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杨阜此人性格沉稳,遇事不惊,统领大军作战之才能这一点维尚未可知,就冀城起兵反马超与其近身交战身受数伤不退而言,他的军事头脑绝不会差。”姜维对王平的询问作出了比较客观的回应,这其中说夹杂着一些个人观点实际上也是有的,只不过对于此次交战并无大碍。

    得到其客观的回答与分析后,王平胸中顿时有数,他看向眼前的一众将领骤然像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对左右两侧诸将开口令道:

    “诸将听令!魏军先锋已至,就征西将军而言,其领兵主将杨阜并未统领过大军单独作战,但以其冀城之乱处事不惊稳若泰山与马超将军亲自搏战身受数伤而不退来说,他的实力绝非泛泛,还请诸位莫要轻敌!

    句扶、柳隐听令!以你两人分别率领五千步兵与五千弓弩手在前部与敌进行交战,切记莫要脱离大营,若敌军先行来攻,你等定要拿下本场胜利来提升我大军士气,只许胜不许败!

    胡轩、曹虎和赵氏兄弟听令!你四人身为征西将军麾下部将,本将素知诸位骁勇善战,还请你等各领本部兵马镇守大营阵眼,若一部受到进攻,其余各部互相支援!”

    王平坐在将案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营中诸将各领职责军务参与本场作战,站在一旁的姜维对于他的安排感到十分满意,这样一来既可以让这些将领们得到发挥,又可以好生镇守本军各寨阵眼所在以防止敌军突袭,此安排非名将不可为也。

    待其将所有作战任务分派完毕后,营中所有将领面向眼前的王平与姜维等人异口同声齐齐抱拳回应道:

    “末将遵令!”

    踏踏踏——

    哗啦——

    只见眼前帐帘被姜维第十三营帐下校尉王煜掀开,其迈开大步走上前来向在场诸位将军掷地有声地抱拳拜道:

    “拜见诸位将军,末将刚刚探得魏军先锋兵力具体配置。领兵将军杨阜麾下骑兵五千一百余,其中精甲骑兵三千二百余,轻甲骑兵一千余,其余皆是常备骑兵;步兵有六千三百余,其中重甲步兵三千五百余,轻甲步兵两千一百余,其余皆是精锐步兵乃是护卫中军之卒。”

    “也就是说魏军前部兵力有一万余人?”王平脸色从容地看向立于面前的帐下校尉王煜很是认真地问道。

    只听其连连应答,确认魏军先锋的确有一万余人,并且副将以及麾下部将都是魏军中坚力量,诸如像牛金、夏侯惠、邓艾、李辅、田虎、乐綝以及费曜等人。

    可见司马懿给杨阜配备的将领并非庸才之辈,皆是在与蜀国和吴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若要与其相抵抗,恐怕要费一些力气,毕竟大军将士战斗力来源有日常训练与作战对决,但最为关键的还是统领他们的将军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子均,下令吧。”姜维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带兵出阵与那些魏军将领会上一会。

    不过由于其伤势刚刚缓和痊愈,王平怕他再生些事情,于是拒绝了他亲自带兵坐镇前部的请求,并且将前线事务全权交给宁随与句扶二人指挥,他两人则是负责把守中军大营和左右两营,一旦战事出现不利影响,他们可以直接插手接管军务,因此不用担心指挥中断的问题。

    ………

    这时,蜀军大营周围顿时一片喧嚣,而杨阜此刻率领前部兵力已经抵至天水城外,并且就在这座大营的对面。

    其看向营门之外排列的蜀军步卒和身后的弓弩手向身旁的费曜开口令道:

    “费将军,劳你辛苦一趟,率领一千骑兵探探对方虚实。”

    “末将遵令!”费曜本人对杨阜还是比较敬重的,相对于能力来讲,他是绝对比不过杨阜的,毕竟论性格与经验来说,杨阜是几乎超过在场所有将领的代表人物。

    拉着一群新人在阵前打仗也是杨阜头一次干,不过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初出茅庐的将领们都经历过大规模作战,心中也深有体会,因此杨阜并不担心他们会在这场作战中出现差错。

    而此刻,王平等人看出杨兰的异样后当即明白她为何如此纠结与烦恼,于是经过几人商定来看,决定在与杨阜进行正面交战时让其与句扶一同抵挡魏军进攻,待时机成熟时打算让其二人见上一面,虽然各为其主,但毕竟是亲生父女,阻拦二人团圆也有些不太道义。

