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卿兄啊,整整十五天,你都没有踏入折府半步,说起来我还真有些佩服你的勇气呐。”
  “呵呵,说不回去就不回去,即便是折昭,对我亦是无可奈何。”
  “不过更让在下为之佩服的是,今日文卿兄竟然如此大张旗鼓的带领维密娘子们前来寻找金屋藏娇之地,且丝毫不顾及阿昭的感受,也不知道阿昭知晓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番心情。”
  话到此处,崔文卿翻了苏轼一个白眼,这才笑道:“管她怎么想,只要她一日不肯服软,小爷我就跟她这样耗下去了。”
  听到此话,苏轼更是为之失笑。
  说起来,他还真有些佩服崔文卿的勇气。
  那夜因与司马唐决斗之事,被折昭责怪一番之后,崔文卿居然丝毫不顾自己的赘婿身份,就这么气咻咻的离开大都督府,前来服饰店居住。
  而且今日还带着一群美丽的维密娘子招摇过市,前去寻找居住的府邸,可谓一点也没有惧怕折昭的意思。
  这几日,一直在大都督府居住的苏轼更是很明显的感觉到,折昭美艳无比的娇靥似乎冷然阴沉了不少,心情更是欠佳,不用问也是因为崔文卿的缘故了。
  能够把国子监女魔头折昭逼成这种模样,崔文卿着实有着几分让人钦佩不已的本事。
  正在苏轼微笑思忖之际,吴采尔已是拉着崔文卿的胳膊指着前方一片府邸笑吟吟的言道:“公子,奴家所看的就是这片府邸,不知你觉得如何?”
  崔文卿抬目望去,可见长街行至此处已是不见店铺,一面白色的围墙连接而起,蔓延大概十来丈的距离抵达街口。
  围墙居中处开着一扇算不上气派的大门,门前石阶三级,大红木门镶嵌着整齐铜钉,门前还悬挂着两个红色灯笼,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不休。
  站定观望了一番环境,崔文卿颔首笑道:“这座宅子虽则位于闹市长街,然却在街口,倒也闹中取静,十分不错。”
  吴采尔含笑言道:“公子,此宅主人乃是外乡人士,很少返回府谷县居住,故此他才决定将府邸外租,价格也还算公道,一年只需要三十两银子。”
  对于崔文卿来说,一年三十两银子不过九牛一毛,根本毫不在意,含笑着与众女进入宅中四处参观,其内有跨院四间,更有假山、有水池、有修竹,有凉亭,环境也是十分优美。
  参观一圈,维密娘子们叽叽喳喳议论不止,均是对府邸甚为满意。
  崔文卿综合所有人的意见之后,颔首笑言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可以,那咱们就租下便可,如此一来,所有维密娘子均有安身之处,而我也可以在府谷县多一个落脚之地。”
  话音落点,吴采尔等女均是欢呼雀跃,高兴不已,当即就与府邸主人签订了租赁合约,租下了这片府邸。


第二五七章 折昭的烦恼

  午时,众人已快要乔迁新居为由,寻得一处酒肆小酌。
  有诸多美丽的维密娘子侍酒,加之今日苏三并没有同路而来,苏轼自然与崔文卿开怀畅饮,一坛凌冽的剑南烧春下肚,两人的脸上均是飘上了一丝红色。
  酒酣耳热之际,苏轼忽地轻轻一叹,收敛笑容认真开口道:“文卿兄,再过几日,在下便打算返回洛阳了。”
  崔文卿闻言一惊,讶然言道:“那日听都督娘子说过,苏兄不是还要前去边关了解形势么?为何这么快就走了?”
  苏轼笑叹道:“洛阳公务繁忙,实在不容拖延,昨日安石丞相更是亲自来信,让我处理完一切之后尽早回去,故此,也只能决定离开了。”
  “准备多久走?”
