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信心一上来,思路立刻清晰起来,看着缠着自己陪她玩的小姑娘,赵旉心中突然有了灵感,问道,“普速完,你的父亲遇到困难时,他会怎么做?”

    老实说,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成人化,但赵旉也不知道用儿童的语言应该如何说,所以只能这样试一试,好在普速完确实聪明,很快就弄懂了赵旉的意思,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她的父亲是召集大家商议,然后再从中选择他认为最可行的做法。

    赵旉顿时恍然大悟,自己其实不是一直都这么做的吗?都怪这次变故对他的心理冲击过大,赵旉一时间乱了方寸,连重大决策的一贯原则都忘记了。虽然免不了一阵自嘲,不过赵旉的心情还是一下子好转了不少,但方法虽然想到,这次遇到的情况与以往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被臣属们看出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想好对策,那大家的自信心无疑会受到重创。好在赵旉这一世毕竟是赵构的儿子,多少继承了一点艺术细胞,这演戏不学也总归会一点

    一度陷入绝望的赵旉如今重新看到了曙光,自然对那位小公主心生感激,便更加不忍她跟着自己冒险,毕竟现在虽然赵旉已经重新振作起来,但局势依然不太乐观,再加上赵旉现在的太子之位其实已经不保,婚约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赵旉便想派人将普速完送回到她的父母手边去。虽然他可以肯定,父亲即使狠心对他下手,也肯定会秉承中国人好面子的传统,为了显示“天朝”泱泱大国的风范而对耶律普速完这位异国公主手下留情,但战争一起局势大乱,未必可以独善其身,还不如将其送回,以免有负所托的好。

    可耶律普速完听后却将可爱的小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还说出一句令赵旉瞠目结舌的话来,“母后说过,好女人要从一而终”

    赵旉幸亏没在吃喝,要不然非呛死不可,历史上后来谋杀亲夫的淫妇,居然说出“从一而终”这个成语,实在是令他为之喷饭。不过情绪恢复稳定之后,赵旉又不禁感叹造化弄人,若不是成长的环境与父母的不当教育方法,这位现在还只是略有瑕疵的小公主又如何会变成历史上那副德性呢?尽管如此,赵旉仍然觉得,纵使在父母的溺爱下变成那个样子,也总比在战乱中死得不明不白要好,所以他还是要耶律普速完马上回去,并将自己面临的困境简单说了一下。

    耶律普速完虽然年幼,但毕竟生在帝王之家,而且自小便随父母转战万里,很快就明白了赵旉的意思,但她还是不住地摇头,“不要,普速完现在如果离开,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哥哥了,我不要这样”

    赵旉不由惊讶于耶律普速完过人的直觉,他可不认为这个小姑娘才这点年纪就有那么强的分析能力。诚如耶律普速完所言,如果两人此刻分离,将来便很有可能真的再难相见。因为如果赵旉失败了,那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可若他成功地一举驱除了大宋内部的反对势力,其必然可以放手将改革加速进行,大宋的国力肯定会在短短几年内再上一个大台阶,那时仅靠大宋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轻易剿灭金国残军,又何必一定要靠婚约去拉拢盟友呢?

    尽管心中有些感动,但耶律普速完万一因他而受到连累,赵旉一定会内疚不已,所以他还是坚持要耶律普速完回去,并以她的父母想念女儿为由进行劝说,但耶律普速完的回答却赵旉半响说不出话来。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喜欢你

    

