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9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源源不断前仆后继的架势,也让张飞杀得有点懵逼,一时不知道自己究竟面对了多少敌人。他最后只是酣畅淋漓地化作了杀戮机器一般,连续七八个时辰不眠不休大呼酣战,

    最后那瞪得铜铃一样的怒目,因为瞪得太久都血丝暴突,他身边的副将小校们不得不劝张飞歇歇。张飞因为冲杀太猛,亲自手刃敌骑都有数十骑,

    要不是看在他身居太尉,已经不适合一线作战了,身边的部曲一直保护他,他冲到哪儿嫡系亲卫就围裹着冲到哪儿,张飞绝对能捞到更多的杀敌机会。

    最后,拓跋力微在第一天的血战之后,总算是趁着夜色逃亡突围,但拓跋力微的离开,也让部分断后或者穿越燕山走得慢的鲜卑后军,成了刀俎上的鱼腩,愈发任人宰割,凡是被张飞主力追上的,一通击溃后就成批成批地投降。

    白檀邑这边的战斗,前后持续了三天两夜,除了最初的一天一夜有拓跋力微亲自指挥,后面的两天一夜完全是各自为战的乱战,鲜卑部队的精锐战兵折损了大约三分之一,才算是勉强脱身。

    但那些伤病员则是因为机动力低下,几乎全部交代了,不是被了结了痛苦就是直接俘虏为奴,逃散的士兵也都被各个击破、追上包围迫降,总人数损失达到了惊人的四成。

    不过,如果跟另一边的乌桓楼班相比,这个四成损失比例就还算是低的了。

    拓跋力微好歹是带了十一万疲惫之师扛张飞的两万多人,那边的楼班,要靠仅仅五六万疲惫之师,就扛赵云的两万多人,而乌桓骑兵的嗜血顽强程度,也是明显逊于鲜卑人的。

    白狼山战役同样前前后后打了三个白昼,是一场由一连串乱战、运动战组合起来的战役。

    赵云也是跟张飞一样亲冒矢石血腥酣战,唯一的区别或许只是没有“大呼酣战”罢了。谁让赵云比较安静,也不靠大吼大叫震慑敌军、压制敌士气呢。

    他的嗓门就像他的镔铁长枪一样冰冷安静,却同样透出带着彻骨寒意的杀气,让人一旦注意到自己被赵云盯上了,就会从骨子里升起一股不寒而栗。

    战役仅仅打到第二天,乌桓军队就已经出现分崩离析的前兆、有万人级别的军队在将领的带领下,选择了各自奔逃、试图脱离单于的中军,以免被汉军盯上。

    而这种动摇的混乱,显然只会加速杀戮的到来和效率,在十一月初九当天,楼班本人的中军被赵云死死咬住、阻击迟滞未果,旁边的士卒将校都吓破了胆,四散而逃,连单于都不要了。

    逃无可逃的楼班自以为可以仗着马快溜掉,却被赵云在背后盯上,连珠箭发,射伤了楼班的坐骑,

    楼班好歹是单于,他的坐骑也是披了精良的皮革质地马铠的,算是“具装骑兵”,所以那马匹被骑弓射了伤势倒也不重,只是吃痛狂奔,

    但因为伤口失血越来越多,楼班的坐骑最终渐渐失了耐力,中箭后又奔逃不到十里路,便倒毙不起。

    楼班被摔得不轻,连连被身边亲卫扶上新换的马要继续逃,已经被赵云追上了。而临阵新换的马速度也显然不如单于一贯的宝马良驹,不可能再拉开距离,只能是回身死战乱战,祈求混乱中逃脱。

    最后,楼班被刺杀在辽河北岸,乌桓单于的中军被彻底打崩歼灭,只有一些不成建制的小股溃兵逃亡,但乌桓人作为一个文明单独对抗大汉的历史,到此也算是终结了。

    毕竟,原本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乌桓人,选择了归顺大汉,成为大汉子民。在大汉新的认同教育下,他们也会渐渐意识自己是“孤竹国后裔,是伯夷叔齐那样的贤者的同胞”。

    愿意跟着楼班新向袁绍的,也就三分之一,现在连着三分之一的主心骨都打没了,当然是反汉之心彻底除籍。

    张飞、赵云各自统计了斩获之后,一边继续拉网搜索、扩大战果和缴获俘虏,一边派出信使斥候互相联络,与太史慈、诸葛亮在燕山最终会师。

    这个庞大包围圈里还没来得及跑出去的敌军溃散残部,当然也全部被拉网捕鱼一样尽数肃清。

 番外第51章 水利之神诸葛亮的变废为宝

    燕山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南大草原上的这场连续乱战、混战,最后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下旬初,才算是彻底结束。

