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就在这节骨眼上,小日本不安分,拿下东三省还要拿华北五省,一策划,张学良一拍脑袋,搞出来一个西安事变,蒋某人被逼抗日,从此木有办法,联手对外。

    其实,谁都没明白,日本鬼子的侵华战争,只是延缓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开火,虽有摩擦,虽有不和谐,但是除了皖南事变比较影响大,八年里面,两党两军大规模对抗基本没有。

    八年抗战,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死了三百多万。

    八年抗战,军队实力大增,从开始时的几万人,猛增到一百多万。

    苦水,只有往心里吞。

    仇恨,终究是要爆发的。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一句话,东北在他的心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蒋介石对学生们的这句话,实际上,最集中地传递了他的心思。

    画外音很简单,谁占有东北,谁就抢到了通向最终胜利的那把钥匙。

    虽然,有美国人的全面支持,有抗战领袖的耀眼光环,但是有一点,蒋介石失算了。

    那就是数学

    那就是距离

    抗战后期,国民党主力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护卫重庆,这里也是距离东北最遥远的地方。

    还有一部分在西北,你懂的,表面对付日本人,实际上不远不近地监测着延安。

    对于国内而言,这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乔向文一回到山东,就开始干这个

    第一百六十八章钢铁樱花的凋零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急先锋

    乔向文为啥去延安开会?

    会议内容为何那么绝密?

    毛伟人为何打破常规,亲自给十几个人上课?

    说穿了,一点不稀罕。(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二来,八路军山东部队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为当时**手中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东北人口中由山东迁移的比例大,所谓闯关东,大部分说的都是山东人,山东部队进入东北容易同当地人民打一片。

    这是中央和毛伟人考虑更深远的原因,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英明伟大的一次拍板。

    月19日,延安明确指示,山东要准备承担进军东北的主要任务。

    月20日,毛伟人直接致电罗荣桓,要求:

    “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的任务,除开各地派去的部队和干部外,中央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要以山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必须全力执行,越快越好。”

    北上,北上

    中央的电文异常迫切

    向东北运送官兵,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对**党未来具有决定性作用。

    决定一切,拖延一天就是损失一天

    乔向文从党校以后,早就投入了这项工作。

    最要紧的一件事,啥呢?

    挑人

    27万军队,留一大半,挑一小半。

    留谁,挑谁,这个问题最重要,也最复杂。

    罗荣桓亲自点将,政治部肖主任、参谋处李处长、社会部乔向文三人成立一工作班子。

    任务就一个,秘密圈点7万主力部队、三万军地干部,合计十万人马。

    山东军区,当时八路军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虽然南北中,五个二级军区,加上军区主力部队,达到27万,但是分散在全省各地啊,一来各地仍有不少小规模战斗任务,二来这手段差啊,基本靠喊,行动基本靠走,短,调动大批部队,赶往东北,难度大啊。

    罗荣桓那些日子鸭梨巨大,挑选部队的人胆子也一点不轻。

    最为关键的是,这次任务,不是转移,不是奔袭,而是极速下手,必须在要赶在国民党军队到达之前拿下目标城市。

    否则,去了也白去,白去还要被打。

    狂飙突行,千军万马,主干道却只有一条——海上

    海上通道最便捷,最直接,最能避开敌人。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还有一个最,风险也最大。

    没得选择。

    陆上的路千千万,海上的路就一条。

    当年八路军在全国范围内,百万之众,但是唯一拥有大型港口的根据地,只有山东,只有山东的胶东。

    三个人一商量,分工合作:

    政治部管干部的,江主任负责挑选干部,带谁不带谁,他定;

    参谋处管作战的,哪个部队,有何特长,谁能打进攻,谁擅长防御,他最清楚,李处长负责调部队;

    十万大军,从哪走,谁先走,各个部队做啥准备,带点啥,乔向文负责,情报工作,地方工作,他最熟悉;

    那么多人,赶往东北,谁做急先锋呢,先跑去看看,打开点局面,搞一个联络站啊。

    三个人一商量,观点不约而同:

    万毅

    为点万毅,原因很简单。

    老东北,曾经担任张学良的副官,目前担任滨海支队司令员,与东北老乡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啊,很有威望,好沟通。

    插一句,万毅,是满族人,也是满族里军衔最高的干部,55年怀仁堂,封了中将,后来干过东北军区的炮兵司令,上过朝鲜战场,也管炮兵作战。

    三人一建议,罗荣桓从善如流,立刻把万毅叫了,当着三人面和他谈话:

    “万司令,中央大政已定,这次我们决定,你带着你的部队,马上去东北,十万火急,充当这次大军行动的急先锋。为了抢,辎重武器能不带就不要带,轻装前进,速度越快越好。”

    战争年代,谈话不罗嗦。

    布置的任务干脆利落。

    接受任务的人,不带谈条件的。

    万毅尽管有点意外,但之前已经听到乔向文传达了中央的东北战略,枪杆子嘛,不听延安的,要你何用。

    他当即表态,掷地有声:

    “报告罗司令,滨海支队前身就是东北军,比较熟悉东北的民情风俗,但是许多年了,牺牲了不少,现在部队里绝大部分是山东人了,东北人只有一小半人,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赶到那里,成为咱们八路军落在那里的第一个棋子,司令放心,我一定坚决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这样的表态,这样的胸怀,你说**能不拿下天下,赶走老蒋?

