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文卿这首《寒茶》虽然并非是让人闻之便大觉惊艳的绝句,然却胜在即兴而为,讲究意境,光此须臾为诗的能力,便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对于崔文卿的文才,苏轼早就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击掌笑道:“好一首七绝,文卿兄之才实乃惊天地,泣鬼神!”
  颜卿之美目中流淌着深深敬佩之光,她连忙站起身来,对着崔文卿肃然一礼,正容言道:“如此诗句形容奴之茶艺,是在是受之有愧,且幸何如之,今晚能够请来崔公子饮茶叙谈,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也!”说完之后,已是忍不住开心的笑了起来。
  “哎!总是要逼着我装逼!”
  崔文卿暗自叹息了一声,这才落回了案几上,摇手笑道:“雕虫小技而已,实在上不得台面,过奖了过奖了。”
  如此谦虚,却同时被颜卿之和苏轼当做了低调的骄傲,觉崔文卿才是那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却蕴藏着无双才华的名士。
  颜卿之坐定,微笑发问:“崔公子实在谦虚,然卿之对于此诗有一份不解之处,还请崔公子告之。”
  “颜娘子请说。”
  “卿之很好奇,为何崔公子偏要将这首诗的名字取作《寒茶》呢?叫做其他名字岂不是更好?”
  听罢颜卿之之言,苏轼也忍不住点头言是。
  的确,从此诗整体情况看起来,题目取名的确有些差强人意,文不对题之下,似乎成为败笔了。
  崔文卿微笑解释道:“取名叫做《寒茶》,通俗来说便是寒夜喝茶之意,历来寒夜冷风萧瑟,寒凉入骨,即便有美茶千壶,佳人作陪,相信也是难以尽兴,然若是与高人为友,煮茶谈诗词,论英雄,自然而然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实在相见恨晚,故而以寒夜对比热茶,以寒夜承托高友,实乃绝配至极,故而在下以为以此命名,实乃在合适不过了。”
  颜卿之恍然醒悟,笑道:“听崔公子这么一说,卿之倒也是茅塞顿开,细细想来倒也不错。”
  “是啊!”苏轼笑着言道,“光此一诗,就强太多言语词汇的赞誉了。”
  崔文卿深怕自己装逼过头了,连忙再次摇手视作谦虚,转移话题道:“对了颜娘子,不知你可有看过刚才苏兄所作之词?呵,苏兄也是当即作词,可厉害了,比我强上太多了。”
  颜卿之自然听出了崔文卿在抬举苏轼,为怕自己只顾着探究崔文卿的文采,而忽略苏轼的感受,她笑着颔首言道:“苏公子所作的《蝶恋花》意境高远,填词优雅,既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又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叹,卿之闻之,实乃敬佩至极。”
  听到颜卿之这样赞叹自己所作的词,苏轼连忙摇手道:“娘子过奖了,其实这一首词我可是作了许久,也斟酌修改过许多次,完全没有如崔兄所言,乃是即兴而坐,冒昧献给娘子,还请娘子你能够喜欢,对我来说已是足矣!”
  闻言,崔文卿差点绝倒。
  这个苏轼,平日里看起来满是激灵的,没想到此刻在颜卿之的面前,居然变得这样老实起来!
  有没有必要必须说实话啊?!
  听苏轼这么一说,颜卿之到有些敬佩他的坦诚,失笑道:“不管是即兴作词,还是字斟句酌,卿之都是感受到了苏公子你的无双才华,卿之也很喜欢这一首《蝶恋花》,多谢苏兄美意了。”
  苏轼红着脸拱手道:“岂敢岂敢!多谢娘子。”
  见到他这样的作态,崔文卿终于明白了苏轼一直单身的理由。
  这个家伙,平日里在其他女子面前倒是豪放开朗,当面对他所在意亦或是有所心仪的女子,却彻彻底底的变作了一只呆头鹅,失去了平日里的灵动。
  就这样子,是很难泡到小姐姐的!
  心念到此,崔文卿摇头失笑了。
  颜卿之心内关心的注意力显然不在苏轼所作的《蝶恋花》之上,在意的自是那首让她也忍不住为之沉醉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虽然早已经知道了情况,但她还是由浅入深的抛出了话题,开口笑问道:“对了崔公子,不知你所作的那首《鹊桥仙·纤云弄巧》乃是何时何地所作呢?”
