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浚其人志大才疏,而赵旉虽然知道,却碍于年龄无法开口,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这时,被困许久的兀术为寻破敌之计出榜招贤,有一姓王的福建人建议在战船内装土,上铺木板,两舷凿洞安置桨棹,待无风时出击,再用火箭射宋船篷帆。船内装土,可以增加船只的稳定性,不易倾覆。铺上木板,使对方无处下钩。无风时出击,既可避免小船不耐风波的弱点,又可发挥小船机动灵活的优势,而宋船体积大,无风不能动,则成了火攻的好对象。

    兀术采纳了这个建议,而另一个汉奸则提出可以挖开老鹳河故道,直接抵达宋军水师上游,可以收到出其不意之效,而且“上游胜下游”也是水战的三大原则之一。

    四月二十五日,天气晴朗,江上无风。金军全部乘坐小船,从老鹳河故道开出,反而占据上游。韩世忠率军在江心迎击。金军船小,奋力划桨,再加上顺流而下,显得快速机动。而宋船高大笨重,无风难动。兀术命善射者以火箭射向宋军大船的篷帆,很快便燃起漫江大火,被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宋军大败,韩世忠几乎是只身逃回镇江,金军总算得以渡江北归。

    虽然黄天荡大战功败垂成,但却大大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也令金军上下普遍对水战畏惧有加,从此再也没有渡过长江,南宋行朝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稳定江南局势。而且兀术急于北逃,只来得及带走主力部队,还有万余蕃兵和更多的伪军被丢在了江南。

    这些失去统一指挥的金军四处烧杀淫掠,对江南百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南宋东军各路兵马也在剿灭他们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战斗力大大增强,而此时仍然官卑职小的岳飞在诸将之中表现却无疑是最为出色的

    岳飞率领的原东京留守司军当时还剩下七八千人,其余的不是战死,就是降金或者成了盗匪,这些败类至少衣食无忧,而岳飞和他的部下则因为粮草不足而不得不忍饥挨饿。即使如此,岳飞还是利用金军主力长驱直入以致后方空虚的破绽,率军转战广德军(地名,军是宋代的特殊行政区划,一般归军队管辖。),六战皆捷,俘虏王权等伪军将领四十多名,并成功劝降其中大部,进一步壮大了队伍。

    岳飞自知现在还没有正面战胜金军主力的实力,便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加强训练,努力将那些新归顺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但人数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吃饭的嘴也多了,而岳飞他们缴获自伪军的粮草并不是很多,这便产生了严重的口粮危机。虽然军粮将尽,但在岳飞以身作则与严酷的军法之下,将士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敢扰民,这支军队也由此渐渐形成了它的军魂。

    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初春,宜兴知县钱谌苦于境内盗匪猖獗,听说了岳飞的相关传闻后便邀请其前去驻防。二月,岳飞率军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宜兴是产粮大县,岳飞所部的粮食危机总算得到了解决,队伍也有了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

第十一章 楚州告急

    

    在宜兴,岳飞收降了周边地区的多支盗匪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伪军。岳飞在同乡的签军中有着很高的声望,伪军们都传话说“是岳爷爷的军队。”,纷纷过来投诚。岳飞麾下的军队逐渐扩充到了一万多人。而且随着战斗经验的增加,不但军队战斗力大增,岳飞及其麾下将领们的军事才能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地百姓真心感激这支军队为他们带来了平安,出于对岳飞的敬爱,私下里开始将这支军队称为“岳家军”

    三月,金军一部在劫掠了秀州和平江府之后,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这一情况,派岳飞的旧识赵九龄到宜兴县,请岳飞镇守常州。但在岳飞启程之前,胆小的周杞却已经放弃常州城,也赶到了宜兴。

    于是岳飞便与周杞、赵九龄一起带兵北进,夺回常州,又尾随这支金军追袭于镇江府东边,再次取得胜利,但由于岳飞只带了几百骑兵先行,兵力不足,故而歼敌不多。

    接下来岳飞又集中兵力剿灭了已经沦为盗匪的昔日同僚戚方,并成功将其俘虏。以戚方的罪行本该处死,但考虑到眼下还是战乱之世,岳飞看重他的将才,便赦免了他的罪行,并将其收为己用。