    毕竟大草原太广大也太混乱了,有些地方的乌桓、鲜卑残部,甚至在拓跋力微本人败退遁逃、楼班被赵云刺杀后七八天,都还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单于已经败了或者死了,还在各自为战或者各自逃命。

    不过,初步的战果统计,倒是在十一月过半的时候,就大致出来了,张飞赵云和诸葛亮太史慈,也大致碰了个面,确认了情况。

    四方的战功可谓是都不小,虽然张飞重创了最强的拓跋力微,赵云杀了楼班,但毕竟他们面对的都是已经被拉扯驱赶、消耗至极的疲惫之师,之前的争取时间和削弱也非常重要。

    而且斩获战果方面,诸葛亮那边也有数万的成果,太史慈也有一万多,都不可小觑,也各自有击杀、俘虏当户、贵戚的纪录。

    各方把战果全部统计之后,快马回报雒阳,禀报冬季的对鲜卑乌桓反击战胜利结束。

    敌人虽然已经被严重削弱,但因为汉军也非常疲惫,总伤亡也达到了两万人左右——其中战死和短期内伤重不治的汉兵,倒是控制在了五六千的规模,剩下七八成都是负伤。

    加上冬天越来越寒冷,军需物资消耗也非常巨大,北方的河流甚至渤海也都冻住了,运河没彻底修完不说,就算修好了这个季节也是连底冻,没法运输物资补充前方损耗。

    所以肯定不可能在腊月以及来年的正月立刻发动反击。真正对草原的大规模反推,还是得拖到明年春耕农忙彻底结束、初夏空闲下来、休整彻底。

    根据各方汇总,草原联军被直接斩杀、以及被俘获的注定残疾、也缺乏治疗价值的重伤员,被补刀结束痛苦的,累计达到了六万五千余人之多!

    当然这个数字里面,战场上的直接死亡,前后加起来也不到四万,剩下都是扛不住慢性死亡的。

    汉人对于“是否有抢救价值”的判断也非常简单明了,那就是如果已经断手断脚、缺了重要内脏,救活了也不可能罚为奴隶服苦役赎罪的,那就不浪费钱财和名贵医药了,最多就是简单包扎然后听天由命。

    除非是治好了之后估计不会落下残疾、可以成为终生重苦役赎罪的,才给点相对值钱的好药。

    这也算不上残暴,主要是这些草原联军本身残暴在先,这次入寇虽然对汉军战斗部队的杀伤不是很强,但也欺凌弱小、在抢劫放火过程中杀害了好几万汉人百姓,

    加上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过程中的不必要意外死伤、冬季严寒、疫病、被抢走粮食后的暂时无政府状态下的饥荒损失,林林总总加起来,汉人死的人数绝对是超过七八万人的,

    这就已经比草原联军的直接死亡总人数多了,汉人朝廷凭什么还拿出优质医疗资源救那些兽性未泯的野蛮人?所以肯定是能为奴服苦役的才勉强治治。

    而按照这个标准,被围困俘虏的溃兵、降兵,以及失去抵抗力被围逼的轻伤员、重新简单治疗痊愈的,加起来有八万七千。

    这个数字,相比于无家可归被烧了房子抢了家产的汉人百姓,同样是不如汉人受害者人数多的,所以也不算过度报复,只是以直报怨、天经地义的以牙还牙。

    六万多永久性死亡,八万多的伤病和俘虏为奴,这就十四五万了。

    加上一开始上谷、代郡战场高干佯攻与张飞的交战,也折损了至少半数人马,就是三四万之间。

    今年从九月底到十一月底,整整两个月的高烈度长城关内关外连番血战,全加起来草原联军的折损减员达到了惊人的十八万到十九万之间。

    战前满打满算总共不到三十二万人的战力,三方总兵力,一下子被干掉了六成,

    还包括乌桓一方的彻底除籍覆灭、世上再也不存在成建制的乌桓部族/王国,逃回去的几千几千规模的残兵,也都已经丢了部族和国家认同,等于是成了鲜卑拓跋力微的附庸部曲。

    鲜卑和高干加起来,最后还剩下十三万可战青壮,即将在来年夏天承受汉人朝廷充分准备后的血腥报仇。

    草原联军少了十九万青壮的同时,汉人的人口损失也接近了十万、无家可归伤病须救助者也是十几万。

    加起来看似双方的人口损失量都是二十万的规模数量级,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草原联军一共就三十多万青壮、所有人口全加起来,乌桓鲜卑都算上,勉强一百多万人口。

