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杨承业顿时一愣,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酿出来的酒竟然会这么贵,已经堪称天价了。

    要知道市面上最好嗯酒也才两文钱一角,没想到自己酿出来的酒竟然能卖到十文钱一角。

    “好,给我来半斤。”

    杨承业对店小二说道。

    “好唻,客官您稍等!”

    店小二答应一声,兴奋的离开了。

    杨承业刚坐下不久旁边桌子又坐下了两个人。

    “你听说了吗?东街死人了,一男一女,双双上吊自杀,女人还怀了孩子,一失三命,当真是凄惨呢!”

    “我也听说了,据说男人就是知府衙门的赵捕头赵四。”

    闻言,杨承业陡然一惊,赵四死了?

    “二位,你们知道他们在哪里死的?”

    杨承业起身来到二人身边问道。

    其中一名男人看了看杨承业,说道:“就在东街凤来巷,他…………”

    男人还未说完,杨承业便奔了出去,引来食客的惊呼声。

    “客官,您…………”

    店小二端着酒在酒楼里,对着杨承业的背影嚷叫着。

    杨承业穿过两条大街,来到那男人所说的东街凤来巷。

    此时的凤来巷已经被衙门捕快包围,禁止行人进入。

    杨承业到来,同样被捕快拦了下来。

    “里面发生了命案,任何人不得进入!”

    两名捕快拦在杨承业面前,高声喝道。

    杨承业取出张俊交给他的玉佩,冷声道:“奉钦差大人之命查案,任何人不得阻挠。”

    两名捕快看了看杨承业手中的玉佩,说道:“原来是杨公子,恕小的们有眼无珠,您请进。”

    杨承业收起玉佩,从两名捕快中间穿过,走进了凤来巷,赵四的家中。

    此处是赵四的另一处住宅,这里有他养的情人,一直以来,赵四都瞒着他的母亲自己另外有住宅。

    赵四的名声并不好,未曾成为捕头前赵四就是一个街边小混混,坑蒙拐骗无所不做。

    后来终于碰到了狠茬,被人家打的半死,被刚刚上任的知府王安所救,从此赵四便跟随王安,成为王安的心腹手下,后来被王安认命为捕头。

    当杨承业走进赵四家中时,王安正带着几名捕快勘察现场,一男一女两具尸体被摆放在客厅的地面,一名仵作正在检验尸体。

    “王大人早来了!”

    看到王安,杨承业率先打招呼。

    闻言,王安转身,看向了杨承业,皱眉道:“杨公子,你不去调查赈灾粮一案,跑到这凶杀现场干什么?”

    杨承业沉声道:“在下正是调查赈灾粮一案,这赵四是此案中关键的人物,没想到却死了!”

    “倒是王大人来的挺快嘛!”

    王安眉头一挑,说道:“本府为嘉兴知府,出了命案理应前来调查,有何稀奇?”

    对于王安的话,杨承业不置可否,直接来到尸体旁边。

    仵作正在不停地忙碌着,鼓捣着杨承业不认识的东西。
………………………………

第二十五章一死一疯

    杨承业蹲下身体查看着两具尸体,一具确实是赵四的,眉头紧皱,嘴唇发紫,一截舌尖伸出嘴外,生前并未承受痛苦。

    另一具是个女子,腹部微微隆起,面容普通,双目大睁,显然生前受到了惊吓,舌尖同样伸出嘴外。

    杨承业伸手打算抬起赵四的下巴看看。

    “哪里来的小孩子?捣什乱?还不快滚!”

    这时,仵作突然抬头对杨承业叱道。

    杨承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新青年,大学专业就是法医,毕业后进入公安部门成为了一名法医,他做过的尸检也不知凡几。

    听到仵作的嚷嚷,王安快步走来,问道:“发生了何事?”

    仵作指了指杨承业,拱手道:“大人,卑职正在检查尸体,也不知哪里来的小孩儿竟然来动尸体,万一破坏了尸体该如何是好?”

    王安看了看杨承业,露出一丝鄙夷之色,对仵作问道:“尸体检查的如何?”

    “回大人!”

