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张俊将目光从王安身上收回再次看向了杨承业,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你对本官说说。”
杨承业说道:“赈灾粮一案的真凶就是嘉兴知府王安王大人与嘉兴商会会长顾聪。”
“就是他们二人合谋将赈灾粮调换,以此来陷害沈佑,同时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啪”
王安使劲一拍桌案,喝道:“杨承业,你可不要信口雌黄。”
杨承业冷笑道:“我是不是信口雌黄稍后便知。”
顿了顿,杨承业对张俊说道:“张大人,我想传一个证人上堂。”
“好,传!”张俊马上下令。
张俊话音刚落,一名身穿文士服,头戴斗笠,一层纱遮面门的男子便走了上来。
“来者何人?”
张俊看着来人问道。
来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略显疲惫的面孔。
看到来人面孔,王安顿时一惊,喊道:“周泰?怎么是你?”
杨承业看着王安问道:“知府大人是不是很意外?”
对于杨承业的问话,王安充耳不闻,对周泰喝道:“你不是疯了吗?为何会…………”
周泰盯着王安,说道:“如果我不疯,是不是也会与赵四一样被人吊死?”
“啪”
张俊一拍惊堂木,问道:“周泰是何人?”
周泰对张俊施了一礼,回道:“大人,卑职是知府衙门的师爷,负责知府衙门的文案。”
这时,杨承业说道:“张大人,赈灾粮一案中有四人参与了,他们分别是捕头赵四,师爷周泰,还有就是两名捕快。”
“如今捕头赵四与两名捕快分别身死,现在唯一一个活着的就是师爷周泰了,大人不妨听听师爷讲讲此事的经过。”
张俊坐定,说道:“本官洗耳恭听。”
周泰说道:“大人,当日王安王大人召集嘉兴所有富户、商户,让他们捐钱捐粮以备难民之需,此事本来并无不可,而且各位富户、商户也纷纷捐钱捐粮,收集了铜钱八万贯,米粮十万担。”
“本来这些钱粮应该救助难民,但是王安王大人与商会会长顾聪看到由于嘉兴粮价大张,便合谋打算将米粮高价抛售。”
“但是他们担心难民到来此事暴露,顾聪便心生一计,那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掺了沙子的米将赈灾粮调换,让沈佑神大官人来背黑锅。”
这时,沈佑对周泰问道:“周师爷,沈某与他们二人素无恩怨,他们为何要陷害于我?”
周泰对沈佑拱手道:“沈大官人,难民来临,您为了让嘉兴富户、商户捐钱捐粮不惜放弃官盐这一大买卖,而且自己拿出了全部的存粮,购置药材来帮助难民,为人令周某佩服。”
“但是你如此一来就出尽了风头,现在嘉兴城与难民中您的威望一时无两,令王安如鲠在喉。”
“同时,您的生意遍布各行各业,虽然不及顾聪,但也算是嘉兴第二,尤其是您最近的酒楼生意更是将嘉兴城内所有酒楼打压的抬不起头,顾聪的酒楼几乎已经门可罗雀,令顾聪怀恨在心。”
“倘若他们计划成功,那么您就面临牢狱之灾,同时还会被凌迟处死,那么王安就有机会将您的产业全部收走,等风头一过全部转给顾聪。”
此时沈佑才明白,自己已经落入了王安与还顾聪二人的圈套当中,当即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周泰!”
张俊问道:“那他们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赈灾粮换走的?”
………………………………
第二十九章真相大白
“大人!”
周泰回道:“就在您抵达嘉兴的当夜,王安便吩咐赵四押送赈灾粮出城送往沈家,但是却派人在城门口将赵四他们引走,然后换掉赈灾粮,如此事情便天衣无缝。”
闻言,张俊好奇道:“难道他们就确定沈佑不会派人检查赈灾粮吗?”