    王平看向脸色十分纠结的杨兰很是无可奈何地说道:

    “杨姑娘,请见谅,两军交战别无他法,我等也只能为你创造机会,让你与父亲相聚。”

 第343章 陇西部署使者辛毗

    已经脱离东部战场直奔陇西战场的马岱此刻在想着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损失来换取凉州之战的最大胜利,毕竟这两个月以来他在进攻安定等地屡遭挫折,麾下士卒军心涣散士气不振,若要将他们的士气提上一提,那非得打一场胜仗来弥补他们的士气不可。

    驾——

    踏踏——

    此时,跟在旁边的王双这时忽然想到陇西北部位置有一条大概二十年都没有走的古道,但这条古道地势险峻,在这里行走而亡的人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因为对这个地方不熟悉所以才此地不幸罹难。

    “伯瞻兄,若吴将军能够想到这个地方才是极好,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少数精锐士卒从那条古道绕路到魏军背后,从而避开他们的侧翼部队直接拦住他们的后营,待城中兵力倾巢出动,这支小股精锐部队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临阵作战作用。”

    “凭元雄的能力和眼光,能走这条路绕道而断绝敌军退路的可能性极大,况且其麾下又有诸多本地将领,倘若他们真的发现这条路,以我的判断,这个时候他已经派人去那条古道绕路过去了。”马岱对吴班的能力表示十分肯定,要知道其麾下不乏陇西本地人,而且又有诸多良将辅佐于他,想必王双口中所言古道,这个时候估计已经有人在行走在其中了。

    …………

    果不其然,彼时彼刻,一支五百人编制的蜀军精兵部队行走在这条周围尽是高山断崖的古道之中,领兵将领正是帐前都尉杜温和左营偏将张含两人,他们打着吴班将旗与蜀军战旗走在这条路上十分艰难。

    踏踏——

    “此地竟然如此难走,周围高山断崖居多,还有诸多高坡,倘若此地天降大雨,这周围道路恐怕一片泥泞,到那时我等若从这里行进,难度可谓是极大。”杜温身着重甲满脸疲惫行进在前,一边指着周围的碎石沙砾与周围的高山悬崖,一边又向身旁亦是如此喘着粗气的张含说道。

    由于这条道年久失修,当年高祖出关时也曾用过此道,只不过后来因国家稳定,此地的战略性也就相对不再重要,直到汉末凉州三明之段颎带兵讨伐凉州羌人叛乱这条道才恢复使用,一直使用到曹操征伐凉州韩遂后才作废。

    虽说张含是本地人知晓这条古道,但对于这条道来说却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刚刚进入古道地形尚且平坦能走,现在他们所处在的位置周边尽是夹杂着巨石的高坡与悬崖,而且道路也大多都是崎岖的缓坡,以及诸如像枯草碎砾,还有着些许小溪断流与枯木横在此地,可谓是非常难走。

    “万幸没带战马,倘若以骑兵进入此地,恐怕还没等绕路到魏军身后,这场战斗的胜负就已经决定,只不过这条路实在是太过难走,不光有这些断流河道与枯草枯木以及碎石沙砾,道路崎岖不平也是个难题,而且现在邻近五月份,看此等天气,大有降雨的征兆啊。”张含提着手中将剑面容尽是疲惫,其不断迈开双腿越过眼前的障碍物,并且又看向天空中逐渐阴沉下来不禁露出担忧的神色说道。

    这番提醒倒是让杜温警觉起来,周围这等地形若遇到大雨,就这里的地形都会出现些许滑坡或者是泥石流这类的地质灾害,而且天空中的黑云及其浓厚,如果他们不尽快行进,恐怕很有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得前进。

    “传令下去,所有将士准备好防护准备,待大雨来临时把你等蓑衣斗笠统统套在身上,避免出现着凉风寒的问题,这场作战对于我等来说乃是至关重要,一定不能有任何差池!”杜温这时看向跟在身后的传令兵仔细地嘱咐一番,而后又向身旁累得大喘粗气的张含开口说道:“张将军,此等地形对于我等极其不利,但还是要克服困难的,身后还有这五百弟兄在看着你我,待绕到敌军背后就好说了,且撑一撑吧。”

