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就是个相对概念,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历史上留下记录的始终只是极少数人。)就这一点不好

    经过多年来的大力培养,如今卫藩的基层农技人员已有上万人之多,赵?只需抽调其中的一半,就可以在日本这个土地狭小的小国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反正日本会说汉语不在少数(这个年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崇慕之心极为高涨,皇族与公卿不会汉语是没脸见人的,武士与僧侣之中也有很多精通汉学的人才。),所以不必担心找不到足够的翻译。不过若日本也如中国一样是中央集权的制度,赵?恐怕就只会是白忙一场,因为官僚系统的低效率是众所周知的,而且那些官老爷与上流人士也很少有人会愿意整天与农民为伍,更别说替他们翻译了,那样的话恐怕农技改进的成效没有几年工夫根本看不出来,而到那时近百万的大宋“难民”早就都饿死了。而在领主制下,田地收成如何,会直接影响大小各级领主的利益,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远不是缺乏“主人翁意识”的大宋官僚可比,因此当年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获得卫王府慷慨提供的先进农业技术后,日本的农业生产有了一个大幅度的飞跃,绍兴十六年第二季收获之后,他们便有足够的余粮提供给那近百万大宋“难民”了,虽然暂时还不够他们全部吃饱肚子,但至少可以保证没人饿死,而随着其后两年日本粮食持续增产,这些可怜的人们终于在异国的土地上重新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赵?费了这么大力气,万一那些日本人丰收后却不肯卖粮给那些大宋“难民”,或是漫天要价的话,那他就成了冤大头了。因此早在派人援助日本之前,就已经跟日本各地的领主事先沟通过,要他们必须保证将余粮投入市场,如果试图囤积居奇的话,卫王府不但会中断对该藩的技术与人才援助,还会给予其对头更大的支持(在封建割据的制度下,每个领主都有不共戴天的世仇,其中多少有着天皇与朝廷默许甚至纵容挑拨的原因,若不是这样,日本天皇的位子也未必坐得稳了。)。在赵?的恩威并施之下,很少有哪个日本领主会自寻死路,不按他的要求去做,反正粮食储存太久也会霉烂,总是要拿出来贩卖的,何况赵?开出的价格也确实算得上公道。

    另外,由于那些大宋“难民”人数太多,抵达日本九州南部后挤占了不少当地人的地盘,不要说是日本朝廷了,即使是平家这样的亲宋派,对此也颇有微词,毕竟南九州是他们家的势力范围,那些宋人赖在那里不走,他们可是直接的受害者。对此,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他一方面将那些人中分流一部分到琉球、鹿儿岛,另一方面又向日本政府买下了两个此时还未充分开发的“荒岛”,同时还出兵抢了高丽的耽罗岛(注并在这些岛屿大兴土木,准备将它们全部建成港口城市,其中琉球群岛要建成一个由数十个大小城市组成的海上城市群,以期其在将来成为大宋东跨太平洋的第一个跳板。

    这些岛屿都不是很大,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大宋一府之地而已,可是若全部建成城市的话,容纳百万人口却是绰绰有余了。其中鹿儿岛与琉球群岛在此前的几年间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开发,而高丽的耽罗岛毕竟曾是一个**王国,其后又是高丽重要的州郡,上面多少有些设施可以利用,倒是从日本买来的那两个小岛较为荒芜,上面的所谓城寨不过是木材搭建而成,一把火就能烧个精光,即使不将其视为军事要塞,平民住进去也很不安全,因此赵?不得不大出血一下,对岛上的建筑规划全部推倒重来。