    汉人有三千多万人口,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兑换人口损失,汉人付出百分之三到五,草原各部就彻底灭族失种了,所以肯定是不敢打这种血腥消耗对换的。

    ……

    战果统计和战功呈报的奏表,在十一月底就加急送到了刘备手上。

    看了前方取得的战果之后,刘备当然是非常振奋,召集在京城的重要文武一起商议,讨论军功和明年的后续安排。

    李素为首的丞相百官,当然也是为胜利庆贺,雒阳城内人心士气大振。不过考虑到功劳是前方将士们立的,苦是幽州和冀州渤海郡的百姓吃的,所以后方倒是不好意思直接搞什么庆典,只是宣布过年的时候要好好犒赏班师的将士,晋升有功。

    同时,刘备也宣布了给幽州百姓和冀州渤海郡的百姓,免除一年的人头赋税和农业税,朝廷需要在当地调集粮食的话,也会改为花钱买,而且绝对要平抑物价,防止粮价上涨。

    基本上来说,有了后续这条保障后,朝廷后期也不会在当地大量买粮了,也就是在腊月和正月这两个月里应个急,把当地还有窖藏存粮的富户豪强的粮食暂时强买来让被洗劫到赤贫的百姓能免于饿死。

    过了这个窗口期后,北方河流也都解冻、运河也彻底修好,自然来年会源源不断靠南方运输来补给战争受害地区。

    另外,诸葛亮还在奏表里请示了对战俘的处理意见,并且陈述了他在得到圣旨之前、暂时事急从权的临时处理办法——冀州境内的运河,本来今年冬天就还要赶最后几个月工期,因为战乱的打断,工程都额外中断了一个多月。

    所以,就把这八万七千多名活下来的犯有战争罪行的战俘,全部拉去服最重的苦役,直接干最累的修运河的活儿,腊月天都得在最低洼泥泞、已经积了冰水的环境中赶工,干活干到死为止,一年内不死的明年继续干。

    总之要是这样的苦役服下来,最后还能活到鲜卑人的国家组织彻底被灭的那天,还没累死病死意外死的,那就发配边远地区开荒、给个自由民身份。

    在鲜卑政权覆灭前就死了的,那就没什么说的了,人死罪消。

    刘备对这个临时处理意见很满意,他也是个以直报怨的狠人,不是什么妇人之仁,立刻追认了诸葛亮的处理,把这八万七千奴工第一时间就地投入最苦的挖河,

    中山、常山二郡境内的运河工地用不完那么多人的,还有一部分多出来,就被留在渔阳郡,在易水河口、滦河河口等地疏浚泥沙、挖深航道。

    因为就在这次的渡海增援过程中,太史慈也发现了汉军的海用大沙船在这些小河流的河海转运方面不是很好用,因为渤海湾水浅、很多地方都有黄河带来的海量泥沙的淤浅,航道不明显,需要疏浚深挖才能让大沙船适航更多河流,

    那些在当地战场俘获的俘虏,就地为奴正好省掉了转运的麻烦,还能就地吃他们抢来的粮食,不用运粮了。

    过程中,诸葛亮甚至因地制宜考察了当地情况,也意识到河北地区、渤海湾沿岸的河海转运条件,确实比长江口恶劣得多了。连黄河的航运条件,也因为河床太高、泥沙淤浅太严重,不适合将来把沙船的吨位进一步造大。

    东海南海的福船,以及最新式中西合璧的海船,已经可以造到超过一千吨的吨位,黄海上的沙船,最大极限至今也没超过四百吨的。

    诸葛亮这次战役之后,结合之前跟恩师李素在扬州、青徐为官的经验,就在琢磨怎么把黄河的航运治理搞得跟长江一样好,也就想到了

    “能不能跟在长江江口外的甬东群岛设立河海转运港的思路,在黄河河口外几十里到一百里远的地方,也寻找群岛设立稍微离岸的河海转运港。”

    不得不说,这个思路绝对是超前的,连李素都不可能想到,因为李素并没有那么因地制宜、科学分析的理工科思维,李素在理工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