当主食用。
    除非能找到稳定的蛋白质来源,否则要真天天吃土豆,大汉百姓的身体素质会很差。
    不过红薯和玉米倒是可以天天吃。
    因为红薯玉米当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还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矿物质。
    现在很多国民就缺少维生素A患有夜盲症,红薯玉米当中就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症,因此这两样东西天天吃没问题。
    只是红薯对肠胃不太好,不仅会导致放屁多,还有可能引发胃病。
    但在一个何不食肉糜的年代,这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说完了粮食提高的问题,陈暮又道:“至于分配田地,那自然是土地收归国有,由国家重新丈量土地,给百姓分田,且在国家允许之前,土地不准买卖、抵押,百姓只有手中有田地,才能够维持得了生计。”
    “土地收归国有?不准抵押买卖?”
    此话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仿佛一下子炸了锅。
    有人道:“丞相,这可不行呀。土地不准买卖,则必然导致分配土地不公,那上田、良田、劣田又如何划分?吃亏的还是百姓。”
    “是啊,土地分配必然是地方官吏来做。可本地有权者岂不是会把好田分走,差田留给百姓?到时候百姓即便是想卖掉劣田,重新买入良田都不行,欲哭无泪呀。”
    “丞相,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三思慎重,王莽曾做王田私属,最后不就导致国家崩坏。有此恶例在前,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啊。”
    一下就有好几名公卿反对。
    刘备在此时忽然冷笑道:“尔等是怕自己家族再也不能合理侵占田地了吧。”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哑然,不敢说话。
    要知道,这里面的三公九卿们除了卫尉上将军孙坚祖上几代平民,挂着一个孙武后裔的名头以外,其余几乎全都是世家豪族出身。
    如太尉杨彪,汉末两大最顶级世家之一的弘农杨氏,与袁家并列为四世三公。
    司徒赵温,也是顶尖世家,为成都赵氏。祖上出过太尉、太傅、司空、司徒、卫尉,连他的亲哥哥赵谦也当过司徒。
    还有司空种拂,出身于洛阳种氏,祖上是西周卿士仲山甫。祖父当过定陶县令,有家产三千万,父亲种暠乃是大汉司徒,名门望族之后。
    其他如太常士孙瑞,祖上虽然没有什么高官,可家中资产数亿。
    他的叔叔士孙奋就因为生性吝啬,不肯借钱给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被梁冀弄死,查抄家产一亿七千万钱。
    另外还有光禄勋司马防,河内司马家,司马卬之后。太仆韦端,京兆韦氏,祖上有西汉韦贤,五世名儒,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司农王邑,汲郡王氏,师从康帝时期太尉刘宽。
    其他宗正刘艾,琅琊王宗室。大鸿胪徐璆,广陵徐氏,他爹是大汉度辽将军。廷尉张义,清河张氏。荀攸和荀彧更不用多说,颍川荀氏。
    就连看上去没有什么深厚背景的贾诩,人家都是贾谊之后,父亲是轻骑将军,祖父是兖州刺史,曾祖父是武威太守,不能说是世家豪门,但也算是寒门之子,三代没有两千石而已。
    可以说,满朝公卿,出身最差的都是寒门。
    这些人不仅祖祖辈辈当高官,自己也是高官,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成为高官。
    自此形成了庞大的门第网络,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初,一直到唐中期以后,这种世家大族才被慢慢打破。
    而世家大族的权力来源和基本盘是什么?
    除了代代高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家族当中拥有的土地!
    拥有大片土地,他们才能攫取财富,掌握知识和话语权。
    可以说,现在青州推广的义务教育以及泰山学宫对优秀学生的免费入学加奖学金还有纸质书籍的出现,正在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而土地收归国有,不准买卖,则从另外一方面斩断了世家大族的财富来源,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反对?
    见台下众人被刘备一语而沉默,陈暮轻笑道:“诸位放心,土地收归国有只是一个形势,不准买卖和抵押也只是短期恢复生产的政策,过些年就会开放,不过我相信到时候即便开放土地买卖,也没有人会喜欢兼并土地了。”
    听到只是短暂的政策,众人稍微安心了些。
    又听到陈暮说以后没人会喜欢兼并土地,一时好奇,杨彪就问道:“为何?”
    “因为手工业和制造业必然代替传统农业成为新的产业。”
    陈暮环视一圈道:“农业生产虽是国家基石,但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现在随着双季稻以及红薯玉米土豆流入,大汉原本的土地只能养得起五千万人口,现在可以养四五亿人口,农民数量会减少,工商业就会繁茂起来,农田要来何用?”
    宋朝就是这样。
    占城稻的出现让宋朝人口急剧增加,从事农业人口变少,手工业发达,使得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虽然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很严重,内部起义不断。但却不像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那样严重到掀翻王朝的地步。
    所以只要生产力提升,土地兼并就没有任何意义。如后世我国只有一亿多真正的农业生产者,却能够养活十四亿人口,米价十分低廉,谁还会去农村大量买田地种地啊?
    那个时候不仅农业税全部取消,还要时时刻刻给农民进行财政补贴。不然大家都不想种地了,国家就只能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
    陈暮又说道:“现在暂时发展农业,是为了恢复粮食储备。我认为从今年开始,就正式进行丈量土地、给百姓分田以及清算那些豪民占有田地的工作。”
    “同时取消口算赋算,摊丁入亩,取消五十亩以上田产拥有者的田税,也既从明年开始,拥有五十亩以下田地的百姓不用纳税。百亩到五十亩之间的纳税5%,二百亩到百亩之间者纳10%,二百亩到五百亩之间者纳15%!”
    “至于五百亩以上拥有者,如那些占田数百乃至上千顷田地的世家豪强,要么交出你们的大半田地,要么每年缴纳50%以上的重税。”
    “并且豪民占有的田地都要进行处置,那些为非作歹的地方世家豪强,一个个欺压百姓,逼迫生民。黄巾之乱,这些世家豪强,皆有他们的一份!从今日起,若再有侵占民田者,定斩不饶!”
    “现在国家才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民生,加大生产力度,提高粮食产量。”
    “我这个人看的是未来,从来都不在意什么土地,只要过了这一段时间,让大汉粮食迅速增产。将来你们这些世家占田千顷万倾都何妨,但是现在!”
    说到最后,陈暮的眼眸瞬间冷漠下来,漠然地扫视了下方群臣一眼,淡淡地说道:“我知道,你们作为利益群体,要维护的是自己家族利益。这一点,我不反对。但现在今天我来是和你们商议的,若你们阻拦陛下和我维护天下百姓的利益,那么我也不介意扫清了你们!”
    此言一出,殿内诸多大臣们脸色顿时大变。
    丞相这是要下狠手了。
    场内寂静得像是有一根针要落下来,气氛极度压抑。
    “咳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