  崔文卿不想过多的谈论,以免暴露太多,直接又将话题抛给了苏轼:“哦,你说《鹊桥仙·纤云弄巧》啊?苏兄是当日的评判,他最清楚了,苏兄,你对颜娘子说说吧。”
  苏轼以为崔文卿是想给自己表现的机会,连忙微笑言道:“文卿兄所作《鹊桥仙·纤云弄巧》,乃是在谢相公纳妾所举行的诗词雅集上,在场的评判不仅有在下以及司马状元,更有吏部尚书欧阳修大人,以及集英殿陈宁陌大学士,当时此词一出,可谓是满堂喧哗,人人震撼,就连向来老练持重的欧阳大人,也忍不住亲自前来诗词雅集举行之地,面见文卿兄。”
  颜卿之有些幽怨的瞥了崔文卿一眼,面上却不减笑意:“哦,原来如此,那不知崔公子实在何处心境下作出的这首诗词呢?所写又是什么呢?”
  崔文卿继续大手一挥,笑道:“这件事苏兄也非常清楚,还是请苏兄来说。”
  苏轼记忆力颇好,又是将崔文卿当日的原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让颜卿之听了。


第六四三章 忙碌不已

  “这位崔公子,真是惜字如金啊!”颜卿之暗忖一句,贝齿轻咬朱唇,露出了一个苦笑之色。
  略微思忖,她轻轻叹息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光此这一句,不知道令世间多少痴男怨女心生憧憬之感,卿之不知道崔公子你是在何等心境下写出这样的词句来,然却可以确定,公子你也是一个多情种子,有情之人。”
  这一下,再让苏轼回答却是有些不妥了,崔文卿笑道:“娘子过奖了,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也是在下偶感所作,完全没有料到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其实平日里我的诗才很是一般,当不得娘子缪赞!”
  自古文人多自谦,对于崔文卿的谦虚,颜卿之也没有觉得丝毫的奇怪,笑道:“目前奴正在试唱这首歌曲,倘若公子有心,不如多来群芳阁听一听,并对奴之歌声提出意见,卿之必定扫塌相待。”
  崔文卿颔首笑道:“好,不过我家娘子可不太喜欢在下前来青楼之地,颜娘子只怕是要失望了。”
  “啊?崔公子已经成亲了?”颜卿之露出了一个惊讶之色,想了想随即释然笑道,“也对,以崔公子这般人才,岂会没有女子喜欢?只怕很早的时候,就被其他女子捷足先登了。”
  说罢此句,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随口而出的捷足先登之词有些不妥,不由霎那间落了一个大红脸,好在夜晚光线昏暗,倒也看不清楚。
  反倒是崔文卿,听到这句话却不禁想起了折昭将他从洛阳绑去府州的事,唇角不知不觉挂上了几分缅怀的笑容。
  辞别颜卿之离开群芳阁,苏轼一脸微笑的言道:“文卿兄,由此可见,颜卿之对你可是尤为重视啊!”
  崔文卿知道苏轼生出了羡慕之意,不由失笑道:“颜娘子非是重视我,而是重视我所写的那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赶明儿若是苏兄你也写出一手绝品诗词,相信她对你也是一样。”
  苏轼想想也对,随即露出了振奋之色:“那好,文卿兄,待我回去琢磨几日,必定要作出一首旷世诗词来,让颜娘子对我刮目相看。”说罢,这才拱手告辞而去。
  望着苏轼离去的背影,崔文卿不由摇头而笑。
  苏轼才华冠绝天下,作出绝妙诗词也只是世时间上的问题,这一点他倒是不担心。
  他所担心的,是觉得苏轼对这位颜卿之似乎起了爱慕之意,否者对于取得她青睐之事,也不会这么上心了。
  倒不是青楼女子有何不好,而是以苏轼的地位家世,是断然不可能娶出身青楼的颜卿之为妻的。
  他怕到最后,苏轼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增伤心而已。
  心念及此,崔文卿不由一声轻叹,返回了折府之内。
  适当二更,整个洛阳城灯虎璀璨,然坐落在尚善坊的折府,已是漆黑一片,不见灯影了。
  并非是折府舍不得灯油钱,而是自从折昭和崔文卿从杨府搬过来之后,全府上下就只有他们俩以及穆婉、荷叶四人。
  而前段时间,穆婉又奉折昭之命返回了府州,故而,偌大的府邸也只有孤零零的三人居住了。
  崔文卿从偏门进入折府,摘下挂在月门洞前的灯笼,将之点燃后,这才摇着慢悠悠的步子走进府内。
  穿廊过厅走得半响,他正要转过正堂,却见堂内尚有一丝微弱的灯光,在漆黑的夜里甚是明显。
  崔文卿以为是荷叶专门为他留了灯,倒也不觉奇怪,正欲绕行而过之际,却见正有一人伏身正堂座案之上,似乎正在低头做着什么事情。
  “娘子?”崔文卿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惊讶之余连忙走了进去,对着折昭失笑道,“怎么地,为何这么晚了还没入睡?莫非在等我回来?”说到后面,已是心生感动。
  正堂内之人正是折昭。
  她依旧穿着一身男儿袍服,头上梳着男儿英雄髻,在寒冷的夜里连燎炉也没有准备,就这么伏身案几上提笔而书。
  一盏灯光昏暗的油灯搁在案头之上,散发着极其微弱的灯光,也照在了折昭略显憔悴的俏脸之上。
  见到崔文卿回来,折昭这才恍然抬头,揉了揉肿痛的双目,似乎想要更加看清楚他,有些疲惫的发问道:“唔,夫君回来了么?几多时辰呢?”