    准备工作只花了两天,山东军区给他们一个新的番号:

    山东八路军东北挺进纵队。

    第九天,连跑带奔,三千多人分别从诸城、博山等出发。

    为了便于行动,万毅心生一计,把“东北挺进纵队”,分成两个前后部分,前面的干部队,带,全是营级以上干部,全是东北人。

    跟在后面的,那才是作战部队,3000人。

    这名张学良的昔日副官,深知东北人的豪爽,也明白东北人的狠劲,所以,临走前,反复关照干部队,克服困难,论如何打回老家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要对方不开枪,这边谁都不准先朝老乡开枪。

    干部队才前,遇到啥事情,政策水平高 ,沟通能力强,武装部队跟在后面,远远的,没情况不要轻易冲出来。

    部队风餐露宿,拼命赶路。

    就这样,他们还被延安的毛伟人直接批评,江湖给你找一下当年的电报原文:|

    山东军区罗荣桓并转万毅,你们的工作已经落后于中央的部署,请尽最大努力,迅速达到东北

    就差骂人了。

    其实,不能怪毛伟人,慢慢看下去,童鞋们就了。

    老蒋虽然距离远,但他有办法,山东八路军要是再晚一点点,去了就要挨打了。

    万毅带着人马,把毛伟人的批评当动力,卯足劲,拼命赶路啊。

    好不容易到了黄县境内,一放松。

    乔向文和许世友并肩在路口等着他们呢。

    没啥客套的,十万火急,许世友一拍万毅的肩膀:

    “老伙计,辛苦你了,老许没啥,给你准备了点山东土特产。”

    一挥手,下面的人抬上了胶东的卷烟、白酒,还有不少路上吃的。

    万毅哭笑不得,把电报一拿,递给两人:

    “两位,情意我领了,你们快点把我送吧,茫茫大海,只有靠你们了。再晚,主席还不毙了我。

    许世友爽朗大笑:

    “有我老许和乔部长在,你还担心啥?”'(m)無彈窗閱讀'
………………………………

第一百七十章 十万火急

    第一百七十章十万火急

    面对眼前一大片汽艇,急先锋万毅惊喜万分。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许世友两句一说,万毅明白了原委。原来,那天谈话一结束,乔向文就快马加鞭,赶到了胶东。

    两件事,首先,按照三人小组的约定,胶东的部队他来挑,之前不是担任这里的副政委吗,熟悉一点,和许世友的交情好。

    其次,最压倒一切的,负责筹集船只,安排顺序,确保十万大军顺利渡海。

    江湖说过,山东八路军,数量系统领先,胶东八路军呢,则又领跑山东。

    许世友,啥都不认输。

    这一回,更加如此。

    那段日子,乔向文忙得不可开交。

    大部分官兵一听要和蒋介石决战,非常兴奋。

    但也有一些胶东子弟兵,好不容易打赢了了抗战,赶走了小鬼子,本想好好享受和平生活,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稳,马上又要赶往东北,思想上还有些疙瘩。

    乔向文把毛伟人的的精神一讲,把东北重要性一说,很多人立刻转变了态度。

    尚未成功,如果不抢占东北,那么最终其他地方可能也保不住。

    因为蒋介石随时会发动内战,屠刀已经磨得雪亮雪亮的啦。

    山东有了罗荣桓,稳如泰山。

    胶东有了许世友,铜墙铁壁。

    让毛伟人这个精神领袖这一回,更加满意的,不是徒弟许世友杀了多少人,干了几场漂亮仗,而是,他会用脑子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会用脑子,是特别会用脑子。

    远在万水千山之外的这一对师徒,关于东北,竟然想到了一起。

    当然,毛伟人胸怀大局,想的是的,要的是国家的政权。

    许世友想的是,山东胜利了,胶东鬼子打光了,下面去哪里找人打架。

    你还别不信。

    江湖给你说一段。

    烟台一拿下,美国大兵灰溜溜地撤退,延安高度评价,老蒋郁闷之极。

    转手,许世友快马加鞭,除了拿了烟台鬼子的舰艇成立海军支队外,一看胶东战事,没对手了,心里憋气,看着隔海相望的东北,那里小鬼子还有不少,武器弹药多得很,反正你投降了,我胶东八路军赶,你总归一样缴枪不杀吧。

    脑子一拍,立马成立一支“胶东先遣支队”,派亲信的干部带着人,从海上一路顺风,前往东北,登陆地点就在辽宁大连附近的海岸。

    胶东子弟兵跟着许世友,打仗太多了,一上岸,轻松的一个冲锋,赶跑了那里的鬼子,本来,人家也不打了,投降了嘛,按照命令,日军部队继续驻守等待接管而已。

    这个先遣支队,飞快地占了一个县城,建立了一个胶东八路军的联络点。

    之后,这一支武装小分队还挺厉害,在许世友的遥控指挥下,一个行军,到达旅顺口,这会,苏联红军已经驻扎在这里了,双方接触了一下,红军表示,我们是有规定的,只控制大城市,你们与老蒋的内部矛盾我们不干涉,只要你不来城市,我不管。

    言外之意,很简单,你们八路军在乡村尽管玩,我不干涉。

    许世友对毛伟人那个葱白啊,绝对不一般。他一接到先遣队的电报,寻思一会,马上跳过罗荣桓,直接给毛伟人一个电文,大概意思啊,主席,东北我们已经去啦,那里好玩的地方多,苏联红军还挺友好。

    正在为东北大局苦思冥想的毛伟人,接了这个徒弟的电报,那个高兴啊,一激动,亲自草拟了一个电报,大大地嘉奖,给你看看原文:

    “据胶东区党委派人在大连侦察,我党我军目前在东北有着极好的发展。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巩固地位,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万至3万人,分散从海路进入东北”

    嘿嘿,如假包换啊,这原文。

    童鞋们看不懂了,江湖你不是在忽悠我们吗,毛伟人的电报不是只说两三万人马吗,你哄我们说山东去了十万人啊。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这正是许世友的厉害

    这正是毛伟人早年的知纠

    这个,毛伟人想到了东北,拿下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