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煦笑了笑,“这还只是开始,今后的武器只会越来越精密,你可要有准备。”
王应点了点头,他明白燕王的意思。
自己需要像王崇他们一样与时俱进,否则自己这个兵仗司主事便要被淘汰了。
“臣明白,现在每天回家,臣都会向王崇讨教自己不懂的学问。”
“不错,就需要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赵煦说道。
顿了一下,他又问:“现在你有信心独立制造这个木柄手榴弹吗?”
王应点了点头,“这个东西若是做不出来,下官这身官袍也就白穿了。”
“既然如此,从现在便开始安排生产,过不了多久,王府亲军便会用上。”赵煦叮嘱道。
交代了这件事,他回了王府。
东瀛的海上联盟被他破解了,黄色火药和手榴弹正在全速生产。
接下来,他需要面对的就是第二次鲁城会盟。
在他看来,这次会盟毫无疑问会达成讨伐燕州的共识。
他们定然清楚,长期的对峙,于他们更为不利。
所以,会盟结束的三个月到半年,针对燕州的战争便会爆发。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完全由他们掌控。
一但黄色火药和木柄手榴弹储备充足,主动权就完全在他手上了。
果然,正如他猜测的一样,三天后,东瀛北狄以及势族们如约在鲁城举行会盟。
第五天,齐国第二次派出使节抵达燕城。
这次依旧是老调重弹,齐国使节正式告诉他东瀛,北狄以及七家势族结盟。
如果不选择臣服,面临的便是伐燕联盟的战争。
对此,赵煦自然不屑一顾,只说了一个“滚”。
“真是狐假虎威,猪鼻子插大葱装象,以为这就能吓到我们燕州吗?简直可笑。”
议事堂,齐国使者灰溜溜离开,刘福无不鄙夷地嗤笑一声。
常威也在。
第二次鲁城会盟开始,他便返回了燕城,因为王府定然要针对这次会盟的结果,做出相应部署。
接着刘福的话,他道:“到正如殿下所说,现在时间在我们,凭借晋河天堑,他们一个兵也别想到燕州捣乱,这段时间只需要安心等待黄色火药和木柄手榴弹就行了。”
他刚到燕州便得知了这款火器,为此,他恨不得把燕王抱住亲几口。
之前,一想到南下攻城中的巷战,他便挠头。
有了这款火器,今后攻克城池会容易许多。
而且他认为这款手榴弹绝不是仅仅用于巷战这么简单。
在他脑子里,已经有数种使用这种木柄手榴弹的方法了。
待回到军营,他便让士兵练习扔假的木柄手榴弹。
所以,什么狗屁伐燕联盟,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相比刘福和常威等王府老官员和将领,从金陵过来的朝廷大臣则一个个愁眉不展。
虽然他们曾经也是朝廷上的主战派,但这个伐燕联盟真的把他们吓得不轻。
这个联盟中仅仅一个北狄,就是当年大颂的噩梦。
现在还包括七家势族,以及一个与大颂隔海相望的东瀛。
这样一个庞大的势力团结起来讨伐燕州,他们怎能不心中惴惴。
但是燕王和自己的老部下面对此事似乎很轻松,这让他们嘴里的消极建议说不出来了。
杨丰望了望常威等将领,又望了望以前自己的老部下。
随即,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在燕城生活越久,他越发现燕王培养出来的官员和将领身上有一种不同于朝廷官员的精气神。
尤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这与朝廷旧臣的区别越发明显。
燕王和其部下往往不惧艰险斗志昂扬,而朝廷大臣则是唯唯诺诺,举棋不定。
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让他有一种恍然。
即便把燕州交给朝廷的大臣们管辖,只怕最后也会变的和以前的大颂朝廷无异。
所以,这一刻他无比支持燕王,也支持燕王将皇帝赵恒排除出政务的核心。
让赵恒吃喝玩乐,让从金陵过来的官员担任一些闲职。
沉吟了一下,他说道:“老臣支持殿下,若殿下能够用得着老臣,老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煦望向杨丰,露出笑容。
从金陵过来的朝廷旧臣还是以杨丰和糜衍为核心的。
杨丰表态,基本上就是在压制不同的声音。
尽管赵煦根本不在乎这些金陵老臣的声音。
但是,他觉得还是有必要维持朝廷的和谐。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又从南方逃来不少官员,商贾以及皇族,前后相加,这些人达到了八万之巨。
这个数字对赵煦来说不多,毕竟金陵曾是拥有近乎一百五十万人口的繁华城池。
这些人带着财富而来,现在成了燕城的消费主力。
他还指望这些人繁荣燕州的商业。
所以,表面上还要给他们一些面子。
在杨丰的支持下,应对伐燕联盟的策略再无异议。
这时,一个大臣突然出列:“殿下,臣有一事禀奏。”
赵煦望过去,这是一位从金陵过来的老臣,乃是皇族成员,当下担任宗人府宗令,名字叫赵帆
意识到什么,他道:“什么事?”