    “可是普速完好喜欢哥哥,比父皇母后更喜欢”,说着说着耶律普速完大声啜泣起来,两只纤细白皙的小手紧紧抓住赵旉的身子而不肯松开,就好像一旦放手便再也没机会碰到一样。

    看到这位小公主此刻的表情和动作,听到她发自肺腑的童音,只要不是白痴,都会多少产生一些想法。传统的卫道士肯定会痛斥耶律普速完不孝,怎么能将丈夫放到比爹娘之上呢?何况还只是一个挂名的丈夫。而如果赵旉是一个有着萝莉控倾向的怪蜀黍,那么乘此机会将眼前美丽可爱的小萝莉华丽丽地推倒,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赵旉两者都不是,所以他的看法更为客观,小孩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像大人一样虚伪,他们的爱憎都会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耶律大石与萧塔不烟虽然都很宠溺耶律普速完这个小女儿,但对小孩子来说,父母多抽点空来陪陪他们,远比花钱买好吃的食物与好看的衣服更令他们开心,而耶律夫妇由于国事繁忙,是没有太多空闲做到这一点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有一位可靠的哥哥,则将很可能会部分取代父亲在耶律普速完成长中的作用,正所谓“长兄如父”。奈何耶律普速完虽然有一个哥哥,但只比她年长一岁的耶律夷列在各方面都稍逊一筹,性格也远不如妹妹强势(注1),赵旉若不是因为前世喜欢历史而知道他的大名,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说不定会以为他是弟弟、而普速完是姐姐

    而赵旉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以其少年老成的气质、风趣幽默的谈吐将内心极为寂寞的小姑娘一下子吸引住了。尤其是赵旉对于小孩那与生俱来的强大亲和力,和他那无所不包的广阔知识面,普速完更是难以抗拒。于是,不过几个月时间,赵旉就在不知不觉间与小姑娘心目中父兄的理想形象重合了

    赵旉自然理解得没有这么透彻,不过在他看来,普速完并没有做错什么,反而率真得可爱。孝敬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人类的本能(注2),耶律夫妇的教育又很成问题,怎么能指望小普速完有多么孝顺呢?

    何况人类的感情是不以理智为转移的,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在自己心中比父母更加重要的人,这并不表明他们就不孝顺,而中国的很多父母并不明白这一点,甚至因此酿成了不少悲剧。以赵旉的评判标准,一个人能够做到“孝养”和“孝敬”这两点,就算得上是孝子(或孝女)了,至于那个被儒教奉为孝行第一(生育另算)的“孝顺”,则要区分情况来对待,事实上连儒教的“至圣先师”孔子都是反对这样做的(注3)。而如果一个人能够为了父母而含笑赴死,那就更是感天动地的孝行了,即使他同样可以为了另一个人这么做

    赵旉一贯都是这样的想法,而且普速完年纪又还小,所以他不但没有因为小姑娘的“不孝”心生厌恶,反而因其对自己的依恋而心生暖意。所以赵旉更不愿意让普速完留下冒险了,于是反复对其说明现在处境的凶险,劝其马上回家。可普速完这时却显出了她远比同龄小孩成熟得多的一面,她擦干眼泪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毫不担心道,“再困难也不能和我们大辽十年前的处境相比,而哥哥你比父皇更加厉害,一定没问题的。”

    “是啊!”,赵旉闻言心中一震,一下子站了起来,当年辽国正统已灭,耶律大石带着几百人向北逃入大漠,图谋复国大计。那时耶律大石的兵力还不及敌人的百分之一,局势可比赵旉现在更加险恶得多,但他依然成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并在万里之外重建大辽,既然他能做到,为什么自己就做不到呢?而且,连耶律普速完这个小姑娘都那么相信自己,赵旉自己怎么反倒不自信了?

    想到这里,一股豪气从赵旉的内心深处奔涌而出,而这时耶律普速完的一句话给予了他更大的刺激,“如果哥哥死了,普速完也会跟着”

    “啐,小小年纪又懂得死是什么?”,赵旉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眼眶中却已经泪光莹莹,亲生的父亲将他弃若敝帚,一个相识未久的小女孩却哭着喊着要和自己同生共死,这对比实在太过鲜明。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在赵旉心中激荡着,将小姑娘一把抱了起来,用依然有些淡漠却又充满自信的语气对她柔声说道,“你说得对,哥哥是绝不会失败的,所以,一起活下去吧!”