    …………

    陇西战场之上这时不知为何竟然一片宁静,徐邈与吴班两人自从将彼此麾下的一个人拉下去斩首将其头颅挂在辕门之上后,双方的交战与正面冲突变得格外稀少,有时候只是打一个照面就退兵,也不知道徐邈到底是怎么想的。

    魏军大营中军帐内。

    突然,营外毌丘兴匆匆跑进帐中,手中还拿着一封军报来到徐邈面前大声叫道:

    “刺史,呼呼呼……刺史!此…此乃前线最新战报,武都与阴平两地氐人叛乱被廖化与郝昭平定,马岱亲自率领部队正向陇西开进,还有一支刚刚平定氐人叛乱的兵马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这里,人数粗计下来约有五万上下!”

    “………这诸葛孔明是要与我决一死战吗?”徐邈这时顿然一怔,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诸葛亮怎么会派这么多兵力来对付自己,自己有这么大的价值吗?

    踏踏——

    希律律——

    哗啦——

    营外又来一人,其大步走进徐邈中军帐内,站在其面前的毌丘兴这时转过头来看向身后走来的来人,仔细一看此人穿着打扮与脸容面貌顿时大吃一惊,这不是卫尉辛毗,他怎么会来到此地?

    只见坐在那里的徐邈忽然站起身来走到辛毗面前颇为高兴地与他叙起陈年旧事,两人当初在洛阳任职时关系也是较为友好,今日再见辛毗,已经是七年之久的时间。

    “佐治不知此来何干?”徐邈面对眼前的辛毗双手向前一拱颇为疑惑地问道。

    站在其对面的辛毗这时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徐邈,将这封信的重要性十分认真地叮嘱道:

    “景山兄,此信乃是陛下亲自所书,如今战事紧张,凉州又与大魏断开联系,不得已只能越过草原之地互相来往,当下两国开战两月之久,陛下如今对此地战事甚是重视,因此趁着双方开战胶着之机托弟前来为兄奉上陛下手书。”

    说罢,其面带着颇为严肃与认真打开手上这封由曹叡亲笔写下的书信,其双眼紧盯书信的内容约有一刻钟的时间才将它一字一句地看完。

    不过当他看完的那一刻,徐邈的脸上依旧紧绷严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曹叡在这封信里详尽写下有关于凉州之危局处境,并且曹叡还明确判断认为诸葛亮这次北伐是绝不会放弃凉州这块硬骨头的。

    因此曹叡希望他们哪怕是凉州全境失陷也不要以命相搏,暂且投降蜀国留得性命,待日后韬光养晦重新夺取凉州之地为大魏做出贡献,这样的选择对于他这样的人才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陛下如此重视凉州全体军民,徐邈代表凉州上下军民谢过陛下!还请佐治贤弟回洛后告知陛下,为臣者当以死报效国家,如若凉州失陷,我等宁愿与蜀贼拼死一战也绝不苟且偷生!”徐邈看完后顿时对曹叡的这番话感激涕零,于是便看向眼前的辛毗态度十分坚定地保证道。

    见徐邈的态度反应如此强烈,其感情真挚更是不用多说,辛毗此刻也是被他所打动,毕竟他们现在是孤军奋战,周围没有任何的援兵,若要从并州出兵最起码也得行军一个多月,这其中还要避免一些激进的鲜卑人突然发难。

    于是辛毗便对徐邈的话颇为赞叹与敬服地拱手拜道:

    “好!景山兄宁愿以死为大魏捐躯不愿苟活乃是忠贞之士也,请受弟行礼一拜!

    此番作战,还赖兄长争取力挽狂澜,司马懿方面正在竭尽全力进攻天水,一旦此地克定,兄长的风险就降低许多,还请您莫要许下如此大誓,待此战胜利归得洛阳,小弟请兄长到我府上品尝一下小弟自酿的桂花香!”

 第344章 成都朝议北伐难关

    清晨,今日正值五月之时,在北方前线打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远在成都的刘禅麾下诸多文武大臣们却是并没有任何闲暇时间在各自家中休息。

    自从第三次北伐开始以来,以丞相府内董允、李福、郭攸之等人为首的核心人物每天都在为大军粮草、军资以及两季衣装东奔西走。

    而身为皇帝的刘禅面对此等情况自然是撒手不管,他心里清楚自己根本就不会处理那些繁忙的事务,每当有一些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