“殿下,自金陵之乱,皇族宗亲便停了月俸,现在不少宗亲子弟生活窘迫,望殿下开恩,能够恢复月俸,岁禄,否则皇族宗亲流落街头,这丢的是皇家的脸面。”
赵帆此话说出,刘福微微色变。
历朝历代,皇族都是由朝廷供养的,不过这也同样成为每代朝廷沉重的财政负担。
其实,这些皇族刚刚抵达燕州的时候,便有人提出,只是燕王一直压着没有答应。
现在,赵帆这个宗人令当着燕王的面提出这个问题。
证明皇家宗亲对此事越来越急迫了。
第六百四十四章 皇家开拓团
“原来是此事。”赵煦忽然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当然,这是装的。
自打这些皇族涌入燕州,他就没打算给这些皇族发月俸和岁禄。
当前,燕城的皇族成员不过三四千人。
他倒是能发的起。
但将来等他一统大颂,遍布大颂的几十万皇族都会找上门来跟他要钱。
再者,这些皇族屁事没有,就会生孩子。
生了孩子就向宗人府报备,按人头要银子,无穷无尽。
当代历史中,明朝的财务崩溃和供养庞大的皇族有直接关系。
所以,让他养一群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风花雪月的皇族子弟根本不可能。
但是众多皇族涌入燕州,不解决这群人的问题也不行。
总不能等到他们闹乱子,再把他们全部杀了。
的确有必要给他们指出一条生存之道路。
不过,这条路绝不是让他们凌驾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
现在,既然代表皇室宗亲的宗人令赵帆,当着他的面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就不能再逃避了。
今日便将这件事彻底解决。
于是他道:“当下朝廷财政困难,拿出这么一笔庞大的银子供养皇室宗亲,对燕州财政是沉重的负担,而且接下来燕州要面对与伐燕联盟的战争,到时候需要的银子更是巨量的。”
赵帆叹了口气。
其实大多数能到燕州的皇族宗亲还是比较富裕的。
只是即便富裕,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这难免让他们担忧以后。
原本,他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向燕王提出这个问题。
但奈何这些皇族宗亲见不到燕王,却每天都能到他的府上倒苦水。
无奈之下,他才决定向燕王回禀此事。
于是他道:“臣也知道殿下的难受,待会儿回去,臣便想办法推脱此事。”
“其实也不用。”赵煦露出笑容,这个赵帆还是明事理的,所以他才让这个赵帆能够参与朝堂议事。
赵帆闻言,露出期待的神色,“那殿下的意思?”