    仵作回道:“两具尸体确实是自尽而亡,只是不知为何上吊,就不得而知了。”

    闻言,王安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将赵捕头和他的夫人抬走,好生安葬吧。”

    “等等!”

    杨承业突然开口说道:“大人,尸体还未检查清楚,如此草草安葬,恐怕有些不妥吧。”

    听了杨承业的话,王安怒道:“杨公子,本府是看在钦差大人让你调查赈灾粮一案才对你处处忍让,你可不要得寸进尺呐!”

    杨承业盯着王安,说道:“大人,我感觉赵捕头之死另有隐情,而且他是赈灾粮一案的关键人物,所以我有义务阻止将他安葬。”

    “胡说!”

    不待王安说话,仵作接口道:“我已经检查过赵捕头的尸体,难道我的判断会有错?”

    “要知道我可是遵照大宋提刑官宋慈宋大人所著的书勘察的,岂能有错?”

    “难道你在质疑宋大人?”

    杨承业没想到这个仵作竟然抬出了宋慈。

    对于宋慈,杨承业还是有所了解的,宋慈确实是南宋的提刑官,断案无数,从未有过冤案。

    宋慈乃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他所写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本法医专著。

    宋慈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一生从事司法刑狱。

    宋慈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晚年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法医学里程碑式的巨著。

    杨承业的专业就是法医,对于《洗冤集录》可谓是倒背如流,并且能够活学活用。

    这时,杨承业也被激起了火气,对那仵作冷声道:“宋大人所著之书当然没有错,但是你却曲解了宋大人的意思。”

    “我来问你,人上吊自尽会是什么样子?”

    “哼!”

    仵作冷哼一声,说道:“《洗冤集录》中关于自缢的验尸描述中有这么一句,若真自缢,开掘所缢脚下穴三尺以来,究得火炭方是。”

    “我们在赵捕头上吊的地面之下确实是挖到了火炭,这还不能证明他们是自尽而亡吗?”

    杨承业来到赵四上吊之处,确实看到地面有一个坑,里面有几块火炭,不过这火炭却是人为的。

    接着杨承业抬起赵四的下巴,看到其脖颈上却有两道痕迹,一道略深,呈深紫色,一道略浅,呈白色。

    杨承业看着仵作,沉声道:“赵捕头夫妻并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闻言,仵作当即瞪大了眼睛,看着杨承业现出一副吃人的表情。

    王安问道:“杨公子是否看出了什么?”

    杨承业指着那堆火炭说道:“这些火炭并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凶手在杀死赵捕头夫妻后埋下的,自然形成的火炭不会这么杂乱,凶手是非常熟悉《洗冤集录》的。”

    接着杨承业指着赵四的妻子说道:“还有,赵捕头的夫人瞳孔大张,显然生前受到了惊吓。”

    “最为关键的是赵捕头,双目紧闭,并未承受任何痛苦,显然是对凶手非常熟悉,他没想到凶手会突然对他动手。你们来看。”

    杨承业说着伸手将赵捕头夫妻的下巴抬起。

    “赵捕头与他夫人的脖颈上同时有两道痕迹,一为深紫,一为白痕,这白痕是他们吊死在房梁上留下的,而真正致命的确是这深紫色的痕迹。”

    “如此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是被人勒死,然后才吊在房梁上,造成了他们上吊自尽的假象。”

    “这、这怎么可能?难道宋大人记录的是错的?”仵作惊声道。

    杨承业瞥了仵作一眼,说道:“宋大人记录的并没有错,只是你不应该生搬硬套,每个案件都有他的不同之处。”

    这时,王安问道:“你知道谁是凶手吗?”

    杨承业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

    王安恨恨的说道:“此人当真是丧尽天良,赵捕头的夫人已经身怀有孕,竟然也能下此毒手,本府一定会找出凶手,将他凌迟处死!”