    由于合并了戚方的人马,“岳家军”也因此继续扩充,兵力超过了一万五千人,而在连续不断的艰苦战斗中,“岳家军”中的核心“背傀军”(其实一般写作背嵬军,这样写是为了与韩世忠麾下的相区别,而且打字也方便=。=)也开始逐渐成型。

    赵构回到越州后,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让他暂时节制东军所有军队,以尽快收复建康。张俊不愿自己的部队付出过大的伤亡,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便将这份苦差事交给了岳飞。

    就在兀术成功北逃的同一天,岳飞率军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获得耳戴金、银环的女真人头一百七十五级,活捉四十五人。其后由于兀术北去,滞留江南的金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岳家军又在牛头山等地多次告捷。

    五月十日,岳飞率军在龙湾取得了宋金交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光是斩杀的蕃兵就超过了三千,还俘虏了二十多名蕃人军官,此役之后江南金军残部基本被肃清,岳家军由此收获了经验和信心,迅速成长为一支威震天下的赫赫强旅

    在这些战斗中,刚刚从河北老家逃出与父亲重逢的岳云,因其武艺精通、勇猛过人,被岳飞立即编入了军队,归自己刚刚提拔起来的小将张宪统辖。岳云的一对铁锥枪重达八十来斤,可刺可砸,兼具钝器的威力与锐器的灵巧,一时间所向披靡,但岳飞却多次瞒报其功绩,挤兑部将不好邀功,以牺牲儿子利益的方式来减少全军的开支

    建炎四年,韩世忠和岳飞先后给予金军重创,令宋军将士倍受鼓舞,也沉重地打击了金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而原本来源复杂的乌合之众南宋东军,其实力日益壮大,逐渐成为了南宋政权的主要支柱。

    不过,南宋现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的反击战,金人在战略上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且不说目前中原与江淮地区仍然被金军占据,南宋内部也是问题重重,尤其财政危机更是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南宋建立以后,外有金军进逼,内有盗匪作乱,朝廷能够实际控制的地域小得可怜,而这点地盘在金军这次“搜山检海”的大冒险中又被彻底地洗劫了一遍,如今江南不少地区等朝廷救济还来不及,哪儿还能交得起赋税啊?

    另外,其实南宋建国以后财政上就一直入不敷出,之所以以前还能维持,是因为有当初徽宗赵佶留下的江南道银顶着。可是这次金军横扫江南,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沦陷了,而赵构当时逃命还来不及,国库里的金银又能带走多少?至于铜钱和粮食布帛则更是丢了个精光

    虽然岳家军等东军各部抢回来了一小部分,但赵构很清楚他们是不可能吐出来的,而且自己还得对将士们大加赏赐,那钱从哪儿来呢?最后赵构无奈之下,不得不采纳了某位大臣的意见,将不少属于国家的土地等资产卖给私人,才使财政暂时免于崩溃,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金作战持续太久,只怕南宋就要穷死了(这也是职业兵制的弱点,国家强盛时还好,一出问题连仗都没法打了,义务兵制的适应性更强,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必须尽快将军队腾出来清剿各地盗匪、恢复南方经济。

    而这段时间虽然捷报频传,却并不能掩盖军队系统混乱不堪的现实,当初北宋的军队体系现在已经全被打散,而新的体系还没建立起来,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宋军的战斗力,同样必须尽快解决。

    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前往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皇帝赵构。在此之前,岳飞先去拜见了上司张俊,张俊通知岳飞朝廷要派他镇守江南东路的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岳飞认为这样不妥而上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赵构采纳了他的意见。

    副相范宗尹向赵构推荐岳飞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但岳飞认为管辖区域太小,又是文官,对他练兵有害无利,不愿接受。赵构也没怎么生气,当即改命为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淮南东路目前尚在金人控制之下,岳飞见有仗可打,便高兴地接受了任命。