周泰回道:“这一切其实都在他们的算计当中,米粮是白色,而他们所掺的沙子也是白色,夜晚根本无法分辨,而且就算沈大官人他们检查,赵四也会从中阻挠。”
直到此时,张俊才恍然,原来如此。
周泰继续说道:“事后,王安与顾聪害怕事情败露,便派人杀死了赵四夫妇与那两名捕头,而我也险遭毒手,如果不是杨公子,卑职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张俊瞥了一眼脸色苍白,浑身大汗淋漓的王安,对周泰问道:“赵四夫妇明明就是自杀身亡,怎么可能是被人杀死的?”
周泰回道:“赵四夫妇之死是杨公子告诉卑职的。”
“哦?”
张俊看向了杨承业,问道:“你又是如何得知赵四是被人谋杀?而且是王安他们所为?”
杨承业回道:“大人,当日在赵四家中,在下从赵四夫妇脖颈看到了两个痕迹,一为深紫,一为白痕。”
“白痕是人死后被吊起来留下嗯,而致命的却是那深紫色痕迹。”
“而且赵四死后面色平静,显然他也没有想到来人会杀他,并没有激烈反抗。”
“而能神不知鬼不觉杀气赵四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王安王大人。”
张俊好奇道:“何以见得?”
杨承业张开手,露出一块布料,说道:“大人请看,这是在下当日在赵四的尸体手中发现的。”
“而且当日王安王大人也在现场,他身上所穿的衣服正好被撕掉一块。”
“胡说,本府的衣服被撕掉一块,本府怎么不知道?”
这时,王安起身,嚷道:“你们都是一派胡言,说本府偷换赈灾粮,而且还杀赵四灭口,有何证据?”
“还有周泰,本府自问一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勾结他人陷害本府?”
杨承业冷笑一声,说道:“王安,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呀!”
接着杨承业对张俊说道:“大人,可否派人将王大人当日所穿的衣服取来,与这块碎布一对?”
张俊点了点头,看了侍卫一眼,那侍卫便领命而去。
“啪”
侍卫离去之后,张俊再次拍响了惊堂木,说道:“来呀,速速将商会会长顾聪捉拿归案!”
“是!”
另外一名侍卫答应一声,带着众捕快领命而去。
“王安,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好说?”
张俊眼神凌厉的看着王安。
“哈哈哈哈哈”
此时,王安突然一反常态,大笑着说道:“真是精彩,没想到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你姓杨的。”
“周泰,可否告诉本府,你当初是不是真的疯了?”
周泰说道:“当日我被人袭击,脑部受到震荡,确实是疯了,不过却被杨公子给救了,老天爷开恩,留下我这条命就是为了来指证于你的。”
王安恍然道:“原来如此,打蛇不死,反遭其累,当初真应该直接将你杀了,以绝后患。”
顿了顿,王安对张俊说道:“不错,赈灾粮就是被本府调包的,赈灾银也是被本府贪墨的,除了送给你的那一万贯,剩余的全部孝敬我的恩师了,你又能奈我何?”
闻言,张俊眉头一皱:“你的恩师,又是何人?”
王安不屑道:“你竟然连我的恩师都不知道,这个郡王当得真有些失败。”
“你听好了,我的恩师乃是当今皇上的红人,当朝宰相…………”
闻言,张俊陡然一惊:“你说什么?你的恩师是秦…………”
王安笑道:“不错,就算你知道了是我调换赈灾粮,贪墨赈灾银,你又会如何判我?”
“嘶,这个………”
张俊犹豫了,虽然他与当今宰相秦桧是同盟关系,但是在皇帝面前却也存在竞争,一直以来张俊都处在下风,如今竟然要判秦桧的学生,这可有些难办。
想到这里,张俊咬牙道:“既然你的恩师是秦大人,那么…………”
这时,杨承业突然说道:“张大人,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神明的眼皮底下无所遁形。”
听了杨承业的话,张俊再次一惊,他突然想到了老神仙对他说过的话,会随时随地感应自己的一举一动,倘若自己饶过王安,被老神仙得知,自己的愿望可就全部泡汤了。
“啪”
张俊再次拍响了惊堂木,喝道:“闭嘴,就算你是当朝宰相的得意门生又如何?”
“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本官就是拼着官位不要也要将你绳之以法!”