    其实,赵旉虽然自小便成功营造出神童的假象,自信心也因此不断增强(自己都被自己骗过了,当然能力也不错就是了),但由于前世经历的缘故,赵旉在潜意识里依然是很自卑的,所以当真正的考验出现后,他一下子就懵了。本来这次泡沫破裂之后,赵旉很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典型的例证是这厮竟然冒出“不知道如果我不抵抗的话,父皇会怎么对待我?”的念头,浑然忘却(其实是带有强烈侥幸心理的选择项遗忘)了政治斗争天真就具有的残酷性,尤其是在因为大一统体系使得皇权诱惑力大增的古代中国

    好在耶律普速完这位小“童养媳”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但令赵旉鼓起了向整个旧世界挑战的勇气,还让他两世以来第一次下了“胜利,或者死亡”的决心。只要这次的危机能够解决,成功解决心理问题的赵旉将完成一次质的蜕变,而成为一个合格的领袖,当然,得先渡过眼前的难关才行

    由于婚约的前提事实上已经不成立,虽然耶律普速完是自愿留下,而且态度极其坚决,但赵旉对大辽那边还是不太好交代。也许正因为这样,赵旉拒绝了某位将军将那些契丹和奚人士卒暂时编入卫军的提议,而及早将其移交给耶律大石。在军事上,本就兵力单薄而分散的卫军失去这支已经基本服从指挥的异族军队,与朝廷相比将更加不占优势,但在政治上,却很好地堵住了某些人的嘴,而不致被描述成借外族的力量夺取皇位的篡臣逆子加卖国贼。不过赵旉自己是否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么多,就没人知道了,也许他只是纯粹心里内疚而已

    注1:虽然这样,却并不影响耶律夷列在历史上成为一位明君,因为守成之君并不需要多高的才能和胆魄,只要老老实实地按照原先的制度继续下去就可以了。不过,若接手的摊子并不太好,那这类“明君”便极可能成为“昏君”

    注2:爱护子女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因为没这种本能的话,人类早就灭绝了。而孝敬则是人类形成社会以后,因为需要而产生的,这也是人类比普通动物更加进步的表现之一。因此若一个人若在不良环境中长大或是教育不得法,而变成一个不孝的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子女都会发自内心地疼爱

    注3:孔子说如果父母要打,儿女不该抗拒或逃避,但若他们处于盛怒之下,则应立刻逃走。因为父母若真的将子女打伤打残甚至打死,事后一定追悔莫及而痛苦万分,而且还很可能因此病倒,这种情况下“孝顺”就反而成了不孝。虽然孔子主张的孝道只顾自家而不顾国家天下和他人,但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他好歹懂得变通,比他那些只知道搞形式主义的徒子徒孙们可强得多了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君王之道

    

    对于赵旉的这一做法,在某位忠心的幕僚如此解释后,众将纷纷高呼太子殿下(注1)果然圣明。但也有几个“不会做人”的家伙从整个大宋、整个华夏的立场提出了异议,指出辽军得到这些士卒后实力大增,如果利用这次大宋内乱的机会趁火打劫,那大家不就都成了千古罪人吗?

    这一问题赵旉自然早就想到了,他并没有责怪那几位将领,反而嘉许了他们对于华夏的忠诚,然后给出了他的解释。在赵旉看来,耶律大石是足以和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相提并论的一代雄主,绝不会如同当初的粘罕一样短视,为了一点眼前利益弃大敌金人于不顾,却反而与大宋再次结仇。大家虽然半信不信,但现在卫军实在抽不出兵力同时应付两个大敌,也只能寄希望于赵旉的想法没错了。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本来束手无策的赵旉很快就有了主见,由于时间紧迫,他几乎是不间断地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赵旉的第一个命令是授权孙默扩大内卫的活动范围,但只要战火未起,就不准他先行动手。说起来,赵旉还真得庆幸自己建立了这个特务机构,要不然现在恐怕局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挽回了,在一贯推行人治的古代中国,特务机构对于领袖来说,的确是不可或缺的啊。

    虽然心中对孙默为首的情报人员颇为感激,但由于他们的工作见不得光,赵旉不愿他们暴露人前,因此无法明着封赏,可他又不愿破坏自己建立的制度,私吞公款(注2)却反而用私人的名义大肆赏赐,这就难办了。好在孙默等人都是赵旉的死忠,眼下还没什么问题,但迟早还是得想办法解决的

    第二,将那些家眷被朝廷控制的将士从军队中分离出来,只要他们保持中立就好,如果他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些人一样可以获得部分赏赐。这样一来虽然可用兵力会减少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