    杨承业在两具尸体上分别捏了捏,又看了看王安离去的背影。

    赵捕头是赈灾粮案的关键人物,如今已经死亡,看来对手已经察觉了,应该就是杀人灭口。

    突然,杨承业想到了什么,快速离开赵四的家,既然赵四已死,那就是意味着此案的另一个人物也危险了。

    杨承业按照他了解到的情况,来到了师爷的家。

    师爷名叫周泰,绍兴人士,已经在嘉兴府侍奉了三任知府。

    当杨承业来到周泰家门外时,听到的确实鸡飞狗跳声。

    杨承业急忙推开大门,看到满院狼藉,到处都扔满了锅碗瓢盆的碎片,甚至就连被子家居都在院中。

    “啊,不要!”

    突然,杨承业听到了一个惊恐的叫声从房间内传来,急忙快步冲了进去,当他看到房间内的情形时顿时眼神一缩。

    只见房间内到处都是杂物,周泰正衣衫不整,披头散发地缩在墙角。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周泰嘴里反反复复的念叨着。

    “师爷,在下杨承业,不是来杀你的!”

    杨承业试图靠近周泰,哪成想周泰竟然抓起旁边的杂物扔了过来里,同时继续向后缩着,并且惊恐的喊着:“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

第二十六章柳暗花明

    杨承业离开周泰家已经是深夜了,此时的杨承业为难了。

    赵四与周泰是赈灾粮一案中的关键,如今竟然一死一疯,看来对手比自己想象中的难对付。

    如今线索断了,又该从何处入手?

    杨承业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就来到了城门不远处。

    此时城门还未关闭,几名守城兵丁在打着瞌睡。

    杨承业四处看了看,距离城门不远处还有一家酒店开着门,便信步走了进去。

    此时的杨承业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下午时分就要吃饭的,没想到听到了赵四遇害便匆匆而去。

    “客官,住店还是打尖?”

    杨承业刚进门,店小二便笑脸相迎。

    杨承业看了看酒店里只有两名中年男人在喝酒,便说道:“先吃饭,切二斤牛肉,一壶酒。”

    “好唻,您请坐!”

    店小二招呼一声便去了后堂。

    时间不大,店小二端着两盘切好的酱牛肉与一壶酒放在了杨承业的桌上。

    “客官,新么晚了您为何还在街上?”

    放下酒菜,店小二好奇的问道。

    “睡不着,出来转转。”

    杨承业一边吃着牛肉一边对店小二问道:“伙计,你们酒店晚间一直营业吗?”

    店小二回道:“是的,小的是夜班,还有一名小二是白班,我们两人轮换。”

    “客官,我看您年纪不大,奉劝你晚上最好少出门,这些天晚上并不太平。”

    “哦?”

    闻言,杨承业问道:“你怎么知道?”

    店小二小声说道:“前几日晚上我听到了喊杀声,别提有多害怕了!”

    店小二说着看了看酒店门外。

    杨承业眉头一挑,问道:“是前日吗?”

    “这个…………”

    店小二犹豫的看着杨承业。

    杨承业从身上掏出两枚散碎的银子,每个一两,一共二两递给了店小二。

    店小二一把接过,对杨承业说道:“是的,就是前日半夜,小的听到了有人打架,正好赵捕头他们经过,还去看了。”

    闻言,杨承业顿时一喜,还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日夜晚不就是赵四他们运送赈灾粮的日子吗?

    杨承业放下酒杯,说道:“仔细给我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当时………”

    店小二正要说什么,突然那两名中年人中的一人喝道:“小二,话不可乱说,小心你的小命不保。”

    闻言,店小二陡然一惊,急忙对那人陪笑道:“这位官爷。小的不说。”

    店小二说着要将那二两银子还给杨承业,却被杨承业拒绝了。

    杨承业起身抱拳道:“二位请了,不知如何称呼?”

    “我们是知府衙门………”

    “闭嘴,我们该走了!”

    一名中年正要回答杨承业的问话,却被另外一人阻止了。

    看着二人离去的身影,杨承业眼睛微眯。

    此二人虽然穿着便装,但是里面露出来的却是捕快服饰,同时手中还拿着腰刀,正是捕快的制式佩刀,看来真是知府衙门的捕快无疑了。

    “客官,他们都是知府衙门的捕快,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