  “二更了!”崔文卿眉头微不可觉的皱了皱,“娘子,莫非你今晚一直坐在这里忙碌公务?”
  折昭指点着桌案上厚厚的文书道:“是啊,这些都是振武军大都督送来的加急公文,根据辽国细作传回来的消息,明年暮春亦或是初夏,辽人将有大动作,很可能会出动大军攻略我朝,而府州作为前沿阵地,便是辽人攻取的重中之重。”
  崔文卿听得倏然心惊,落座言道:“咱们大齐与辽人不是已经和平共处七八年了么?即便有所冲突,也是小打小闹而已,为何这次辽人居然会大规模入侵,实在怪也!”
  “没什么好奇怪的!”折昭摇了摇手,言道,“当年梁河大败,范相公为与辽人议和,不得以每年向辽人提供岁币,并开放边疆关市供辽人买卖经营,如今十多年已过,区区岁币早就不能满足辽人的野心和胃口,加之目前西夏大败,势力微弱,辽国担心我朝来年会大举伐夏,吞并夏国,所以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为我们添乱来了。”
  崔文卿自然懂得折昭话中之意。
  说起来,大齐、西夏、大辽的关系就如同是汉末三国时期。
  若论经济实力,自当属于大齐强于两国,甚至强过两国所加之和。
  然论军事实力,却是辽国独大,在辽国精锐的骑兵威胁之下,即便是昔年大齐最是精锐的二十万大军,也在梁河犹如土鸡瓦狗般崩溃瓦解。
  所以比起西夏,辽国才是大齐真正的心腹大患。
  府州地处大齐最北疆,直接面对的就是燕云十六州西麓,辽人从北向南入侵,所走的三条线,最西边的一条线就是府州之地。
  故此,振武军所面临的压力,自然非常巨大。
  也难怪乎,折昭得到军报之后,会这么忙碌了。


第六四四章 一根头发差点引发血案

  稍事沉吟,折昭黛眉微蹙,口气中透着一份止不住的担忧之意:“府州军力充分,武器齐备,城池坚固,对于辽国的进攻倒也可以应付一二,唯一让我最是头疼的,是今年刚从江南路异地安置而来的数十万江南老百姓,因缺乏统筹协调之官员,城镇建设颇为不顺,土地开垦进度也较为缓慢,若是辽人当真攻来,我担心这些老百姓会一触即溃,沦为流民,到时候颠沛流离,又会死亡甚多。”
  崔文卿也意识到了折昭所担忧问题的重要性。
  作为提出异地安置之策的人,崔文卿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连忙关切询问:“那不知朝廷是什么意思?可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折昭轻叹言道:“今日官家专门召集了诸位宰相以及我前去商议此事,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见,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朝廷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崔文卿点点头,见到折昭忧愁满面的模样,心内油然生出了一份愧疚之意。
  相比起他今晚的风花雪月,折昭可是在此忧国忧民,看来今后还需少去那些青楼之地位玩耍,若是被折昭知道,可就大事不妙了。
  然往往事与愿违,正要继续开口的折昭忽地神情一顿,到得口中的话语也是止住,凤目微眯冷声言道:“夫君,你且不要动。”
  崔文卿见她神色冷然,登时吓了一跳,连忙依言不敢乱动。
  折昭双手撑住案几,就这么微微站起,直接俯身凑到了崔文卿身边,纤手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