    领土事关主权,即使是巴掌大的一块岛礁,一般来说也是无法用钱买到的,但是赵?还是顺利地将那两个小岛搞到了手。究其缘由,一则是因为现在还是近代国家观念仍未兴起的中古时期,各国的疆域变动也较频繁,因此领土主权虽然也受到重视,却不像后世那样寸土必争;二则是因为日本实行的是分封制度,那两个岛屿的主人是它们的领主,而不是日本天皇或者日本政府,只要搞定那些地方土豪,即使天皇不同意也没办法,毕竟赵?要的只是那两个岛屿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而形式上的主权他暂时还不想费力去争,难度自然就小得多了;三则是那两个岛屿现在还很荒凉,日本人看不到其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天皇与朝中的公卿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何况对于这两个岛屿,赵?也不是白拿的,他的特使詹会龙口头许诺说一旦日本与高丽发生冲突,那么大宋将会坚定地站在“友好邻邦”日本这边,早就与高丽有些过节(指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刀伊入寇”,当时女真与高丽的海盗肆虐日本沿海,为祸甚大。)、而且也一直对大陆心存觊觎的日本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尽管历史上在日本打败蒙元入寇、作战方式得到革新并树立起民族自信心之前,日本基本上就没打赢过统一的高丽

    注1:即后世的济州岛,该岛一开始为一个**王国,称为耽罗国,公元938年以后被高丽在事实上吞并,设为耽罗郡,元朝打败高丽,逼其臣服后,吞并了耽罗岛,直到明朝建立几十年后才还给李氏朝鲜,此后便没有再被单独分割过去。

    ps:明朝皇帝(只是皇帝,不是朝廷,当年日本侵朝时,很多文官都反对出兵救援,是皇帝力主出兵,最后明朝政府才先后派出李如松等人将丰臣秀吉的侵略军击退。)对朝鲜真的不是一般地好,很多争议土地都是直接送给了朝鲜,还多次出兵帮助朝鲜抵御侵略,不知道是因为当初李成桂臣服得最早;还是因为终明一朝朝鲜王室都表现得极为恭顺;抑或是后宫那些朝鲜妃嫔(朝鲜频繁向明朝皇帝进献美女,其中不少人还相当得宠,所以才会有明成祖朱棣生母是朝鲜人的谣言,尽管朝鲜向明朝皇帝第一次进献美女的时候,朱棣已经四岁了。)服侍得好?但朝鲜倒也算得上是知道感恩了,明朝灭亡以后他们将崇祯年号继续沿用了二百多年

    bk

………………………………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举多得(四)

    

    第三百五十六章一举多得(四

    赵?选定的两个岛屿都差不多有一两个中等县的大小,岛上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即使在千年之后也依然没有值得一提的特产和资源,不过赵?选择它们自然不是脑子进水,他看重的不是经济价值,而是军事价值,这一点只要看看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明白了。

    两岛之中的江川岛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北角,当大宋在这里驻军之后,就与南边的鹿儿岛南北呼应,想要拿下日本的九州岛就易如反掌,而且江川岛距离高丽也并不遥远,在岛上驻军还便于就近监视日本与高丽之间的变故,以保证卫军可以在最合适的时机介入,实现中国利益的最大化。

    而洲本岛虽然比江川岛小一些,战略地位却更为重要,玩过日本光荣公司开发的游戏《太阁立志传》系列与《信长的野望》系列的人都会注意到(赵?就是因此才知道有这个岛的,要不然这岛那么小,他做事又一向不怎么细心,再加上这个年代的地图也肯定没有后世那样详尽准确,他怎么可能注意得到?),这个小岛几乎位于日本的正中央。

    因此,若是大宋将洲本岛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那么退可以轻易切断日本四国岛与本州岛之间的联系,而获得将其慢慢消化掉的余裕,进则更可以直接威胁到日本的京畿,逼其签订城下之盟(想要鲸吞日本的话,还得看当时大宋的国力与民意。),而日本则将完全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从此以后,日本如果不加强防范,那么它就算经济上获得了成功,大宋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打残;而如果它不惜耗费国力,也要防范宋军可能的攻击,其经济必然会被大宋越拉越远,还是一个死字。

    如果日本主动攻击洲本岛,那就更是自寻死路,洲本岛位于内海的中心地带,离本州岛与四国岛最近的距离也比长江口要宽得多,绝非小船可以轻易渡过,而且水足够深,别说卫军现在最大的“海上堡垒”级战舰,就算是后世的几十万吨级油轮也一样照开,因此大宋的海军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日本小船开不过来,大船(其实日本这个年代造船技术还很差劲,历史上战国时期崭露头角的安宅船如今才初显雏形,尺寸与吨位都还相当有限,最大的排水量也不超过一百吨,若放到大宋,恐怕连中型船只都算不上。)又不可能避开大宋海军的拦截,打起来的话就更是必败无疑,因此日本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军的大炮架在他们头顶,除了老老实实地当孙子,他们将没有任何别的出路