赵煦沉吟了一下,其实这段时间,他也在思考这件事,现在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
他道:“国家危难,人人有责,身为皇族一员,更应该担负振兴大颂之责,而不是依靠朝廷拨的几两碎银,浑浑噩噩度日。”
“所以,本王准备建立皇家开拓团,打造皇家庄园,如此,皇族成员每年可以从皇家庄园的收入中,获得一部分红利,以此来养活自己。”
“皇家开拓团?”赵帆怔了一下。
赵煦点点头,“这些年,宁晋都司以及晋州遭受异族祸乱,十室九空,大片土地荒废,即便本王四处招揽流民开垦,但依然不足恢复鼎盛时期的良田数量,这些荒废的良田弃之可惜,不如交给皇室来打理。”
刘福点了点头,当下燕王封土最多的便是土地,尤其是宁晋都司和晋州,基本上了无人烟。
如果按照燕王的计划,将来再拿下秦州和雍州,到时候闲置的土地会更多。
这些土地与其闲置,不如交给皇族去开拓。
只是这可不是个轻松活,燕王对皇室宗亲也的确够狠。
这个皇家开拓团听起来倒是威武,其实就相当于招揽流民时候,组建的农建营。
赵帆自然也意识到了,他一时目瞪口呆。
这些皇族子弟娇生惯养,怎么可能吃得起这种苦。
只怕这事儿要是捅出去,他们是要闹乱子的。
于是他道:“殿下,这似乎不妥当。”
“有什么不妥当?”赵煦的目光在赵帆脸上转了一圈儿,他知道赵凡在担心什么。
于是他道:“本王且问你,本王一人来这燕州凶险之地,建立如今基业容易吗?”
“自然是不容易。”赵帆老脸一红,顿时羞愧起来。
连反驳的话都找不到了。
皇室宗亲中,谁有燕王吃的苦多?面临的困难多?
赵煦继续道:“再者,本王又没有让他们亲自去耕种,有本事,他们去牙行买奴隶,或者去高丽,去东瀛,去北狄,抓人来给他们耕种。”
他这样做,是为了倒逼皇族子弟从外面掠夺人口。
而不是在大颂内卷。
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成功,这些皇族便能够在宁锦都司,晋州这些地方建立起一个个类似十九世纪美国南方的种植园,
从而为燕州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产品,比如棉花,土豆这些经济作物。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现在燕州对棉花的需求越来越大。
绝大部分需要从其他地方进口。
如此,皇族成员有了活路,燕州原材料供应也得到了部分解决。
今后,若是再能拿下宁锦都司更北的疆土,他会让皇家开拓团身先士卒,继续北上开拓。
领土只是打下来可不行,必须移民占领。
移民繁衍这个武器,比原子弹威力更大。
皇族不是能生吗?那就让大颂的几十万皇族,去移民,去拼了命生。
今后,他还会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
留给大颂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要一边占领,一边移民,控制将来打下来的疆域。
否则这个世界百年之后,就会如同当代一样,最重要的资源区域都会掌握在西土人手中。
“这……”赵帆还有些犹豫。
赵煦见状,口气严厉了一些:“你告诉他们,这就是本王最终的决定,如果一个皇族成员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就不要去想得到身为皇族的权利。”
“不愿意加入开拓团也行,他们可以放弃皇族身份,但如果他想闹乱子,本王不介意收拾他们。”
赵帆心中一颤,把头低了下来。
这位燕王在京师的时候没有得到过任何皇族成员的帮助,仅仅是凭着自己在燕州拼杀出来的。
与他们没有什么交集,如果惹烦了他,倒霉的绝对是自己。
毕竟,这是一位把北狄都打的屁滚尿流的狠辣角色,他绝对相信,这位燕王说到做到,定会收拾闹乱的皇族。
“是,臣明白了。”赵帆躬身应道。
定下此事,赵煦令大臣散去。
这时,杨贺突然笑嘻嘻地说道,“殿下,臣也有件事禀奏。”
第六百四十五章 怀表的魅力
“说。”赵煦道。
大臣们停下脚步,望向杨贺。
从怀中掏出一个袋子,摸出件东西,杨贺对赵煦道:“殿下,这是钟表坊刚刚制造的一批怀表,请过目。”
赵煦一喜,这个东西他可期盼了不少时间。
接过怀表,他仔细打量起来。
手心般大小,整体呈银色。
金属盖子下,晶莹的玻璃罩住了表盘。
此刻,表盘中的指针正在旋转,指向申时一刻,也就是下午三点十五分。
这正是他当初的交代的,怀表的时间刻度采用的是大颂的计时方式。
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之间又分八刻,每刻十五分,每分六十秒。
摸索着怀表光滑的外壳,赵煦的心情一阵愉悦。
穿越以来,它基本上没有精细的时间概念。
而有了怀表,今后他便能随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