对于张俊的话,杨承业很满意,看来老神仙的话对张俊影响颇深。
而王安则不可置信的看着张俊:“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王安此话,威胁之意明显,令张俊再次投鼠忌器。
就在这时,张俊的两名侍卫同时回来复命。
他们一人拿来了王安的那件衣服,上面正好缺了一块布料,恰好与杨承业所拿的那块一般无二,可以拼接的严丝合缝。
“大人,顾聪带到!”
另外一名侍卫对王安禀报道。
“啪”
张俊命令道:“将顾聪押上来。”
片刻后,长着浑身肥肉,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被两名衙役押了上来,看其模样,如果不是有两名衙役作为支撑,估计就要瘫倒在地了。
“啪”
张俊喝道:“大胆顾聪,你是如何勾结王安调换赈灾粮,还不从实招来!”
顾聪当即瘫倒在地,结结巴巴的说道:“大人饶、饶命,小的是被王安王大人胁迫的,还、还请大人饶命。”
接着顾聪将他是随你派人引走赵四与两名捕快,然后派人将马车调换,又是如何与王安合谋将赈灾粮以高价卖出,获利百万贯,基本与周泰所说的相差不大。
听了顾聪的讲述,张俊顿时怒不可遏,令人让顾聪画押。
“啪”
张俊一拍惊堂木,说道:“此时赈灾粮一案算是告破,首犯顾聪,为富不仁,利用脏米调换赈灾粮,陷害他人,按大宋律判斩立决,所有家产充公。”
听了张俊对自己的宣判,顾聪当即屎尿齐流,晕厥过去。
………………………………
第三十章捕雀神功
张俊接着宣判道:“首犯嘉兴知府王安,作为一府父母官,知法犯法,押送京城,移交刑部。”
“从犯赵四,鉴于身死,不予追究,从犯周泰举报有功,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沈佑,赈灾有功,当堂释放,另外鉴于沈佑的功绩,可免除三年赋税,以期再接再厉,为朝廷分忧。”
沈佑急忙起身,对张俊行礼道:“多谢钦差大人!”
“呵呵”
张俊笑道:“沈佑,你受苦了,本官会奏请朝廷封你为仁义员外郎,也算是给你的补偿了!”
闻言,沈佑再次感谢,脱下囚服,换上了杨承业给他带来的衣服。
“好,钦差大人英明,简直就是包青天在世!”
堂外围观的人群听到张俊的宣判,纷纷叫好。
唯有杨承业叹息,王安乃宰相秦桧的门生弟子,到了京城刑部当真会判他有罪吗?
到时还是无罪释放,换个地方继续做他的知府大人。
对于南宋的腐败,杨承业已经感同身受。
这时,张俊看向了杨承业,问道:“杨公子,不知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不如随本官前往京城,以你的聪明才智,他日前途不可限量!”
杨承业拱手道:“多谢大人美意,在下只求义兄无罪,至于在下三年之后会前往京城参加科举。”
“好,有志气!”
张俊抚须赞赏道:“他日到了京城,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来找本官!”
杨承业与沈佑离开知府衙门,坐车出城返回沈家。
车上,沈佑感叹道:“没想到这钦差大人还是一个好官,也算是当今浊世的一股清流了!”
对于沈佑给张俊的褒奖杨承业不置可否,对沈佑问道:“大哥,对于免除三年赋税,你怎么看?”
沈佑笑道:“还能怎么看?简直就是太好了,别说免除三年赋税,就算是免除一年我们都会大赚特赚,至于给难民提供的那些就是九牛一毛。”
“哥哥我决定了,要给灾民改善伙食。”
杨承业知道,三个月后淮河水就会退却,那些灾民便会返回家乡,也就是说沈佑只需再给灾民提供三个月的帮助就可以了。
“大哥,我有个想法。”
杨承业突然想到了什么,对沈佑说道。
“兄弟,你说。”沈佑看着杨承业。
杨承业说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无偿供给灾民,并不可取,反而会令他们懒惰。”
“你不如以工代赈,让灾民干活,你付给他们工