  “若无意外,大概是后天。”
  崔文卿微微颔首,不知为何,竟是生出了依依不舍之情。
  说起来,他虽则与苏轼认识不久,然却感觉已是交情莫逆。
  苏轼为人光明磊落,豪爽仗义,虽则为文人,却丝毫没有一点迂阔之气,与之相交如饮美酒,不觉自醉。
  能够与这样的高才逸士成为好友,特别这个人还是名震古今的苏轼,崔文卿在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小骄傲的。
  故此听到苏轼将要离开的消息,他自是感觉不舍。
  轻轻一叹,崔文卿亲自为苏轼斟满了杯中美酒,举起酒杯镇重其事的言道:“苏兄此去,你我再见只怕要在数年之后了,这一杯酒权当为苏兄践行,还望苏兄不要忘记崔文卿这个朋友。”言罢,一饮而尽。
  苏轼微微一笑,也是举起酒杯饮得干干净净,心内却有着一份不能对崔文卿言及的秘密。
  昨日,王安石的回信抵达府谷,对崔文卿所提出的异地安置之法大是褒奖,更提及就连官家,也非常认可这个主张。
  王安石更在信中毫不避讳的言道,如果崔文卿能够考取科举进入仕途,必定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故此,王安石请求官家特意找到了集贤殿大学士、落雁郡主陈宁陌,让她能够收崔文卿为学生,研习五经六义,以便备战明年的科举考试,据说陈学士已是同意了下来。
  陈学士本就是苏轼在国子监时候的儒学老师,她的本领苏轼在清楚不过了。
  只要拜在陈学士门下认真专研学问,苏轼相信崔文卿科举及第自是手到擒来。
  而且以陈学士的雷厉风行,邀请书函只怕会很快送到府谷,故此崔文卿前来洛阳的日子指日可待,两人再见更不再是难事。
  只不过,这些事情却不能对崔文卿说明,更不能透露出安石丞相对崔文卿的重视,苏轼也只能将这些心事压在了心底。
  笑了笑,苏轼正容言道:“总归一句话,在下期盼文卿兄能够尽快前来洛阳,到时候咱们兄弟俩在把酒言欢。”
  崔文卿哑然失笑道:“好吧,那到时候在下再和苏兄一聚,不过等我前去洛阳之时,可不止苏兄你一人想念我啊。”
  一听此话,苏轼瞬间明白了过来,嘴角溢出丝丝冷笑:“你说司马唐?虽则为贵胄子弟,但也是文卿兄你的手下败将而已,不足为道,况且,你乃杨文广外孙女婿,那老头儿出了名的护短,是绝对不会坐视你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的,即便是司马光,也是不行。”
  崔文卿早就听说过杨文广的大名,更对这位杨家将家主心存敬意,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能够放心了。”
  ※※※
  此时此刻,在府谷县外的振武军中军大帐,折昭颇有些愁眉不展的感觉。
  自从午时收到了政事堂的文书,那双颇有英气的柳眉就一直没有舒缓过。
  文书乃是尚书令王安石亲自拟就。
  这封劳烦秉笔丞相亲自动笔而书,且非出自他人之手的公文,一看就不是那么简单,不用问也是为了协商大事。
  折昭思来想去,最近府州能够让王安石这样高度重视的事情,肯定是“异地安置”莫属。
  果然,当看罢第一眼,所言所语的便是“异地安置”之策。
  王安石在公文中对折昭上奏的“异地安置”之策大加赞赏,言及是为解决江南道水患的一个重大举措,经过朝廷朝议讨论,立即得到了群臣们的一致拥护。
  主要负责救灾事宜的计相韩琦,更是直截了当的当殿认为“异地安置”之法乃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可谓救灾救济的奇思妙想。
  说起来,历朝历代大灾之后移民不是没有过,但却是朝廷出钱出粮,将灾民迁移到其他地方安置。
  如此之法,后遗症颇多。
  一是朝廷费钱费粮,开销甚大;二是灾民离乡背井,怨声载道;三是移民安置地动荡不休,治安转坏。
  这些问题均是限制实施移民之策的主要因素。
  然朝廷没想到这振武军大都督府却是了得,家底也甚是丰实。
  竟然不要朝廷花费一文钱,就提议迁移灾民数十万前去府州,不仅壮大了府州的人口,更可开垦出良田无数,确保兵源无数,更对维持边地的安稳,巩固朝廷的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异地安置”乃是朝廷应付江南道救灾的又一良策,其作用不下于福利彩票之下。
  故此,官家当殿下诏奖掖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并赐黄金一千两,绫罗绸缎五百匹,统帅甲胄一套。
  对目前捉襟见肘的朝廷来说,官家能够从自己的天子私库中拿出如此丰厚的封赏,可以说是非常难得。
  目前,朝廷已经下发公文前去江南路,第一批灾民即将登船从大运河北上,由水路转陆路,直达府州。
  对府州来说,当前不仅面临江南道灾民接受事宜,更要准备相应资金,还要开始着手建立第一批安置村庄,可谓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事情繁琐。
  折昭乃是武将,对于这些东西并不擅长,她一来准备召集各地刺史前来商量对策,二来也想听听想出“异地安置”之策的崔文卿的意见,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却与崔文卿尚在冷战当中。


第二五八章 荷叶失踪

  整整十来天,崔文卿都没有踏入家门半步,不用问,也是对那天晚上的争吵耿耿于怀。
  折昭性情刚烈,心高气傲,那是断然不会向崔文卿道歉,况且争吵之事也非她的过错,故此事情就这么僵持了下来,两人谁也不肯率先服软。
  然大事当前,灾民接收再即,需要崔文卿以及他所领的河东银行配合出力,总不能因为个人意气用事,从而耽搁朝廷大事。
  想到这里,折昭还是决定返回府谷找崔文卿一谈,不管怎么说,他那河东银行乃是振武军出资所设,两人不谈私情,谈公事总行吧!这并非是自己变相的向着他道歉!