    而且赵?并不打算只将这两个岛屿作为军港来建设,他还准备将来在二岛上建立一些工厂,就近对日本倾销商品,一方面大肆赚钱以补贴军用,一方面也挤压日本的发展空间,以免养虎为患、作茧自缚。而这五地充分发展起来后,将至少可以维持十万驻军,到那时如果大宋远征日本,兵力就可以暴增一倍,而且可以预先在五地备足补给,获胜的概率就大多了。

    再说,赵?出钱购买(虽然有政治交易的成分在内,但那些内容都是不公开的,因此在不明内情的日本人看来,他们是“卖出”了那两个岛屿。)这两个岛屿只是一个开始,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日本人现在可以卖两个岛,将来更困难的时候就可能出卖更多的权益,这样发展下去,即使不打日本,他们恐怕也很难有崛起的一天了。

    而赵?派人到日本传授先进的农业科技与管理模式,虽然令日本再也没有粮荒之忧,而大大增厚了其原本就相当不俗的潜力,但他在这件事中却另有阴谋(其实叫阳谋更为合适,因为日本人就算看出来,也很难抗拒其诱惑。)。因为从此以后日本不但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那也就是说日本将不再需要现在这样多的农民,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健康农业劳动力就足够了。

    日本的土地都归各级领主所有,人工减少意味着他们领地收入的增加,这些吸血鬼自然很难拒绝大陆传来的农场经营模式,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日本的农民将会大面积地失业,上演类似历史上英国“羊吃人”的悲惨一幕。日本的下层民众虽然吃苦耐劳,可要是没了活路,他们一样会起来造反的,就像历史上英国农民所干的那样。而且就算不敢造反的农民为了活命也肯定得四处乞讨,或是沦为盗匪抢劫其他平民,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对日本的社会经济一样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前文曾经说过,在类似日本这种实行分封制度的国家,农民起义是肯定不会成功的,因为哪怕是相邻的各地政策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百姓对领主的支持程度也各有不同,致使起义(或者说暴*)很难蔓延开来。而起义的农民在军事素养上毕竟无法与正规军相比,一旦无法迅速扩大规模,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但是,“圈地运动”一旦兴起,全日本恐怕没有几个地区会不受波及,民怨广泛的存在将打破不同统治地域的界限,一旦民变发生,暴动就将如燎原之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其波及面只怕比日本历史上后来的“岛原烈火”(注1)还要大得多。何况,即使到时候暴*没能自发蔓延得开来,赵?也很可能会推上一把,只要在舆论上将起义者塑造成正义的一方(这很容易,有先例可循就行了,甚至还有可能从中获得直接出兵干涉的机会

    注1: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担心殖民势力的渗透会危及其统治,在日本全国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并对国内的天主教徒大肆迫害,很多人因为不肯放弃天主教信仰而被活活烧死(领主们称其为“蓑衣舞”,而且与西方人绑着烧不同,日本人是直接烧,人犯可以挣扎求救,却还是得绝望地死去,状况比西方的火刑柱还要凄惨,日本人果然变态。)。而北九州岛原一带遭遇大灾后,当地的领主仍然不同意治下的领民减免半点年贡,并残酷杀死了很多人,一时间民怨沸腾。在这种情况下,被压制许久的天主教迅速死灰复燃,继而招致了领主与幕府更加残酷的镇压。

    在阶级与宗教的双重压迫下,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草四郎时贞(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也是格斗游戏《侍魂》里的一个主要人物,在日本人气很高,曾被写进多部文艺与动漫影视作品中。)领导岛原天主教民发动起义,震动了整个北九州。虽然起义军十分英勇,但幕府讨伐大军人数众多,又请来了荷兰的军舰炮击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