    建炎四年六月,南宋进行了第一次军队改制,兵力最多的张俊所部组建为“神武右军”;刘光世部为“神武左军”;韩世忠所部组建为“神武前军”;新生力量“岳家军”被命名为“神武副军”,但由于资历尚浅,岳飞到只是一个统制官,比那三位官阶低不少。

    这时,被金军围攻了大半年的楚州终于成功突围出了几名军使,向朝廷泣求援军。赵构这才知道楚州居然到现在还未陷落,不由大为惊喜,但听完使者的叙述后,又不禁为楚州军民的忠勇而泣涕

    楚州守将名叫赵立,是徐州人,在两年前他还不过是一个看守城门的小官。建炎三年正月,金左副元帅粘罕率军包围徐州。徐州知州王复率军民力战,因外援不至,不久城破。王复端坐州衙而没有逃生,他对粘罕说:“是我坚持死守,和僚吏百姓无关,你杀我一人好了。”

    粘罕佩服他的胆略,想要招降他,被王复严词拒绝,粘罕便将王复一家老少全部处死。而徐州的百姓也没能免难,金军在徐州城内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也许没有将徐州人杀得一个不剩,就是他们口中的“仁慈”

    赵立在城破时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虽然冲出了徐州城,却因为众寡不敌被金军击倒在地,金兵看到他连呼吸都没有了,就没有再管他。半夜天上下起小雨,将昏迷过去的赵立冻醒。赵立设法杀死看守城门(看守城门还真是高风险)的金兵,潜入城内找到王复的尸身埋了起来,然后暗结乡兵谋划夺回徐州。

    三月金军北归,徐州只留下伪军驻守,赵立便召集宋军散兵与各地义民,乘敌不备夺回了徐州。赵立的亲人几乎全部在金军攻占徐州前后殉难,只有叔父赵扆幸存,但当他违犯军令之时,赵立毫不徇私,“叔父违犯军法,若不惩治何以服众!”,立即将他斩首,士卒一片肃然,这支乌合之众也由此开始具备了基本的纪律性。南宋小朝廷便顺水推舟,授予赵立忠翊郎、权知徐州事的官职。赵立虽然没读过书,却展现出行政方面的杰出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令徐州恢复了秩序。

………………………………

第十二章 推三阻四

    

    但由于徐州残破,所存粮草难以支持三万军民,赵立不得不率众南下。在行军路上赵立接到了当时仍未投敌的杜充(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所做的唯一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了。)发来的钧令,说是楚州原来的知州已经被召至行在,所以任命赵立为楚州新任知州。

    可这时的楚州早已被金左监军鞑懒的数万金军团团包围。赵立的部下心生惧意,纷纷劝他退回徐州,赵立大怒,将牙齿咬得格格响,“我正想与金贼决一死战,岂有退避之理?全军奋力向前,回头者斩!”

    赵立身先士卒,率前军猛冲敌阵,楚州外围的金军准备不足,硬是被冲开了一个大口子,于是赵立便抓紧时机率领前军数千人顺利进城,可后面的两万多人却没有那么勇敢,见到赵立入城,立刻集体开小差(“人治”的弊端表现无遗),北渡淮河逃到海州去了,好在金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楚州城上,并没有派兵追击。

    赵立自然心中大怒,但也只能在城头上眼睁睁地目送那些胆小鬼远去,这时一支流箭飞来,赵立欲避已是不及,一下子直透脸颊。说不出话的赵立只能用手势指挥全军,直到金军暂时退却,他才得空将箭拔出,顿时血流满面,看上去煞是狰狞,倒是令楚州军民平添了一点敬畏。楚州通判贾敦诗本已打算献城投降,但见到赵立这凶霸霸的样子,便再也不敢说丧气的话了。

    可此时城内只有徐州义军数千,楚州士卒二千,四县民兵五千,兵力不过万人。徐州四战之地,将士普遍凶暴善战,是守城的主力,但同时他们也经常欺凌楚军,双方相处得并不愉快。好在赵立善于弹压调停,才使得两军能够各展所长,不敢在大敌压境之际因私废公。

    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正月,鞑懒亲率主力从南门方向发起总攻。赵立亲执旗帜站在南门城楼之上,全军倍受鼓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