  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折昭起身唤道:“来人。”
  少顷之后,穆婉掀开帐帘走了进来,拱手问道:“不知大都督有何吩咐?”
  折昭微微踌躇了一下,开口断然言道:“小婉,备马陪本帅返回府谷,另告知崔文卿明日前来府州刺史府商议公事。”
  一听此话,穆婉顿时就愣了一下,有些惊讶的言道:“大都督准备见崔文卿?这个时候?”
  闻言,折昭耳根微热,似乎深怕穆婉误会,连忙解释道:“非是私事,而为急需商量的公事。”
  穆婉恍然颔首,犹豫了一下,却是有些欲言又止。
  “对了,”折昭想起一事,问道,“本帅让你派人监视崔文卿的每日行踪,可知崔文卿今日所在何处?”
  “大都督,”穆婉本就在纠结是否应该如实禀告,此际听到折昭问及,只得老老实实的开口道,“今天姑爷带着一群维密娘子前去城内租赁府邸,其后与苏轼一道前去酒肆用餐,探子回禀的时候,他们尚在喝酒之中。”
  没想到崔文卿竟是与那些美艳动人的维密娘子在一起,折昭娇靥上的光彩不知不觉阴沉了些许,冷冷一句“这个浑球!”,抓起案几上的马鞭,出帐而去。
  快马返回府谷县,折昭径直回到了振武军大都督府。
  刚走入正堂落座,便看见府中管事大步赳赳而来,拱手言道:“二小姐,老奴有事禀告。”
  这位折府管事姓王,乃是侍奉了折家三代的老人,更是看着折昭长大的前辈,在府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折昭对他也是甚为尊重。
  在折昭领军征战,亦或是居住军营的时候,均是由这位王管事负责操持振武军大都督府的一切事宜。
  闻言,折昭微微颔首,问道:“不知王叔有何事情禀告?”
  王管事沉声言道:“二小姐,伺候姑爷的丫鬟荷叶,已经整整两天一夜没有回府了。”
  折昭心知王管事对府中的仆役丫鬟们管理甚严,不许他们在外过夜留宿,荷叶整整两天一夜没有回府,自然是坏了规矩。
  不过,折昭却猜想出了荷叶的行踪,略带苦笑的言道:“那个丫头该不会是陪着崔文卿,一道前去服饰店居住了吧?你可去服饰店询问过?”
  王管事正色言道:“老奴问过苏公子的书童苏三,昨天以及今天,荷叶都不在服饰店当中,自然也没有与姑爷在一起。”
  听到这里,折昭的神情这才渐渐凝重了起来,问道:“那崔文卿可知此事?”
  “目前还不知道。”王管事如实回答。
  折昭斟酌半响,心知荷叶对崔文卿的重要性,看了看外面行将落日的天色,霍然下令道:“你即刻把这件事告知崔文卿知晓。”
  “老奴遵命!”王管事拱手领命,转身快步而去。
  ※※※
  “你说什么,荷叶失踪了?”刚回到服饰店,崔文卿就听到王管事所带来的消息,一张脸瞬间变了颜色。
  王管事颔首言道:“启禀姑爷,荷叶在昨日上午出门之后,就没有返回大都督府,起先老奴还以为她与姑爷同在服饰店,故此也没有太多留意,然而今天恰好苏公子的书童前来梅苑寻找荷叶,老奴才知晓荷叶并没有与姑爷你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